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中国对世界乒乓运动的贡献

已有 1306 次阅读    2012-08-31 15:11   标签乒乓  世界  中国 
 除了乒乓球并非起源于中国之外,乒乓球的一切,似乎都与中国有关。现在,谈到乒乓球,就像谈到中国一样。 

  乒乓圣地 

  就像说到相扑,你总会说日本,说到跆拳道,你一定会想到韩国一样,说到乒乓, 你想到的,肯定就是中国。 
  乒乓,中国的国球。 
  中国,乒乓的圣地。 
  世乒赛在中国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乒乓“信徒”们,来中国“朝拜”,感受一下乒乓圣地的气息。犹如一个音乐家来到奥地利,一个艺术家来到意大利。 
  乒乓圣地,不是一个地理概念,更代表着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瓦尔德内尔开始,到现在的福原爱、朱世赫,每个国家都把自己最有培养前途的乒乓选手,送到中国,接受训练。就像NBA对于一名篮球运动员来说,你很难想象,一名乒乓世界冠军,可以与中国完全无关。 
  “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那样,对乒乓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作出如此大的贡献。”这样的表述,相信在以谦虚为美德的中国人眼里,仍是毫不犹豫地得到肯定。 
  因为事实使然。 

  乒乓援外 

  职业足球,让我们熟悉“外援”这个词。而在乒乓球的发展上,却离不开援外。 
  援外的有教练,也有队员,还有连带乒乓器材的,那叫“一条龙援外”。 
  最早的乒乓援外,要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叫帮忙。中国派出一些教练,赴越南、蒙古、柬埔寨等国“帮忙开展乒乓球运动”。不过,中国教练的水平,并非世界一流。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中国又开始将一批技术精湛、政治过关的优秀乒乓教练,以援外或者交换的方式,派往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虽然当时带有一些政治色彩,但所起到的效果非常好。许多国家,就是从那时开始认识了乒乓球。 
  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乒乓球水平称霸世界。当时,由于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相差比较大,所以,一批国字号尖子球员,主要奔赴西方国家打球。 
  国际乒联技术委员会主任姚振绪提供了一个数据,说同样的中国世界冠军,当时在德国的收入是在国内收入的400倍。 
  那个时候,援外有公派的,也有自己联系的。主要目的都是谋生,提高生活质量。由于那一批队员的水平相当高,后来退役后又当上了教练,所以在那个时期,欧洲乒乓的水平迅速提高。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再加上一些政策上的扶持,尖子运动员的流失现象得到了根本改变。相反,一些本来在国外的教练,也回到了国内发展。 
  至于赴海外打球教球的人数,据说前后超过300个,但很难统计。 

  乒乓使团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在国外打球、教球的中国人,对中国乒乓球队构成威胁时,一个新名词诞生了:海外兵团。 
  这是一个特定时期内的特有现象。对于海外兵团的评价,国内的争论比较多,但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但是,不可否认,“海外兵团”对整个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海外使团”也大大延长了中国球员的运动寿命。 
  随着中国乒乓球队的重新崛起,中国人的观念变得更加宽厚与开明,进入新世纪后,海外兵团的说法,逐渐淡化。 
  现比利时队教练、原北京队教练王大勇说:“大多数出国打球教球的人都很爱国,‘海外兵团’的称呼,少了些友好,称我们‘海外使团’才对。” 
  使者的职责是传播文化、教授技艺、促进友谊。“海外使团”的说法,比较贴切,得到现在大家一致的认可。 

  乒乓补血 

  走出去,引进来。乒乓水平要提高,要普及,把外国选手请到中国来,则是另一种好方法。这可称之为补血。 
  上世纪70年代末,年纪轻轻的瓦尔德内尔与林德,就远渡重洋,来到上海,在上体馆里,与上海队国家集训队一起,训练了整整3个月。 
  中国曾在80年代中期,先后在无锡、秦皇岛等地,举办过青少年集训队。包括法国世界冠军盖亭在内的许多欧洲队员,都曾在那里集训过。
  “一旦同意他们来了,我们就毫无保留。”多年在中国乒乓球队任领队的姚振绪说,“有这么多的高手,他们提高得很快。” 
  请进来的,不但有高水平选手,也有一些经济困难的亚非拉国家选手。这次上海世乒赛组委会就决定,邀请30个经费紧张的国家与地区的乒乓球队,来上海参加世乒赛,上海方面将负担他们的所有费用。 
  “这是上海组委会在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上,作出自己的贡献。”上海世乒赛副秘书长陈一平说,这其实是一种优良传统。 

  乒乓精神 

  半个多世纪以来,一只小小的银球,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力量。 
  “人生能有几回搏”、“胜了从零开始,输了打翻身仗”、“创新才有生命力”、“甘当铺路石,甘当无名英雄”、“从薄冰上走过来”、“祖国荣誉高于一切”。这些格言警句,都出自中国乒乓队。 
  中国人在国际乒联拥有很高的职位与地位,但是中国人从没有用这些潜在的优势,为自己在比赛中谋取好成绩。 
  “无论是前国际乒联主席徐寅生还是姚振绪,他们总是用一个更高更远的视角,作出不少对中国没一点儿好处,但对世界乒乓球发展有利的决策。”与国际乒坛接触甚多的国际裁判孙麒麟佩服地说,“把乒乓球改大,就是徐寅生提出来的。要知道,用大球对讲究速度的中国选手来说,是极大的打击。” 
  包括后来的11分钟、无遮挡发球,面对这些明显对中国不利的规则改动,中国人从来都是举手赞成。 
  徐寅生说过:“都是中国人拿冠军,有什么意思?难度大了,还能拿冠军,那才叫行。” 
  让我们骄傲的是,在一个40毫米直径的乒乓球上,体现了一个960万平方公里泱泱大国的宽大胸怀与非凡气度。  
 

 国际乒联名人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经过国际乒联主席荻村伊智朗先生的努力,国际乒联设立名人堂,以表彰对于乒乓球运动作过巨大贡献的运动员和官员。国际乒联名人堂由国际斯韦思林俱乐部管理,每届世乒赛期间加冕新人。迄今为止,共选过五次、36位名人,其中19位已经辞世。国际斯韦思林俱乐部于1967年成立,现任主任为英格兰前国手戴安尼·罗。罗小姐因为嫁给西德名将舒勒成为舒太太,现用名是戴·舒勒。历年名人如下: 
1993入选(12名): 
巴纳(Victor Barna,匈牙利,后移民英国。1911┄1972) 
贝拉克(Laszlo Bellak,匈牙利,后移民美国。1911年出生,是目前在世年纪最大的世界冠军。) 
伯格曼(Richard Bergmann,奥地利,后移民英国。1918┄1970) 
克伦(Stephan Kelen,匈牙利,后移民澳大利亚。) 
凯特纳罗娃(Marie Ketternova,捷克。1911┄1998) 
麦克卢尔(Jimmy McClure,美国。1917年出生。) 
梅什洛维茨(Zoltan Mechlovits,匈牙利。1891┄1951) 
梅德扬斯基(Maria Mednyanszky,匈牙利。1901┄1979) 
西普斯(Annus Sipos,匈牙利。1908┄1988) 
斯扎巴多斯(Michael Szabados,匈牙利,后移民澳大利亚。1912┄1962) 
瓦纳(Bohumil Vana,捷克。1920┄1989) 
沃特鲁布科娃(Vera Votrubcova,捷克。) 
1995入选(8名): 
安德里亚迪斯(Ivan Andreadis,捷克。1924┄1992) 
康斯坦丁内斯库(Ella Zeller C**tantiescu,罗马尼亚。1933年出生。) 
法卡斯(Gizi Farkas,匈牙利。1925┄1997)  
蒙塔古(Ivor Montagu,英国。乒乓官员。1904┄1984) 
罗齐亚努(Angelica Rozeanu,罗马尼亚。1921年出生。) 
西多(Ferenc Sido,匈牙利。1923┄1998) 
斯蒂佩克(Ladislav Stipek,捷克。1925┄1998) 
托卡尔(Frantisek Tokar,捷克。) 
1997入选(7名): 
江口富士枝(Fujie Eguchi,日本。1933年出生。) 
松崎君代(Kimiyo Matsuzaki,日本。1938年出生。) 
李奇(Johnny Leach,英国。1922年出生。) 
荻村伊智朗(Ichiro Ogimura,日本。1932┄1994) 
田中利明(Toshiaki Tanaka,日本。1935┄1998) 
埃文斯(Roy Evans,英国威尔士。乒乓官员。1909┄1998) 
文特(A.K."Bill" Vint,英国。乒乓官员。1906┄1993) 
1999入选(3名): 
李富荣(Li Furong,中国。1942年出生。) 
庄则栋(Zhuang Zedong,中国。1940年出生。) 
林慧卿(Lin Huiqing,中国。1941年出生。) 
2001入选(6名): 
张燮林(Zhang Xielin,中国。1940年出生。) 
长谷川信彦(Nabuhiko Hasegawa,日本。1947年出生。) 
梁戈亮(Liang Geliang,中国。1950年出生。) 
郭跃华(Guo Yuehua,中国。1956年出生。) 
曹燕华(Cao Yanhua,中国。1962年出生。) 
江嘉良(Jiang Jialiang,中国。1964年出生。)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 布欧 2012-09-01 13:16
    都是你自己写的吗?够牛!!
  • 西木栗 2012-09-03 09:42
    更重要的是,全国的乒乓人口在练乒乓时得到了强体健身。哈哈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