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在全世界推广乒乓球运动?变革方向在哪里?
中国队包揽了里约奥运会乒乓球项目的所有金牌,不少国家的运动员也都是“中国面孔”,比如获得银牌的德国女团,韩莹和单晓娜。这不由让人担心乒乓球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问题,毕竟“水至清则无鱼”。如何更好地在全世界推广乒乓球运动?变革方向在哪里?
我们都知道“木桶理论”:想要让木桶多装水,不是加高最长的木板,而是补齐最短的木板,最短的木板决定了装水量。
国际乒联为推广乒乓球的问题操碎了心,但他们采取的方法与“木桶理论”背道而驰,不是补齐短板,而是削低长板,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来限制中国队的优势。
无遮挡发球,是限制中国队的发球旋转变化。
把21分制改为11分制,是增加偶然性,限制中国队夺冠的机率。
增加球体直径,从38mm到40mm再到40+,是为了降低球速,限制中国队的近台快攻。
改为无机胶水,是限制中国队的台内小球。
减少奥运单打名额,是限制中国队包揽金银铜。
赛制把单打放在团体之前,是增加中国队心理压力。
听说今后还要继续增大球体,还要加高球网,是为了限制中国队的连续进攻……
够了,这么多改革措施,中国队的优势减弱了吗?越改革,中国队越强。
原来的小球时代,中瑞对抗、中韩对抗、亚欧对抗,涌现出无数巨星,如瓦尔德内尔、佩尔森、施拉格、盖亭等等,那时的对抗更激烈,比赛更精彩,各种神球不断出现,现在是除了对拉,还是对拉,从百花齐放到一枝独秀。
国际乒联的方向错了,中国队的训练、选拔、技战术研究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体系,你一改革,中国队马上能做出最佳应对手段。而其他国家,优秀选手是个体存在,形成不了气候,越改革,他们越不适应,无形中又削弱了他们的实力,此消彼长,中国队能不强大吗?
要在全世界推广乒乓球运动,需要三方面的努力:一是国际乒联的努力方向,二是中国队的无私奉献,三是其他国家要自己争气。
国际乒联的努力方向是补齐短板,在其他国家普及、提高乒乓球,不要把大力气都花在频繁改革上了。
足球的规则改革是最少的,但足球在全世界的发展是最好的,号称“世界第一运动”。乒乓球的推广,要借鉴足球的成功经验。
国际乒联要把人力、物力、财力放在普及乒乓球运动上,只有普及,才会有提高,乒乓球发展一百多年了,始终在亚洲、欧洲这几个国家发展。
里约奥运会,好不容易出了个非洲的阿鲁纳,还破天荒的进入了八强,非洲人具有良好的运动天赋,可是他们打不上乒乓球,许多人见都没见过,怎么去推广呢?
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广阔的天地等待着去开拓,国际乒联怎么就紧盯着中国队的巨大优势呢?要想办法补齐短板,在其他国家培养高手,与中国对抗。
中国队要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扬国际主义精神。中国队为世界推广乒乓球主要是“引进来”、“走出去”。
“引进来”就是所谓的“养狼计划”,就是吸引世界各国选手来中国打球,但进行得不太成功,来中国打乒超的选手水平提高不大,如波尔、朱世赫、奥洽等人,他们打不上主要场次,最核心的训练内容也不让他们参与,养出来的“狼”都是“大尾巴狼”,没有血性和野性。
要真正“养狼”,就要让“狼”在残酷的丛林法则中撕杀,让“狼”学到真本领,让“狼”走进真战场,这“狼”才能提高真成绩。
“走出去”有两条路,一是教练走出去,二是运动员走出去。
教练走出去的效果非常好,如汤媛媛担任日本的教练、王大勇担任比利时的教练、周树森担任新加坡的教练……真正提高了其他国家的水平。
还有蔡振华,号称“意大利乒乓球教父”,把意大利的乒乓球水平提高了几个档次,但蔡振华一走,意大利乒乓球又不行了。
运动员走出去,就是“海外兵团”,其实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其实就是变相的国内联赛。比如新加坡队,都是中国人,新加坡本土的球员有提高吗?天知道。
还有德国女团,只有索尔佳一个是德国本土的,没有韩莹和单晓娜,德国女团能进决赛?不可能。
有对比就知道长短。中国教练走出去的效果最好,比如郎平到美国当女排教练,把美国队带得比中国还要强。如果中国的乒乓球教练大量走出去,也让当地乒乓球水平大大提高,普及乒乓球运动将快速推进。
其他国家也要自己争气,阿鲁纳就是最好的榜样,他能在恶劣的训练条件下成长,别人也能。
日本队很争气,培养了大量本土选手,对中国造成了巨大威胁,各个国家要学习日本的训练机制,实实在在地提高本国水平,而不是靠引进中国球员来造成虚假繁荣。
乒乓球是最适合全球推广的运动,老少皆宜,从3岁打到103岁,我有一个梦想,让乒乓之花开遍整个世界。
乒乓网——太阳目标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