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德内尔刘国梁小记之一
已有 866 次阅读 2013-03-19 11:46
当第45届乒乓球男子团体比赛第一场瓦尔德内尔逆转击败刘国梁取胜后,他作出了一个我迄今为止看到的平时基本喜怒不形于色的老瓦的最激动的动作:先伸出右手,握紧拳头,然后左手随着一并举出,朝观众席大喝——不,是狂吼一声,其音量甚至盖过了当场瑞典球迷的呼喊和中国球迷的“刘国梁——必胜”的口号。我清楚地从视频中看到了老瓦右前方一个华裔或者亚裔记者本来正在摆弄着摄像头,听到这声吼叫后立刻抬头用一种不知是疑惑还是受惊了的表情看着他,而他身后的另外几名外国记者也纷纷对老瓦表示不解或者甚至是不满,因为他们可能觉得瓦尔德内尔的这声吼叫好像是冲着他们来的一样:不就是赢了场团体比赛吗?用得着这样?
我只能说,这群人,完全不了解瓦尔德内尔,也更不了解这场比赛的胜利对他的意义:因为他一直在等这一天,足足等了5年了。
让我们把镜头切换到1992年。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瓦尔德内尔在半决赛和决赛中以两个3:0的绝对优势拿下了韩国队的金泽洙和法国队的盖亭,获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块奥运奖牌,同时更是瑞典整个国家有史以来的第一块奥运金牌。在这无上的荣耀下,瓦尔德内尔登上了世界男子乒坛的最高峰,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三大赛事冠军于一身的“大满贯”乒乓球名将,从此将“大满贯”和自己一齐成为了世界乒乓球运动员的不懈追求对象。
然而,就在那一年,在国球事业开始下滑的中国,举办了一场世界对抗赛,邀请了包括瓦尔德内尔等在内的众多欧亚乒乓球运动员参赛,声势浩大。当大家都认为瓦尔德内尔将会在此大放异彩时,一个年仅16岁的中国孩子,将他彻底挡在了四强之外;而这个孩子,一路过关斩将,杀进决赛,最后竟取得了这次大奖赛的冠军,顿时跌碎无数眼镜。
此人,名叫刘国梁。
刘国梁生于1976年,比65年出生的瓦尔德内尔小了将近11岁,打法为直拍正手正胶、反手反胶。在那个力量旋转不及欧洲运动员的时代,这种两面不同性质的胶皮的打法在中国队的攻球削球运动员中都十分普及,运动员们经常不断转换胶皮以制造旋转变化迷惑对手,刘国梁也不例外。
但是,他也有些“例外”。
刘国梁的反手反胶,能够直接发力:这就是后来的直拍横打,
众所周知,直拍由于先天握拍因素,反手基本只能推挡,无法发力和制造旋转,所以横拍选手打直拍的时候经常采用压制反手、调动正手的办法,而随着欧洲人力量的增大,他们甚至都懒得调动正手,而只是不停地拉直拍反手,拉着拉着总会拉死你,于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直拍打法陷入了瓶颈,特别是以正胶为主的中国式直拍快攻打法,在与欧洲人对抗弧圈球时几乎没有还手能力,反而是韩国式的直拍反胶单面拉打法取得了重大突破,刘南奎选手甚至获得了史上第一块奥运会男单金牌,这也直接导致当时中国队的团体比赛阵容由以前的纯直拍队(甚至还有现在已灭绝了的直拍削球打法)变成了后来的纯横拍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国人不禁感叹:我们曾经风光一时的快攻打法乃至直拍打法,就要灭绝了吗?
刘国梁的出现改变了一切。
相比直拍快攻前辈江嘉良,刘国梁的打法继承了传统快攻的“快准狠”优点,同时创造性的增加了反手进攻能力,从而使其打法兼具一定的相持能力。而更重要的是,刘国梁在发球接发球上得独特造诣使其能用不善于制造旋转的正胶发出比反胶更转、同时更隐蔽的发球,这使得世界上所有的运动员都闻风丧胆——当然,还不是现在,92年。
由于实在太年轻,刘国梁并没有多少机会在竞争残酷的中国乒乓球队站稳,而是不断地打着酱油,一次次去参加国际比赛进行锻炼。和他同时的,是中国另一个16岁的横拍运动员孔令辉,被送至瑞典俱乐部取经。不管怎样,这两个人都没有引起世界乒乓球运动员和爱好者的兴趣,因为他们实在太年轻了——瓦尔德内尔也是这么想的。
然而,1995年天津世乒赛,一切来得那么突然。
未完待续...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