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马软马琳软碳球板试打评测

已有 6028 次阅读    2016-01-01 16:02



 此马软为欧版,重量估计在84g左右,通体无伤;我觉得正适合。顺丰神速,隔天快递的电话便吵醒了在睡觉的我,快递员非常给力的送货上门,拿到板子心中大喜,完全忘了损坏的WH;立马贴上胶皮,召集球友去体育馆耍板解渴。

 第一天的配置是正手Neo狂3 39度 2.2厚度海绵 反面729天翼。此配置是想初步试探马软的性能,不行再换;拿起球板打球,有种悦耳的金属声,很是舒服;以前虽然看马软的测评都说蛮中庸,但是老家的直横两大高手用的全是马软,灭我松松的,每局不过5分;初步感觉马软的击打稍显振手,拉球比较舒服,但是出球不快,有点肉,弧圈有点YE的感觉,新版的YE,一速差强人意,但是落台后有点顶,二速不错;感觉适合弧快,但是我的风格是快弧,玩的是近台快速,马软有点肉的这一点让我无法过足进攻的瘾。控制很完美,想摆哪摆哪,偶尔别人摆搞了挑也觉得有点肉,纯发力击打还行。打了一天我觉得行,但是配置得改,正手肉可能是套胶软了,加之2.2的厚度,有点不透。反面比较满意,但是天翼太容易透了,跟正手的反差蛮大,所以也想换。

 第二天把正面改成了Neo狂3 40度 2.15厚度 反面换成LKT超能量。先说说超能量,价值仅30余元的套胶在灌足了胶水之后相当有力,击打,快撕,弧圈,哇。。。真是物美价廉,本来马软也是横打的好拍子,让这一套反手配置显得蛮完美;但是胶水无效的时候,超能量也是有点肉的。进入正题,说正手,果然,Neo40度的2.15的套胶的出球效果比39度的2.2的好多了,肉感消失了很多,挑打变得自信,爆冲变得有数,可能是心理原因,觉得正手又更好控制了。。。但是还是有那么一点点肉,出球的感觉比不上原来的富佳。

 第三天把正面换成了银河木星42-44度,木星确实是个物美价廉的好东西,海绵柔软,拉球很吃球,也很透板;练球的感觉非常好,但是打比赛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有点不好控,台内的控制真的比不上Neo狂3,进攻有数,但是控制不住对手,我无法更好的主动进攻。打了一上午,想到了一个无奈之举。。。

 把Neo40度的2.15的狂飙打底层给除了,以前除过一次,贴在纳米OC上打过,觉得一下变得很透,算了,为了更透除一张Neo狂飙再试试。我不是除胶高手,也不是灌胶一族,除胶对我来说真的是件很头疼的事。。。

 一个小时以后,除胶基本完成,还算是比较幸运的,除胶没伤到海绵;联络人打球,不是有课就是说累,好不容易找到了人去台子还被拆了,我晕~

 第四天,拿着正手贴着Neo狂3 40度 2,15 反面贴着LKT超能量的马软,奔向球场,用什么词来形容这套配置呢:“完美”

 正手的攻球,高调,前冲,得心应手,发大力打透了感受到碳素的力量非常过瘾;反面技术我就不乱说了,本来是靠横打打天下了,为了练正手搞一个寒假反手玩不起来了,但是必要的起下旋球,台内不转球的拧(挑)和弹击别人拉过来的反手位高调弧圈球非常舒服。台内手感清晰,摆短,搓长,撇反手,挑打,都很舒服。

 心中大喜!!把前几日的烦恼抛在九霄云外,哈哈哈。

 马软虽然特长不突出,但是也没有特短,比较中庸,但不平庸。习惯YE的感觉的球友,又觉得YE力量不足的时候,建议试试马软;控制不住马碳的朋友,也可以搞搞马软。个人觉得:我们业余爱好者,发力基本都不过关;想顺畅的发力进攻的前提必须是非常良好的控制以及精确的算计。撇开步法重心的进攻都是不可取的,我们玩进攻,可能打得很爽,输的也很快;倒不如练一手完美的手感,让别人打得难受,逮到机会再发力进攻。

 马软是适合业余的,适合那些以控制为主,变化为辅,伺机进攻的技术型球友。打得好的话,马软必定是你手中的神器。

 补充一句:马软的手感很像纯木,两层薄碳素垫在力材下面,碳味不重;打惯了EG一类的软,硬五夹可以放心使用,适应非常快。


分享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