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刘玉成回忆高抛发球发明史 光荣执教生涯曾挂帅六国

已有 720 次阅读    2012-05-16 08:42

  在世界乒坛,提起“刘玉成”这个名字,即使是再资深的球迷,也很难一下子想起来是谁,甚至在无所不能的百度百科上有关他的迅息都寥寥无几,能查出来的大多是与其同名的别人的故事;

  但一提到“高抛发球”,稍具乒乓常识的人脑海里便都会涌现出这样的景象:一名球手立于台前,屏息凝神,虚步弓身,将小小银球平摊于掌心,然后向上高高抛起,目光随球而动……整套动作如中国功夫般一气呵成,又带着艺术体操似的舒展悦目。

  而刘玉成,就是这一发球动作的开创者。

  五十余载乒乓生涯,刘指导从运动员到教练员,从地方队到国家队,从国内到海外,人生的轨迹随着银球而转。上周,结束海外十余年执教生涯、告老还乡的刘老在长春家中与南都记者面对面,纵论人生历练而得的感悟、多年海外执教的感想、对当今乒坛的感受,以及依附在乒乓球上的感情和由此生发出的感慨。在这位“乒乓发明家”的娓娓述说中,他的经历在记者脑海里由点及线,串成一串,就如同他这一生最伟大的发明———高抛球一般,划出一道美妙的直线,冲上云霄,然后呼啸下坠,再被抛起……起落之间,留下一片惊艳。

  球员生涯诞生于病房的高抛球

  刘玉成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同学,他就是前世界冠军、原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许绍发。许绍发比刘玉成高一年级,二人既是同学,也是同乡,既是队友,也是朋友。而许绍发正是在世界比赛中使用高抛发球的第一人(1973年第32届世乒赛),并由此引发了世界乒坛发球技术的一场大变革。

  虽然高抛发球1973年才惊艳亮相于国际乒坛,但中国队关于这项技术的开创及钻研从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不过,这项技术的雏形诞生的地点却比较奇怪———不是球房,而是病房。

  这还要从刘玉成的打球经历说起。

  刘玉成1957年开始接触乒乓球,学球才一年多,12岁就打到了临江县第五名。1959年,刘玉成和许绍发一起参加了吉林省少年比赛,才13岁的他竟取得了17岁以下年龄组的冠军,因而被选入吉林省队。由于当时训练条件艰苦,宿舍和训练馆分处两地,队员每天要跑步往返,1962年,刘玉成被诊断为髌骨劳损———跑伤了,不得不住院治疗,一住就是3个月。

  医院里没有球台,刘玉成不想荒废技艺,每天就在病床上对着床单练发球,一段时间琢磨后,他逐渐悟出了球的旋转规律。当时乒坛的发球只有向左侧的三种旋转,而他琢磨出来的发球不仅能向左转,还能向右转,这样一来,他发现用一种姿势居然可以发出六种不同旋转的发球,这是当时前所未有的新技术,同时也是高抛发球的技术理论雏形。

  当时,由于国际乒联并未规定运动员发球时是否要将球抛起,因此,吃透旋转规律后,刘玉成还钻研出了不用抛球、旋转极强的“合力抖动式发球”,并在1963年于上海进行的国内比赛中使用,震惊乒坛。由于触球前假动作晃动多,这种发球也被徐寅生称为“蛇形发球”。他也因为发球好,被选入了国家队。

  在进入国家队前,刘玉成一次偶然间从排球运动员的发球动作中找到灵感,他发现抛高之后打出的排球,旋转极强而且飘忽不定,于是将排球发球动作融入到乒乓球训练中。进入国家队后,他经过千百次的磨练,终于可以熟练掌握这种发球方法。到1964年时,高抛发球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革命性技术基本定型,并在同年的全国锦标赛上第一次展示,引起轰动。

  高抛发球在旋转上强于低抛,弱于合力。但是,由于合力发球威胁巨大,致使比赛观赏性下降,国际乒联规定,从1965年第28届世乒赛开始,运动员发球时必须将球抛起———“合力发球”被宣判了“死刑”。于是,不得不进行技术改革的国内乒乓球界开始普及高抛发球,全员皆练高抛。

  1966年,由于历史原因,刘玉成从国家队回到省队。谈起三年国手生涯,让他最遗憾的是没能用自己研究的技术去参加世界比赛。而原因,并不仅仅是水平问题。那个年代,国家队为备战世乒赛,打造了很多“秘密武器”,平时雪藏,大赛再用。而有着发球绝活的刘玉成,就是其中之一。1964年,队里原本准备让刘玉成和李景光一起去日本参加少年公开赛,护照都已经办好了,可就在登机前,队里决定临阵换将,用一名河北运动员换下了刘玉成。原因是不想国外选手提前适应他的发球。结果那次比赛李景光获得了冠军,也获得了后来的一系列机会,最终成为世界冠军。而由于没有太多的比赛经历,“秘密武器”刘玉成并没能参加成1965年的世乒赛。

  教练生涯

  苏秦六国封相,刘老六国挂帅

  和运动生涯相比,刘玉成的教练生涯同样多姿多彩。

  在国内,他先后担任过吉林省女队主教练和吉林省队总教练。在担任省队总教练时,他从长春市队发现了现在韩国打球的前国手唐娜。

  在国外,刘玉成先后于1974年和1987年两次分别去多哥和秘鲁做援外教练,而从1998年起,他做起了“当代苏秦”,连续在缅甸、斯里兰卡、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越南东南亚六国的国家队任教,直到去年才回国。谈起多年海外执教经历,也有很多故事。

  刘玉成说,1974年他第一次援外,在多哥的一年,非洲孩子的刻苦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让他记忆深刻。他说,当时的多哥运动员都是一人兼多项,训练完乒乓球后,还要马不停蹄参加足球、排球,甚至田径的训练,不可思议。

  而他十几年的东南亚之旅则始于无奈:由于吉林省解散了乒乓球队,当时从省队总教练位置退下后已赋闲8年之久的刘玉成,竟被领导安排跨行去击剑队当教练。这让他哭笑不得,无奈之下主动向中国乒协申请再次援外。

  泰国是刘玉成海外执教生涯中待的时间最长的国家,从2000年去旅游被泰国乒协相中,一直到2005年末从泰国队总教练位置上卸任,有六年时间。这六年里,他不仅学会了泰语,还一手培养出高王这样的优秀女选手。“泰国一姐”曾获东南亚锦标赛女团和女单冠军,还战胜过帖雅娜、刘诗雯、高军等一流高手,并且打入了雅典奥运会女单前16名,这是东南亚国家里不曾出现的成绩。

  谈到海外执教的收获时,刘老说他最大的收获就是能率队参加世乒赛这样的大赛,这对他在业务上的促进很大,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战术理念。

  创新生涯

  发明家还有新法宝

  虽已年近七旬,但刘指导对于技术的钻研仍孜孜不倦。在家里,他给南都记者演示了自己熟练掌握的八种发球方法,其中,他早年在秘鲁援外期间发明的“反手侧体甩臂发球法”,由于具有一定难度,走遍多国,难觅传人,至今没有运动员能够学会。他希望有人能帮他把自己的这一整套发球录成视频,刻成光碟发行,留给孩子们以及基层教练学习。

  刘指导认为,如今国内的运动员对于发球的钻研越来越少,发球的威胁也随之减小。对于他亲手所创的高抛发球,他说,虽然这项技术开创至今已有28年了,但还有提升空间。现在虽然有许多选手使用高抛发球,但都只做到了形似,而非神似,并没有领略到他初创时的真谛,因为现在的选手在发球时手臂没有蛇形抖动,这样就降低了迷惑性,而且磨擦不够,球发出去后缺少飘忽感。

  从海外回国后,刘指导现在每逢周末都在吉林省乒乓球学校教孩子打球。对于下一步打算,他说,现在美国和印尼都有意邀请他去执教,但他觉得,虽然在海外执教待遇会更好一些,但还是想留在国内,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后辈,争取亲手培养出一名国手,“这种成就感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我至死也会站在乒乓球这条战线上。”

  名词

  高抛发球

  高抛发球,又称高抛抖动式发球,由我国运动员刘玉成于1964年发明,成为风靡世界的一项发球技术。其最明显的特点是,抛球可达2至3米,甚至更高,由于增加了球下降时对拍的正压力,使球发得急、快、转,飞行弧线亦与低抛发球有别。

  简历

  刘玉成,1946年出生,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县(现临江市)人。10岁开始打乒乓球,1959年进入吉林省队,1963年进入中国国家队。退役后历任吉林省女队主教练、吉林省队总教练。1998年起,先后在缅甸、斯里兰卡、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国家队任教,现卸任回国,定居长春。他开创的“正手高抛抖动式”发球风靡全球,成为观赏性与实用性俱佳的乒乓球技术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 豹子王 2012-05-16 10:33
    许绍发发球也厉害。都是浑江人。
  • 雷林 2012-05-16 13:23
    向高手学习
  • 李几招 2012-05-16 22:53
    本人经常去长春市,但是孤陋寡闻啊,这种有本事的人都很低调。下次去一定拜访他老人家学习几招。回来给球友们发发。
  • 老虎打武松 2012-05-17 05:16
    了解一下。
  • 牧羊人 2012-05-20 11:39
    李几招: 本人经常去长春市,但是孤陋寡闻啊,这种有本事的人都很低调。下次去一定拜访他老人家学习几招。回来给球友们发发。
    期待李老师采访成功。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