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直板横拉的练习

已有 1154 次阅读    2012-09-29 16:40   标签直板   
一、直拍横打练习简要步骤概述:
1、挡。击球上升期,借力为主,切忌摩擦,手腕、拍型固定。主要是熟悉球感和控制落点。时间7—15天。
2、拨。击球上升后期或高点期,加之一定自发力,仍以撞击为主,手腕、拍型固定。主要练习落点。时间1—2月。
3、攻球。在拨的基础上,高点期发力击球,以撞击为主,手腕固定。目标要求,可发全力,落点相对准确,成功率80%以上即可。时间3个月左右。
以上三项基础技术,均要求在近台完成。
4、攻转拉。在拨球和攻球的基础上,退后至中近台,在球的下降初期击球,初期仍以撞击为主,手腕相对固定。熟练后,逐渐加上手腕的内屈、内收和外展、外伸制造摩擦,辅之以板型的前倾及小臂的外旋。熟练后,逐渐退至中台,要求发全力。时间在3个月左右。
5、撕。在拉球的基础上,站位迎前,拍型前倾,在来球上升期触球,借力为主,摩擦为主,向前方发力为主。目标要求,可连续快撕对方定点6分力弧圈10板以上,不定点4板以上或全力反撕4板以上。时间1个月左右。
至此,针对不转或上旋来球的横打基本技术基本成型。总时间在7、8个月左右。
6、反面搓球。手法类似于横板削球。几天即可熟悉。比赛不推荐常用。
7、反面拉下旋球。时间1个月。
8、台内拧下旋球。手腕最大限度内屈,在来球高点期挥拍,下降初期击球,以摩擦为主。台内拧是直拍横打最复杂的技术,整个动作的练习是贯穿在整个直拍横打体系练习过程之中的。熟练反面拉下旋球后,可进行专项拧球练习,2个月左右可有成效。
至此一年左右,可有小成。但如果想在实战中熟练运用,还需要辅佐步法、意识等练习,吴敬平教练原文中对落点、步伐等练习做了详细讲解,大家可以学习领会。其余技术,比如弹、敲、贴、挤、削等,因为鬼枪推崇进攻,并不推荐常用,业余横打弹敲虽然很多,但掌握了快撕之后,仍建议以快撕为主。而且在熟练了上面所列举8项技术之后,弹、敲、贴、挤、削可以随着技术的成熟而逐渐领会。
二、握拍。
直拍横打的关键在握拍。之前关于此类研究数不胜数,鬼枪不必多言,也不想分析那么细。总之,想对直拍横打技术进行全面掌握的球友,首要条件就是在正常准备站姿的情况下,不调整握拍手型,只通过拇指和食指的压紧与放松,就可以在反手位把球拍很好的垂直于球台。如果轻松做到,就算合理,如果做不到,需要调整肩、肘、甚至腰腿等部位,那就说明你的握拍不够合理。这点与生理条件无关,也与后天刻苦练习无太大关系。
三、平挡球、拨球、攻球
以下是吴敬平教练对平挡球要领的讲解:
  平挡球是反面技术整个上旋球训练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更高一级技术的分化训练。动作的定型好坏和掌握的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更高一级技术的学习速度。因此,在平挡球的训练中一定要强调动作固定,反复训练,熟练掌握。急于求成反而会走很多弯路,欲速则不达。
  训练的要领主要是调整板形。食指稍微放松,带住球板,拇指用力向下压,使板形前倾。站位和推挡球的站位一样,但重心稍靠右脚,接触球时用腰控制手臂,转腰带动手臂自然前迎击球,借对方来球的力量把球回击过去。击球时间是在球跳起的最高点,击球部位是接触球的中上部。当你已经把平挡球掌握很熟练后,就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力挡球的训练。平挡球训练的目的主要是在比赛中进行防守时的运用,对方进攻时能借对方来球的力把球防过去。
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人实际演练,补充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1、三者区别和联系。挡、拨、攻3者的界限并不明显。三者都是直拍横打基础技术,都对今后的整个直拍横打动作定型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挡球在上升期,以借力为主;拨球在上升后期或高点期,在借力基础上加上自发力;攻球在高点期,以自发力为主。拨球就是加大动作的平挡,为了追求稳定性,可在高点期击球,仍以撞击为主,切忌摩擦。拨球练习后期,应逐渐加入板型的先垂直后前倾的吃、送过程,手腕可逐渐放松并逐渐加上屈伸,逐步演变成攻球。
2、关于击球时间。个人以为,平挡球仍要以上升期为宜。用俗话说,就是球起来就挡。这个时期的来球,角度、力量、旋转都处于衡定阶段,容易借力和控制,尤其在实战中应对对方拉冲过来的弧圈球,如果来不及快撕,平挡上升期是不错的选择。练习者站位近台(离台30公分),准备姿势。教练方用多球稍加力,喂到练习者反手位,练习者调控好拍型,迎前撞击。相对容易。
3、关于动作。直拍横打的体系构成,不是简单的以肘部为轴挥小臂,而是整个上肢乃至全身协调发力。如果想练就比较成熟的直拍横打技术,初期的动力定型非常关键。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动画。
在这个动画里,可以很清晰的看出:王皓的肩部下压、大臂前送、小臂平直运动略带向上,手腕和板型相对固定,借力为主,自发力为辅。
马琳与王皓动作相比,肘部后拉稍大,小臂不如王皓柔和,但肘部相对游离身体,击球位置较为灵活。
我自己也有段不成熟的横打动画,应楼下球友之邀,发在下面,仅供参考。
个人以为,初期的手腕固定是极其必要也是极其重要的。业余很多教练,引导初学者学习直拍横打时,往往不求甚解,把王皓的拧拉动作移植在平挡球上,造成初学者手腕乱颤,屈伸、收挺皆不合理,不利于今后的练习。
4、关于站位。初学者一定要坚持同侧脚在后的站位方法。原因很简单,重心好控、护台范围大、正反手衔接流畅简单自然。业余也严重存在初学者两脚前后开立的问题,也应引以为鉴。
5、关于送球。我们练习直拍横打的平挡,初衷就是培养手感。在练习初期,可以保持板型固定,向前推球即可,类似于推挡。待培养了一定的手感,进入自主发力阶段,就可以在深入吃球的基础上,加上板型瞬间前倾的平送过程,也就是发力的过程。如下图。
6、关于腰腹。在平挡球阶段,腰腹发力并不要求明显,业余所讲转腰带动等等,不可全信。进入拨攻阶段,腰腹可以适当参与发力,但不建议转腰。应以挺腰展腹发力为主,注意不要后仰。
7、关于护台面积。按照前面所说同侧脚在后的站位方法,个人建议护台在1/3稍弱左右即可。毕竟还要突出正手的威胁。练习期间有中线或者过中线的来球,坚决半侧身让位用正手,这是良好的习惯。
8、注意你的非持拍手。这点我到现在还改正的不好,就是在前期练球没养成好的习惯。非持拍手主要用来调节重心保持稳定。具体怎么做看图吧。
9、注意重心的转换。初期我都是立在原地,不懂如何去转换,看视频琢磨半天,也没琢磨出来,再加上论坛有些球友好心的“误导”……总之挺乱。挡拨攻阶段,重心转移比较细微,所以需要认真的体会。关键点一定要牢记:总体来讲重心是基本处在两腿之间的。击球时,你的重心要偏重在同侧脚,击球后偏重至异侧脚,引拍时再偏重到同侧脚。
这个动画可以很好的看出王皓的引拍、击球部位、送球过程。也可以看到王皓手腕的先屈后展过程。
(攻球熟练后,可以演变为弹击。但不推荐学会攻球后立即练习弹击。弹击对初学者来讲,手腕发力过于集中,不容易掌握)。
四、攻转拉、撕
(一)攻转拉
为何我不单独说拉弧圈球,而要把“攻转拉”这个概念放在这里。是因为很多业余球友,把弧圈球过度神话了,以为弧圈是游离于攻球之外,需要专项苦练的一项技术,那就有失偏颇了。弧圈球基本动作整体框架与攻球大致相同,只是稍有放大,当然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调整,但总体来讲是建立在攻球基础之上。道理很简单,吴敬平老师也说“平挡球是反面技术整个上旋球训练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更高一级技术的分化训练”。如果还需要另外练一套动作,岂非矛盾?而且实践证明,在攻球的基础上练习弧圈球,实为正道。
经过近4个月的平挡球、拨球、攻球练习,初学者应该具备一定的手感,而且对击球时机、击球部位、击球高度、击球力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知,还可以在攻球过程中对手腕和板型进行细微调整。前面我提过攻球在高点期击球,如果要进行弧圈球练习,练习者应把基本站位再向后一些,具体多少呢?不推荐用尺量。大概尺度就是可以等到来球在下降初期的时候正是我们最适合击球的点(这里要注意随时调整步伐,很关键!)。怎么来打?还是攻——在来球的下降初期稳定的攻球。刚到这个阶段,仍推荐以撞击为主。我们必须明白,乒乓球的高速运动不是蹭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除了少数技术如发球下旋回头等)。这个阶段用时多久呢?因人而异。只要能在下降初期,发6分力把胶皮打透到啪啪响(如果听不到透板的声音,说明你还存在蹭球问题),连续10板左右,落点基本稳定即可。这时候你发现你的站位已经在中近台了,也就是50-70cm。到这个阶段,需要对动作进行调整了。
调整方法:1、手腕开始逐渐下垂。把球拍从开始的“平端”,一点点的开始下垂。这个过程很关键。不要急于求成,一下就把手腕垂下来,这样你会把以前积累的手感都破坏掉。2、引拍高度逐渐降低。拉上旋来球,引拍尺度在腹部即可,高度不宜过低,记住要逐渐降低。3、异侧脚逐渐后移。原因,为了发力。后移尺度,最大不超过一只脚的距离。4、逐渐加大吃球后前送的幅度。在上面提高的吃、送的基础上,再增大一点幅度,击球后大臂逐渐打开至手臂伸直,送球的拍型前倾,角度根据来球旋转及位置进行调整,逐渐发力至最大。这时候你要牢记你是向前送球,绝不是向上(顶多是前上,以前为主)!(观察王皓如下图)如果球下网,要通过拍型调整来解决,不要向上带球,切忌以肘为轴,向身体外侧翻甩小臂拉球。暂时做不到没关系,这个过程也是要循序渐进的。乒乓球任何技术的练习都切忌急于求成,所谓功到自然成、顿悟等,都是这个道理。
练过一段时间(1周—1个月)以后,你是不是发现,这时候回过去的球,逐渐有一些上旋出来了,偶尔有的球对方容易接高? 我提到摩擦了么?没有。什么叫摩擦?本人愚钝,摩擦就是在撞击的基础上,用胶皮本身的柔软咬球,这是前提。想要上旋,就向前上挥拍,想要下旋,就向前下挥拍。深度摩擦,就多咬点,薄摩擦,就少咬点 :P。这是摩擦的浅显理解。不信?想想削球。 如果你的手腕自然下垂至球拍直立,你的手臂已经完全打开,剩下的就是勤加练习了。等到有些来球已经低于球台,你仍然能用上述的动作把球带起来把球带起来,那基本就算有小成,剩下的就是熟练了。熟练多久,熟练到你不打球。
下面是王皓的拉球动画,大家注意观察王皓的站位、大臂的运动、板型的调整、腰腹的发力、重心的转移。注意有个细节,王皓在发力瞬间,有个右脚蹬地,左脚碎步调整平衡的过程,可以更好的看出在发力瞬间王皓的重心转移外在细节。
1、 关于所谓的吃、送。前面我有提到:“待培养了一定的手感,进入自主发力阶段,就可以在深入吃球的基础上,加上板型瞬间前倾的平送过程”。前倾的平送过程应以小臂的外旋为主,手指调控为辅,在弧圈球动作中更为明显。
2、关于手指的控拍。全横打的练球者,有推挡除外,在整个乒乓球运动中包括正反手的转换,握拍是不需要做调整的。个人以为,不调整为上,细微调整为中,不断调整为下,需要另一只手辅助调整的……就不说了。本人不才,把自己握拍的方法帖上来,仅供大家参考。
3、发力的重心。在同侧脚。击球后重心转移至异侧。
4、关于何处为轴。直拍横打发力的关键传导部位在肘,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论什么时候发力,无论练到腕发力还是手指发力,最终由小臂的鞭甩带动来完成。文中所指拉弧圈后手臂送球至伸直,绝对不是指在弧圈球技术中要以大臂发力为主,而是指整个发力,经腰腹、肩、肘、腕传导放大击球后,手臂的前送过程,大臂打开、手臂向前伸直是为了更好的送球同时也更好的控球,也是制造旋转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如果手臂不伸直前送,会形成小臂外掰的错误动作,不光击出的球没有力量,而且肩关节也很容易受到损伤。
5、关于循序渐进。如果未经过前期的挡拨攻基础练习,在弧圈球环节盲目强行伸直手臂,会造成大臂发力过多,肩关节承受力量过大而导致肩痛。这时必须进行休息,时间一周左右即可恢复,切不可继续强行练习。
6、关于步伐。初学拉弧圈球,往往连续性很差,这里自然有不熟练的原因,但步伐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两脚踩桩原地拉球的方式绝不可取。具体来讲:在你每次发力的瞬间,你的异侧脚其实是虚的,不承重,王皓拉球有的时候都抬起来一下,推荐大家借鉴学习。击球结束后,重心转移至异侧脚,体现出来的就是在地板上踩一下。这一踩非常关键,前、后、右的移动,都靠它来完成。向左呢?当然是通过右脚啦。
7、关于被球顶住。我刚学横拉弧圈球,最显著的问题就是总感觉被球顶住,有的都顶到胸口了,造成不得不向上蹭一下了事。对于直拍横打来讲,拉弧圈球是需要边打边退的,一直退到合适位置。退步的方法就是上述的两脚重心转换,异侧脚一踩……再一踩,掌握好节奏,你会发现原来你的协调性有这么好。
(二)撕
弧圈球的一种,亦称反撕、快撕,是对付弧圈球或者上旋来球的防守反击技术。与弹敲相比,撕球上旋更大,旋转更强,落点更好控制,弧线刁钻。只是快撕在业余球友中并不多见,代替它的是弹击,貌似很快很强大,殊不知对手稍一退台,力量骤衰,与加力推挡何异?练习横打何用?有次观摩比赛,山东某市少年队一15岁小球友令我颇为叹服。反手常用一板起下旋和快撕,速度力量都非常好。身边球友与之交流,问为何不用弹击,他说弹击不是最佳选择,快撕是正道。
快撕与弧圈球相比并不难,难就难在对来球落点的判断。通过前面4个月的挡拨攻练球,再加上一段时间的弧圈球练习,多数球友应该能够较为清楚的判断来球的落点,而且对如何摩擦球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这时候练习快撕,是最好的选择。快撕的要领网上有讲解,大家可以翻阅。用我的话说,快撕的动作就是加了很大摩擦的挡攻拨,动作并无太多变化,只是幅度稍大。练习时可以先平挡对方弧圈球(以前的平挡是对方攻过来的球,上旋不大),注意板型前倾压拍,借力为主,击球时机为上升期,最好是上升初期。能连续挡6分力弧圈10板以上,就可以继续练习快撕。将板型进一步前倾,在来球落台后,迎前直接挥拍摩擦球的后中上部乃至顶部,克服来球的强烈上旋,在借力的基础上,加上一点自发力。(这里有一点相当关键:你的球拍要高于来球!盖住来球直接向前摩擦)快撕是常用技术,应该练到炉火纯青。目标要求该如何说呢,撕到对方拉不动吧,我指的是定点练球。当你练到类似太极拳似的借力打力流畅自如,节奏频率都如行云流水般时,你会感慨这项技术的发明者是多么的睿智。快撕也是需要终生熟练的技术之一。
以上所说挡拨攻拉撕,是直拍横打针对上旋或不转来球的实用技术,其中尤其以反撕最为常见。直拍的优势毕竟是在近台、中近台,在上旋来球的上升期处理,以落点和速度制敌是取胜的法宝。如果退至中远台妄图与横板选手对拉对冲,直拍横打的优势就消失殆尽而且极有可能处于下风。这点我们必须认同,直拍横打的握拍决定了它的发力必定弱于横板反手。所以直拍横打的打法——快攻结合弧圈。什么时候使用弧圈?少数用在迫不得已退至中远台而又无法侧身的时候,大多数用在对付下旋来球的时候。下面分享一下直拍横打对付下旋来球的心得。
五、拉、冲下旋
练习横打的球友,或许有一部分已经过了正手下旋关,那横拉起下旋就相对容易得多。如果正手的下旋关还没有过,那下面这段话或许值得一看:
初学怕下旋,这是普遍规律。多数初学者都有这样的经历:看似够高的一个球,一板打下去,球就下网了,有的教练或球友告诉你,把拍立起来点……结果我们把板型立起一些,球又打上天了。立着拍打球,初学的球友蒙没蒙?这时候大概不知道该往哪里发力了吧?偶尔蒙过去一个球,心里也是没底。其实成手很少有怕下旋的,反倒是怕上旋的多一些。主要原因是下旋来球速度普遍没有上旋快,路线容易判断。其实对付下旋球很简单,只要明白了基本原理并加以练习,一般3个月就可以过关。所有乒乓球技术都是如此,只是针对下旋球,原理稍微复杂一点,这也是初学者普遍掌握较慢的原因。我们来分析一下球理:下旋来球,在接触到胶皮后,会因为自身的向下旋转造成下网,业余普遍采用搓接的办法回球。有个概念先要明确:搓接下旋球,是为了克服来球旋转(逆转),拉下旋球,是为了利用来球的旋转(顺转)。如何利用好来球的下旋呢?开头说的把拍立起来一点,应该说是对的。但是,因为我们是在“拉”下旋球,所以立起来不是为了克服旋转,而是要更好的利用旋转。这就决定了我们把拍子立起来以后的发力方向,应该是向上居多,而不是向前居多(向上是顺转,向前或向下是逆转)。业余球友刚开始对付下旋球的时候,容易出现来球较转,而回球却不够转的情况,其实就是没有利用好来球的旋转,只是通过球拍的仰角控制把球“打”回去了。这样做是难以保证稳定性的。其实拉下旋球,应该是来球转,回球更转,拉的动作,是转上加转。所以,想拉好下旋球,最关键的就是要利用好来球的旋转,把球加大旋转“带”回去。如何达到“带”的目的?前提是把球“吃”住。前面我们提到过摩擦了吧,通俗来讲,“摩擦就是在撞击的基础上,用胶皮本身的柔软咬紧球……”,这个“咬紧球”就是“吃”住球的意思。所以,拉下旋球,核心理念仍是撞击,决不是蹭。球陷在胶皮里面了,瞬间会有类似“停顿”的感觉,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停顿的瞬间,完成系列动作(吃球的瞬间,球是不会掉下去的,放心)。练习初期,鬼枪提倡学习戴临中版主和德瑞克版主所讲的“挂”球,我也是这样来入门的。二位版主讲的很详细,不做赘述。简要谈一下,我的通俗理解就是在吃球后向上方挥拍。力度不一定要很大,但发力方向在初期一定要向上,甚至是后上,这是培养手感的第一步。这里有一点要着重说明一下:击球时机最好在下降初期。因为这个时候,球的下降轨迹会与挥拍轨迹出现正切,可以很清楚的体会到球“砸”(或者说“落”)在拍子上的感觉,同时也便于更好的利用球的旋转。待下旋来球基本能够挂起来了,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拉球练习。挂起来的球是没有太大力量的,也没有很强的旋转。在拉下旋球这一步,要重点解决这两个问题。如何解决,一是要加大迎前撞击的力度。这个迎前,不是说把击球时机从下降初期提前到高点期或上升期,而是指你的挥拍轨迹,要由原来近乎垂直运动甚至向后运动改为向前上方运动,当然,仍旧以向上为主。二是送球。前面多次提到送球,基本原理大家都应该明白。拉下旋的送球与拉上旋基本一致,不要想的太复杂。在什么时候送?就在球陷在胶皮里面那一瞬间开始送。这两点,第一点主要是解决旋转(重点指的是发力方向为向上,其实这第一点对于增加出球力量来讲也是至关重要的),第二点是主要解决力量(重点指的是发力方向变为向前,其实前送也是制造旋转的必要环节。此二点中,无论哪一点,对力量和旋转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我们在初学的时候,可以暂时的理解为第一点着重解决和利用旋转,第二点着重解决力量)。求稳,就多向上,少前送,求狠,就在向上的基础上更多的前送。练习多了,二者的分配比例就会越来越清晰,高吊弧圈和前冲弧圈也就都会了。呵呵。以上是拉下旋球的简要球理与入门方法,正反手均适用。
说的比较罗嗦,因为这个技术本身就相对复杂,尤其是更高级的台内拧,尤为复杂,不把其中的原理说透,做什么动作都是浪费。有些球友把台内拧下旋理解为先贴后翻,其实说穿了就是我上面说那两点的粗犷版,只是那样做有点夸张的感觉。乒乓球基本原理始终存在,万变不离其中。
根据上述球理,鬼枪认为直拍横打拉下旋球有几点需要注意:
1、引拍更低。为了完成第一点,更有力的利用好来球的旋转,我们需要较长的挥拍距离。王皓和有些年轻的横板运动员(横板反手拉下旋与直拍反面拉下旋别无二致,至少在我们初学的时候是没有区别的)引拍至裆下,有些手感好的老队员引拍不很低,但发力更集中,也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大家可以辩证借鉴。总之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和制造旋转。
2、手腕下垂并内扣。一切为了发力和制造旋转,到现在还多说或许是吐沫。
3、大臂的参与发力及手臂的伸直前送。很多球友拉下旋球都“以肘为轴”向体外掰小臂,我也从这个阶段过来的,虽然现在好多了,但手臂仍旧不敢太直。因为什么?功夫不到,怕球下网呗。但我们始终要明确方向,想要更好的冲球,想获得更大的力量和更强的旋转,我们的鞭子要真正的甩起来——鞭子甩直才有力量。比如你的正手,拉冲下旋球如果你的肘部从引拍到挥拍仍旧在打弯,说明你还没到火候。
4、关于异侧脚的后移。拉下旋球,个人建议在引拍的时候异侧脚退后半脚到一脚的距离。因为如果想很好的发力,是不能被来球顶住的,而且下旋来球速度不会快,我们有很长的时间来调整取位。同时,异侧脚的后移也带动了腰部的轻微转动及前躬。
5、关于用腰。拉下旋球的用腰是横打整个体系中最多的。腰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回球的质量。为了追求较长的发力距离,我们把拍引到裆下,这时候腰是需要前躬的,幅度较拉上旋来球要大得多。而且因为异侧脚的后移,腰会有一点轻微的向左后转动(以右手为例)。发力时,蹬地的力量通过膝关节的传导放大至腰部,腰部随势伸挺(如何伸挺?怎么弯下去的,就怎么挺回原样,够通俗不?),把力量进一步放大并传导给肩部,然后肩部传导至大臂,再到肘、小臂、腕,这个顺序,是所有乒乓球技术发力的基本顺序。当经过放大再传导来的力量传导至腕的时候,我们把原来放松的持拍手变为突然紧张并随之发力,就可体会力透指尖的感觉,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手指发力”吧?手指本身不会发力,充其量也只能使劲捏拍。手指是整条手臂的鞭梢,没有鞭杆的发力带动,自身顶多是随风舞动。腹部在干什么?在给腰的伸挺刹车。通过腹肌的紧张,及时控制腰部的伸挺以免后仰。体会一下吧~~~
6、发力的重心转移。拉下旋球的重心转移有点复杂,不是简单的从一只脚到另一只(昨天所说不够全面,今天更正。时间5月11日)。因为屈膝、躬腰使重心很低,正常情况下应在两腿之间,略带偏重某一只脚,具体哪只,要看取位后的情况。发力时两脚同时蹬地(自然也是有偏重的),击球后,不承重的那只脚先行移动后撤。仔细看王皓的两幅动画,他两次拉球后的脚步移动是完全相反的……说明他的重心转移也是随机的。内在的东西,还是要大家仔细体会吧。如何体会?用量。拉过500个球以后,应该会明白一些,前提是你得去体会。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