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拉(Joola)黑海乒乓底板测评报告
已有 1138 次阅读 2021-01-19 15:44
初识Joola是10多年前的事情了,那个时候Joola在大陆还比较少见,而我当时正因为找不到趁手的兵器而苦恼。我自己DIY兵器的时间不算短,97年开始从郗恩庭入手,很快换了Stiga
AE,之后用的是Avalox
蓝色霹雳。2000年底一换大球,我马上感觉到正手的威力明显下降,很难做到一板致命了。国际乒联的改革,至少当时在我看来是成功的:以前被我打得只能招架的对手,突然能防住几板了,偶尔居然还能变线调动我;防守一有数,人家接起我的发球来也不那么紧张了,我前三板的威胁一下就降低了;总之是以前能赢的,现在赢起来费劲了,以前水平相当但人家防守好的,现在打起来就下风了,不换板看来是不行了。
可换什么板呢?我是正手弧圈反手推挡为主打法,打法要求正手要有杀伤力,反手要稳定而富有变化。问题是直板的正手拉球和反手推挡用的是同一面,既要正手发力好,又要反手借力好,这哪款直板也做不到啊!横板就简单多了,因为横板正反手用的是不同的板面,在器材上可以轻松做到两面性能的差异。孔令辉当时的底板,正反面的性能就是不同的。当时为了换板,我功课做得非常好,每天上各大网站查看各类直板的评价,线上线下不断找人咨询指教,一时间无数高人不耻下教,出谋划策,可惜的是没有一个solution能解决直板正反手先天性的矛盾的需求。记得当时听着最靠谱的一个solution是一个横板的哥们提出来的。他有只低调但足以显摆的Joola横板,是王大勇教练送的,有一天这哥们拿着他这块宝贝板跟我说:换横板吧,你反手这么烂,老单面跑全台累不累。换横板,这板子就送你了。望着精致的Joola,心动的我犹豫了一分钟:这板好是好,问题是换横板我的发球不就没了,以后拿什么收拾你们?于是我断然拒绝了他的好意。准备好横板让我换的这哥们,至今我们还有联系,象他这么靠谱的好人,还真是不多见。(转自:http://www.verodillan.com/labs/74603.html)
打定主意不换横板的我,继续在线上线下用“生存还是毁灭”式的问题骚扰各路高人。终于,有个水平不错的香港朋友,实在不堪骚扰,直接托人给我带来一块港版黑底金字的Stiga OC,告诉我:你也别再问了,就它吧。这样我就用上了OC。用是用了,但问题并没有解决。OC的正手发力清晰扎实,我评价为“横断黑水,粉碎岩石”,但是它反手的借力实在是太肉,所以每次我因为反手输了球,都要痛斥它一通。但是没辙啊,谁让我心仪的底板还没出现呢。
正郁闷之中,朋友邀请我参加一期器材评测,而且那期还全都是直板:蝴蝶、Stiga、Yasaka、Tibhar,还有当时不太多见的Joola和2款国产品牌。记得当时我一眼就从一堆底版中看上了Joola,没办法,它太显眼啊。当时大部分板面的基调都采用木材的原色,Joola却大胆地采用了全红(Joola K1)和全黄(Joola K5)的设计,这就好比其他人都是一身工作服,Joola却着时装翩翩出场,自然就吸引到我的眼球。而且Joola的设计颇为精巧,仿佛一位妙龄女子,不但衣着入时,连饰品也搭配得极为协调,让人看着极为舒服,一眼就能看出品位不俗。不单是外观抢眼,Joola在细节上更是匠心独具,它的板身是嵌在拍柄里的,而不是象其他品牌那样板身和拍柄同为一体,这样设计的好处我理解是击球时形变更大,手感更清晰,出球也更有威胁。还没打就让人爱不释手,真正打起球来又是什么感觉呢?记得我当时是这么评价空心柄的K5:击球时的震颤尤为特殊,银球在底板上的每一丝转辗反侧,都最大限度地传到了指尖。发力与借力,推挡和拉冲乃至小球的控制都有良好的表现,从近台到中台转换自如。虽不能兴狂风,起巨浪,却另具内涵——均衡是永远的追求。而实心柄的K1则是:“单凭个性化的外观,K1就能俘获不少人的心。与K5相似,各项技术都有良好的表现”。寻寻觅觅了许久,心仪的兵器却在我不抱希望时,从灯火阑珊处微笑着出现了,这种强烈的幸福感显然融入了我的评测,以至于现在读当时的文字,还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喜悦。
遗憾的是,我当时未能如愿改打Joola,黑底金字的Stiga OC我一用就是十余年。原因也很简单,每块板都有差异,评测中的板正合我用,但去店里挑的板在小球控制上却不能让我满意,选板有时候是需要点运气的。我个人觉得选板有三种情况:一开始不懂是别人帮你选,有经验之后自己选板;第三种是你和神兵利器不期而遇,不经意碰到一块好板,一上手发现各项技术都得心应手,这就颇有点“不是你选择了板,而是板选择了你”的意境了。更有意思的是,OC打到2010年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反手变得好用了,原因不外乎这么多年下来,板身早已打得通透了,自然要比新板好用得多。而过了这么多年之后,市场上的黑底金字款OC少之又少,我手里这块突然成了古董级人物了,偶然有一次乒乓世界需要拍摄这款经典,它还被借去当了回模特儿,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意外之喜了......
把思绪拉回现实,再来看看手里的这块Joola Black Sea, 设计上依然是那么精巧,而外观已不再如当年的特立独行,而趋于平和。板身依旧嵌在拍柄中,同时采用嵌入式的还有两块细心打磨过的板肩,使用者就不再需要自己动手打磨了。不得不说,真是贴心的设计。
上两个我试打的视频,这款Joola Black Sea的确很精巧,推挡的兼容性很好,即使速度很快,弧线也很容易上台。
正手弧圈连续,感觉不错,球很容易找到发力点,停留时间长,有甩出去的味道,就算是我好久没练的状态下,也能较容易的连续上台。
实际测打一番后,Black Sea不出意料地在各项技术上都表现不错,如果跟以前的老款比,感觉击球的感觉更为柔和。为什么说不出意料?因为我早就发现,Stiga和Joola这两个品牌有自己一以贯之的风格:Stiga执着于发力的清晰和扎实,而Joola则专注于精巧与均衡。蝴蝶?蝴蝶的风格就是没有固定风格,所以它出了那么多不同款的板子。简而言之,因为均衡与柔和,Black Sea是一款大多数人都很容易掌握并发挥的板。
可换什么板呢?我是正手弧圈反手推挡为主打法,打法要求正手要有杀伤力,反手要稳定而富有变化。问题是直板的正手拉球和反手推挡用的是同一面,既要正手发力好,又要反手借力好,这哪款直板也做不到啊!横板就简单多了,因为横板正反手用的是不同的板面,在器材上可以轻松做到两面性能的差异。孔令辉当时的底板,正反面的性能就是不同的。当时为了换板,我功课做得非常好,每天上各大网站查看各类直板的评价,线上线下不断找人咨询指教,一时间无数高人不耻下教,出谋划策,可惜的是没有一个solution能解决直板正反手先天性的矛盾的需求。记得当时听着最靠谱的一个solution是一个横板的哥们提出来的。他有只低调但足以显摆的Joola横板,是王大勇教练送的,有一天这哥们拿着他这块宝贝板跟我说:换横板吧,你反手这么烂,老单面跑全台累不累。换横板,这板子就送你了。望着精致的Joola,心动的我犹豫了一分钟:这板好是好,问题是换横板我的发球不就没了,以后拿什么收拾你们?于是我断然拒绝了他的好意。准备好横板让我换的这哥们,至今我们还有联系,象他这么靠谱的好人,还真是不多见。(转自:http://www.verodillan.com/labs/74603.html)
打定主意不换横板的我,继续在线上线下用“生存还是毁灭”式的问题骚扰各路高人。终于,有个水平不错的香港朋友,实在不堪骚扰,直接托人给我带来一块港版黑底金字的Stiga OC,告诉我:你也别再问了,就它吧。这样我就用上了OC。用是用了,但问题并没有解决。OC的正手发力清晰扎实,我评价为“横断黑水,粉碎岩石”,但是它反手的借力实在是太肉,所以每次我因为反手输了球,都要痛斥它一通。但是没辙啊,谁让我心仪的底板还没出现呢。
正郁闷之中,朋友邀请我参加一期器材评测,而且那期还全都是直板:蝴蝶、Stiga、Yasaka、Tibhar,还有当时不太多见的Joola和2款国产品牌。记得当时我一眼就从一堆底版中看上了Joola,没办法,它太显眼啊。当时大部分板面的基调都采用木材的原色,Joola却大胆地采用了全红(Joola K1)和全黄(Joola K5)的设计,这就好比其他人都是一身工作服,Joola却着时装翩翩出场,自然就吸引到我的眼球。而且Joola的设计颇为精巧,仿佛一位妙龄女子,不但衣着入时,连饰品也搭配得极为协调,让人看着极为舒服,一眼就能看出品位不俗。不单是外观抢眼,Joola在细节上更是匠心独具,它的板身是嵌在拍柄里的,而不是象其他品牌那样板身和拍柄同为一体,这样设计的好处我理解是击球时形变更大,手感更清晰,出球也更有威胁。还没打就让人爱不释手,真正打起球来又是什么感觉呢?记得我当时是这么评价空心柄的K5:击球时的震颤尤为特殊,银球在底板上的每一丝转辗反侧,都最大限度地传到了指尖。发力与借力,推挡和拉冲乃至小球的控制都有良好的表现,从近台到中台转换自如。虽不能兴狂风,起巨浪,却另具内涵——均衡是永远的追求。而实心柄的K1则是:“单凭个性化的外观,K1就能俘获不少人的心。与K5相似,各项技术都有良好的表现”。寻寻觅觅了许久,心仪的兵器却在我不抱希望时,从灯火阑珊处微笑着出现了,这种强烈的幸福感显然融入了我的评测,以至于现在读当时的文字,还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喜悦。
遗憾的是,我当时未能如愿改打Joola,黑底金字的Stiga OC我一用就是十余年。原因也很简单,每块板都有差异,评测中的板正合我用,但去店里挑的板在小球控制上却不能让我满意,选板有时候是需要点运气的。我个人觉得选板有三种情况:一开始不懂是别人帮你选,有经验之后自己选板;第三种是你和神兵利器不期而遇,不经意碰到一块好板,一上手发现各项技术都得心应手,这就颇有点“不是你选择了板,而是板选择了你”的意境了。更有意思的是,OC打到2010年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反手变得好用了,原因不外乎这么多年下来,板身早已打得通透了,自然要比新板好用得多。而过了这么多年之后,市场上的黑底金字款OC少之又少,我手里这块突然成了古董级人物了,偶然有一次乒乓世界需要拍摄这款经典,它还被借去当了回模特儿,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意外之喜了......
把思绪拉回现实,再来看看手里的这块Joola Black Sea, 设计上依然是那么精巧,而外观已不再如当年的特立独行,而趋于平和。板身依旧嵌在拍柄中,同时采用嵌入式的还有两块细心打磨过的板肩,使用者就不再需要自己动手打磨了。不得不说,真是贴心的设计。
上两个我试打的视频,这款Joola Black Sea的确很精巧,推挡的兼容性很好,即使速度很快,弧线也很容易上台。
正手弧圈连续,感觉不错,球很容易找到发力点,停留时间长,有甩出去的味道,就算是我好久没练的状态下,也能较容易的连续上台。
实际测打一番后,Black Sea不出意料地在各项技术上都表现不错,如果跟以前的老款比,感觉击球的感觉更为柔和。为什么说不出意料?因为我早就发现,Stiga和Joola这两个品牌有自己一以贯之的风格:Stiga执着于发力的清晰和扎实,而Joola则专注于精巧与均衡。蝴蝶?蝴蝶的风格就是没有固定风格,所以它出了那么多不同款的板子。简而言之,因为均衡与柔和,Black Sea是一款大多数人都很容易掌握并发挥的板。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