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乒赛系列】马龙技战术(4)-反手技术
已有 294 次阅读 2017-08-06 08:51【世乒赛系列】马龙技战术(4)-反手技术
2017年杜塞尔多夫世乒赛,马龙在男单决赛中鏖战7局,决胜局12-10战胜樊振东,继15年苏州世乒赛后成功卫冕圣-勃莱德杯。面对男单决赛中荡气回肠的比赛,马龙赛后采访也表示“还是非常开心吧,同时也觉得很累,经过这样一场比赛,应该是这辈子最值得留念的一场球。我想这是我这辈子打过最疯狂的一场球,以后应该也不会出现这场球了。”
拧正手位空挡
反手台内拧拉技术解决了正手位短球和中间位短球的难题,让接发球更加具有进攻性,两个位置的球基本上是所有打法接发球的软肋。正手位反手拧拉对方正手空挡时,根据来球调整步伐,右脚上步并将重心调整至右脚,同时左脚稍向后撤步,在击球前身体大致与球台端线平行;引拍时要注意时机,确保来球与前臂保持一定距离,然后上半身收腹前倾、降低重心,使手臂在击球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最后手腕大幅度内敛并确保球拍与球台为近似水平状态。此时球拍头部应指向己方腹部位置;应在来球的上升期或最高点击球,这样可以提高回球的威胁性。在击球时要选择好击球位置,这里的位置是指左右方向的位置,击球点一般位于胸部正前方,位置偏左或偏右都会借不上力而造成回球下网;在挥拍过程中,小臂以胳膊肘为轴心向右前方展开并将手腕打开向前发力,手腕打开时一定要有爆发力,这样可以增加对球的摩擦力。
反手拧
反手拧拉是具有攻击性的反手位接发球技术,摩擦球比较充分,容易克服来球的旋转,使得回球稳定性好,并且带有强烈的旋转。拧拉时右脚上步并将重心调整至右脚,同时左脚稍向后撤步,在击球前身体大体与球台端线平行。
拍时首先要注意时机,确保来球与前臂保持一定的距离,然后上半身收腹前倾降低重心从而使得手臂在击球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最后手腕大幅度内敛并确保球拍与球台为近似水平状态。此时球拍头部应指向己方腹部位置。
在挥拍的过程中小臂以胳膊肘为轴心向右前方展开并将手腕打开向前发力,手腕打开时一定要有爆发力,这样可以增加对球的摩擦力。
快撕
快撕指的反手主动进攻技术,相当于快拨中加入了摩擦,特别相持过程中,纯粹快拨没有什么速度和质量,但是手腕内曲大一点,加力的时候,前臂带动手腕进行快速发力,拍面适当向前压拍进行打磨,那么就可以制造出旋转,同时速度也出来了,保证了过网的弧线。现在女子比赛中,反手相持的连续快撕用的非常多,速度极快。
反撕
反撕指的是对方拉过来的弧圈球,在近台反拉回去的技术。
由于在中近台球速特别快,快带、快撕要很大程度借助来球的速度和旋转,在来球的上升期快撕收前臂反拉回去。
反撕类似于快撕,在来球的上升初期,拍面向前压好,从左向右,放松快收挥动前臂,接球的速度和旋转,反撕回去。
反手弹击
弹击在球的上升后期或高点期,快速振动前臂提高撞击力,弹击对于手感要求非常高,一般弧线高点的球可以考虑,下旋不强的球也可以弹击。反手侧切
侧切引拍是稍微向上引拍,利用转腰带动重心转换,把向下砍切的力量发挥出来。
小臂自然弯曲,拍头朝上翘起,肘部下垂,引拍到胸前,拍面对着右斜前方,小臂向左前下方加速伸展,拍型保持直立,重心从右向左转移下压,触球瞬间加力,摩擦球的中部。反手连续快拉
反手的连续快拉相对于正手而言,在发力和控制上面难度要更高。正手可以将手臂向右侧打开,而反手却位于身体前方,球过来短了、长了都需要双脚快速地进行调整,否则就很容易错过最佳的击球时机。快拉即不同于加转弧圈球也不同于前冲弧圈球,它是在球的上升期利用来球的速度和自身的速度,两种速度相撞快拉出去。
反手快拉时腰部基本不转,重心压在左脚,收腹含胸;前臂以肘关节为轴心大幅度内收,手腕放松;快拉时击球点在球的上升期,击球的中部或者中上部,击球过后,快速进行动作的还原,准备下一板的衔接。
反手防弧圈球
防弧圈球一般是在中近台,击球的上升后期或高点期,对方前冲或加转弧圈球的时候,利用来球的反弹力进行防守。前冲弧圈球拍面立好借力,加转轻微压拍控制弧线。在防守时,并不是单纯的用球拍去“挡”球,而是像攻球一样,主动挥拍去击球,只是区别在于,攻球是主动发力、动作较大,而防守是借力回球、动作较小,但共同的一点就是都要挥拍击球。
乒乓网-白開水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