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从博弈论看当代婚姻

已有 442 次阅读    2013-10-29 10:04   标签博弈论  婚姻 

首先我们以男性为例子进行分析,当女人选择结婚时,男人有两种选择——结婚和不结婚。我们可以看到如果男人选择“结婚”,则将会获得幸福指数为10,而如果选择“不结婚”,将会获得的幸福指数是12.那么在女性选择结婚的条件下,男人的必然选择是不结婚(因为12>10)。当女性选择不结婚的时候,男性选择“结婚”将会获得的幸福指数是6,而选择“不结婚”的幸福指数是8,那么在女性选择不结婚的条件下,男性的必然选择依然是不结婚(因为8>6)。也就说无论女性的选择是结婚还是不结婚,男人只要选择“不结婚”将会获得最大的幸福指数。同理,女性也是如此分析,那么对于女性来说,无论男性选择什么,她获得个人最大幸福指数的方式也只有一个——选择“不结婚”。

经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尽管对于双方来说,共同选择结婚将会使共同的幸福指数达到最大——20。而按照我们刚才的分析来说,男性和女性同时选择对于他们个人最优的方式——不结婚。他们将会获得最小的总和幸福指数——16。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双方在谋求个人最大幸福的同时,使得双方获得的团体幸福指数最小呢?那就是因为双方都为了谋求个人更大的幸福——12。也就是期待着对方选择结婚而自己选择不结婚的情况之下,自己获得更大的幸福(因为12>10)。双方同时抱有着让自己最幸福的信念,将要获得的就是双方总和的最不幸福(16为四个方格中最小的总和)。

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是什么使得现今的男女很容易恋爱,却很难结婚。双方抱有着对对方过分的不切合实际的期望,也就是希望自己结婚后的生活可以凌驾于对方之上,并且婚后双方获得幸福是靠对方大量付出,而自己坐享其成(就是图表中,某一方选择“不结婚”而期待对方选择“结婚”,这样婚后选择“不结婚”的一方既能保持婚前的自由状况并且可以享受婚后的幸福体贴的生活,所以获得12的幸福指数;而选择“结婚”的一方就要忍受对方可以享受自由无视自己,并且只能独自为这个家庭付出,所以获得6的幸福指数)。

综上所述,是什么原因使得当代青年畏惧结婚:一方面是不切实际的对于理想伴侣的期待,对于个人享受的无限崇尚;另一方面是对于对方的不信任,认为对方将要使得自己获得最小的幸福指数,而自己去获得最大的幸福指数。

Tutu Dress Products

Birthday pettiskirt sets

Online Girls Pettiskirts Sale

分享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