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速度(上):速度,乒乓球的第一要素
已有 271 次阅读 2018-01-21 10:19辩证看速度(上):速度,乒乓球的第一要素
前些年,曾多次观看国家队在厦门训练时的队内比赛。看王励勤、马林、陈杞他们发力爆冲,那球就像一道白光闪过,鞭子般的瞬间甩在对方球台上,电光石火,雷霆万钧。如果不是近距离观看,根本体会不到超一流选手弧圈球的速度有多快,让人十二分的震撼和叹服。
在乒乓球各种制胜手段中,攻势球无疑是第一位的。它的厉害之处在于,以超出人的反应极限的速度,让对手无法招架,使自己获利得分。没有速度,就没有杀伤力和威慑力可言。弧圈球的出现,使乒乓球的攻击力如虎添翼,它的强烈旋转大大增加了攻球可靠性和得分率,也大大增加了防守的难度。不过从性质上说,它属于锦上添花,没有速度这个前提,再强烈的旋转也没有太大意义。因此,速度是乒乓球最重要的、第一位的要素。
能不能打出令人生畏的速度,对业余选手来说是个考验,甚至可以说是试金石、分水岭。有这样的速度,哪怕其他技术差点也让人刮目相看;打不出像样的速度,即便球龄很长球技老到,也很难上到一个更高层次。
与速度密切相关的,是力量。球速快慢,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作用在乒乓球上的力量大小。这个力的大小,又取决于两方面:一是身体素质,即娘胎里带来的自然力,尤其是爆发力,不同人的个体差异很大;二是技术动作,即把自然力集中到触球一刹那的能力,体现的是人的训练水平的差异。这也是受过专门训练的科班选手和业余选手的最大区别之一,在业余选手之间,这种差别也非常大。所以,身体素质不同、技术动作掌握程度不同的选手,攻球速度、杀伤力天差地别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相对来说,业余选手的自然力一般不太缺,缺的是技术动作的正确、熟练和稳定。怎样才能发得出力、打得出理想的速度和旋转?对于已经错过练童子功阶段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件知易行难的事。上网看看,林林总总有多少视频、文章在给大家示范支招,但许多人仍然是一头雾水,摸其门而不得入。这里笔者也来凑凑热闹,从个人认知的角度谈一点看法,不知能不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乒乓球攻球的发力过程,有人总结为蹬腿—转腰—收小臂,简洁明了。我发现,有些人的主要问题可能出在收小臂环节上。所谓收小臂,实际上是在腿、腰、大臂发力的带动下,小臂、手腕再加力形成最大合力的重要一环,也就是说,手臂向斜上方挥拍时,小臂要有一个收紧和继续加速的要求。一些攻球速度差强人意的球友,往往让人感觉徒有形式上的收小臂动作,而小臂、手腕其实没有发上力或发力不足。
大家知道,拳头要收回来再打出去才有力,但如果打出去时手臂没有发力,这拳头照样软绵绵没有威力。我们攻球前的向后引拍,不妨把它看作拳头收回来的蓄势待发,而挥拍起动到触球的过程,就相当于拳头打了出去,身体各部位的力聚合叠加,动能不断加速,直到触球时达到合力的最高峰值。如果收小臂时肌肉没有收紧发力,那么触球时就只剩下前期发力延续下来的一个惯性力,无异于强弩之末。常看到一些精壮汉子动作很大,发力很猛,弧圈球质量却不高,事倍而功半,其原因恐怕盖出于此。
所以,千万不要忽视小臂、手腕力量的发挥。我们还可以做个比较:不管直拍横拍,正手攻球都可以引拍很深,腰、腿、大臂、小臂、手腕的力量都用得上,而横拍反手弧圈或直拍横打能引拍的幅度就比较小了,而且主要发力部位只有腰和小臂、手腕,但只要要领掌握好,动作做到位,同样能拉出质量很高的弧圈球,有些选手反手弧圈的威胁甚至超过正手。这就不难看出,小臂手腕的发力效率是非常高的,正手攻球不把它用上,该是多大的损失。
为什么小臂、手腕发力如此高效?我分析,它有个比较特别的地方,就是可以靠肌肉紧缩产生内在力量,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寸劲”。这样的发力不仅高效而且隐蔽,用在反手攻球和推挡上,摆幅小,速度快,机动性强,稳定性好,有它独特的优势。对于年纪比较大或先天力量不足的人来说,可以多少弥补总体力量的不足,从而打出比较快的速度。我自己体会比较深的,是反手的加力推,推挡时使暗劲加力一推,动作很小,球的速度和威胁却陡然增加,出乎对手的预判,很大程度弥补反手攻势的不足。
不过,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强调小臂手腕发力,也不应当矫枉过正。有些球友正手攻球动作幅度比较小,向后引拍不深,发力偏重以小臂手腕为主,这样大臂的力就没有用上或用得少,攻球质量同样不高。这种情况往往与指导思想有关,怕动作大了会还原不及,对方一旦回球过来自己措手不及。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少数球友正手攻球的末期。前期的挥拍发力动作很到位,但球拍刚触球没等充分“吃球”,就急于将手臂收回,动作没有做完整做到底,汇聚的力量没有完全作用在球上,导致攻球后劲不足,速度不彰。究其根源,也是担心还原不及的潜意识在作祟。
乒乓球除了主动发力外,要打出速度还有一个奇妙之处,就是可以通过借力来获得加速度,这在其他球类中是比较难做到的。在来球触桌弹起的上升期到高点期即加力回击,或拉、冲、推挡,或快带、快撕,可以借上对方的力形成更大合力,比单纯靠自身发力获得更快速度。常看到有些身材瘦弱单薄的球友,自身力量较差,又习惯在球的下降期借不上力的时候拉高吊弧圈,虽有一定旋转,但速度慢,杀伤力不足,如果改变拉球时机,借上对方来球的力,就能大大提高自己进攻的速度。
弧圈球是当今最凌厉的进攻手段,它集速度和旋转于一身,极大地提高了攻球的威慑力和可靠性,几乎成了中青年选手的标配。但在实战中,由于来球的节奏、旋转、落点和己方的判断、反应、站位、步伐、时机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业余选手多数时候很难觅得良机,拉出自己最好水平的弧圈球,有时甚至一两局球中都没有一个,攻出的大都不是质量最高的球,有的有速度而旋转不强,有的有旋转而速度不快。在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情况下,进攻就有一个打快还是打转的选择。
我以为,对已经有一定水准的业余选手来说,打快应当是第一位的,只要发起进攻,就要把速度打出来。业界有句术语,叫水平低的怕转,水平高的怕快,总结非常精当。我理解,打旋转,考验的是选手的能力经验,可以通过后天的实践积累获得,打速度,挑战的是人的生理反应极限,超出这种极限,任何人都是无解的。所以,除非是不得已的情况或出于策略上的考虑,否则都应当把速度放在优先位置,才能给对手以最大压力和威胁。一个选手能打出的速度有多快,往往标志着他所能达到的水准,有速度的不一定最厉害,但没有速度的一定厉害不到哪里去。
把速度打快,还可以有另一种思路。所谓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在一定距离内,通过的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快。这也可以理解为,缩短距离或时间,同样可以达到快的目的。实战中,把球打短一点,就意味着距离短,所花时间少,即使速度不快,也会给人回球快的感觉。也可以多选择在来球的上升期回击球,既能借上力,也缩短回球时间,会让对手感到速度快、节奏快,有一种受压迫、喘不来气的感觉。还有,球的弧线虽然能提高攻球稳定性,但弧线比直线距离长,在速度上是有损失的,所以,也要有两点一线的扣杀,来保证攻球的最高速。在攻球线路的选择上,打直线要比打斜线快,也是同样道理。可见,要让乒乓球的速度快起来,方式手段有许多,不是只有华山一条路,关键是要认识到位,融会贯通,并且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打出速度,赢得速度,是乒乓球的本质要求,用毛主席的观点看,是乒乓球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抓住它,就好比抓住了牛鼻子;练好它,手中就有了制胜的犀利武器。它是一项技能,也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努力不断地去探索。
乒乓网 曾汉中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