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广学多闻的错误理念埋没了多少英才

已有 376 次阅读    2012-07-14 09:56   标签多少  英才  古今 
 
净空老法师:广学多闻的错误理念埋没了多少古今英才!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87集 2011年7月9日讲于香港)一文中节选出来的。
我们想广学多闻,佛不反对,佛也希望你广学多闻,广学多闻有诀窍,你不懂这个诀窍,你学不到。今天广学多闻,那你是浪费时间,你不懂方法,你学多了,学杂了,学乱了,一样都没有学通。佛教给我们,一部经学通了,然后广学多闻,不费力气,一接触就明了。

你们看《六祖坛经》,惠能大师为我们示现的这个例子不是假的,能大师没有学过经教,五祖忍和尚是他的老师,只是半夜三更召见他,跟他讲《金刚经》大意,大概讲将近三分之一,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大悟,为什么?他得定了,善根成熟了,老师一点,他就通了,这一通之后一切都通了,五祖把衣钵传给他,半夜叫他赶快走,免得嫉妒障碍。他问五祖:我到哪里去?五祖说:你是从南方来的,你还回到南方去。

路途上遇到无尽藏比丘尼,在曹侯村,那时候他二十四岁,无尽藏比丘尼受持《大涅槃经》,这他不知道比丘尼每天诵经。《涅槃经》很长,在中国有两个译本,一个译本是四十卷,另外一个译本是三十六卷,都是大部头的,无尽藏比丘尼天天读,这部经从头到晚念一遍一天念不完的,至少要一个星期到十天这部经才能念一遍,惠能大师在旁边听,等她念完之后,他就把听的意思讲给她听,这比丘尼非常惊讶,讲得这么好!捧着经书向他请教,他告诉比丘尼:我不认识字。她就非常惊讶:不认识字你怎么能讲得这么好?他说:这个与认不认识字没关系。 

法达禅师到曹溪去参访他,法达一生受持《法华经》,《法华经》分量不多,一天可以就念一部,他念了十年,这种毅力、精神值得人尊敬,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但是没开悟。到曹溪去参访六祖,礼拜的时候头没有着地,见到老师拜三拜,头没有着地,起来的时候六祖就问他:我刚才看到你礼拜的时候头没有着地。用现在的话说: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这是傲慢。他也很老实,诵《法华经》三千遍,《法华经》一天可以读一部,三千遍,十年。六祖就问他,《法华经》讲些什么?他不知道,说不出来。

法达禅师反过来向六祖请教,六祖说:这部经我没听过,你念给我听,你已经念了三千遍,背得滚瓜烂熟,你从头念给我听。《法华经》二十八品,念到第二品,六祖说:行了,不必念了,我全明白了。讲给他听,他开悟了,他为什么开悟?三千部,定了!心定了,心里头只有《法华经》,所以人家一点就开悟了,开悟之后再拜、礼谢老师,头着地了。这都是记载在《坛经》里头的,说明一个事实,真见性全通了,不见性就通不了。有定没有慧,他通不了。

六祖能大师,由此可知他在日常生活当中,他心是定的,没学佛,他心里只有一桩事情,定于一,定什么?他的老母亲,孝子,每天上山砍柴,到城里去卖柴,得到一点钱,买米买菜,回家去孝顺母亲,孝子。心最贵的就是定于一,他只有一桩事,除一桩事情他没有事情,他清净心。只要定于一 都叫禅定,你不能搞太多,不能搞太杂,惠能大师没人教他,家庭贫穷,念书,找老师还送点老师的礼物,他家里头没有,他砍柴的,所以我们晓得他定在什么,他定在他母亲,念念不忘老母亲,所以在黄梅八个月,只有他保持了清净心,无论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他用清净、平等心对待,用谦卑,赞叹别人、礼敬别人。人人称赞他是个老实人,他是个好人,没有坏心眼,最后他在五祖会下大彻大悟。五祖一生学生当中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他一个,神秀还没有到这个程度。神秀是解悟,能大师是证悟,这些人给我们做的榜样,不但是帮助我们增长信心,一深入、长时熏修这种方法,我们有了信心,还勉励我们去真干,我们会得到像他一样的效果,像他一样的成就,这就对了。专求,“专乐求法”一门,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心无厌足,不疲不厌,自利方便”,真能够守住,这就是持戒,守住这个规矩,一门深入,其他的放在一边,开悟的时候再看,你全都懂了,没有开悟,浪费时间,而且你学习的心乱了,结果到最后学成什么?,全是知识 没有智慧,那就完全错了!那不是学佛,而是把佛法、经典当作世间学术去研究,这样的人很多!不止现在,古时候有。如果懂得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成就的人会很多。

现在佛法里头没有大善知识出现,无论在家、出家都没有,原因是什么?不懂得方法,祖师大德这些示现我们忽略了,受到现前教育思惟的影响,都是想广学多闻,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广学多闻,父母认为是正确的,要教小朋友学很多东西,什么唱歌、跳舞,什么玩意都学,把小孩还累坏了。功课太多、太杂,所以现在小朋友没有古人那么幸福。古时候小朋友只学一样东西,决不可以同时学两样。只可以说一样学会了,再学一样,决定不许可同时学两样,为什么?要专。 

古人遵守老祖宗教学的原则,“教之道,贵以专”。现在?现在是“贵以杂”,他不是“贵以专”。现在人都想多、杂,要多,结果学到之后精疲力倦,没有一样学通。这个指导的理念错误害了多少人!多少英才。因为这种教学的理念,埋没掉了中国世世代代都有圣贤出世,为什么现在没有?现在人头脑绝不输给古人,之所以不能成就,全是方法上的问题,方法错了。 

我这一生就沾了一点边缘,有那么一点诚敬心,知道尊师重道,知道尊重古德的这些典籍。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习十年,李老师对我们的教学是一门深入,决定不许可同时学两样东西,决定不许可的!一样学会了,才可以再学一样。他的标准很低,不像古人那么严格,他的标准你学一部经,这部经能上台去讲,他在下面听,你没有讲错,算这部你学会了,你才可以学第二部。同时学两部,他很干脆告诉你:你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我们得这么一点利益。 

这么多年我很想学古大德,李老师也常常赞叹古大德,守住一个老师,住在一个道场十几年、几十年不下山,他成为一代祖师,这个要有大福报。我们没有这个福报,所以一生过着流浪的生活,从出家开始在寺院里只住了一年就得流浪,哪个地方请讲经,他喜欢听什么,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这么多年也讲了几十部经,这不是我自己意思。依我自己我只希望讲一部经,可是(为了)恒顺众生讲了那么多(部经)。 ........ 


 
师承和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摘自净空老和尚讲《四**愿》 编号:02-37-06

  在古时候,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佛法、世法都讲求师承。师承就是你有老师,你这个法门,修学的方法,跟什么人学的?谁传给你的?决定不能说无师自通,没这个道理,自古以来没听说过,真实的学问必定是代代相传的。所以学佛,只能有一个老师,两个老师是两条路,三个老师是三岔路口,四个老师是十字街头,你无所适从,你怎么能够学得成功?我在早年教过佛学院,也有人请我办过佛学院,我也做过佛学院的院长。以后我明白,我错了,所以在佛菩萨面前忏悔,再不敢建佛学院了。想一想,早年方东美先生给我说的话,我没有在意,以后觉悟了之后才知道,老师,我一接触佛法头一天,他就教给我了,我把它忘得干干净净。他给我说什么话?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要到学校去学东西,什么都学不到。以后我办佛学院,我才恍然大悟。

  佛学院开很多课程,请很多老师,这个老师说这个好,那个老师说那个好。学生在听的时候,听到第二堂课,老师批评,头一堂课教《弥陀经》,第二堂课教《金刚经》,《金刚经》的老师说净土不好,不能成就。学生来问我:院长,这怎么办?我们到底是学《弥陀经》,还是听《金刚经》?我也愣住了。不是互相赞叹,不是互相融洽,是互相排斥,各人说各人的好,别人都不好。从此以后,我不办佛学院。佛学院请我教书,我都不去,为什么?误人子弟。他们已经思想乱七八糟了,我去再添一条路,不是更麻烦?这不能去了。

  我自己这一点成就,还幸亏沾到一点师承的边缘,跟一个老师学。学多久?十年。老师给我的戒条,三条:第一条只准听他讲经说法,听他一个人的,除他之外,任何人讲经说法,不准听,这是第一条;第二条读书,不管是读佛书,或者是读世间书,没有经过他同意,一律不准看;第三条,因为我过去学过三年,你那三年学习的,我不承认,一律作废,从今天起从头学起。那个时候听老师这三条约法,感到这个老师很专制、很跋扈,不讲理。可是听说这个老师不错,有德有学,于是也就接受了。接受这三条,依照这三条认真去学习,学了三个月就有感受,觉得这个方法是不错。为什么?烦恼少了,智慧增长了。不准你听,耳朵闭塞;什么都不准你看,眼睛也闭塞了;只可以听一个人,只能接受一个人的教诲,走一条路,这一条路就走通了。所以今天有人请我去讲经,我得先问问那个道场学什么法门?哪些法师在那里教?一听说很多很多法师,“谢谢!不错,你们很好,很难得”,我不去了,我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糟蹋掉?世学、佛学要想成就,“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决定能成功。
         
  
 
       什么时候才可以参学?

  摘自净空老和尚讲《四**愿》 编号:02-37-06

  什么时候才可以参学?开悟了。有很多同修问,那开悟是什么样子?开悟那个样子,怎么说也说不出来,你也没有办法体会,但是我可以指一个彷佛的形相,你慢慢去体会。开悟的人,六根决定不会受外面六尘诱惑;眼见色,耳闻声,不会被外头诱惑。如果见色闻声,心里还起心动念,还有喜欢的,还有讨厌的,你准没有开悟;你要开悟了之后,绝对不受诱惑。《金刚经》上讲“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那个人是开悟的人;心地清净,决定没有一丝毫污染,外面境界了了分明,清清楚楚,绝对不会被诱惑,这是开悟的相。开悟的人,心地清净,只生智慧,不生烦恼。禅宗六祖惠能,他去参访五祖的时候,跟五祖讲“弟子心中,常生智慧”,那就开悟了。我们现在是“弟子心中,常生杂念,常生烦恼“,天天打妄想,搞贪瞋痴慢,这哪里是开悟?要晓得,开悟的人不造业了。没有开悟的人,念念都在造业,怎么能往生?

  西方世界看到这么殊胜庄严,这么多的好处,那我们怎么会得到?首先要知道老实念佛。我说这个道场殊胜,可以说自古以来,这个道场第一殊胜。我说这句话凭什么?是不是自己在这里夸耀自己?不是,我是实话实说。念佛堂一句佛号,二十四小时不中断,这个不稀奇,这个世间有不少念佛堂也做到了。讲堂每天两个小时讲经,这个很难得,一年三百六十天一天都不缺,现在在这个世界就找不到了。更难得的,所以说第一殊胜,都是讲《无量寿经》,没有讲第二种经,每天都在讲《无量寿经》,天天受《无量寿经》的熏习,这是世界第一,真正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天天听经,帮助你念佛,天天劝你念佛,天天讲念佛的好处,天天讲西方世界依正庄严,使你坚定信心、坚定愿心,一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才是真正世界第一,再找不到了。纵然找到有天天讲经地方,不是专讲一部经,这个道场就讲一部经。同学们听,好!这一部经听不厌,一遍一遍的听;听一百遍,听一千遍,听一万遍,都听不厌。为什么听不厌?遍遍有悟处,遍遍都是新鲜的,这不就是说常生智慧吗?
     
  
 
       不可曲解“看破、放下”

  摘自净空老和尚讲《四**愿》 编号:02-37-06

  我们今天最重要的就是“生我国者”,我们怎样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要真正发心,要把这个世间统统放下。放下,跟诸位同修说,千万不要误会,是心上放下,不是事上放下。大陆同修有带信给我说,还有写信告诉我;他听我讲经,说要看破、放下,他看破、放下了,工作也辞掉了,天天在家里念佛,念到最后没饭吃,一家都埋怨,来问我怎么办?我说:我没有叫你放下工作,我叫你放下,但是没有叫放下工作,你没有把我的话意思听清楚。放下,是放下心里面的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这个。释迦牟尼佛要是放下了,他就不讲经、不说法,那佛法就没有了。他还是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到处奔波,热心教诲,事没有放下。心里放下了,身心清净,一尘不染,一生过着三衣一钵,过这种生活,放下了,放下的是这个。不是把工作放下,不是把责任放下,那你就完全错误了,这是你逃避责任,你曲解佛的意思。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怎么可以把佛的意思解错了?

  我们发心出家,出家第一桩事情,要认真学习,修养自己的品德学问,有好的品德、好的学问,才能够教化众生。出家人在社会上是什么样的身分?我也讲得很清楚。释迦牟尼佛他所表演的,是义务,义务就是不接受报酬,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社会教育工作者,这是佛在世间的身分。我们做佛的弟子,学佛就要知道我们自己的身分,是个义务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工作者,那你就没错了。我们必须把这一份工作做好,做得圆满,这份工作如果做得不好,我们就是佛菩萨的罪人,怎么对得起佛菩萨?怎么对得起祖师大德?怎么对得起四众同修的照顾供养?要常常想着。所以每一位同学,出家的同学,要认真努力,要弘法利生。以自己的真诚心、慈悲心,无私、无条件的供养一切众生,布施一切众生,佛法的教学在这个世间推动,就没有障碍,没有困难了。

  佛法是教育,多元文化的教育;佛法不是宗教,诸位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佛法融合一切宗教,圆融和合。大乘经上诸位常常看到,许许多多宗教的领导人,宗教里面的大德、长老都在学佛,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华严经》上我们看到胜热婆罗门、遍行外道,是宗教领袖;《地藏经》上你们看到婆罗门女,那是宗教的信徒,都接受佛陀教育。佛陀教育是智慧的教育,是高度道德的教育,一切众生应当要学习的,所以佛教育没有任何界限。

  ……

  读经、听讲帮助你看破,看破就是明白这些事实真相。什么事实真相?所有一切众生是诸佛如来,你知不知道?你不了解,你就多听多读。真正明白了,你就会彻底放下。放下什么?放下你的成见,放下你的妄想分别执着,你统统放下了。这里面最大的障碍,我也常讲,你的爱欲放不下,你的嗜好放不下,这就是为什么起心动念自私自利,自私自利的根就在此地。你要把这个根拔掉,你才有救;根不拔掉,功夫怎么能够得力?我们知道真诚心好,自己的心就不真、就不诚,做不到,起心动念还是为自己着想,这是障碍的根源。我们想不想往生?很想往生。往生,这个世间什么东西能带得去?一样都带不去。那你为什么不放下?为什么还要贪着?样样放下,一尘不染,你才能得大自在。有一丝毫的牵挂,一丝毫放不下,无穷的累赘,你就不能往生,你就不能成就;不但行门不得力,解门都做不到。所以一定要把自私自利的念头舍掉,怎么个舍法?起心动念想一切众生的利益,如何去利益一切众生。

  一定要明了,学佛菩萨。佛菩萨是为一切众生生活在世间,不为自己。我吃饭为众生,穿衣也为众生,没有一样不是为众生。怎么说穿衣吃饭为众生?穿衣吃饭,身是为众生服务的工具,先要把工具保养好,这个工具是承事一切众生的,绝对没有一念为自己。念念为众生,行行为众生,那就是“巡历供养诸佛”。这个事情要怎么落实?这是大学问、大事业。如何落实?怎样才是真正的承事供养?诸位听到供养,拿些钱财、香花、幢幡宝盖,带一些礼物去供养。错了!这是形式,不是实质。实质的供养,普贤菩萨跟我们讲得很明白,“如教修行供养”。所以你懂得“如教修行”这句话,你才能真正做到“周遍供养”,供养一切诸佛,供养一切众生,众生就是诸佛。
    

  
      “神通”的真正含义

  摘自净空老和尚讲《四**愿》 编号:02-37-06

  下面这第十愿,十愿只有一句话:“皆得神通自在,波罗密多”,这一句是“神足通愿”。我们先讲“神通”这个名词,世间人对于神通的观念错误了。什么叫神通?大概是《西游记》上讲的孙悟空七十二变,那叫神通。没有错,七十二变确确实实是属于神足通,但是神通的本意,没有显示出来。通是通达、没有障碍的意思;说到究竟处,对于宇宙人生的道理,你能够通达;对于宇宙之间无量无边,现在讲星球,再讲得深一点,无量无边不同的空间维次,你都能够通达明了,这是通的意思。世出世间因缘果报,无量无边的变化,你也能够通达明了,这叫神通。神是什么?神奇,超越我们世间人的常识。所以这种通达的能力,没有办法再形容了,加个神通。神就是不可思议,他这个能力不可思议,我们没有办法想象得到。现在在中国称为特异功能,也是说的这桩事情。但是特异功能也好,七十二变也好,都没有尽“神通”这个名相的本意。

  佛告诉我们,这一种智慧能力,是我们自己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来的。所以诸佛如来果地上这些德能,是我们每一个人自性里头本有的。我们虽然有,很可怜,现在不起作用。就好比是你很有钱,你在银行存款几百万,身上一毛钱都没有,出去叫出租车,人家不载你,没钱,我们现在就变成这样的人。自性里虽然具足无量智慧德能,现在是胡里胡涂,一身的烦恼,天天造罪业。能力哪里去?佛告诉我们,你的能力被障碍了。障碍的事情虽然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佛家叫烦恼障、叫所知障。这两种障碍把你的智慧德能全妨碍住,虽有,不起作用。


      
       佛法从不做广告

  摘自净空老和尚讲《四**愿》 编号:02-37-06

  佛家没有招生,招生那个口气多大,还得了?诸佛菩萨都谦虚,所以说“只闻来学,未闻往教”。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哪一个时候贴了一个招生广告?没有,没有撒广告。人怎么来的?学生去找人来的,不是佛到外头找人。佛说:我自己不行,无德无能,没有智慧,我怎么敢做你老师?都是这么谦虚。所以学生得到老师的好处,要向别人介绍我的老师。介绍还不能明说,明说老师不答应,只能够暗示。暗示是什么?就是做个样子给别人看,让别人看了之后,他来问,他来向你请教,你再给他介绍。这个样子是真正来发心学的,是真心来学的。撒广告招来的,未必是真心,靠不住。佛法教导,劝化众生,都是用潜移默化,所以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要懂得,要做好榜样给别人看。

    
  
      菩萨应化在世间到商场去度人

  摘自净空老和尚讲《四**愿》 编号:02-37-06

  有不少佛菩萨化现在这个世间,常常到市场里面去度人,外国人讲Mall,我们现在讲百货公司。怎么个度法?天天到里面去逛,样样货品都看得很仔细,一样也不买。每天去就会被人发现,这个人奇怪,他天天来看,从来没有买过东西;就会有人向你请教,常常去,大家都熟了,连店员都熟了。他来请教,菩萨就讲经说法了;我天天来看是修慧,我样样都明了,样样都清楚,我增长智慧;我样样都不买,我修定,我不动心;我在这个地方是定慧双修,这是我的道场,我到这儿来成就我的定慧。这不就弘法利生了?大家一听,不都开悟了。你们看到这些商品的时候都起心动念,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心里乱成一团,自己辛辛苦苦赚的一点钱,全部被人骗跑了,既没有定,又没有慧。菩萨在这个市场里,天天在那里逛街,是修定修慧,教化众生,那怎么会一样?所以说法,没有定法可说,随类现身,随缘说法,起心动念都是利益众生,都是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所以他的一举一动,都是“神通自在”。
   
  
       哪里有灾难,就到哪里去

  摘自净空老和尚讲《四**愿》 编号:02-37-06

  从现在起,我们就效法阿难尊者,尊者在楞严会上发愿:“将此身心奉尘剎”;奉是奉事、供养,把我们的身心,承事供养诸佛如来,诸佛如来就是一切众生。我们今天这一百八十度的回头,知道一切众生就是诸佛如来的报身,这个地方是诸佛如来的报土,真正发心修行人是我一个;除我之外,都是法身、法土,法性身、法性土,那什么外国人,什么古人、今人讲的灾难,一笔勾消了,全没有了,你们相信不相信?你们或许不相信,我是百分之百的肯定,一丝毫的怀疑都没有。

  我常常在讲席当中劝导大家,要做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你转不过来,是因为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从哪里来的?《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什么心现的?真心,真心就是本性,心性就是如来。心性所现就是如来所现,如来所现怎么不是诸佛?心性是一体,心性不二,所以大乘经上才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虚空法界同一个法性变现出来的,所以才说“生佛不二”,众生跟佛平等,无有差别。这些话在经论里头,世尊讲过千遍万遍,无非是教我们熟记深思,在一切境缘当中,提得起观照功夫。这个观照就是提起你正确的看法,而后我们的知见,就与诸佛菩萨如来相同,佛知佛见。

  你们听说这个灾难,怕得不得了。我告诉大家,哪个地方有灾难,我到哪里去。关键在哪里?关键在那个念头转过来重要。转不过来,再安全的地方你也不安全,你逃不过这个劫运;真正转过来了,最危险的地方你安全,你没事情。你如果连这个道理、这种信心都没有,你的佛白念了,经也白听了,一定要懂这个道理。所以这个大灾难,对我们修行人来讲是很好的增上缘,我们不遇这个灾难,警觉心提不起来;遇到这个灾难,晓得这下不转不行了,这不转要命,你得赶快转。这一转,不就成佛了,超凡入圣。所以是大好的增上缘,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真修行,佛菩萨会示现供养你

  摘自净空老和尚讲《四**愿》 编号:02-37-06

  佛的生活简单,我们记住这个原则,过一般人最简单的生活,这就对了。佛当年在世,三衣一钵,这最简单的生活。我们今天在这个时代学佛,我们在生活环境当中,三衣一钵决定不够用,要多添一点,添到我们能够生活得下去就行了,不能过分;过分,错了!过分要舍、要布施、要供养,要懂这个道理;决定不能够增长贪心,真正把贪瞋痴慢放下。这是教导世间人,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做给别人看的,希望别人看了之后有所领悟,他也能放下。我们自己样样表现都放不下,怎能叫别人放下?虽然经上讲叫人家放下,人家听了不服。释迦牟尼佛当年讲经说法,为什么人家相信?佛做到了,说到做到,所以别人听了,服!我们今天跟人家讲,人家不服,是没做到。从前那个时代,他们树下一宿,我们今天做不到。到处化缘,建一个道场,建得富丽堂皇,谁住?自己住。信徒看了之后不服气,信徒说:我一生辛辛苦苦工作,住这个小房子,你们不劳而获,住那么好的房子。我听信徒在我面前说过,不服。可是不服,他还肯出钱,怪事了。我们常常听到许许多多反对的音声,是好事,能提醒我们自己的警觉,提供我们做修学的参考,我们要避免。

  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给我们出家人做了个建议,希望出家人统统恢复托钵的制度,佛法就会兴旺。托钵,不要怕托不到;托不到,佛菩萨会示现来供养你。《虚云老和尚年谱》我们看到,虚老和尚那时朝山,三步一拜,走到深山没有人烟的地方,生病了,饥饿了,水都找不到。正在这个时候,困难的时候,菩萨示现,文殊菩萨示现一个乞丐,在路上碰到他,看到他没有水喝,他自己带着水供养他了,自己在外面讨的饭也供养他,分给他吃,自然有佛菩萨照顾。所以水只要解渴就行了,饭只要能充饥就行了,不必讲求,讲求就起贪心。一定要吃什么口味,要吃什么花样,那你又有分别,又有执着,又打妄想,妄想分别执着马上现前了。离妄想分别执着是佛菩萨,起妄想分别执着,马上就堕落了。那个佛菩萨念头才一起,第二念马上堕落了,所以不管用。我们要在这个地方提高警觉,时时提高警觉,处处提高警觉,念念提高警觉,我们这一生才有指望。时时刻刻把「看破、放下」记住,心才一动念,要想怎样怎样,我们又没有看破,又放不下了。看不破,放不下,永远在佛门外,没进门,没入门,所以念佛也不能往生。真正要往生,还是要看破、放下,老实念佛,这个人才能真正往生。

  念念为别人,决定不要有一念为自己,自己念念要给别人做好样子。佛教导我们“受持”,受持就是依教奉行,如教修行;“读诵”,经天天要念。李会长在这里护持佛法,经营这个道场,他没有退心,他天天念《无量寿经》,心行相应,这才得阿弥陀佛、诸佛如来的护念,龙天善神保佑。他为谁念的?为这道场,为我们同修大众,不是为他自己;为他自己,决定没有如此殊胜的感应,为众生。活为众生活着,死也为众生死,都是做出最佳的修学榜样。这个心永远清净,诸根寂静,永远保持清净;离分别,就是平等;清净、平等,那就觉悟。这是我们要记住,要认真学习,这样才能得佛在此地的保证,我们决定得生;生到净土,决定成佛。

  我们要清楚,要明了,功夫之所以不得力,解得不够透彻,没有认真去做到。习气烦恼时时现前,还是它作主,随顺习气烦恼过日子,难!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大的转变,克服自己最大的困难,“克念作圣”,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跟它相反,我们就成功了。依旧随顺烦恼习气,难!一点一点的克服。譬如我们吃饭,有一些菜不合自己的口味,动了这个念头,自己马上就想到,“错了,我又堕落”。



净空法师:毁谤羞辱陷害你,是在替你消业障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这底下一句,确实句句都精彩,「若非方便中之究竟方便,圆顿中之最极圆顿,何能臻此」。一念十念这讲念佛,用的什么?用真心,不用妄心。换句话说,我念这句佛号的时候,没有怀疑、没有夹杂就是真心;有怀疑、有夹杂就是妄心。我也很想不夹杂,为什么偏偏有那么多妄念?这就证明阿赖耶的妄想习气是多严重,不念佛的时候不知道,一念佛就发现。要想妄念少,必须改善自己的生活,对自己日常生活很容易满足,不必去追求,一切都随缘,妄念就少了。日常生活当中妄念少,念佛功夫容易得力。如果不从日常生活当中去改,工作里面去改,待人接物里面去改,修行功夫成就太难太难。然后我们就真的明了,我们在人间处的环境,顺境、逆境全是帮助我的,全是成就我的。为什么?顺境里面炼什么?炼不贪,没有贪恋;炼不痴,清清楚楚,了了分明,相有性无,事有理无;逆境里头锻炼自己没有瞋恚、没有傲慢。所以一切人、一切事、一切境界、一切缘分,没有一样不是帮助自己成佛道的,你要会用,成佛了;不会用的,用相反的,顺境贪恋,逆境瞋恚,这些境缘帮助你下地狱的。你要它怎么帮,主权在自己,它统统帮得上忙,能帮你成佛,也能帮你下地狱,就是我们希望它帮助我们什么,这是关键。
  
  所以早年在美国的时候,佛经上有两句话,「时时是好时,日日是好日」,我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你要是会用全是好事。恶人、极恶的事帮助你成佛,帮助你提升境界,它怎么不是好事?对这些恶人作恶,不但没有瞋恚,生什么心?感恩的心。他的造作让我消业障,恶意的毁谤我、羞辱我、陷害我,我都接受了,消业障。没有他这些,我的业障怎么消得掉?忍辱仙人要是遇不到歌利王割截身体,他的忍辱还要修多久?遇到歌利王给他这一招,他的忍辱波罗蜜圆满了、成就了。所以他对歌利王感恩,临死的时候发大誓愿: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你是我的大恩人。经上讲的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没成佛的时候。那个歌利王是谁?真的是他第一个得度的弟子,说话算话,真度他了,憍陈如尊者就是过去那个歌利王。真正明白了,人人都是恩人,事事都是好事,大慈悲心生出来,大菩提心发出来了。还有这个亲、那个怨,不行,你还有分别、你还有执着;换句话说,你还是凡夫。所以这个法门确实「方便当中究竟方便,圆顿当中最极圆顿」,从哪里看?五逆十恶临终可以上上品往生。
分享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