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业余走向专业的10个要点

已有 940 次阅读    2011-03-23 09:30
说明:这段时间在我发这个连载贴的过程中,已经有朋友在批评我了,说我在“卖关子”,为啥不一次性把10个要点全发出来。情况是这样的:前段时间我琢磨出来的10个“要点”只是个框架,根本就没有底稿,我完全是“现写现发”,本来是想全部写完后作为一个帖子发出来,但是本着对各位朋友负责的态度,我每写一个帖子几乎都要耗费半个工作日的时间,更何况我是在利用上班时间偷偷干“地下工作”,所以就采取“写一个发一个”的办法。直到今天上午我才长叹一口气:总算把最后一个帖子写完了!!!现在应各位朋友和版主的要求,我整理成一个帖子发出,此前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还希望各位朋友体谅

 

  (再次重申我的这个连载帖子只是谈及业余选手迅速提高水平该注意的“要点”,限于篇幅及本人水平有限,具体的训练方法就不详述了。比如光就“步法”中的单步、跨步、并步、跳步和交叉步这五种基本步法而言,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何况有这方面的教学书籍及视频以及此前各位高手也发表了不少很有借鉴价值的帖子。当然,有些我个人认为有用的小技巧我也会贯穿其中写出来和大家共享。)

 

 

  很多球友一直以来有这么一个疑惑:为什么我的球龄十多年甚至高达二三十年,即便每天练球打球,但是碰到经过“正规训练”仅仅一年甚至半年的对手便输得一败涂地???而这同样是我自己随着打球时间越长就越感到困惑的地方。这一段时间我基本没打球,而是像武侠小说中“闭关修炼”一样独自一人冥思苦想,一个月时间下来通过反复观看比赛视频、教学视频,终于长啸一声“破关而出”:我想通了“业余”迈向“专业”的十多个要点(为了便于阐述,我浓缩成10个要点)!!!昨天到球馆打比赛(这是近一个月时间以来第一次正式打球),牛刀小试,结果发现虽然有段时间没打球,但是自己的球技突然间上了个档次,连赢几个此前我想都没想过能赢的球友。虽然是刚刚才“顿悟”,但是我有信心只要坚持按照这10个要点来要求自己,估计半年后迈入“业余”一流水平或是半“专业”水平肯定是没问题的。下面,我就将这10个要点逐一阐述,喜欢的朋友就帮忙捧个场:

 

 

 

 

 

1、握拍

  看到这第一个要点,估计会有不少朋友不屑一顾:这谁不会呀!怎么舒服怎么握呗!很多高手也是这么说的呀。其实不然,很多老球友之所以多年以来水平止步不前,恰恰是忽略了这一点,从而带来以下弊端:手腕不固定,乱甩;发力不集中;动作随心所欲,难以定型。看到这些弊端,再想想自己是否也是如此呢?估计有心的朋友应该有所领悟了吧。好吧,下面我就从“手指”和“手腕”两方面具体说说如何“正确”握拍:


 (1)手指

  有这么一句话很流行:“大臂打球小学生,用小臂打球初中生,用手腕打球大学生,用手打球专业队,用手指打球国家队”,也就是说打球的最高境界是用“手指”打球。但是“真正”理解这句话的人又有多少呢?我观察了不少业余选手握拍,有不少人是这样握拍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说句不客气的话:这种握法的“大拇指”和“食指”纯粹就是个“摆设”!!!不知道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打球的人,他的球技永远别想迈入“专业”水平!!!

  再看看拍柄和拍面连接处的这个斜槽,请问各位朋友:你可曾想过它的作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如果你此前没想过,没关系,我来告诉你:它是便于大拇指抠住之后发力的!也就是说你的大拇指第一节要“弯下来”紧紧抠住斜槽(看看比赛视频中专业运动员,他们的大拇指就是“弯下来”抠住斜槽的,而不是抻直了像个“摆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除了大拇指外,食指的作用同样重要:把食指向拍柄方向移动,紧紧顶住拍面: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注意了大拇指和食指的正确位置之后,你再试试看。怎么样?是不是感到和以前完全不一样呀:拍型固定,不会再乱甩,而且更容易发力!

 

  (2)手腕

  要想迅速提升水平,手腕和手指一样重要,但是不少业余选手受“怎么舒服怎么握”说法的影响,很自然地采取了这种“勾腕”手法: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正确的方法是“吊腕”(照相时角度没取好,我是一只手握拍,一只手拿相机,怎么看得有点象“勾腕”):即前臂伸直后手腕下压,从而保证击球区和前臂在“一条直线”上。这种握拍方法的好处不言而喻:因为击球点和前臂在“一条直线”上,发力更集中,选手的自身发力能更好得传递到球上面。看看那些受过训练的小朋友,力量不大,但是打出来的球速度并不比大人差,其原因就是他的发力更集中,不分散!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7.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外,拉弧圈球时还须“展腕”,看看比赛视频就知道了,专业运动员在大动作拉弧圈球时几乎都是采用了手腕外展的动作: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8.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站位

 

   一句话:站位不退台!首先声明,这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持不同观点的朋友共同商榷。

 

  我之所以认为这是一个“要点”,是因为通过反复观看比赛视频并倾听嘉宾解说,我才发现不仅仅是直拍,即便就横拍而言,中国选手也是能不退台尽量不退台。我再说详细点:中国横拍选手和欧洲横拍选手相比,呈现出不退台,动作小,速度快,重视前三板的特点(不过王励勤好像是个例外,他的打法类似于西方选手,但同时也融合了中国打法的一些特点)。前段时间在“先锋乒羽”频道看了江天一和波尔的比赛,解说就说江天一的打法基本和欧洲选手相同,动作大,离台远,但问题是对手本身就是欧洲超一流选手,再加上力量不如欧洲选手(王励勤是个例外,要不怎么人称“大力”呢),江天一这种打法自然就处于劣势。说到这,肯定有朋友持不同看法。实际上,我并不是说“远台对拉”不重要,因为我的帖子主要是针对想提高技战术的业余选手而言,而那种能够发大力远台对拉二三十个回合的高手另当别论,更何况国际比赛中远台对拉七八个回合以上就必定能获得满场观众的一片喝彩声

 

  当然,要辩证地看“站位不退台”,我的意思是能不退台尽量不退台,但是如果碰到高手被逼无奈退台时,还是要具备一定的防守和“远台对拉”功底的。说白了,“站位不退台”就是你必须具备一种“迎前”、“进攻”意识,尽量抢先上手,不有句名言:“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吗?! 

 

3、发球

 

  也是一句话:动作要小。具体而言就是注重“前臂”、“手腕”、“手指”和“腰部”的合理运用。

 

  发球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占据主动。关于这一点无需多言。重要性倒是知道了,但实际应用中又有多少人落实到实处?要么发球太随意,要么想发好球却往往质量不高,甚至造成无谓失误(君不见不少业余选手咬牙瞪眼拼命发球,动作大,不但隐蔽性差,而且质量不高,往往出台或下网)。说到底,高质量的发球无非就是“旋转”和“落点”:“旋转”是指又急又转,“落点”是指长球尽量靠近对方球台端线,短球是指第二跳不出台。一般而言,要想球“转”,球拍触球瞬间应最“薄”、速度最“快”,而长球在己方球台第一落点靠近底端,短球第一落点则靠近球网。要真正做到发一手好球,不是靠蛮力能练好的,而是要动脑筋,多领悟。这段时间通过观看老瓦的比赛视频,我终于领悟到发球的“真谛”:发球的动作不能大,大臂动作小,主要靠前臂带动手腕、手指发力,并用腰部力量控制球的落点。顺便说一下,老瓦真TMD是个天才!!! 当年他在乒坛上蹦跶的时候,中国国家队枕戈达旦,对这位天才人物从来就没放松过警惕,而这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乒乓球技战术的发展,所以,老瓦对中国乒乓球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

 

  好了,下面我就具体说一下发好球的三个注意事项:

 

   (1)发球的“力量”来源于前臂。发球需要“力量”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只有有了足够的“力”,才能保证球拍触球瞬间有足够的“速度”,但各位朋友一定要牢记这个力量不象别的动作如拉弧圈球是靠腿、腰、大臂、前臂等等的“合力”,因为发球相对而言是个较为精细的动作,只靠前臂发力完全能够满足发球对“力量”的要求。如果用上了“合力”,反而会“物极必反”。为了防止大臂乱动,我的建议是这样:发球时有意识固定肘部(目的是为了不让大臂有大动作),并保证引拍时拍子高过肘部。

 

  (2)发球的“旋转变化”来源于手腕和手指。回想一下我说的第一个“要点”,着重谈了“手指”和“手腕”的重要性,而这个“要点”在发球时同样适用。我现在的做法是这样:“大拇指”抠住斜槽,“食指”收回来抠住另一个斜槽,“中指”牢牢抵住拍柄。通过这样做,不但手腕灵活了,而且手指的力量在发球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自然发球水平比以前大大提高。

 

  (3)发球的“落点控制”来源于腰部力量的运用。除了“前臂”、“手腕”、“手指”的运用外,要想发一手好球,还必须合理运用“腰部力量”:发球瞬间腰部要有一个“”的动作,从而保证短球第二跳不出台、长球不出台。

 

   总之一句话:发球要靠“”。千万别使蛮力或玩花架子,我甚至见过连基本发球都不怎么样的业余选手为了赶时髦,也去学什么“下蹲砍式发球”,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4、接发球

 

  树立一个意识:抢占先机

 

  如何接好对手的发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命题,无论对于业余选手还是专业选手而言,都是必须牢牢掌握的。但是你可曾想过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对待接发球的态度上有何区别?我告诉你:最大的区别就是专业选手多了个“抢占先机”的意识,他是把接好发球当作赢得“主动”的手段,其重要性和发好球一样都是为了赢得主动,抢占先机;而业余选手恰恰是缺少了这种意识,他只是简单地认为接发球“不失误”就行,但是你可曾想过:你如此轻易地主动放弃“抢占先机”,实际上就是把机会“拱手相让”给了对手,其结果就是从对方发球一开始你就因为失去了先机而陷入被动,你说后面还有啥戏可唱?好了,在讲清楚树立“抢占先机”重要性的前提下,我再谈谈3点注意事项(至于接发球的具体技术手法有不少高手写的文章,希望各位朋友搜索参考一下,限于篇幅及本人水平有限,就不详细阐述了):

 

  (1)根据来球情况和自身意图采用多种技术手法接发球,一定要有“变化”。此前拜读过“乒乓小匠”版主的一个帖子,他谈到专业选手在接发球时“短则摆,长则拉”,让我大受启发。根据这个思路,通过观看专业比赛视频,确实如此:专业选手在接发球时会根据来球和自己的意图采用多种技术手法,诸如摆短、挑打、拉、攻、搓、撇、切、弹击等等,而大多数业余选手不管来球旋转如何、是否出台,采取“一招通吃”的办法:搓!当然相对而言“搓”是较稳定的一种接发球手法,最大好处是不容易失误,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对手完全可以采取“守株待兔”的办法不动脑筋地在那等着你回过来的球,这样一来何谈“抢占先机”和“”变化?记住一条:让对手怎么难受你就怎么做

 

  (2)业余选手要想提高水平必须学会“摆短”。在我看来,“摆短”是迈向“专业”打法很重要的一点,是处理短球的一项必须掌握的技术。至于如何“摆短”,我个人认为要掌握这么几点:击球时间要早,一般是在来球的上升期动作要快,千万不要拖泥带水;根据来球旋转调整拍型,一般而言短球的旋转不会太强烈,所以处理上旋和不转球时拍型基本竖立,而下旋球时可稍后仰。不管你如何“摆短”,把握的一个原则就是既别下网,也别冒高(否则就是个“菜球”了)。有高手提及摆短的最高境界是球在拍面上滑动,即触球后球在胶皮上从下往上有个“滑动”轨迹(直拍应该是从拍头向拍柄滑动),仔细想想也挺有道理,只是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极好的“手感”。实际上好的摆短都是建立在手感好的基础上,为了练习手感,我个人喜欢这么两个办法(只是小方法,如果高手觉得幼稚,就权当博大家一乐吧):一是对墙练习(我是横拍,用反面胶皮,直拍朋友可拍头向左横过来用正手胶皮),不是那种离墙几米开外练球,而是球拍离墙15至20厘米象拳击运动员练习快速击打一样,这样做的目的是距离短,球速快,需要自己控制好拍型和力度,否则颠不了几下球就飞了;二是把球放在正手胶皮上迅速抖动手腕,保证球不离开胶皮,体会球在胶皮上“滑动”的感觉。

 

  (3)落点也要有变化。“摆短”虽然是个不错的处理短球技术,但是一味地“摆短”就失去了“变化”,所以在“落点”上还得追求变化。即便是“搓”,不但可以搓“短”,也可搓“长”嘛。

 

 

5、步法

 

  一句话:所有来球都要尽全力去接

 

 “步法”是业余选手和专业选手的一个重大区别,同时也是业余选手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一个“瓶颈”。究竟该怎么练习步法?相关的教材和文章有很多,但是总是感到不得要领(即便平时单独训练了,自以为深得要领了,但一到比赛中就抛到九霄云外了的这种情况比比皆是),包括我自己。这段时间观看比赛录像,解说嘉宾(好像是王涛)的一句话启发了我。他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当年当运动员的时候在训练场上,教练的要求就是所有的来球,包括擦网球、擦边球,都要奋力去接。当听到这句话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步法的训练就是这么简单!!!

 

  顺便我再补充一句:你现在接不到的球,如果你不努力去尝试接,那么你“永远”接不到这个球,你的步法也就永远不会长进;而倘若你从现在开始就坚定信念努力去接,最终你会发现原来这个球并不难接,同时,你也会发现自己的步法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长进了。而这样得来的步法不同于通过专门训练的步法,因为它更实用,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步法”!

 

 

6、重心

 

 

  树立一个意识:用身体(重心)打球

 

  所有的体育运动都有一个共同点:协调性。除喜好乒乓球之外,我还喜欢羽毛球这项运动,而且水平还过得去,当有朋友问我打羽毛球球时怎么手会痛,而且还发不出力。我告诉他们是你动作不对,如果你告诉我说是腰疼,那就对了。受过训练的小朋友为什么能很轻松地把球打到对方后场,难道小孩的力量会比你大?不可能,原因就是他的动作比你规范,知道该合理调动全身力量。

 

 

  同样道理,打乒乓球也不光是“手”的动作,而应该是全身的动作,要用身体来打球,即每一个完整的动作都应包括脚掌、腿、腰、大臂、前臂、手腕、手指的动作在内。而说到“用身体打球”,就必然涉及“重心”问题。具体而言,就是两点:重心低、重心转移。不少球友恰恰是缺少“重心”意识或知道但是领会不到要点,往往是单纯地靠“手”在打球。要想突破现有水平,逐步向“专业”靠拢,那你就从现在开始树立“重心”意识吧。根据我个人观点,先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1)准备姿势。身体“重心”尽量压低,脚后跟稍抬起,重心落在前脚掌,千万别直愣愣地站着像个“棒槌”似的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看看专业运动员,王励勤个子够高了吧,他的准备姿势的重心也是压得很低,更别说马琳几乎就像“趴”在桌面上一样。“重心”压低之后好处太多了,不仅瞬间启动速度快,也更容易盯球了。

 

  (2)发球。通过观看比赛视频,我发现不少专业选手发球时有个“跺脚”动作,此前一直以为是个人习惯,但是细细琢磨之后,我才恍然大悟他们是在利用身体“重心”下压增加击球瞬间的力量和速度!

 

  (3)发力。发力击球(不管是攻球还是拉球),必须要有“重心转移”的过程,即身体“重心”从持拍手这一侧转移到非持拍手的过程

 

  (4)避免伸手“够”球。不少业余选手在打球过程中往往出现伸手“够”球的动作,而仔细看看专业比赛,选手往往在大角度来球的情况下才迫不得已采取这种被动动作。有球友简单归结为步法不到位,实际这是“重心”意识不强造成的。正确的做法是身体先到,重心先到,再出手,而不是重心停留在原地,单纯靠伸手去“够”球,这样就显得被动,回球质量也不高。

 

  (5)非持拍手。看过猴子走钢丝吧,为啥它手里要拿根棍子或一把伞?是为了保持重心平衡!同样,打乒乓球时你的非持拍手也能起到平衡身体重心的作用。但实际情况是不少球友在打球过程中非持拍手往往是个摆设,甚至像个累赘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7、盯球和击球时机

 

  要点:盯住“两个点”,把握正确击球时机

 

 

  不少球友打球时 “跟着感觉走”,对方的球过来后,想都不用想,完全按照自己的习惯动作“下意识”地击球。想想看:自己是否也有这个“毛病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盯球”意识淡漠(当然还可从更高层次分析是技战术意识不强),从而带来这么两个弊端:击球时机不正确,无谓失误多;即便回球不失误,但是回球质量差,造成自己后面的被动。具体而言,我个人认为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盯住“两个点”。如果能做到全过程“盯球”当然最好,但是如果现在还做不到,那么你至少要盯住这两个点:对手球拍触球瞬间;自己挥拍击球前球的“来势”

 

  (2)把握正确击球时机。我个人认为应注意这么几点(因本人水平有限,观点不一完全正确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以来球高点期为分界线,

  “摆短”在高点期之前,即上升期;

  “攻球”在高点期或上升期;

  “拉球”在高点期或下降期;

  “反拉”尽量在上升期或高点期,避免在下降期;

  “长胶”(其他颗粒胶是否如此,因为没用过,不敢妄言)因胶皮特性原因,击球时机大多在上升期或高点期,尽量避免下降期。

 

8、反胶

 

  要点:要会“”球

 

  改打长胶前我是横拍两面反胶,而且那时反手进攻“暴强”,而正手失误率“暴高”,完全是靠反手 “混”江湖的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自改打长胶后,因手法和拍型完全不同,前几天偶尔试打一下双面反胶,竟然发现不会用反手了!不过好在正手倒是比原先长进了不少。下面,我着重就“正手”反胶谈几点体会:

 

 

  (1)要会“”球。不少球友包括初学者一上手就是“弧圈球”,认为这才是主流打法,平日里也见过不少朋友这样打球:分不清什么时候该“攻”,什么时候该“拉”,即便来球很高完全可以直接“攻”时也是用“一招应万招,以不变应万变”的“弧圈球”回击。什么是“弧圈球”?这是我们首先该弄明白的一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弧圈球”和我们一般说的“拉球”没有太大本质区别,无非是瞬间摩擦更大,旋转更强(个人观点,欢迎拍砖)。“弧圈球”是随着乒乓球运动的旋转、速度大大提升之后的一个必然趋势(看看以前的比赛录像,就是那种黑白的,你会觉得原先的比赛太幼稚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记得我第一块拍子是小学时我父亲到上海出差(那时物资紧缺,好多东西都要从上海买回来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时带回来的,牌子不记得了,但35岁以上的球友对这种球拍估计有印象:底板上只是粘了一块海绵,连胶皮都没有!像这种“海绵拍”能拉什么“弧圈球”?现在有人提出“打磨结合”,当然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先“打”后“磨”这个过程太抽象,不好把握。暂且不去讨论这个提法是否合适,但高质量 “弧圈球”的前提是你首先要“吃”住球而是否“吃”住球说到底就是你要有“打”球的意识。说了这么多,估计还有朋友觉得不好理解,那么,我建议你采用以下两个办法试试看:一是把反胶贴上护膜或直接用光板打球,用你原先的动作来打球,如果发现球“起”不来,说明此前你根本没有“打”的意识,完全是依靠胶皮本身的“粘性”在“起”球;二是换用涩性套胶,一般而言涩性套胶的粘性差一些,要想不失误,自然对选手自身的发力要求要更高些,也就是“打”的意识要更强些。

  记住一点:只有当你真正会“”球,能“”住球,你才能打出“真正”的弧圈球!

 

 

  (2)发力。随着乒乓球运动的速度、旋转的大大提升,自然对选手的“发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有人形象地提出了“鞭打式发力”的概念,意即鞭子甩出去本身没多大威力,但是甩出去后突然“制动”并用力往回“磴”一下,这个时候击打在物体上的威力是最大的。同样道理,发力的最高境界也是触球瞬间力量最大!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需要注意这两个方面:一是要有“用身体打球”的意识,中远台大动作拉攻时必须保证腿、腰、大臂、前臂和手腕的力量集中形成一个“合力”,至于近台动作不大的情况下,也必须快速收前臂保证击球的速度和力量;二是要有“制动”意识,在触球瞬间要像开足马力时速160码的汽车突然踩刹车一样突然“制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全身的“合力”最大限度地作用在球上。

 

  (3)反手一定要强。和正手相比,反手的“动作小”,进攻“突然性强。所以,不管是横拍还是直拍,必须学会反手进攻,而且直拍的反手横打还带有“侧拐”,让对手很难适应,往往能“一招制敌”。

 

 

9、长胶

 

  要点:“准确”的进攻。

 

  说到使用“长胶”的要点,首先要说说“长胶”的特性,或者说“长胶”的“长处”和“短处”。长胶的“长处”是不太“吃”来球的旋转,回球“下沉”,“短处”是容错性低,失误率高,速度慢。下面,我就长胶的“容错性”做个详细分析:

 

 

  都在说长胶难打,易失误,那么我来请问各位长胶爱好者:你们可曾真正想过长胶失误率高(或说是“容错性”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认为和反胶相比,是长胶制造弧线”的能力差,为了形象说明,我画了一张草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命名.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相同位置的a点和b点分别用反胶和长胶击球,因为反胶制造弧线的能力强,所以击球后在对方球台的落点范围是A,而长胶制造弧线的能力差,击球后在对方球台的落点范围是B,大家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来B要远远小于A,这就是长胶失误率明显高于反胶的根本原因。说到这,有心的朋友就应该明白为什么用长胶进攻时除了个别高球外,只要不失误,球的落点一般都在对方球台的底端附近

 

  失误率高,速度慢,我个人认为这也是在当今追求“高”球速、“强”旋转的乒乓球时代,选用长胶的专业选手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但是,在业余或半专业的圈子里,长胶打法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因为对方往往会因为不适应长胶而失误。前辈长胶高手张燮林曾说过打长胶的人是用头脑在打球,要想打好长胶,保持长胶的生命力,除了利用落点控制对方之外,必须加强长胶的进攻,弥补长胶速度慢的劣势,试想,“高”球速结合长胶自身的“下沉”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这是多么高的一种境界呀?!但长胶的容错性低这是个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所以和反胶不同,长胶的进攻必须是“准确”的进攻,即要保证球进攻的成功率,让回球准确地落在B这个范围之内,也就是有人说的“要让对手难受,先要自己克服难受这一关”。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如何减少失误,保证长胶进攻的“准确”性:

 

  (1)拍型。除弹击、刮等几个动作外,长胶的拍型一般是近乎垂直台面的,否则容易下网。这一点和反胶有本质不同,是由长胶的特性决定的;

 

  (2)发力。为减少失误率,击球动作不宜太大,手腕尽量避免乱动,以前臂发力为主,而且不要发死力,一般七成力左右即可,当然,如果你已经驾轻就熟,在保证上台的情况下,力量当然是越大越好了,但前提是你必须保证不失误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扶上马送一程。说白了,就是击球时让球和球拍的接触时间长一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两个:一是减少失误率,二是让颗粒压下去再弹起来,充分发挥长胶“反旋转”的优势;

 

  (4)独自练习。再回到“准确”这两个字上,有朋友肯定会问:我该如何做到“准确”的进攻?我推荐一个“独自练习”的方法,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准备一些球(至少7、8个吧,当然越多越好),非持拍手持球,让球“自由落体”到台面,持拍手用球拍击球,在发力的情况下保证球准确落到对面球台。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要“感悟”,尤其是当球准确落到对面球台那一瞬间自己的手感、发力、拍型到底“是怎么样的”,找准那个“点”并牢牢记住,逐渐形成一个固定的击球意识。当然这个方法也能用于反胶练习,只是我个人认为更适合练习长胶击球。

 

10、多思

 

  树立一个观念:手脑并用。

 

  这一点我认为最重要,前面说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多思”的基础之上。首先,要牢固建立这么一个观念:乒乓球运动不仅仅是体力活,也是脑力活。要做到“手脑并用”,切忌“打球之前不想,打完球后不总结”。那种用蛮力打球,图个痛快的做法,倘若目的只是“锻炼身体、出身汗”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你现在已经有“提高水平”的想法,那么我就建议你除了用“手”外,还得多用用你的“脑”哟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好了,下面我就“学习”的问题和一些个人观点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大都属于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1)学习

 

  要学就要向最好的学。在此首先要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向谁学?答:向最权威的教练、最专业的运动员学;二是学什么?答:最权威的教学片和国际比赛比赛录像。

 

  教学片分为“明星派”和“学院派”。“学院派”最权威的有三套:《打好乒乓球》、唐建军教学片、赵霞教学片;“明星派”就多了,象老瓦、丁松、孔令辉、王涛等,还有更早一点的曹燕华、陈新华等。关于这些教学片,不知别人是怎么看的,说实话,反正我是很难耐下性子看完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可能是我水平有限吧。但我估计还有这么一个原因:大多数球友已有多年球龄,很难把自己真正地、彻底地摆在象小孩子那样的初学者位置上。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没这个耐心,没关系,我推荐一个自认为相当有效的办法:角色法(不好意思,自创“专利”名词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前面的帖子就是我利用这个办法“闭关修炼”得出来的哟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角色法

  找一盘比赛录像,观看过程中把自己想象成赛场上的选手(最好你的打法和这位选手相似或他是你的偶像),开动脑筋(不要只关心得分,“谁得分谁失分”关你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事),每一步都想在这位选手的前面:如果对方发这个球,我该怎么接,如果对方这么回球,我又该怎么处理,如果碰到这种对手,我会怎么对付,等等。先想,再看看实际赛场上的运动员的做法和你是否吻合,吻合了自然高兴,如果不吻合,你和专业运动员的差距不就“一目了然”了吗?你的技战术意识不就又向“专业”运动员更靠近了一点吗?

 

  此外,精英论坛上也有不少好帖子,象“乒乓小匠”的帖子我就爱看(可惜的是我看点击率并不高,回复也少),至于“精华帖”,我个人的看法是可以作为“参考”,切不可照搬,因为这些“精华帖”大都是球友的个人体会,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我每次发帖子都要诚惶诚恐地加上“纯属个人观点”、“因本人水平有限”,就是希望各位看贴的球友根据自己个人情况加以取舍),就像一个“好”器材并不适合每个人一样,何况,“精华帖”的评定也很大程度取决于版主的个人喜好,毕竟版主也是人而不是神(没有任何诋毁的意思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一些观点

 

  有些观点我已经穿插在前面的帖子里了,剩下这些没地方摆,就干脆一股脑放这吧:

 

  提升思维方式。“怎样不失误我怎么接”提升到“对手怎么难受我怎么打”;

 

  要有“变化”的意识。根据对手不同及比赛情况要有变化。不要抱着“一招通吃”的想法,对付任何人都是一种打法;

 

  减少无谓失误。比赛时的“无谓失误”最可惜,一定要尽量避免;

 

  练就“杀手锏”。实际上就是你要有一个或几个主要“得分手段”,象柳承敏的打法和金泽洙一样,得分手段是正手大力量扣杀,虽然显得单一,但是效果很好哟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提高比赛的相持能力。不多说了,因为我的比赛相持能力也不好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多靠自己领悟吧;

 

  徒手挥拍。这个方法不错,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没事的时候就可以做几个挥拍动作的练习,甚至还可结合步法同时练习。

 

 

 

 

 

  帖子的最后概括一下这10个要点:

  1、握拍:重视“手腕”、“手指”的作用;

  2、站位:不退台,要有“迎前”、“进攻”意识;

  3、发球:重视“手腕”、“手指”、“前臂力量”和“腰部力量”的合理运用;

  4、接发球: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让对手怎么难受就怎么做;

  5、步法:尽全力去接所有来球,练就真正属于自己的步法;

  6、重心:不要光用“手”打球,而要学会用(身体)重心打球;

  7、盯球和击球时机:养成“盯球”意识(至少要盯住两个点:对手球拍触球瞬间和自己挥拍击球前球的“来势”),在此基础上,把握正确的击球时机;

  8、反胶:要有“打”球的意识,发力要集中并形成“合力”;

  9、长胶:一定要“进攻”,而且是“准确”(或说是“精确”)的进攻;

  10、多思:树立乒乓球运动是“脑力活”的意识,强烈推荐“角色法”。

 

 

  好了,这10个要点就到此告一段落了(如有新的体会我依然会写出来“无私”地奉献出来和各位球友共同分享),如果觉得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就请帮忙顶一个,毕竟这个帖子耗费了我不少精力和时间(姑且不说前期的“闭关修炼”,即便这一万多字的帖子也是花了我近半个月时间一个字一个字地“码”出来的)。

 

转自精英网,部分图片无法复制过来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