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关于乒乓球的发力原理,讨论鞭击、制动及腰腿[转]

已有 743 次阅读    2011-10-15 08:28
东方的传统陆上体育,最重视发力的原始支点,所以,东方人一直重复说,力量和速度源于腰腿。庄则栋后来说,力量和速度源于制动。西方说,力量和速度源于鞭击。 其实三种说法,只不过是关注了发力的不同阶段。 东方说法是根和干,所有的陆上运动,脚下无根,力不能出,腰中不动,力不能达。 庄则栋的说法,强调了力传递的中间转折过程,当力发出,在传递过程中,必须有一部分制动,才会有另外一部分向前,制动(减速)越快,末端的加速也越快,冲击力就越显得猛;可谓符合东方辩证哲学,静则生动。 西方所谓的鞭击,缘于西方的物理科学,缘于动量守恒,他们没有重视研究力的产生(缘于足下),却仔细研究了力传导的过程,假定全身发力动量一定并且没损耗,那么,当动量传输到质量最低的最末端(手),而身体其它大质量部分都停止向前运动时,手将获得最大的速度——当然,这力量传递的过程,动能一定会损耗的,这损耗其实就是庄则栋所说的“制动”。 综上,1、腕击,是获得最高挥拍速度的方式。2、但用拍触击球时间虽短,却也有一个过程。在拍与球作用过程中,拍速是变化的。在动量一定的情况下,腕击,由于手的质量小则速度降得快,小臂大臂“腰”击速度降得慢——也就是说能持续给球加力的时间长。所以,腕击的球质力量感不如小臂、大臂击更强。3、综1和2,腕击,适合给球切向作用力,适合加转;小臂大臂或腰用力,适合横贯球心作用,给球以向前的动力。举例来讲:世界顶级选手中,波尔用腕最甚,所以他的球旋转最诡异,冲力却不大,被中国人诟病。中国球员一向强调“用身体打球”,所以,中国球员看似形体稍弱小,但球的力量感却大多很强。4、所谓最“正确”的发力方式,从来都不曾存在过。强调不同的球性,就会强调不同的发力。即便把脚、髋、腰、肩、大小臂、手都连贯得非常好,也只能打出象VIS一样“均衡”的球来,旋转感、力量感、速度感都不会是最强的,给对手的压力也未必是最大的,因为不同的对手,会畏惧不同感觉的球,有人怕旋转有人怕力量有人怕弧线。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