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张继科的奇迹可能在近20年前就被一位法国人所获得,这就是盖亭

已有 2463 次阅读    2012-11-23 15:25   标签奇迹    法国人  张继科 

倘若不是巴塞罗那折戟,张继科的奇迹可能在近20年前就被一位法国人所获得,这就是盖亭。

三年内分别进世界三大赛事决赛并获得两冠一亚,如果巴塞罗那奥运会盖亭夺冠的话我完全相信他能够在接下来的1年时间内获得三冠。孔令辉、刘国梁似乎也可能,但他们俩毕竟太年轻,一举拿下大满贯的可能性要稍小——只有92年的盖亭,24岁,和张继科伦敦的时候同岁,这个年纪正好是生理心理等最协调的时候,也是最有可能一举拿下大满贯的时候。

他差一点点就完成了,真的只差一点点。

外文直播巴塞罗那决赛结尾时说了一句很伤感的话——“而盖亭,他的奥运冠军之梦就要再等上至少4年了”。

稍微了解他的人恐怕都会做出这样一个结论:4年后,盖亭估计是没戏了。

为什么?因为他的打法要求太高了,全台正手、超快弧圈、精准判断,无论哪一项都是杀手锏,而无论哪一项又都是损人一千伤己八百的招数。盖亭无法保守,因为他的球不能保守,一旦质量下降,他几乎完全没有回旋的余地。

所以94年以后,他再也未能收获大赛冠军,进入大赛决赛,甚至一块奖牌也没有(我是说单打)。

但是,狮子掉了牙也还是狮子,虽然奖牌无望,但盖亭一直以自己的吼叫与张牙舞爪向世人证明着自己的存在。这一次,他又将证明给自己的老对手、同时也是自己最崇拜的运动员瓦尔德内尔看。

四分之一决赛,盖亭VS瓦尔德内尔。

盖亭对老瓦这场球,要说盖亭有机会赢,那估计是不现实的。但问题是,盖亭很有可能成为唯一突破老瓦3:0神话的那个人——从第一轮到最后一轮,只有盖亭跟老瓦在第二局打到了20分,其余人基本上门都没摸到。OK,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场比赛吧。

没什么变化,是的,跟以前两人的交手基本没什么变化。盖亭搏杀依旧,老瓦控制依旧——这是两人、两种打法的传统节目,但问题是,时过境迁,盖亭想搏杀,却体力大不如从前了;而老瓦想控制,却经验更足了。这样比赛的结果,大家是都清楚的。

但盖亭不愧是老狮子,经@天使辛巴达 朋友指出,我回去翻了一下,确实,盖亭在对老瓦前就轻松战胜了中国老将王涛——王涛终究还是来了。我粗略看了一下,王涛在这场球的表现从头到尾都像亚特兰大前两局和最后一局打刘国梁一样,不输就怪了。甭管王涛表现怎么样,总之盖亭也算是赢了个名将,所以对老瓦的时候也有了些底气。

果然,第一局7:21输了之后,盖亭在第二局里面给老瓦以前所未有、后面也没有的压力。

第一局输球主要还是在吃发球上——盖亭吃了老瓦N年的发球,现在还在吃。但第二局一开始,盖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抢攻凶、左手角度大的优势,直逼老瓦两个大角;而老瓦方面自己出现了些问题,打球显得很犹豫,下网很多。

最后几个球真惊险。盖亭20:19拿到局点,老瓦追回,再超一分。

最后一个球,两人都小脚婆一样小心翼翼,结果老瓦爽歪歪了——一个反手被动防守回去,啪,擦边,22:20。盖亭很气派地和老瓦同时指出了那个球擦边,但接下来,却猛地把拍子甩向了球桌。

这不能说盖亭球品不好——指出擦边就说明他是个好人。但这么关键的时候擦个边,谁都郁闷,谁都不爽。不过我要是裁判也还是会警告他一下的(不知道当时有木有):规矩就是规矩,谁也不能破。

第三局,失意的盖亭完全失去了斗志——也不能说完全,发球还是很卖力的,只是发完球后打的球就有些凌乱了,21:14,老瓦第五个3:0诞生。

这场球里面有个极其惊艳的艺术球:盖亭正手撇老瓦正手大角,老瓦啪地过去就是一个穿越球,球弧线又低又平,上盖亭那边台后直接便在球桌上滚着走了,根本没法防。

总有人喜欢比较老瓦和马琳谁更艺术,我觉得都差不多;但是,老瓦在各大重要赛事里都能打出很多潇洒艺术的球,而反观马琳,总有种小赛潇洒、大赛拘谨的感觉。楼主从不感性评价,我本人也十分喜欢马琳,但事实就是这样——两人之间,还是有那么一点差距,这是真的。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曼彻斯特世乒赛男子单打终于接近尾声。经过一轮又一轮乱七八糟的对抗,四强最终诞生,他们分别是来自中国的年轻名将孔令辉(22岁)、来自白俄罗斯的年轻名将萨姆索诺夫(21岁)、来自瑞典的老将兼名将瓦尔德内尔(31岁)和来自中国的年轻不有名小将闫森。

闫森这一路过来似乎比较舒服,貌似既没遇见什么名将,也没遇见什么队友:由于中国队整体实力实在过强,所以每次世乒赛都有那么五六七八个参赛名额,怎么分也分不均匀,基本上八强以内都会有队友之间的德比战。大家平时训练都知根知底,所以有时候不怕生,只怕熟——生人我对你不熟悉你对我也不熟悉,熟人就不同了,那就基本上是拼实力了。你丫一出手我就知道是咋样,这球还怎么打?所以中国人其实最怕的还是中国人:这话好像不止存在于乒乓球领域。

好吧,既然各就各位了,那就开打吧!

两场半决赛,虽然是四名风格完全不同的选手,比赛过程和结果却都比较接近,都是一方以极大优势击败对手,步入决赛。更悲催的是,被淘汰的,全部是中国选手。

孔令辉1:3不敌萨姆索诺夫,闫森0:3惨遭老瓦横扫。

下面请看具体战况。
孔令辉打萨姆索诺夫这场球有点怪怪,怪在哪,不好说。准确而言,孔令辉在本次世乒赛的球都有些怪,比如团体打老瓦、打盖亭,单打打马文革,让我有种感觉他心不在焉,然后动作出现极其不正常的扭曲变形,这场球也一样。

首先孔令辉作为中国选手,面对一个巨人身材的欧洲选手,居然打得像个欧洲人。相反,萨姆索诺夫以极其高大的身躯,居然组织了N次发抢,而且N>O(O=孔令辉组织的发抢数)。是的,不是骗你,萨姆索诺夫在这场球里面抢攻非常之积极,近台挑,中台冲——好吧,我承认冲得有点软的感觉,但效果却不错。反观孔令辉,貌似一直都想打到中台然后连续拉死对方的套路上,而这个套路又不奏效,因为出台了萨姆索诺夫能攻能防,放高球打回头样样精通,你手臂还没他长,一米七三的身材对一米九,谁出台了占优势一目了然。

除此外,孔令辉的反手问题也明显暴露,相比于他,萨姆索诺夫的反手有一记漂亮的拉球,威胁很大,而孔令辉却只能用反手半推半拨地相持,不具备较强进攻能力。

论力量,两人倒是半斤八两,但萨姆索诺夫的球明显比孔令辉要多一口气。除此外,老萨继承了欧洲传统优势的反手技术,而孔令辉的反手则更像是一种中国式半成品,两相比较,当然不行了。

1:3,小辉一直被压着头皮打,到后面甚至像被虐了。总结经验教训,主要还是欧洲人的技术又上了一个层次。以前孔令辉能拉过塞弗、盖亭,那是因为人家本来就是凶狠派代表,本来就不擅长对拉相持。现在欧洲最先进技术的代表人物是萨姆索诺夫了,老萨能近能远,能攻能防,你再想按以前的套路打下去是显然不行了的了。

所以孔令辉的动作变形不是偶然:当老瓦在改变自己风格、萨姆索诺夫新崛起之际,孔令辉的球已经不能适应最新的国际潮流,所以以前的动作跟不上,新的又没学会,于是便只能在比赛中捉襟见肘。然而,孔令辉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都没能找到自己的路,所以也始终没能获得一个有分量的冠军,甚至一次三大赛事的决赛都没进。摆在他面前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老瓦打闫森这场,基本成了如来佛打猪八戒,闫森输得一塌糊涂。

其实第一局还是是很惊险的,场面上还是很拼的,两人也算是给观众呈现了一场大致势均力敌的比赛。然而,当老瓦貌似辛苦实际却不怎么滴地拿下第一局后,后面两局就成了彻底的虐杀原形活动。

首先是吃发球。好几次基本上就是老瓦发球一过去裁判就报分数,因为闫森吃得相当干脆,基本不给对手第二板的思考时间,以至于后面竟然出现了老瓦发完球就不动了——反正你会吃,吃得爷我都懒得动了。

其实吧,如果从头算到位,老瓦吃闫森的发球也不少,尤其是第二局里面最后几轮发球的直拍反手兜着发,老瓦吃了一堆,但问题是闫森吃发球就吃死了,接高就被冲死了,而老瓦吃发球后还能防回很多板——超一流高手与超二流高手的区别就在此,真本事,没得比。

然后是相持,闫森充分发扬了自己的实力不足特点,中台以后正手也拉不过,反手也拉不过,甚至其中出现了这么个神球:闫森抢攻老瓦,老瓦退半步防守,闫森在中台冲一板,老瓦直接在近台反手直接弹击到闫森左手的正手大角,由此可见闫森的球力量何其之“大”了……

然而,更惊艳的还在于闫森跑到正手把球兜过去而没上台时,老瓦直接伸出右脚一踢,将来球踢入自己手中,然后若无其事地回到了桌前。

我觉得,这是我见过的比赛中最帅的一个动作,没有之一(我觉得)——第三局5:9的时候。

如果你想看神马叫压倒性优势,此场球绝对经典。闫森打到后面基本成了业余,估计他也很痛苦,还不如早些解脱了事。最后一球,老瓦先弹击,再正手冲,干净利索地解决了战斗,昂首步入决赛。

可怜的闫森……不过这次比赛他能进四强已经很幸运了,以他的实力,若不是抽签抽得好,估计前八都有点困难,事实上这也是他职业生涯里单打最好的一次比赛。

不过没关系,咱单打不行,还有别的活干。不久后,闫森将在另一篇战场上书写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