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转帖]转发一个贴子--由乒乓球脱板时间引出的震憾性结论

已有 363 次阅读    2012-08-28 08:22   标签乒乓球 

前段时间,我查找了一些关于乒乓球的脱板时间的资料,发表在论坛里,当时只是觉得数据有点好玩,但是这段时间仔细琢磨了一会,才发现,这个乒乓球脱板时间背后隐藏着的震憾性的结果。因为这个脱板时间,把我们的打球感觉和一些常见理论全部粉碎得不留情面。 根据试验数据表明,无论拉球还是攻球,脱板时间都是千分之一秒左右。从这个数据引出三个结论:1、加速的最佳时机是在触球前而不是在触球瞬间,2、加速的作用并不是增加作用力,而是保持最高速度去击球。无论拉还是攻,都是在最高速击球。3、拉球的本质是斜碰撞,而不是磨擦。请看我的详细解释。

1、加速的最佳时机是在触球前而是不在触球瞬间:由于脱板时间只有千分之一秒,要在千分之一秒内把球拍速度加上去,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起码不是人能很轻松做到的事情。借用数据来计算一下:假设板碰球时板的速度为8m/s,击球后球拍速度达到10m/s。则按计算可知,千分之一秒内速度增加了2m/s,球拍加速度为2000m/s*s,球拍重量按185g计算,则要有2000*0.185*9.8=3626N,即是370kg的作用力作用在球拍。在千分之一秒内爆发出如此之大的力量,真是骇人听闻的事情。目前举重运动员能举起的重量不过是体重的三倍多一点。假设打乒乓球的人也具有举重运动员的爆发力,普通人不过就是爆发出200Kg左右的力量。看来要打好乒乓球,非要有远超举重运动员的力量不可了。相反,如果在击球前就加速,假设同上,提前0.1s加速,则球拍加速度只要有20m/s*s则可,作用力20*0.185*9.8=36.26N即是3.7kg的作用力,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这是很容易就做到的事情。这也是很瘦弱一个人或是很小的孩子也能把乒乓球打出质量的根本原因所在,提前加速的时间越早,需要的爆发力越小,但是球拍的运动距离是有限的,就限制了提前加速的时间大小,最多估计也就是提前0.1-0.2秒加速了。

2、在最高速击球:乒乓球在击打到球板时,由于球板在相对的撞击中有动量的损失,会造成击球质量下降,为了保证击球质量,在击球时要维持击球的最高速度,需要在击球时加速以保证球拍速度不下降。当球板以最高速度击打球时,正压力最大,对于拉或打都是最佳的时机。如果触球前球板的速度不高,在触球瞬间再加速,由于速度值增加得非常少,参见第一条,球拍对球的正压力几乎不增加,这样一来,击球质量就没有得到提高或保证。对于击球来说,应该是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在击球前加速到到最高值,并在击球时保证短时间内处于加速状态,以维持最高速度作用在球上。

3、拉球的本质是斜碰撞,碰撞的物体作用力并不是通过两个重心点,而是以一定角度偏离重心点。(定义摘自百度:两自由物体的碰撞,可分为正碰撞和斜碰撞。碰撞时速度沿重心连线,且接触面垂直于重心的连线,称为正碰撞;否则称为斜碰撞)。正碰撞和斜碰撞的作用时间基本是相同的,这也解释了拉球和攻球的脱板时间基本相同的原因。如上第二条所言,在最高速度时以斜碰撞方式击球,由于正压力的作用,球陷入胶皮内,形成一个一边坑深一边坑浅的碰撞坑,有正压力的存在,自然就会存在静磨擦力。静磨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有关,与坑的深浅有关,是自然形成的,不需要人为的来制造磨擦力。正压力越大,磨擦力就越大。人所做的就是保证最高速度击球,磨擦是自然规律的事情,并不需要人来考虑。我们常说在拉球时加速磨擦,实质上并不是增加磨擦力,而是维持最高速度、最大正压力来击球,以维持静磨擦力不变。 攻球和拉球,是碰撞的不同方式造成的两种技术,正碰撞形成攻球,斜碰撞形成拉球。究其本质都是碰撞。因此说攻球是拉球的基础是完全成立的,拉球与攻球在动作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有在发力方向有区别。攻与拉球都存在二次加速的要求,都是提前加速以达到最高速度击球。

分享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