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浅谈地方艺术瑰宝---晋剧

已有 803 次阅读    2013-11-05 12:38   标签艺术 
                        浅谈地方艺术瑰宝---晋剧
    自临京城工作以来,总有一种一觉醒来不知身在何方的感觉,但唯一确定的是昨晚、今宵和明夜一定还会居住酒店,倒也非因陌生了京城的缘故,而是工作性质注定了自己“铁路飞人”的角色,这不下午5点还在武汉吃热干面,晚上9点已在南京夫子庙旁入住。
    一进酒店,老习惯:打开电脑,播放晋剧名家谢涛演唱的《丁果仙之---见烟巴肺欲炸》选段。值得一提的是,虽为85后,但受奶奶影响,自幼特别钟情于京剧、黄梅戏和晋剧。而作为土生土长的山西人,自我感觉对于晋剧些许还有点话语权。曾记有文史学家所言:“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历史界也一度流传着“华夏千年文明看京城,三千文化看西安,五千沉淀在三晋”,把三晋文化看的如此厚重,却也厚爱了三晋不少,更自于晋临黄河的因故吧,壶口瀑布方显其气魄-----恢宏伟岸澎湃,除此之外,还有那段段婉转悠扬的晋剧用以画龙点睛,着实为三晋文化增添了不少活力。 
    晋剧,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名山西梆子,还叫中路梆子,也称为“中戏”,建国后方称晋剧,其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晋剧的真正兴起是于道光年间,正所谓“道光皇帝登龙廷,山西梆子又时兴”,到咸丰帝时期略有冷落,经同治有所好转,直到光绪十年晋剧再次崛起,到清末进入辉煌时间,晋剧频现于庙会、集市、祭祀、婚丧寿庆等场合,过民国5-19年,晋剧局势一直相对稳定,为有太大起伏。 
    晋剧,一般上演名人手戏,即使有地方邀请相关剧团演出,大多数也是民众最爱听的《下河东》、《劈山救母》、《三娘教子》和《打金枝》等耳熟能详的选段,台上生旦净末丑角角动人,台下男女老少幼个个入神,有些老爷子还随声做和。我最爱听的是《芦花》选段中闵德仁借骂长子闵子骞而教后妻那段的唱腔,字字掷地有声,声声铿锵有力。晋剧中,老生的唱腔一贯如此,厚实沉稳大气却不失魅力,似诅了魔咒,听者无不为其倾倒。 民国时期晋剧唱将以老生果子红---丁果仙为代表,主要代表作有《芦花》、《空城计》和《太白醉酒》等曲曲佳作,然而历史总是扣人心弦,加之天妒英才,1972年丁被"四人帮"残酷折磨致死,这朵晋剧的奇葩便过早的凋落了,现票友及其徒子徒孙尊称其为丁派唱腔,其传人主要有马玉楼、张敏琴、武忠以及后来的梅花奖获得者谢涛等名角。当下晋剧坤角主要以王爱爱老师为代表,其《打金枝》唱段中的皇后角色深入人心,戏坛地位无人撼动,此外还有宋转转、孙红丽等人,亦为晋剧主要代表。 
    数不清三晋瑰宝,听不够山西梆子。一方长凳、两盏浊茶,三分神气韵,四方声绕梁,作为地方文化的瑰宝,晋剧随称不上为大鱼大肉,却倒也为成了三晋儿女的家常小菜,日日吃,顿顿尝,未见得有半分腻味,反倒越吃越香,显得些许离不开了。至此,但愿晋剧家丁兴旺,继续驰骋沙场逞英豪,祝福这块瑰宝,永远散发出引人入胜迷迭香的味道。

    后记:一次有幸与百度CEO李彦宏交谈,得知,其也为山西籍人,未从商前曾习晋剧为一戏子,如今想起来,想必戏班的晨习夜练也为其成为日后的商界泰斗奠定了基石。
    注:晋剧文化博大精深,区区几字无法充分表达其精髓,文中若有不及或错误之处,敬请老票友毫不吝啬指出,学生一定努力改之。此外,晋剧代表人物众多,本人文字功底有限及文章字数所限故无法一一列出,还请读者多多包涵,不甚感激,谢谢!

分享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