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新年祝福

已有 693 次阅读    2016-12-30 20:27   标签background  微软雅黑  color  style 

社会即将分层,你将会在第几层?

  这不是鸡汤,也不是砒霜,只是从纷繁复杂的现状中,抓住背后的暗潮涌动,分析我们将面对的未来:

  社会即将分层,你将会在第几层?

  1、你的下一代将被迫逃离家乡?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句话出自《圣经·马太福音》2529节,后人以此为典故,归纳了“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马太效应是世间最冰冷的规则,却又无处不在。

  当“逃离北上广”和“逃回北上广”的话题在网上大热时,公众号“城市数据团”发表了一篇爆文《逃离你终将衰落的家乡》。文章以各省人口流动的大数据为依据,得出了一个残酷的结论:

  大都市就像抽水机,不停地从落后省份抽取劳动力,或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们就会像今天的日本一样,无数村庄和城镇凋零衰败,但东京和大阪都市圈繁华依旧。

  2、越有钱收入增长越快!

  《二十一世纪资本论》的作者汤玛斯·皮克提认为,当今的资本回报率已经大于经济的增长率,这将会导致社会财富向少数人聚集。

  也就是说,越有钱收入增长越快!经合组织(OECD)的统计数据验证了这一点。

  最近30年,英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收入都有所增长,但是高收入群体(政企管理者、金融从业者、IT从业者)的收入增长更快。

  投资财富的积累犹如滚雪球,同样的速度下,雪球越大体积增长越快。

  当王健林“先赚它个一个亿”的小目标刷屏时,你有没有算过:王健林身家2600亿,一个亿只占他总资产的0.04%,对他而言真的只是一个小目标啊!

  而对于没有家产且年收入十万的年轻人而言,一个亿的小目标也不算太难,也就是不吃不喝工作1000年而已。

  3、寒门再难出贵子

  寒门出贵子,逆境出英才,俞敏洪的人生经历书写了读书改变命运的传奇。

  可是,如果俞敏洪再晚生几年会怎样?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2005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

80年代中后期是农家子弟用知识改变命运的黄金时代,三成以上的北大学子出自寒门;

90年代中期农家子弟的比例开始下滑;

2000年之后,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仅占一成多。寒门子弟进名校的通道正变得越来越窄。

  寒门再难出贵子,精英扎堆进名校,这是马太效应的又一次胜利。

  (为什么80年代是农家子弟的黄金年代?因为高考是1977年才恢复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太效应日趋明显。)

  4、绝望的底层,高喊读书无用

  前几天,有读者转给我一篇“亚洲新闻周刊杂志”公众号的文章,标题是《底层放弃教育,中产过度焦虑,上层不玩中国高考》。

  在此之前,我早已在朋友圈刷到了这篇文章,因为标题实在太刺眼,而刺心的是,它反映的难道不就是现实吗?

  作者余秀兰借中科院社会学博士后的一项调查得出结论:越贫穷越认同“读书无用”。村庄贫困层认同度62.32%、农村中间层37.24%,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认同比例最高,于是作者用了这样的小标题来描述底层人民对待教育的态度——绝望的底层人民:干脆放弃高等教育。

  5、社会越发达,阶层越固化

  《人生七年》是BBC的一部纪录片,它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英国孩子,记录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从7岁开始,每七年记录一次,一直到他们的56岁。

  这项历时49年的研究揭露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阶层在代际间得到了传承。

  在一个百废待兴的社会,弯道超车,一夜暴富都成为可能,但社会一旦进入到发达又稳定的阶段,阶层的分化和固化将变得日趋明显。

  哈佛公开课《公平的起点是什么》中指出:“即使是努力本身,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幸运的家庭环境。”

  两位罗斯福总统都毕业于哈佛,“布什家族”四代都是耶鲁校友,小布什在竞选的时候甚至开玩笑说:“我继承了我父亲一半的朋友。”

  上层社会的人脉、财富、精英意识、教育资源等等,父传子,子传孙。

  而社会中下层的孩子,在公立学校接受了所谓的“快乐教育”后,构成了新一代的社会中下层。但不管怎样,发达社会至少能为他们提供可靠的生活保障。

  这是社会稳定的另一种形态。

  7、社会即将分层,你将会在第几层?

  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荣获2016年的雨果奖。

  雨果奖是世界科幻小说的最高奖项,堪称科幻界的“诺贝尔文学奖”,可《北京折叠》与其说是科幻,不如说是披着科幻外衣的社会隐喻:

  顶层操控规则,中层高节奏工作,而底层的穷人,将连被剥削的价值都不再会有。

  当底层人民对着邻里乡亲高喊读书无用时,阿尔法狗已经战胜了李世石,一场“人工智能”的革命正悄无声息地到来。

  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换人”是必然的趋势,当一批又一批“自动XX机”进入各行各业之后,社会对蓝领的需求将大幅降低。到了那一天,那些放弃教育的底层人民,他们的出路又在哪里?

  这是政府要考虑的问题。

  而对于我们自己而言,更关心的问题是:这个社会还有打破阶层的可能吗?

  有,当然有!

  即便是在阶层高度固化的英国社会,在纪录片《人生七年》中,依然出现了一个人,他打破了阶层的天花板成功晋升精英,他就是Nicolas ——一个农夫的儿子,他考上了牛津大学,然后成为了美国名校的教授。

  十四分之一,从概率上来算,约为7%

  无独有偶,全球复杂网络研究权威、美国物理学会院士巴拉巴西在《爆发》一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人类行为的93%是可以预测的,而剩下的那7%无法预测的人则改变了世界。

  书中没有给出7%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但至少他给了我们一个启示:

  世界上永远存在这样一类人,他能够超越自己的家庭、血缘、环境,他能够挣脱时代对他的束缚,让世界另眼相看,这一类人被称为英雄。

  那么问题来了:社会即将分层,阶层正在固化,而你,能成为英雄吗?

来本师办的东方&西方学校吧,你们十三至十七岁的孩子们在我这里学习四年,学习能力可以轻松碾压211和985的高考入学考试,轻松战胜CPA、CFA/律考/国考/国家口译任何号称可以改变稍许命运的考试,可以学会世界上其它人群都羡慕的乒乓球技术(智商一般的,可以达到2200分), 可以办理世界上任何一所名校的研究生入学资格,只要除了平均分还可以,能掏起100万学手续费,可以从小就建立起丰富的人脉网络。 -你们要不要来? 东方&西方欢迎你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