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乒乓球意识

已有 398 次阅读    2012-09-05 21:07   标签乒乓球  意识 
第一节 何谓乒乓球意识

  乒乓球意识,是指运动员在乒乓球教学训练和比赛中的一种具有明确目的性和方向性的自觉的心理活动。乒乓球意识的最显著特点是它的能动性。 近年来,意识一词的使用日趋广泛,如:“树立首都意识”、“树立奥运意识”等。这里所说的意识概念,和我们乒乓球运动中所说的意识概念是一致的。就是要你想到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想到奥运会,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这样,意识又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思路或观点,它只是让你自觉地想着这个问题。至于怎样想、用什么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哪是技术问题。以判断意识为例,它只是要运动员想着判断球,注意区别来球的不同特点。至于怎样判断来球,那是技术方法问题,不属判断意识的范畴了。如有人打球时,不看对方打的是什么球,一律愣头愣脑地抽,结果失误频频。这是缺乏判断意识的典型表现。另一人懂得应该判断对方来球,实践中也在紧紧地盯着球,但由于对方发球质量高,结果接发球时还是“吃”了。这就不是判断意识的问题,而是还未掌握好接发球的方法。

  研究乒乓球意识,应从意识内容和意识状态两方面来加以分析。


  第二节 乒乓球意识的内容

  科学意识。一般人都能打乒乓球,但却不是谁都能打好。乒乓球运动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欲打好,则必须使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符合乒乓球运动的客观规律。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地总结自己和他人的训练和比赛经验,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采用时代可能提供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手段),不断地探求乒乓球运动的规律,并用这些规律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苦练与巧练相结合的意识。没有一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是不苦练的,但却不是所有苦练者都能成为优秀运动员。乒乓球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当人们的行动符合其规律时,才能获得成功。探索规律,并用此来指导自己,这就是巧。所以,谁要想打好乒乓球,就必须苦练与巧练相结合。没有巧练的苦练,是傻练,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可说是白练;没有苦练做基础的巧练,也称不上是巧,因为它违反了训练的最基本规律。

  立志意识。志向,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人产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推动人们的实践活动。志向总是同毅力相伴而行。一名运动员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不可能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也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少儿学打乒乓球,一般多从兴趣开始,而教练员则应随其进步不断地培养他们立志的意识。否则,就会如同古人所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判断意识。对付不同的来球,应用不同的打法。若想打好球,首先应对来球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这是正确还击来球的前提。

  盯球意识。盯球,是正确判断的基础。不少人对来球判断不及时或错误,都是因为盯球不够。运动员每打完一板球后,都应随球密切注视对方击球的动作(尤其是击球瞬间的动作),并紧盯对方击出球的弧线。

  移步意识。对方来球落点和节奏不定,为确保在最佳的位置和时间击球,或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特长技术(如反手位用侧身攻),必须移步击球。应明确,打乒乓球绝不是单纯的手法问题,随技术水平的提高,脚步移动的重要性将越来越明显、它是争取主动、抢先进攻的有力保证。

  探索合理击球点位置的意识。所谓的击球点位置,即击球点与身体的相对位置。

  各种技术动作,都有一个最适宜的击球位置。它虽有个一般的规律,但因人而宜十分重要。所以,运动员在打球的实践中必须不断地琢磨与研究自己击球时最适宜的位置……

  打、摩结合意识。打乒乓球有两个最基本的力,一个是撞击球的力,简称为打;另一个是摩擦球之力,简称为摩。除近网大高球,可以用单纯的打外,打其它的球,都必须是打与摩的结合。细究起来,这里还有两层意思。

  1、快抽时,以打为主,摩擦为辅。打,可增加球的速度和力量;摩,可使球产生上旋,上旋有利于制造合理的击球弧线。
  2、制造旋转时(如拉弧圈球),应以摩擦球为主。但是一味追求摩擦,势必物极必反。擦球太薄,反而用不上力,自然难以打出旋转强烈的球来。应先打后摩,即以打的动作将球近似粘于拍面,然后再加力摩擦。 调节意识。无论哪种技术动作,在还击不同性能的来球时,都必须自觉地调节动作。

  具体可细分为:

  1、力量调节意识:根据来球情况,适当调节自己的发力。来球慢且高,发大力;攻对方搓过来的下旋球,自己发力为主,稍借对方来球之力;对方拉冲不特别凶、球略向前拱时,借力中发力;对方发力抽或冲时,自己应借力挡一板或对付一板,不宜发大力。

  2、拍形调节意识:应视来球旋转与高低,适当调节拍形。来球低或带强烈下旋时,拍形稍后仰;来球不转或与网高时,拍形与台面垂直;来球上旋或高于网时,拍形前倾;

  3、引拍调节意识:应视来球的快慢、高低、旋转等变化,相应调整引拍动作的快慢、大小和高低,切忌习惯性引拍(即不看来球,打完一板球后就习惯地将球拍引至原来位置)。如,对方拉过强烈上旋的弧圈球来,应高手引拍,并及时向前迎球(不要等球,更不能有向后的拉拍动作);对方来球下旋且低,应低手引拍;对方来球很快,应减小引拍动作幅度,加快引拍速度;来球慢且高,应适当加大引拍幅度,以利加力抽杀。

  4、手指调节意识:打乒乓球,无论身体何部位发力,最后都要通过手指作用于球拍。手指是身体发力时离球最近的部位,感觉最敏锐。在发力时,手指有如长鞭之梢儿,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在发球时,触球瞬间的技巧全在手腕、手指的发力上。

  5、调节用力方向意识:打球时,应视不同来球,注意调节用力方向。如,攻下旋低球,应多向上用力;攻不转球,以向前打为主;攻打上旋强烈的加转弧圈球时,应向前并稍向下用力。

  还原意识。每打完一板球后,应迅速调整重心,将身体尽量还原至接近准备姿势,以为还击下一板球做好准备。有些人因缺乏此意识,打完一板球后,身体重心、手臂和球拍较长时间地停留在结束动作上,待对方将球还击过来,往往有来不及的感觉。 体会击球动作的意识。每打一板球,都要对整个击球动作有清晰的肌肉感觉和表象,尤其是拍触球瞬间的发力情况应该清清楚楚。打丢一板球,应立刻回忆动作,哪儿错了?怎样才算正确?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动脑筋还应越来越细。如攻球出界了,出界多少?刚才的击球动作为什么把球打出界这么远?有了这种意识,练技术才会有收获。否则,一点体会没有,技术怎么能进步? 掌握击球动作实质的意识。研究技术动作,要注意它的外形,但尤为重要的是应分析击球动作的实质。摆速快、能发力、打摩结合好、命中率高、适应来球的范围广(即能依打不同来球的要求相应调整动作),这样的动作,就是好动作。 、

  击球动作的时空意识。分析技术动作,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时间节奏方面,如快带弧圈,上升期击球;攻打弧圈球,上升后期击球;拉下旋球,下降期击球。二是空间位置(或几何图形的变化)。如挥拍路线、拍形、用力方法等。在时间节奏上,还要特别讲究从引拍到向前挥拍击球这段时间与来球的节奏合拍,这样才能打出又快又狠的球来。即在自己发力的同时,又充分借用了对方来球之力。研究与掌握这个节奏非常重要。 动作不断分化的意识。在技术训练中,应不断将对方的来球总结分类,并明确回击每一类来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不少运动员乐于打顺手球,来球突变,失误一球,甚为不快。其实,这时应好好想想,此球与顺手球有什么不同,长了、短了?旋转强了?还是节奏变了?弄清楚此球特点,继而明确打此类球的方法。这样不断将对方来球区分、归类,并明确打每一类球的不同方法,就可以使自己的技术越来越精细,水平亦越来越高。

  作定与变的辩证意识。来球变了,打球动作应随之而变;但打同类球的动作,则是越固定越好。掌握与提高技术的整个过程是,对来球的区分越来越细,相应打球的动作也越分化越细;但打同类球的动作,又越来越固定。这“固定”与“变化”的统一,就促进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战术意识。实践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注意研究在比赛中运用战术的方法。因为只有合理地运用战术,才能使技术充分发挥。二是在训练中应带着战术意识练技术。拿最简单的右方斜线对攻作例。有人在练习右斜对攻时,能把比赛中的打大角和攻追身的战术联系起来,有意打大角度或时而打对方中路一板。另一人只是一味地盲目攻斜线。很明显,前者带着战术意识练习技术的效果要好。

  战略意识。在训练中,尤其是在比赛中,要有一个全局观念。如一年中有几次比赛?哪个比赛最重要?每个比赛的目的和任务都是什么?有时为参加某次有决定意义的大赛,还会有意放弃一些小的比赛。又如,对参加一次大赛而言,确立参赛人员和明确重点突破口(是团体、单打,还是双打?),则属带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如果这些大题目未解决好,尽管你费了很大的气力,其结果也难以如愿。

  落点意识。训练中,特别是在比赛中,要注意击球的落点。一般情况下,大角度球、追身球、近网小球、底线长球和似出台未出台的球的落点较好。但不同对手,还会因其打法和个人掌握技术的情况,有其特殊点。如左推右攻者,一般最怕反手底线下旋球和调右压左的落点变化。比赛中,既要研究自己打球的落点,对方最怕什么落点,又要注意总结对方回球落点的规律。

  旋转意识。充分认识到旋转是乒乓球的重要制胜因素之一。在训练中,要自觉地提高发球、搓球、拉球、放高球等技术的旋转强度和变化。在比赛中,要善于利用旋转变化来扰乱以至战胜对方。

  速度意识。应充分认识到速度是我国快攻打法的灵魂。中国选手要战胜外国选手,主要靠的仍是速度——提早击球时间,重视手腕、手指的力量,能快则快,不能快时,先过渡一板,争取机会再转入快。

  变化意识。应充分认识到变化乃是乒乓球的重要制胜因素之一,自觉、主动地变化击球的速度、旋转、力量、落点和弧线。比赛中,双方都在为形成利我、不利对方的战局而变化着战术,谁的观察能力强,能及时察觉对方的战术意图,迅速变换相应的战术,谁就容易获取胜利。

  变化击球节奏的意识。比赛中,不仅应主动变化落点、旋转等,而且应主动变化击球的节奏。如原来都是上升或高点期的抢冲,现主动将击球时间后移,拉一板上旋强烈的加转弧圈球。对方已熟悉了你原来快冲的节奏,突然变成慢一拍的加转弧圈,往往就会上当,又如,同一类发球,有节奏较慢的,有节奏特快的,若再能保持拍触球前的动作尽量一致,则效果更好,这都是有变化节奏意识的表现。

  抢攻意识。这是积极主动的指导思想,力争抢攻在先(即平常说的先上手),能抢则抢、实在不能抢时,控制一板,争取下板抢。这种意识很重要。如有人的侧身攻球技术很不错,但就因缺乏抢攻意识,所以使他的侧身攻球技术英雄无用武之地。兵书讲:“两强相遇,勇者胜。”这“勇”字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先发制人。在弧圈球风靡世界的今天,快攻者只搓一板就攻攻的打法,即是抢攻意识强的表现。

  抢先发力的意识。近年来,世界乒乓球技术朝着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向发展,不仅要求抢攻在先,而且应该尽量争取先发力,以使自己更加主动。 连续进攻的意识。发起进攻后,应连续进攻,乘胜追击,直至得分。切忌攻一板后,再无继续进攻的准备,将已到手的主动又变成了相持、甚至被动。

  控、防、反意识。在不能主动进攻或对方抢攻意识极强时,应注意控制对方,并做好防守的准备。在防守或相持中,一旦有机会,应立即转入进攻。

  争取局部优势的意识。我的所有技术都比对方强,这叫绝对优势。比赛中自然怎么打都行。但在实践中,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多数情况是相对优势。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应自觉地争取局部优势。能以己之长,打对方之短,当然最好。但有时不一定能实现此策。如,我发球的特长是转与不转,而对方的特短是接高抛发球。我之特长对不上对方的特短。高抛发球虽为我之特短,但与对方接此球相比,我还占便宜。此时用我之特短打对方特短就是最好的战术。因为我获得了局部优势。
  记球意识。比赛时,要有意记双方战术变化的过程,对方发的什么球,我怎么回的,他又怎么打的……从一个球,到整个战局的变化,要自觉地记。时间长了,就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战术意识。

  互怕意识。比赛中“怕”是相互的。你怕他,他也怕你。谁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谁能想得好一点,谁就容易主动。在紧张时,应多想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多想对方是多么怕你,多想战术,这样就可以长自己志气,灭对方威风。 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的意识。战略者,战争的全局也;战术者,战争的局部也。运动员应树立在全局或总体上藐视对手、藐视困难,而在具体的局部上应重视对手、重视困难的指导思想。如对某某比赛,首先应相信自己能战胜对方,并认真地分析对手的技术、战术、身体和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制订自己的战术,如发什么球,怎么抢攻,接发球注意什么,相持、领先或落后怎么打等等,一步一步、详详细细。

  树立技术风格的意识。在技、战术训练中、应特别强调树立正确的技术风格。技术风格,常被喻为运动员的技术“灵魂”。培养什么样的技术风格,将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发展方向和可能达到的水平。无数事实证明,一个没有鲜明技术风格的选手,要攀登世界乒坛的高峰是不可能的! 全面训练的意识。运动员应明确决定其竞技能力的诸因素(形态、机能、素质、技术、战术、心理和智力等),并自觉地提高之。这里,应反对狭隘的技术论。有人以为,要提高乒乓球运动成绩,就应该全力抓技术,什么身体素质、心理等统统不问。结果,尽管训练时间练的都是技术,但技术水平的提高却难以如愿。运动员一定要树立全面训练的观点。

  抓主要矛盾的意识。每一名运动员在某一时期必有一个主要矛盾影响着他整体水平的提高。谁善于捕捉之,并设法解决,谁就会获得明显的进步。如中国乒乓队在1957年参加第二十三届世乒赛后,发现自己的打法因缺乏准确性而使快速、凶狠的优点难以发挥作用。之后,狠抓了提高击球准确性的训练,很快就见到了明显的效果。不善于抓主要矛盾的人,不是漫无边际,什么都抓,就是虽有重点,但抓得不准。其结果都是一样——费力不讨好!

  凶稳结合的意识。乒乓球的技术各种各样,每个人的打法又各具特点,但凡在比赛中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无不同时具备威胁性(凶)和准确性(稳)。威胁性,即打出的球给对方回球造成困难,甚至使对方失误。准确性,即击球不失误。二者相互依存,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我们在训练或比赛中,一定要注意二者的结合,决不可以偏盖全。

  练绝招的意识。一个运动员的技术一定要有特长,即绝招,否则往往难以给对方造成威胁,也难以攀登技术高峰。绝招,可根据个人打法的特点、身体素质的特点、心理特点和所用球拍的性能等因素有目的地确立。“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绝招就是起码能断其一指的技术。

  表现意识。明确训练是为了比赛。运动员在平日训练就应有一种要在比赛中强烈表现自己的欲望。这如同演员,排练节目就是为了上台表演;不但要上台,还要演得呱呱叫。平时这种意识强烈,演出时才可能发挥出色。当运动员亦是同样道理。

  重视理论的意识。运动员应充分认识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自觉地学习和钻研乒乓球运动的理论,并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创新意识,无论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都要十分重视创新。乒乓球运动的创新,应包括技术、战术、打法、训练、管理、器材设备和理论等七个方面。运动员主要是前四个方面。

  超前意识。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能预测出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并以此来指导训练,使自己的训练能走在现实技术的前面。

  定量意识。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应自觉地注意数量的变化。如,1500米跑多少秒?其中的每一圈(400米)又跑几秒?一周到底练多少时间?个人的竞技状态周期规律是怎样的?个人晨脉的规律是怎样的?某技术在训练中的命中率是多少,比赛中又是多少?一场、一局比赛的比分起伏是怎样的?切忌什么都是含含糊糊。
  档案意识。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自觉地建立业务档案,坚持写好训练日记、阶段小结及年终总结。每年比赛胜负各多少场?身体素质或技术测验的具体成绩是多少,都应分门别类记录清楚。

  第三节 乒乓球运动员的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即人的清醒程度。此处意识清晰与头脑清醒是同义词。在乒乓球教学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的意识状态是存在起伏现象的。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意识状态清晰度高,注意力集中,训练的效果就好。有时比赛中,双方战术并未有变化,而只是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不同,即意识状态的不同,就直接影响到了比分的起伏。如:头脑稍一不清醒,就会糊里糊涂地丢几分;猛然间醒悟后,小声自勉几句:“抓紧,咬住!”,顿时精神振奋,注意力高度集中,一口气就捞回了几分。

  乒乓球运动员的意识状态大体可分为三类:

  1、上佳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头脑极度清醒,思维敏捷、判断准确、反应快。

  2、一般状态:注意力集中,头脑清醒,头脑和身体反应较快。

  3、低劣状态:注意力不集中,头脑不清楚,精神有点恍惚(或迷惑),身体,尤其是思维活动反应迟钝。

  乒乓球比赛的特点是高强度,但有间歇。所以,对乒乓球运动员意识状态的要求是,当球处于比赛状态时,应呈上佳状态——头脑极度清晰、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在分与分、局与局之间又可做短暂的喘息和调整。运动员应充分认识这一规律,做善于将二者结合起来的聪明者。

  乒乓球运动员的意识内容和意识状态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实践中必须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取一去一的作法,都会大大削弱它们的作用,降低训练的质量,影响比赛的成绩。

  第四节 乒乓球意识的重要性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人的行动是受意识支配的。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也必然会受到某种意识的支配和指导。不受正确意识的指导,就会受错误意识(包括带有片面性错误的意识)的指导。正确的乒乓球意识,就是正确的指导思想。运动员有了好的意识,训练的效率就高,整体竞技能力提高得就快。一般来说,技术上的问题看得见、摸得着,比较容易发现或解决;而意识问题,平时不易发现,一旦明显暴露,想再解决甚为困难。

  下面仅结合几个典型实例,分析一下意识的重要性。

  1、缺乏科学意识的人,不注意探求乒乓球运动的客观规律,往往机械地理解:“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片面地认为,谁流的汗水多,谁的技术进步就快。这种人尽管很苦练,但收获与所花劳动往往不成比例,甚至事与愿违。从这里,难道不能看出正确意识的重要吗?

  2、训练中,由于某个错误的意识,会把人引入歧途。在五、六十年代,非常重视技术动作的规范。有人片面地认为,基本动作的最高标准就是动作外型与乒乓书刊中的图片动作毫无二致,于是用尺量、对镜照,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机械的模仿,甚至削足适履、本末倒置,把击球效果放到了第二位,追求标准的基本动作倒成了训练的最高目标,还美其名曰:“基本动作正确才能有发展!”世界上的事情,本来就是千差万别的,更何况是打乒乓球呢!这种人因误入了歧途,对动作实质——拍触球瞬间的击球动作毫无体会。所以,尽管这批人中也出了几个基本动作的“模特儿”,但总的最终结果都是一样,带着无限的遗憾告别了乒乓球运动员的生涯!一个错误的意识竟能致人于死地。这又从另一角度说明了树立正确的意识有多么重要。

  3、在技术练习中,一定要带着战术意识练,否则难以练到在比赛中有实用价值的真技术。常听到一些体校的教练讲,教小孩开始进步挺快,但到了一定的水平后想再进步就难了。难在哪儿?其中的一个大难就是缺乏战术意识,不知道教育或引导队员带着战术意识去练技术。战术是运用技术的方法。反过来说,技术又是执行战术的手段。
  从这个意义讲,缺乏战术意识,实质就是忘掉了训练的最根本目的是比赛。参加比赛,就需争取胜利;欲胜利,就要有争取胜利的方法。而争取比赛胜利的最根本方法就是战术。不明确对付各种打法的战术,不清楚要战胜对手的有效战术,训练自然是盲目的。现在的技术练习,从表面内容看大家都差不多,但因为运动员的脑子里想的不一样(即意识的正确与否),其训练效果就差别很大。比如:都练推挡的落点变化,推左大角、推追身、推右方。如果不带着战术意识练,只是练了推挡的落点控制和变化能力,不仅在比赛中不会运用,而且练多了还难免有枯燥之感。如果我们在练习此内容时,告以调右压左、压左调右和压中间变两角的战术,并要求运动员带着这些战术的意识去练推挡,不仅练了会运用,而且还能提高训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4、有人比赛一上来就打“摆速”,反手拨、正手抽,全是一副招架之势,其被动自然难免。是他的侧身攻差吗,不是!他所欠缺的不是技术,而是抢攻的意识。不少教练都有过这方面的教训。他们讲,有些少年选手本来侧身攻的技术不错,但由于忽略了抢攻意识的培养,摆速又练得多了点,一旦技术风格定了型,比赛中怎么向他喊:“抢,抢先上手!”也无济干事。这大大地限制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有经验的教练普遍认为,意识比技术更重要。他们讲,某技术不会,可以学会;但意识不好,则很难改变。等到真正明白时,已临近告退。甚至有些人即使已离开了运动队,但对意识问题可能还未搞清楚。意识好,可以大大提高训练的效率、可以练到比赛中真正需要的并在比赛中又会运用的技术;意识不好,训练的盲目性就大,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为了更好地说明意识的重要性,特引用培根的一句名言:“跛足而不迷路的人,能赶过虽健步如飞却误入歧途的人。”

  乒乓球意识,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使我们在训练中可免于误入歧途的指路明灯。

  第五节 乒乓球意识的培养

  一、讲授理论课

  各级水平的运动训练都需要理论的指导,各级水平的运动员都应有理论课。意识的概念,是很难自发地产生的。现在我们正式明确地提出意识的概念和内容,这是运动员和教练员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过去出版的众多乒乓球书籍中,还未有专门就此进行系统论述的章节,这不能不说是乒乓球理论上的一个不足。应引起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意识的培养,应被列为理论课中一项不可少的内容。 在讲授意识的理论时,应特别注意与实际相结合,应尽量地多引证一些实际例子来加以解释和说明。“技术靠练,意识靠悟。”有时为了把某一意识讲得更清楚,除了引证乒乓球的例子外,还可援引其它非乒乓球专业的例子。如讲授战术意识时,可以大量引用军事乃至生活中的实例,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对其进行论述。什么《田忌赛马》、《围魏救赵》,甚至《司马光打破缸》的故事也不妨讲评一番。内容手段不限,只要能使运动员真正悟懂意识的精髓就好。否则,把意识的条文背得再熟,但未解其中的奥妙,那是一点儿用处也没有的。董必武副主席早年在学习雷锋的运动中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有众学毛选,雷锋特认真。不唯明字句,而且得精神。”请注意后面的两个短句,我们在培养运动员的意识时,尤其要强调,万万不可只满足于队员明字句的表面,真正重要的不是“明字句”,而是“得精神”!

  二、在教学训练的实践中、注意对运动员进行相关意识的培养。

  在训练中,不仅应就技术、战术等具体问题进行指导,而且还应特别重视对队员进行相关意识的培养。如,教如何判断球时,就要强调盯球的意识,在练习技术时,进行有关战术意识的培养。有时,还可以结合具体的球,对运动员进行有关意识的教育。如,一球打出界失误,原因是引拍太低了。此时,不要仅指出此球失误的直接原因,还应引伸出去,对其进行引拍调节意识的教育,让其充分理解引拍在击球动作中的重要调节作用。
  三、制订培养意识的实施计划

  (一)启蒙与初学阶段

  1、对运动员进行科学意识、立志意识和苦练与巧练相结合意识的教育。运用实例进行讲解。

  2、盯球意识。采用讲解配合辅助练习的方法进行。如对墙击球、紧盯吊绳摆动的球、念动训练等。还可结合打球的实践进行讲评。

  3、意识状态。结合实例,讲解意识状态的含义和重要性。再结合盯球意识的练习,提高运动员保持较长时间上佳意识状态水平的能力。

  (二)学习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阶段

  1、判断意识:理论结合技术练习,如通过供不同落点、高度和性能的球,使运动员懂得判断是合理击球的基础和前提,牢牢树立判断的意识。

  2、移动意识:讲授并配合徒手与打球的步法练习。练习目的不仅是让脚步会动并知道脚步的移动方法,更重要的是树立移动打球的意识。

  3、还原意识:结合训练,进行讲解。应明确:在连续击球中,此板球的结束即是下板球的开始,注意两板球间的衔接练习中,发现问题,及时讲评。

  4、探索合理击球点位置的意识,结合实际讲解合理击球点位置的重要性,令其在练习中体会。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还可引导队员观摩优秀选手打球时的击球点位置。

  5、打、摩结合意识:告诉队员打、摩结合是乒乓球技术的精髓。为启迪其体会感觉,可将队员手想象为球,教练用拍轻打其手,让他体会打、摩结合的肌肉感觉。

  6、体会击球动作的意识:讲明体会动作的重要性及方法,启发队员每球过脑:打中了,要有体会;失误了,立即回忆动作:知道哪儿错了,怎么改正?这是掌握真正技术的开始。

  7、落点意识:理论课结合实践课。技术练习中,提出打落点的要求,提高打落点的自觉性。

  8、意识状态:重复强调重要性,结合“拼抢1分法”的练习。即在任何内容的练习时,于每分球开始前,心中默念:“拼,全力拿下此分,决不失误!”随之,提挈全部身心之力拼抢,力争此球让对方失误。

  9、抢攻意识:观摩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实况或录像、结合实际讲解抢先上手的重要性,再配以专门的练习,如发球抢攻比赛,限定三板内必须打死对方。又如只允许搓一板就攻的练习或比赛;最多拨或推两板就必须侧身攻的练习或比赛等。教练员应及时讲评,重在培养抢攻的意识。

  10、旋转意识:通过观摩或亲自参加比赛的实践,讲解旋转的作用和重要,提高队员研究和练习打旋转球的自觉性。

  11、表现意识:通过实例,讲解训练的目的是为在比赛中出成绩,平时训练就似憋着一口气一样,企盼着在比赛中得以表现。运动员应明确,衡量技术水平的唯一标准是比赛成绩。还可安排一些活动,如上台唱歌、跳舞、演讲等,最好是单独上台,培养争取表现的意识。

  (三)提高技术、战术阶段

  1、盯球意识、判断意识和体会击球动作的意识:理论讲授结合训练中讲评。上阶段已有的要求,此阶段应再强调之,提高之。来球的变化越来越多,击球动作应越分化越细。所以,盯球、判断与体会动作的意识愈显重要。

  2、掌握动作实质的意识:结合训练,进行讲评。随技术的提高,应逐渐摆脱规范化动作的框架,体会拍触球瞬间的动作,研究击球原理。

  3、调节意识(包括力量、引拍、击球、时间、拍形、发力方向、发力方法和手指的调节):理论课为主,结合训练课讲评。明确调节动作的理由、作用及具体方法,然后在训练课上要求并讲评。

  4、动作定与变的辩证意识、记球意识:理论课讲授结合训练中具体要求。

  5、速度意识、变化意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明确——中国欲在世界乒坛上称雄,一靠速度,二靠变化。告诉队员速度的含义及其提高击球速度的方法,使他们牢牢树立起提高速度的意识。结合技、战术练习与比赛进行讲评,使队员真正树立起变节奏、变落点、变旋转、变战术的变化意识。

  6、战术意识、抢攻意识、动作的时空意识:理论课结合训练与比赛的讲评。 7、表现意识:在上阶段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利用课前一课中和课后的讲评,甚至平时聊天,不断强调表现意识。

  (四)确立打法、树立技术风格阶段

  1、树立技术风格意识:理论课中,举实例说明确立技术风格的含义和重要性,相互交流帮助队员树立技术风格,在训练与比赛中,严格要求,适时讲评…

  2、战略意识、争取局部优势意识:结合实例讲解,可在观摩比赛或个人赛后进行讲评,以培养队员在这些方面的意识。

  3、练绝招意识、连续进攻意识、控防反意识:理论课结合训练课的讲评,不断强调、不断要求。

  4、创新意识、超前意识:理论讲授,总结历史,多举实例,说明创新和超前意识的重要性,介绍创新技法。

  5、意识状态:结合“拼抢1分法”的练习,不断强调,教练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及时讲评。

  6、档案意识:理论课后布置作业,经常检查、严格要求, 此计划只是一个大体框架。执行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不必拘泥于文中个别字句。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