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北京的气温最高22度,最低5、6度吧,还没有风。这温度?太适合生活了,太适合养生了;这气候?太适合外出散步、郊游了,所以,北京有了“踏青”一说。
其实,北京的春天好极啦,但人们总说北京最美的是秋天,把北京的秋天说的跟“美人”似的,使人们一说北京的气候就只有“秋天”。要我说,北京的春天比秋天美多了,一是温度适宜,高温和低温都符合人体温的要求,这期间白天逐渐渐长,夜晚在缩短,室内已经停了暖气,睡觉时盖条被子就很舒服。二是气候适宜,无风沙、晴天多,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真是享受啊。三是小草泛绿,桃花、玉兰花等纷纷盛开,街道、马路两旁绚丽的花朵把城市装扮的分外美丽,给人一种大地复苏的感觉。可惜,这北京美好的春天持续的时间实在是太短,每年也就一个月左右吧,有的年头连一个月都不到气温就大幅度升温,转瞬间北京就进入夏天啦。所以说北京是有冬天、夏天和秋天而没有春天的城市。
这几天正逢北京短暂的春天,适合于所有的室内室外运动。当然,我话题离不开乒乓球,这适宜的天气中最火热的球馆可能就要数北京三环路旁的青云球馆了。
昨天上午9点来青云球馆参加晨练比赛的球友居然有56人之多,你说这热度有多高?据宋晓实说:“吉祥大姐原设想可能参加群殴的球友也就二三十人吧。”结果,你看看,56人!刷新晨练比赛参加人数的历史新记录。
吉祥大姐将参加群殴比赛的球友分成红、黑两个大组,一个大组中有两个小组,每小组11人,两个小组22人在6张球台进行群殴比赛,每人要与对方的11人都要交手,我初步算了一下:11×11×2=242场,这是参加群殴的44位球友要打的比赛场次。还有12位因晚到没有赶上群殴比赛的分组抽签,被吉祥大姐安排打大循环比赛了。
我与大考拉、宋晓实、舒乐等11人被分到方片组里,从9点开始我先后与王诚、王林风、老顾、候鸟、天通苑院长等交手,结果是9胜2负,第一个在小组里打完比赛。抬头一看时间12:30!啊?我这可是小组第一个打完比赛滴。要知道,我仗着脸皮厚,与球友“混了个脸熟”不停地从这个球台打到另一个球台,这才将比赛打完。时间甚是紧迫啊。
在我打第7个对手时,有的球友才打了3个对手(能哭的孩子多吃奶)。对方的小球友王诚因有事急着要走提出:他连打6人而且是一盘定胜负的要求。大考拉、舒乐和宋晓实都因坐在椅子上时间太长,在一盘定胜负的比赛中相继告负,究其原因:手太凉!等着打球的时间太长了。
时间已经到了上午十一点半了,为了加快比赛进度,所有比赛都采取不练球直接开赛的方式,加快比赛的进度。最后,还是有极少部分球友采用一盘定胜负的方式决定比赛的胜负。等吉祥大姐宣布完比赛成绩,球友们分别挑选了自己中意的纪念品后,时间已经是下午1:30了。累死了,这是许多球友的感受,为了这个“累死了”许多球友“长途跋涉”起个大早赶到青云球馆参加晨练比赛,这种累应该是:痛并快乐着!
球馆离我家很近,自行车5分钟就到家了。在“痛并快乐着”之后,我在想:要是以后来的球友人数再增加怎么办?晨练比赛如何搞?今儿,到了比赛后期可是10张球台在同时打比赛啊,由于球友人数多,很多球友要等很长时间才能打上一场比赛,不免有的球友心里感到不是很痛快,有的球友没打招呼就提前走人了(这里排除因体力不支的球友)。我真怕以后有的球友大老远的赶到球馆,由于人多而打的不痛快的情况发生,最后砸了晨练比赛的牌子(也许我的想法多余吧)。
此外,本次周二晨练比赛共来了56人,比赛用时四个半小,结束时间是下午1:30,如果以后参加的人员上升到66人,估计比赛时间起码要再延长30分钟,结束时间是下午的2点。如果,参赛球友增加到70以上,比赛结束时间估计要到下午2:30以后。而大部分球友都没有吃中午饭,一口气打球近5个小时的球将会影响晨练的效果。那样的话,就会影响球友参加晨练比赛的积极性。
本来,晨练比赛是一个球友交流的平台,随着青云晨练名声越来越大参加的球友也是逐步增多,今后如何更好的组织比赛也许是出给吉祥大姐的一个新的课题,今儿,我写这篇日志是反映了有的球友的感受,我真怕球友这炽热的热情被某种原因给“降温”了,与其等到球友们去“降温”还不如我们提前做好准备,防范于未然,把晨练安排的更加合理更加顺畅!
今儿,我是“鸡蛋里挑骨头”了,今儿,我是要“得罪”吉祥大姐啦,但我相信吉祥大姐一定能听得懂我的“话外音”,愿我的日志不是“火上浇油”确实是给晨练“降温!”,“降温”是想告诉还没有参加过青云晨练的球友们:晨练比赛好处多多,但也不是十全十美滴,今后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参加的球友太多,你找不到一个空出的球台,还有就是比赛时间比较长你的体力能否承受等等,总之,你要参加活动的话,一定要自己想好了。
最后,我代表已经参加过晨练比赛的球友们:
再次感谢吉祥大姐每周二为球友们付出的辛勤奉献!
向本市所有的球友发出邀请:欢迎球友们积极参加青云晨练比赛!
愿北京市青云晨练比赛越办越好,办成一个业余乒乓球活动的品牌!
“耶!”
2014年3月26日于北京
发表评论 评论 (2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