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国乒昔日绝技恐将灭绝 许昕成独苗坦言重任在肩

已有 224 次阅读    2012-12-28 08:18   标签国乒 

  曾承载了太多“国球情结”的直拍打法,如今在国家队中已难与横拍打法平分秋色,优秀直拍选手已成了“稀有动物”。
  本月初,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在杭州落幕,马琳、王皓、许昕三员直拍选手代表国乒出战,最终许昕连克两位老大哥夺得男单冠军头衔。赛后许昕除了谈到夺冠后的心情,还特意说了一句话:“我肩上担负着传承直拍打法的重任。现在直拍打法的专业选手非常少,如果我打不出来,这种打法在中国男队可能就要灭绝了。”

  的确,曾承载了太多“国球情结”的直拍打法,如今在国家队中已难与横拍打法平分秋色,优秀直拍选手已成了“稀有动物”。对此,北京体育大学小球教研室主任、乒乓球国际级裁判刘丰德直言,短期内不会绝迹,“在业余选手层面,直拍打法仍然有很广泛的使用率。但是在专业队层面,直拍打法只能作为非主流打法延续,很难发展了。”

  传统打法,国家队已少见

  直拍近台快攻曾是中国乒球的绝技,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一批直拍正胶选手如容国团、庄则栋等扬名国际乒坛。上世纪70年代初,欧洲创新了弧圈结合快攻打法,时任国乒总教头徐寅生,选择了国手郗恩庭试验直拍反胶打法,1973年,郗恩庭加冕世乒赛男单冠军,直拍打法实现了重大改革。

  此后,直拍打法呈现出正、反胶并进的趋势,以犀利的前三板对抗欧洲的相持球。至上世纪90年代初,瑞典等欧洲球队接发球水平提高,直拍打法再次陷落低谷。在此情况下,中国队决心提高直拍的反手进攻能力,开始试验直拍横打技术。其中以使用正胶的刘国梁掌握程度最佳,在国际比赛中连克劲敌,以马琳等为代表的反胶直拍横打也随之萌芽。2000年进入国家一队的王皓,则以横打完全取代反手推挡,颠覆了直拍的传统。

  不过,近10年来,直拍打法选手越来越少是不争之事实,如今男乒直拍选手只剩本文开头所述的3人。女队则自杨影、李楠之后,再无人进入主力序列。

  合理性差,改革雪上加霜

  直拍打法选手为何越来越少?“从动作原理来看,直拍的便捷性不如横拍,后者更有利于发挥人体最大潜能。”刘丰德曾入选国家集训队,也是直拍选手。他坦言,直拍的局限性较大。

  “采用直拍打法,手腕和前臂较灵活,前三板技术好,正手进攻范围大,能够抢先上手打快攻,近台技术优于横拍。不过随着横拍的新技术不断出现,直拍的优势不再明显。而当退到中远台时,横拍打法的力量和球的旋转更强,选手的跑动范围更大,相持能力明显好于直拍选手。”而且反手能力是直拍打法的致命弱点,“如今横拍反手进攻越来越强,高水平选手可以做到几乎每个球都速度快、力量大、旋转强、落点刁、弧线低,这是直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同时,国际乒联近10年来的一系列规则调整,也限制了直拍打法的发展。“小球改大球使球速变慢、旋转减弱,相持球变多,尤其对正胶选手冲击很大。这次改革是刘国梁退役的主要原因。11分制的更改,则破坏了直拍惯常的发球体系。后来的无遮挡发球,削弱了直拍前三板的威力。‘禁胶令’则令胶皮弹性大大减弱,同样降低了速度和旋转,马琳的成绩就是因此受到影响。”

  不会绝迹,许昕尚有空间

  刘丰德认为,乒乓球今后将以横拍打法为主,“哪种打法更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趋势、进步空间更大,它的生命力就更强。直拍打法的反手质量和相持能力,目前来看没有太多创新空间。”


  那么,直拍真的会就此走上末路?“打的人不会太多,但也不会就此消亡。今后还会有优秀直拍选手出现,但数量不会多。”据刘丰德介绍,中国乒协一直注重对直拍打法的保护,出台了“全国团体比赛每队至少有一名直拍选手”的规定,近年还推出了“直横大战”助力宣传。

  目前,马琳、王皓等直拍选手虽天赋过人、技艺精湛,但毕竟“年事已高”,许昕被寄予厚望。“许昕是罕见的左手直拍,正手能力突出,且身高体长又不失灵活。但他也有明显的漏洞,技术不均衡,反手稳定性和威胁性差。另外,他的接发球和接球后的技术衔接能力也不是很强。”刘丰德认为,若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许昕有望再进一步。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