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带月荷锄归

已有 1365 次阅读    2011-11-29 10:55   标签ffffff  border  center 
带月荷锄归

  山清水秀的乡村景致哪里去了?小桥流水般惬意的生活哪里去了?闲适而又诗意的栖居在哪里?在庸庸碌碌奔忙的闲暇,你也许能想到陶渊明,想到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农家乐趣和心境,那种恬淡的生存方式,多多少少让你内心涌起一缕向往来了。

  为什么会想起陶渊明,大抵是他的醇真吧。既无矫情,也不矫饰,真率而又自然。自然,其实是每个人的最高美学理想。读陶渊明先生的诗,你会觉得他是和生活完全打成一片的,见花即道花,遇竹就说竹。从生活中领悟到一点道理,产生了一丝感情,蕴含在心灵深处,一旦受到外力的诱发,便自然地采取诗的形式,像泉水一样流溢出来。清晨,青山从夜雾中显现出来,仿佛洗过一般。雾气渐渐消散,天宇罩上了一层薄云。南风吹拂,禾苗张开了翅膀。先生就带着孩子般的天真和喜悦把这景色写下来。自然的,无疑是朴素的,"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秋菊有佳色",全都明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另有一种赏心悦目的韵味。村舍、鸡犬、豆苗、桑麻,这些平平淡淡的东西,一经先生笔触,就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我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束照明用的柴草,先生娓娓道来,便有了盎然的生趣。农村生活的简朴,邻人的亲切,以及乡间风俗的淳厚,全都跃然纸上,给然以美的享受。诗,如同生活,只要你换个角度,让思想走向田野,就体会出那淡淡的味道。由至醇至厚再转成至淡,是生活的真滋味。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醇。"记不得这是谁的诗了,大概是评价陶渊明先生的吧。单单用诗的语言,把生活端出来给你看,也许太单薄,必须升华。"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问君能何尔,心远地自偏",这些诗升华了,有情趣,更有理趣,像箴言一样,言浅意深,让人深思。辛弃疾在一首《鹧鸪天》里写道:"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元好问也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天然对雕饰,真赝殊相悬。"可见,陶渊明不管在什么时代都拥趸众多粉丝的。

  只有失意了,才爱陶渊明,这是现代人普遍的误解。其实,陶先生的归隐符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信条。他的诗里所展现的那种世外桃园风光,你可以尽情去想象,在想象中去体味自然美。在短暂放松的同时,你晓得了:哦,有一种生活是可以这样的。于是,你就从现实中突围出来了。他的诗,足可以治疗你的浮躁、你的匆忙、你的危机感和你的急功近利。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常常在入睡前,读一首陶渊明。先生的清新诗句,如一缕凉风,把万丈尘世像蛛丝一样轻轻掠去。他的诗,足可以治疗我的急功近利和危机感,治疗我的匆忙、慌乱和失眠。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