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超全面的弧圈球技术,总结的太到位了!

已有 3099 次阅读    2019-04-19 15:42
转自:乒乓球是国球

弧圈球特点简介

弧圈球具有强烈的上旋,是一种攻击力强、威力大的进攻技术。第一弧线运行较慢,第二弧线下坠快,球反弹冲力大,以弧圈球为核心技术形成了直拍、横拍多种弧圈球打法,当今欧亚弧圈高手比比皆是,德国的波尔,希腊的格林卡,白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夫,以及我国的王励勤、马琳、王皓、马龙,韩国的柳承敏、吴尚垠等,都以拉弧圈球见长,成为世界乒坛超一流选手。

弧圈球的种类按击球方法区分有: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侧身弧圈球;按旋转特点区分有:加转弧圈球、前冲弧圈球、侧旋弧圈球以及不转弧圈球(假弧圈)。

分类特点

(一)正手拉加转弧圈球

1、特点:又称高吊弧圈球。上旋强烈,第一弧线较高,运行速度较慢,第二弧线反弹下坠,向下滑落快,不易识别着台点及飞行轨迹,给对方掌握回球的节奏、时间、拍形增加困难,感到对不上点,使不上劲,能直接得分或为拉前冲弧圈制造机会,通常在接发球、对削、搓、挡、攻以及接出台的下旋球时运用。双方对拉弧圈球时很精彩好看。

2、动作要领:两脚分开,两膝内收微曲,重心置前脚内侧,左脚在前,略提脚后跟,身体略右转,手腕外展,向后拉,拍形成横立状。引拍至右后方,当来球跳至高点期或下降前期时,触球中上部或中部,腰髋带动上臂、前臂由后向前挥动,击球瞬间立即向前上方发力,右脚掌内侧用力蹬地,梢伸膝,前臂要迅速旋内收缩,协同摩擦,重心由右脚转向左脚。整个动作类似于掷铁饼。

3、提示:

初学者常易拉漏球,或球擦拍边,找不准击球点,要多做徒手练习,牢记动作要领,逐步体会手、腰髋、腿的配合和肌肉感觉,产生手感。

拉弧圈球,是先打后摩,又打又摩,以摩为主。因此,手臂不能伸得太直,引拍不要过低,拍形前倾角度不能过大,向上发力时也要向前发力,以免造成漏球、击球时间迟、发力效果差等现象。

手腕要先向后伸,触球一刹那,向前打击球后向上摩擦,这样爆发力大,还能起微调的作用。加强了手腕对拍形、弧线的控制,增强了摩擦力。

(二)正手拉前冲弧圈球

1、特点:上旋强烈,第一飞行弧线低且长,球前进速度快,第二弧线下坠比加转弧圈球更低而快,急剧前冲向下滑落,杀伤力大,是得分的刹手锏。通常在对付削、搓、中等力量攻球、接发球及半高球时运用,对方弧圈相持时也用以对拉、对冲。

2、动作要领:基本姿势同拉加转弧圈球,但身体重心稍提高。引拍时球拍与球同高或稍许低于来球,上臂带动前臂向右腰部侧后展开,拍形前倾于高点期或上升后期,摩擦球的中上部,由右向左转腰带动上臂、前臂、手腕,由后向左前方发力,配合略向上摩擦,重心前移至左脚。

3、提示:

正手反拉前冲弧圈球时,引拍后拉幅度要小,拍形稍前倾,于上升后期高点击球,运用腰、髋、前臂发力稍多一些。对于初学者比较困难,先练好拉弧圈球的基本方法,根据来球性能变化,调整动作、拍形、击球时间和触球部位。

重视腰髋、重心的调节,要移动步法到位。

(三)反手拉加转弧圈球

1、特点:横拍反手拉弧圈球和用直拍反手拉弧圈,是横拍和直拍横打选手独特技术之一。同正手拉加转弧圈球比较,弧线、反弹特点基本相同,但速度稍慢,力量、旋转稍小。主要用于接下旋发球、发球抢拉、搓中转拉以及对付一般的攻球和弧圈对拉等。

2、动作要领:站于球台偏左部位,距台约60cm左右。两脚基本平站,身体重心落双脚,双膝微屈,腹内收,腰、上身略向左转,前臂置腹前自然弯曲。引拍至腹部左侧下方,肘关节略向前,屈手腕,拍下垂,拍形稍前倾,重心略左脚,于球下降前期触球中上部,触球瞬间脚用力蹬地,伸膝、转腹,腰髋带动上、前臂向前上方发力,拍撞球后摩擦,重心略上提前移并转至右脚。

3、提示:

引拍时,球拍向后拉得不要太多,肘部离身体稍远一些,有利于挥动前臂发力。

腰、髋带动伸膝、转腹,蹬地力量与重心转化配合协调,使球拉得转一点、稳一些。

直拍反拉注意三指上移近拍柄腾出较多拍面,手腕内屈后向前上方迅速转动摩擦。

(四)反手拉前冲弧圈球

1、特点:同正手拉前冲弧圈球。

2、动作要领:两脚分开,右脚略前,重心置于左脚,上体略左转,手臂自然弯曲,肘关节略近身,手腕内收,引拍时前臂外旋拉向左后方,拍形前倾,球弹气于高点期或上升后期,触球中上部,腰髋由左向右前上方转动,上臂带动前臂,以前臂为主加速向前略向上摩擦,鞭打式地击球。拍撞球后,手腕向前加力摩擦,重心由左脚转至右脚。

3、提示:参照正手拉前冲弧圈球。

(五)正手侧身拉弧圈球

1、特点:当球处于反手位、步法跟得上时,适宜运用侧身正手拉弧圈球,以争取主动和得分。直横拍弧圈选手侧身拉意识很强,都能较好地掌握与运用这一技术。

2、动作要领:同正手拉弧圈球,要注意正确选择侧身时机,步法移动迅速,侧身到位,并调节引拍方向、出手角度和挥拍方向,避免盲目侧身。

对付圈球方法

对付弧圈球的技术手段有多种,有主动和被动回击之分。能控制、减少直接失误或从被动转主动,使对方由不能拉、少拉到难以连续拉,以摆脱对付弧圈球的困境。回击方法有挡、快带、推挤、吸、反手快撕、反拉、攻打以及对拉弧圈球。

动作要领(以右手为例)

(一)正手加转弧圈球

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膝微屈,重心约在右脚上。手臂自然下垂伸直,拍形略前倾,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右脚蹬地,腰部向左上方转动,上臂带动前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挥动,击球瞬间,整个身体的动量传递到手腕,加速度达到最大。在来球的下降初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二)正手前冲弧圈球

站位基本上与加转弧圈球相同。手臂的引拍要比如转弧圈球高一些,球拍与地面大约形成80°夹角。当球从台面弹起时,腿、腰、上臂、前臂依次进行动量传递,击球瞬间手腕向内向前略为转动,加速度达到最大,在上升后期或高点期摩擦球的中上部。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三)直板正胶正手弧圈球俗称小上旋

与反胶弧圈动作要领基本上相似,但因正胶粒凸起,胶皮的摩擦系数小于反胶,缺少粘性,触球面积没有反胶大,如果摩擦过薄,就容打滑所以在击球时要加强手腕转动,扩大球拍接触球的面积,这是正胶弧圈与反胶弧圈的最大区别。此外,正胶弧圈动作较小,以前臂发力为主,球的弧线较低。

(四)正手侧旋

击球准备姿势和整个身体的用力方法与加转弧圈球相似,但在击球时,摩擦球的偏右面,拍形稍前倾,手臂自右外侧向左前上方近似于弧形发力。在拉侧旋球时,如果击球的右中部或右中上部,拉出的球是侧上旋如果击球的中下部,主要以向内向前发力为主,往往会拉出侧下旋弧圈球。在实践中,一些优秀运动员常有运用。

(五)不转弧圈球亦称假弧圈)

初学者可在掌握了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把拍形稍后顾,触球的中下部,手臂紧张些向前上方推拉球就可拉出不转弧圈球。

(六)横拍反手弧圈球

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击球前,将球拍引至腹部下方。当球从台面弹起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上挥动,结合手腕向上转动的力量,在下降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过程中,两腿向上蹬伸。

(七)直拍反手反面拉弧圈球

由于直拍反手位拉弧圈球在用力上受到身体的阻碍,手臂力量的发挥受到限制,所以难以拉出像横拍一样高质量的弧圈球。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中国直拍运动员创新意识的加强,为了弥补直拍反手位技术的不足,已有许多运动员借鉴横拍反手拉弧圈球的特点,开始运用直拍反手的反面拉弧圈球这一新技术。此项技术对于初学者掌握起来可能难度较大,此处仅作为一种中国乒坛的技术创新信息介绍给初学者,并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初学者对这一新技术进行尝试,使之得以普及。

其动作方法是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重心较低。击球前,球拍引至腹部下方,肘部略向前凸,手腕下垂内收,拍形前倾。当球从台面弹起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前上挥动,击球瞬间手腕向右前上方转动,在下降初期或下降后期用球拍的反面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后,重心放在两脚中间。

易犯错误

1、在引拍过程中,前臂和上臂在肘关节处的夹角没有打开,而是靠拉肘向后引拍,影响拉球的发力。在训练中有意识地把前臂放下来,配合脚部的转动和重心移动,引拍效果会好些。

2、击球前,腰部向后转动过大,形成掷铁饼式的准备姿势,影响向前发力。在实践中,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能够移至击球一侧脚时即可。

3、击球时,球拍过于前倾,摩擦球过薄,使拉球的力量减小,准确性降低,容易打在拍边,出现人们常说的飞碟现象。击球时球拍不要过于前倾,同时注意手腕向内向前的转动,这样方可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

4、拉球过程中,手臂由后直接向前挥动,成近似于直线型,难以制造拉球的弧线。正确的挥动方法是手臂由右后下方,以肘关节为轴,向左前上方挥动,其挥动轨迹近似于"小弧型",这也部分地体现了弧圈球这一技术术语的内涵。

5、肩部过于紧张,动作僵硬。由于弧圈球的动作比一般攻球动作稍大些,因此要做到拉后手臂,尤其是肩部要迅速放松还原,以利于连续拉和提高拉后扣杀的命中率。

练习方法

1、徒手模仿拉弧圈球的动作

2、一人发中路出台的下旋球,另一人练习拉弧圈球

3、一人推移,另一人练习连续拉弧圈球

4、一人正手攻球,另一人连续拉

5、二人对搓,固定一个搓中转拉

6、一人削球,另一人连续拉

7、以上练习,先拉固定点,再拉非固定点

8、上台连续拉上旋球,逐步过渡到2/3

9、二点对一点的推拉练习

10、不同落点对一点的推、拉、攻练习

11对拉练习

12、发球抢拉练习

13、接发球抢拉练习

14、拉、扣结合

器材配置

同水平竞技,拼的就是心理素质和兵器。而好的兵器能让运动员的心理更有把握,对自己的特长更为了解,能从容的使用自己最擅长的技战术。于此同时,它也提高了运动员的自信心,有助于运动员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为广大球员和爱好者在选择器材和配置器材时提供参考依据。为专业运动员节省选择器材的时间。同时也为业余爱好者在节省时间的同时节省金钱。

(一)统一平衡的基本原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球拍是击球的工具,好比战士手中的武器。乒乓球爱好者常会备一块称手的、满意的球拍。因为球拍的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乒乓球爱好者能否使用灵活、顺手。一副好的球拍必须遵守统一平衡的原则。

1统一:即性能的统一,快速底版要搭配有足够速度的套胶,近而实现理想的速度。软的底版要配置适合弧圈,能吃住球的配置。或者防守和削球的配置。

2平衡:即软和硬的平衡,薄厚的平衡。太软没有速度,太快不能含球。太薄容易震手,太厚则容易失去理想的手感。软的底版要搭配适当硬度的海绵,这样弥补速度的不足。硬的底版要搭配透板和中低硬度的海绵,这样更容易吃住球和控制球。

(二)优点突出,性能全面的高端原则

1性能全面:一块球拍是否好,要看他的性能是不是全面而没有绝对的缺陷,如果性能缺陷特别的大。那么你的技术就容易形成漏洞。这样在打球的时候容易被对方盯死,从而形成以自己的短处来打球的局面。或者被对方控制的局面。最终导致输掉比赛。

2.优点突出:在打球的过程中,运动员想赢球,应看运动员的特长技术是否足够的突出。一块好的底板在适合自己的前提下,看看它的优点是不是足够的突出?是否能够在足够全面的条件下还能够制对方于死地。是否能够给对方足够的杀伤和冲击?

综上所述:一块好的球拍,既要性能全面,也要特长突出。而事实上这样的器材很少,就算有也不一定适合你。所以要想达到此目的就需要我们自己来进行底版和海绵胶皮(套胶)的合理搭配。这就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并遵循以上两个原则。

常见类型

(一)成品拍底板套胶

初学者大都是用成品拍度过了很长的时间这段时间内他们对乒乓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进一步发展它在不想大量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在原来的基础上加配一块套胶可是这样的配置是错误的因为成品拍的性能非常的差导致没有力量的同时也没有速度。加配套胶后严重影响手感,底板的性能被掩盖同时也影响了套胶性能的发挥。

(二)重型碳板硬质套胶

业余高手的手感好控制能力强,当软板不能满足他们的进攻速度后,他们就会换硬质的底版,这样可以弥补自身发力的不足。但是他们同样会选择硬质套胶,这样的搭配就会造成速度不足,而吃球有余。对于业余选手来说,这样的配置并不符合他们的技术特点。重型碳板加硬质套胶,这样的搭配会让业余选手在比赛中失误严重增多。所以这种配置是错误的搭配。

技术全面你就会最大限度的减少输球。而特长突出你就会最大限度的赢球。这样打起球来才能发挥一技之长,才有战胜对手的优势,最终克敌制胜。选择器材的时候也应该这样。尽量让器材最突出的性能和自己的特长吻合。同时尽量避免器材最弱的性能和运动员最弱的技术项目相遇。否则你就会有明显的漏洞。这样就很难赢球了。选择器材的时候我们至少明白两个问题:第一喜欢什么类型的器材。二是坚决不能用什么类型的器材。这也是球拍配置的前提。

(三)单桧传统套胶

原本生于东临扶桑的单桧,单桧十足的力量与弹性浓缩于一个喷字。但是国内众多使用者都是使用狂飚套胶,多数选手都是无论什么底版都配狂飚。但是桧的最佳搭配是内能套胶,而这些套胶多数都是外国生产。国套硬度好,手感死,桧木弹性向外传递的通道被封闭,胶面的粘性又降低了出球速度,这些都与喷射的性能背道而驰。单桧的优越性能被掩盖,也违背了我们用单桧的最初目的。所以这种配置方案也是错误的。

(四)软板软胶

软板软胶是非常不合适的球拍配置方案。因为形变大的软板,力量很大,速度却比较慢,需要很大的体力和比较快速的步法。专业的运动员应该选择软底版硬套胶,这样在有力量的同时,速度也能得到保证。而且手感清晰。业余选手不会配置球拍,所以多会把软板配上软套胶。这样的配置非常耗费体力,而且很多人反手都是摩擦的状态。反撕并不是很多。100%发力几乎不可能,所以硬质套胶,用起来还是很不错的。另外就是国人打球的时间多,手感建立的比较扎实。所以狂飚对我们来说控制起来不是很难。

(五)超厚放反手

    进口套胶在国内多见MAX版本,这些MAX的海绵厚度往往是2.2MM甚至更厚。目前国内乒乓球运动员反手用外套颇为流行,于是种种MAX也被放到了反手。力量不足,选择较硬的七夹板或纤维板来弥补是可行的,应注意海绵厚度的影响。MAX用于发力能力相对较强的正手,问题不大。但MAX如果放在反手,很容易打不透板,手感模糊不清,使不出劲来,住了球板的力量,性能大打折扣,2.2MM以上的MAX更不适合业余选手放在反手。其实,只要选薄一点的海绵,就容易打透、借上球板的力道,手感立刻就清晰敏锐了。
分享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