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球要求击(送)球时不能忽快忽慢,要保持一定的节奏;
练球要求击(送)球时不能用力忽大忽小,手上的轻重要能控制;
练球要求击(送)球时不能左一下右一下,长一下短一下(除非是有目的的某种练习,是有意为之,而非是失去控制的瞎蒙),球的去向要心里有数;
练球要求击(送)球时球性不能没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般而言,练球时的球性是越单纯越好,切忌击送球时板形无法控制,使击送出的球带有击送球者自己也无法预料的混合式侧旋,而且性质还次次不同;
练球要求自身的动作一招一式能从容、协调地完成,过程要交代清晰——干净漂亮,不能为了发力而缺斤短两动作变形有如死鬼抽筋;
练球时要有匀速发力的意识,不能在动作中途突然加力——总之还是要有节奏感,要能控制节奏;要练习发力,也须讲究逐渐加力,这样可以积累手感,你的陪练也容易适应,增加回合,这对攻防双方都有益——切记练球的目的不是要“灭了”对方,不是让对方接不住球,不是要“赢球”,而是如何才能“找到你自己”。
因此,你要牢记一点:练球的过程不是任由你一人恣意“肆虐”的一段无耻而惬意的时光,而是两个人互相配合,立足于自我磨合来重温和理顺个人基本动作框架、找到协调感觉的一段共同合作的时间。练习的双方是一种配合的关系,受益也应该是相互的;所以,也要给对方练习的机会,不能自私自利只顾自己的痛快胡乱发(蛮)力,让别人沦为你小子的捡球员!置他人于不顾的所谓“练球”是不平等的,是一方加诸于另一方的极其无礼的行为。这方面最好举一个例子来作说明。
数月前,我的一个球友的朋友来找他打球,他也叫上了我作陪。他这个朋友长年在公安局工作,新近调到了车管所,好像是负责考车本的,权力挺大,正是那种“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主儿。和他“练球”(因为不计分,姑且称之)就是你饱受欺凌的一个过程(这种人在生活工作中就是这么干的,早已习已为常了):你好好给他发一个正手位的球,他就使出吃奶的劲儿来爆抡,上台不上台就是一下!永远是你在为他捡球!是你在陪他这位大爷在玩儿、在散心、在降脂减肥;别的没你什么事儿!因为与我不熟,他嘴上还没再说什么;对我的那位球友(他们是朋友,所以口无遮拦),就没那么客气了,一边爆抡一边说:“你不是对手!——‘砰’”,“你一个也接不住!——‘砰’”。那副寡廉鲜耻的嘴脸,也太可恶了些!
在基本功还算可以的球友里,练球时击送球不稳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稳”,是练球的一种修行,是手上的一种功夫;“稳”,对有底子的人来说,往往是“非不能也”,而多见于意识不够——是“不(主动)为也”。
我曾有一段因注意不够,也不太稳;和一个小时受过正规训练的女孩子练球,我让她给我提意见找毛病,她说:别的倒也没什么,就是你的球太不稳了!这真是一语中的!我从那时起就开始特别注意这个问题:练球时要从容不迫,注意保持节奏,发力要均匀。
有时候碰到一个定点送球还不错的球友,刚打了几个回合,你刚有了内在的感觉,还没来得及体会,他就开始不稳:节奏突变,加力了,结果把你的协调感破坏掉;要么就是刚好有了点儿感觉,他突然加力攻、抽一板(还控制不了落点,大大偏离常轨)——你就捡球去吧!碰到这样的球友,你是说什么好呢?欲言又止,很不爽!而想沟通和理解,是太困难了!
练球嘛,总归是要有点内在的悟性和难以与门外汉言说的体验,要对自身动作的协调与否和自律的把握有一种敏感入微的知觉,否则两个人打起球来就难免是同床异梦、两股道上跑的车了!在我的理解中,练球起码要保证几十个回合不掉球才对;同一个动作要重复、重复再重复才能动力定型。业余球迷不是普遍都觉得自己提高不快么?可你连基本动作都还搞不成样子、连近台对攻都打不了三两下也定不住点,毫无稳定性,不能指哪儿打哪儿,练球既没有质也保证不了单位时间里的一定量(每打两三下三五下就掉球哪怕每天坚持打24小时也是白搭),再打三辈子球还不就那样儿!这是可以预期的。痛感练球无效率或效率不高,也是我写此帖的一个心理动因。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谈及练球方面的话题,就是因为碰到一半个训练有素的能在一起练球的同伴实属不易。经常碰到的大多是不懂、也不会练球的人。上台碰到这种一味胡打猛冲的人,或(落)球点满台跑或打了三五个回合就要突然发力一板打死的人,一时半会儿如何才能让他明白球不是这个练法!?——沟通起来很费劲儿!结果,“练球”的过程就成了你独自品味的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在互不了解的情况下,轻率约人来练球失望的情况居多;这也是我不轻易找人玩球的一个原因——谁知道你在练球上的道行如何?谁知道和你一起共同度过的这一两个小时不是在白白地浪费时间?
练球要求击(送)球时不能用力忽大忽小,手上的轻重要能控制;
练球要求击(送)球时不能左一下右一下,长一下短一下(除非是有目的的某种练习,是有意为之,而非是失去控制的瞎蒙),球的去向要心里有数;
练球要求击(送)球时球性不能没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般而言,练球时的球性是越单纯越好,切忌击送球时板形无法控制,使击送出的球带有击送球者自己也无法预料的混合式侧旋,而且性质还次次不同;
练球要求自身的动作一招一式能从容、协调地完成,过程要交代清晰——干净漂亮,不能为了发力而缺斤短两动作变形有如死鬼抽筋;
练球时要有匀速发力的意识,不能在动作中途突然加力——总之还是要有节奏感,要能控制节奏;要练习发力,也须讲究逐渐加力,这样可以积累手感,你的陪练也容易适应,增加回合,这对攻防双方都有益——切记练球的目的不是要“灭了”对方,不是让对方接不住球,不是要“赢球”,而是如何才能“找到你自己”。
因此,你要牢记一点:练球的过程不是任由你一人恣意“肆虐”的一段无耻而惬意的时光,而是两个人互相配合,立足于自我磨合来重温和理顺个人基本动作框架、找到协调感觉的一段共同合作的时间。练习的双方是一种配合的关系,受益也应该是相互的;所以,也要给对方练习的机会,不能自私自利只顾自己的痛快胡乱发(蛮)力,让别人沦为你小子的捡球员!置他人于不顾的所谓“练球”是不平等的,是一方加诸于另一方的极其无礼的行为。这方面最好举一个例子来作说明。
数月前,我的一个球友的朋友来找他打球,他也叫上了我作陪。他这个朋友长年在公安局工作,新近调到了车管所,好像是负责考车本的,权力挺大,正是那种“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主儿。和他“练球”(因为不计分,姑且称之)就是你饱受欺凌的一个过程(这种人在生活工作中就是这么干的,早已习已为常了):你好好给他发一个正手位的球,他就使出吃奶的劲儿来爆抡,上台不上台就是一下!永远是你在为他捡球!是你在陪他这位大爷在玩儿、在散心、在降脂减肥;别的没你什么事儿!因为与我不熟,他嘴上还没再说什么;对我的那位球友(他们是朋友,所以口无遮拦),就没那么客气了,一边爆抡一边说:“你不是对手!——‘砰’”,“你一个也接不住!——‘砰’”。那副寡廉鲜耻的嘴脸,也太可恶了些!
在基本功还算可以的球友里,练球时击送球不稳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稳”,是练球的一种修行,是手上的一种功夫;“稳”,对有底子的人来说,往往是“非不能也”,而多见于意识不够——是“不(主动)为也”。
我曾有一段因注意不够,也不太稳;和一个小时受过正规训练的女孩子练球,我让她给我提意见找毛病,她说:别的倒也没什么,就是你的球太不稳了!这真是一语中的!我从那时起就开始特别注意这个问题:练球时要从容不迫,注意保持节奏,发力要均匀。
有时候碰到一个定点送球还不错的球友,刚打了几个回合,你刚有了内在的感觉,还没来得及体会,他就开始不稳:节奏突变,加力了,结果把你的协调感破坏掉;要么就是刚好有了点儿感觉,他突然加力攻、抽一板(还控制不了落点,大大偏离常轨)——你就捡球去吧!碰到这样的球友,你是说什么好呢?欲言又止,很不爽!而想沟通和理解,是太困难了!
练球嘛,总归是要有点内在的悟性和难以与门外汉言说的体验,要对自身动作的协调与否和自律的把握有一种敏感入微的知觉,否则两个人打起球来就难免是同床异梦、两股道上跑的车了!在我的理解中,练球起码要保证几十个回合不掉球才对;同一个动作要重复、重复再重复才能动力定型。业余球迷不是普遍都觉得自己提高不快么?可你连基本动作都还搞不成样子、连近台对攻都打不了三两下也定不住点,毫无稳定性,不能指哪儿打哪儿,练球既没有质也保证不了单位时间里的一定量(每打两三下三五下就掉球哪怕每天坚持打24小时也是白搭),再打三辈子球还不就那样儿!这是可以预期的。痛感练球无效率或效率不高,也是我写此帖的一个心理动因。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谈及练球方面的话题,就是因为碰到一半个训练有素的能在一起练球的同伴实属不易。经常碰到的大多是不懂、也不会练球的人。上台碰到这种一味胡打猛冲的人,或(落)球点满台跑或打了三五个回合就要突然发力一板打死的人,一时半会儿如何才能让他明白球不是这个练法!?——沟通起来很费劲儿!结果,“练球”的过程就成了你独自品味的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在互不了解的情况下,轻率约人来练球失望的情况居多;这也是我不轻易找人玩球的一个原因——谁知道你在练球上的道行如何?谁知道和你一起共同度过的这一两个小时不是在白白地浪费时间?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