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六月六露水节气消暑随感

已有 774 次阅读    2013-08-04 09:18   标签border  center  style 

 

 

 

 

 六月六露水节气消暑随感

 

刘龙

 

相约东湖绊露行,蒙蒙细雨顿添情。

无言草木凝禾土,有爱人生伴旅程。

远眺山峰观暮色,登临楼榭盼阴晴。

亭台暂借休闲地,淅沥声中韵已成。

---------------------

岁逢节气,    山原踏青寻乐趣;

             人度华年,    生活讴歌伴青春。

 

 

六月六露水节的习俗

农历六月初六,是我国农村的民俗节日。这天也是我国各民族传统节日最多的日子。虽是在同一天过,但内容各不相同,饶有情趣。

我国许多地方,将六月六称为天赐节。传说,唐僧历经八十一难好不容易从西天取得真经,却在归途中不慎将佛经掉落大海,唐僧只好将佛经捞出晒干。本来这只是个传说故事,但古人却偏偏认定唐僧晒经这天是农历的六月六日,还据此把这一天命名为天赐节,意思是这一天天赐佛经度众生

有趣的是,天赐节后来却发展成了晒书曝衣节。明沈德符《野获编》载:六月六日,内府皇史成曝列圣实御制文集大函,为每岁故事。六月六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皇宫内府趁时凉晒各类书籍文件,年年复之,久而影响民间,民间效仿,便在这天日曝晒书衣裘,形成习俗。此习古时甚重,甚至庙宇的城隍塑像,也要在这天重塑面身改换新袍,谓之晒袍

另一说法,晒书节,康熙年间学者朱彝满腹经纶,他在六月六日这天袒肚露胸晒太阳,谓之晒书。却被微服出巡的康熙看见,后经交谈和面试,确实有才,即封为翰林院检讨,负责撰修明史。此后读书人都要在这一天晒诗书字画,以示学问高深,系成晒书节

    
晒龙节相传此节起源于汉代。汉代建章宫之北有太液池,池西有汉武帝的暖衣阁。六月六日这天,宫女便登阁曝衣,即谓晒龙袍。后来民间也在这天晒龙灯衣,以求风调雨顺。

民间还称六月六是猫狗的生日,须将猫狗捉到河中沐浴,以防暑疫。因这天是猫狗沐浴日,故人必须避让。为此,还有笑话流传:古时有个叫毛栗安的去看望朋友杨南峰,恰巧杨在沐浴,毛不得见。毛感觉受到怠慢,便如法炮制,待杨来拜访时,也以沐浴拒见。杨觉着好笑,就给毛留下一首打油诗:君来拜我我沐浴,我来拜君君沐浴。君拜我时四月八,我拜君时六月六。对毛奚落了一番。

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六月六风俗多有不同。六月六是湖南人古俗特定的必须沐浴的日子,他们在这天晒水洗澡涤发,以为这样全年可使体肤无垢,头发无腻。江苏民间称六月六为翻经会,是日,诸寺庙要曝晒藏经,僧人集村中老妪翻晒经页,语谓翻经十次,他世可转男身。上海地区是日全城裁缝集于城隍庙,为城隍晒袍(城隍的衣饰)。苏北诸县是日则蒸腊肉肘,购水果花红等,馈赠出嫁的女儿。北方有些地区是日还有夜间备新瓜果祭祖之俗。瑶族民间则说六月六是土地公公的生日,届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祭祀土地神,并贴对联,放鞭炮,唱歌跳舞,像过新年一样,故瑶族民间有六月六过半年之谚。

六月六,有的地方还有许多吃食的讲究,江苏谚云:六月六,吃了糕屑养了肉,以为这天吃了用麦粉糖油做的面食,可以长肉;安徽江淮之间,是日必食腊肉,俗谓可以防病;沪城居民则有这天煮食馄饨的习惯,以为食之能免夏疰;云南俗习,六月六这天大杀猪羊,祭土地庙神,然后将这些祭品吃掉,以为这样就能使土地不开口,老虎不吃人,求得牲畜平安,不被豺狼所害。

在有些地方,六月六又是妇女回娘家的日子。有说,这习俗起自春秋战国时期。说是晋国国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了亲家赵衰。有一年晋国遭灾,狐偃奉命放粮。女婿决定趁其六月六出城的机会杀死狐偃,以报父仇。女儿得知后,赶回娘家报信。狐偃放粮回来,深知自己行事有错,并不怪罪女婿。后来,每遇六月初六,狐偃必将女儿、女婿接来团聚。此事传开,百姓效仿,形成节俗,是日,各家都要请回已经出嫁的姑娘,盛情招待,俗称六月六,请姑姑

据说,我国酒令之六六大顺,其原意就是源自上面所说请姑姑之俗:由于六月六日处于气候多变时节,每当这天,有女儿嫁出的人家就会祈盼这天天气晴好,让女儿顺顺利利回家来,时间久了,人们的这种思亲之情就反映在酒令中了。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 冬日私语 2013-08-04 09:24
    图美文更美!
  • 醉爱乒乓 2013-08-04 09:33
    才子啊才子!照片好文章更好,疑似禹锡之后?不,禹锡弗如也!
  • 刘龙 2013-08-04 09:47
    醉爱乒乓: 才子啊才子!照片好文章更好,疑似禹锡之后?不,禹锡弗如也!>
    谢谢光临惠顾!过奖了!过奖了!只是即兴的时候随便写写而已!问好醉爱球友!
  • 老虎打武松 2013-08-05 05:49
    精彩之至!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