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练球的“弧线感”及其他

已有 304 次阅读    2012-05-01 12:57   标签其他 

弧线,在乒乓球运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实际是不存在的,却又可以实实在在地可以被感受到:它是乒乓球在运行中的轨迹在人脑感觉中的虚拟连线,由于“视觉暂留”的作用,那一道白(黄)线还是能清楚地看到。乒乓球运动中对弧线的一般要求是:在保证过网的前提下,弧线要近可能地低;当对手退台时,弧线要短,反之则要长;以增加对手回击的难度。

实践中,回球的弧线相关因素有“被动”和“主动”两部分,即来球的性质和自身击球的方式方法。来球的性质影响回球的弧线的因素有:来球的旋转性质和强度;来球的飞行速度;来球的弧线长度和弧高。自身击球的方式方法可以控制回球的弧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触球的时间——上升期、高点期、下降期,当然在高手来说,每个时间段还分“前期”和“后期”,那就更精确了;触球时球的高度——高于网、平于网、低于网而在台面上、低于台面;板形——后仰;发力的方向——向前、向上、向(前)下;发力的大小;等等。

由于回球的弧线是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弧线感”似乎成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纯感性的东西,许多人因此而埋头苦练。但,有人事倍功半,而有人事半功倍,练出来的效果大不相同,于是我们说各人的手感好坏,球感好坏等等。

好的感觉哪里来?单纯理性的思考当然不能代替实践,首先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练习,才能形成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但是没有理性的思考,即便是苦练,也收效甚微。

就某一单项因素来说,在其他因素相同或不变的情况下,对弧线的影响如下:

1、来球是上旋,自然回球弧线会高,而前冲弧圈球另有玄机;下旋一般回球弧线低。
2、来球的速度快,则一般弧线会低、平、长,回球的弧线也会低平长;来球速度慢,则回球的弧线稍短。
3、来球弧线长,则一般弧线会低、平,回球的弧线也会低平,来球弧线短,则回球弧线也短;来球弧线高,则回球弧线相应地高。
4、上升期触球,能借力,一般弧线较低,高点期回球弧线会高些,而下降期击球,如果发力不充分或发力方向只向前,弧线会较低且容易撞网。
5、触球的高度对弧线的影响就比较客观了。
6、明显地,板形后仰、竖直、前倾击球弧线会相应高、平、低。
7、发力向前、向上、向(前)下击球弧线会相应平长、高、低。
8、发力大,弧线会较平、长;发力小,弧线会短、曲。

每一个回球的弧线都是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了解以上单个因素的影响也并不等于能在实践中很好地运用,要综合考虑,经常在大脑中模拟各类来球的应对:触球的时间、球的高度、板形、发力的方向、发力大小,像电影慢镜头一样思考,还可以画出击球的弧线图加深印象(如拙作《正手攻球的原理》中画的图)。如此,则击球练习时的“弧线感”就会比较强,“意在笔先”,会比较“有数”,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 豹子王 2012-05-02 06:43
    发力大,弧线会较平、长;发力小,弧线会短、曲。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