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乒乓球削球技术

已有 674 次阅读    2013-08-09 16:47   标签乒乓球  技术 

 众所周知,削球打法当前在乒坛不够景气,我认为,为了使这一打法能够振兴,有些问题首先应当澄清认识。先从削球的发展史谈起。
  本世纪20-40年代,乒乓球运动的优势在欧洲。当时球台窄,球软,网高,对稳削打法有利,所以欧洲当时以稳削打法为主。自1937年第11届世乒赛后,规则有所变动,球台加宽,网降低,为攻球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削球、攻球及削攻结合打法便逐渐形成了。由于当时攻球水平较低,还不能与削球抗衡,所以,削球打法仍占主导地位。
  1952年,日本利用海绵拍提高了远台长抽和放高球技术,在第19届世乒赛中拿了五项冠军,冲破了欧洲削球打法垄断世界乒坛20多年的历史。欧洲许多削球手从此弃守为攻。与此同时,削球打法却在亚洲有了发展。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家涌现了一批削球高手,并多次取得优异成绩,使削球打法和进攻型打法一样,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50年代初,我国打削球的人不多,只是广东、上海有一些削球手。为了对付欧洲的削球,我国在50年代中期,有意识地培养、研究了削球的打法。50年代未至60年代初,涌现出一大批较成熟的削球运动员。为了迎接26届世乒赛,当时在北京集中了108名队员,其中有不少削球手,如张燮林、郭仲恭、玉传琪、王志良、林惠卿等。当时,国家队经常让三名削球手与三名攻球队员打团体赛。26届世乒赛我国取得好成绩,应该说削球手也作出了一定贡献。
  随着削球的发展,60年代初出现了被国外形容为“魔杖”的长胶球拍。说来有趣,长胶是我在偶然中发现的。当时,上海达会橡胶厂生产的1.5毫米胶皮,是作反贴用的,由于表面有洞,不能作为反贴使用,有一次,我把它正贴在木板上,试了一下,削出的球飘飘忽忽,效果奇妙。不过,攻球不行,没有原先用短胶皮顺手。后来,大家对它反复研究,稍稍改了改攻球动作,打起来就好多了。长胶的出现,使削球在旋转上有了新的发展。男削球手在26、27、28届世乒赛上取得了好成绩。女队林慧卿、郑敏之改了长胶后,在28届世乒赛中打了翻身仗,夺得女团冠军。
  70年代往后,弧圈球技术进一步发展,使削球面临新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削球手用“倒板”发球、快搓及削转与不转球等技术,仍在世界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典型的代表有31届的粱戈亮、林慧卿、张燮林,33届的陆元盛、葛新爱、林美群,34届的王俊、黄亮,35届的童玲,36届以后的陈新华、卜启娟、田静等。
  到了90年代以后,削球打法更朝着积极主动的方向发展。出现了丁松、王辉、成红霞等优秀削球选手,丁松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的削攻结合打法发展了以前削球打法的指导思想。他在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第一是发球抢攻,第二是削中反攻、反拉,而且有连续进攻的能力。但是,从削球的角度来讲他并没有占到便宜,甚至于还打不了平手,这说明他削球的功底还不够。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弧圈球威力的增加,旋转、速度、力量从整体上来说都超过了80年代。但是,随之出现的问题是弧圈对付削球,在拉球的旋转上不如以前了。现在的欧洲运动员,没有把精力放在旋转上,而是放在力量和速度上,事实上削球运动员最怕的就是加转弧圈,拉得转,弧线不太高,落点在近网的位置,而这样的弧圈球现在几乎没有了,这样就给削球选手带来转机的机会。例如现在海外兵团中的施捷、田静、何千红,她们以前在国内训练时削球的基本功比较好,所以,现在在国际比赛中还能赢球。
  削球打法如此奇妙,威力也不弱于其它打法,但为什么目前削球手如此之少呢?我以为有这样几方面原因:
  一、欧洲弧圈球技术的崛起。70年代,弧圈球有了新的发展,这对削球手的各种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削球打法在这方面进步缓慢,创新不够,就难以与弧圈抗衡。所以,削球选手要取得好成绩、首先要过弧圈关。
  二、削球的主动和被动问题,不少人认为,削球打法是被动的,不愿培养这种打法。我觉得,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主动、被动并非是打法本身所决定的,而是与打法及其技术是否不断发展和创新有关。当初我们采用长胶削球和倒拍削球,攻球手不也曾一筹莫展吗?所以,要全面地看待这一问题,要使削球技术进一步发展。
  三、削球打法培养难度较大。削球手不仅要精通削球,还要掌握攻球技术;不仅要有远台技术,还要有近台本领。因此,与攻球相比,削球运动员需要掌握的技术多,培养周期长,出成绩晚,难度较大。一些教练不愿意培养削球手。
  四、对削球打法研究不够。自从弧圈球兴起后,削球在技术、战术和训练上既有成功之处,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教练员、科研人员对此研究还不深,使一些关键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如怎样过弧圈关等。另外,一些优秀削球手的经验也没有系统总结和推广,这对进一步发展削球打法是不利的。
  尽管目前削球手人数不多,不够景气,但削球打法并非无路可走。38届世乒赛和第6届世界杯赛中,陈新华的出色表演就是一个例子,削球打法的威力在女选手中显得尤为出色。从削球发展历史来看,削球打法也经历了*和低潮的反复。所以,只要技术上不断完善,打法不断创新,符合世界乒坛发展的要求,削球打法还是有前途的。
  那么,如何发展削球打法呢?
  一、首先要从思想上明确削球打法是有前途的。我感到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说明这一点。
  1、我国削球手在世界乒坛上近40年长盛不衰,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目前,打削球的人不多,优秀运动员更少。表面上看,削球打法似乎正在衰退,然而,物以稀为贵,削球手少,攻球手经受削球的冲击也少,从运动训练学的原理来看,不利于形成对付削球的运动技能。波兰选手格鲁巴和瑞典一些名将在1985年的世界锦标赛中,败在陈新华手下,就是这个道理。
  2.任何一种打法,都是以减少自己失误,增加对分失误为目的的。削球打法具有稳健积极的特点,它不象进攻型打法那么凶狠,所用的技术又多样化,这是它能够同进攻型打法抗衡的基础。目前,削球手应解决过弧圈关的问题,从理论上说,削球的旋转不会比弧圈更转,所以,不能与弧圈比旋转,而要加强积极的因素,树立一个变字,造成对方失误。
  3.女子削球仍有优越性。由于女运动员力量小,拉弧圈的旋转不如男子强。所以,女子削球手能与攻球相对抗,攀登高峰的希望很大。我国运动员葛新爱、童玲、田静、玉辉、成红霞等,在世界比赛中都取得过优异成绩。
  4.今后比赛规则的修改,可能对削球更有利。目前许多国家的乒乓界人士向国际乒联建议,加宽球台,加高球网。从乒乓球的发展历史看,球网降低,球变硬,使攻球技术迅速得到发展。如果球网再回升,必然使击球速度受限,最近国际乒联已通过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以后,开始使用40MM大球(目前使用的是38mm),球径加大有助于削球打法的复兴。
  5.现在的削球,在发扬丁松的发球抢攻、削中反攻以及连续进攻的意识之外,还得加强削球基本功的训练。随着速度、力量的提高,削球就要提高稳健性。目前欧洲削球选手的最大特点就是转,但他们进攻的技术都不如丁松。我们设想21世纪如果能有丁松的攻球,有朝鲜李根相和英国赛义德削球的转度和稳健,那么削球这种打法可以说就比较完善了。
  二、削球打法的指导思想:
  削球打法的指导思想,我看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转、稳、低、变、攻”。这是我国乒乓界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转:是以能削加转球为主,并能削出不转球,扩大两者的差距,这是诱使对方失误并使自己争取主动的最基本的手段。稳:是指在一般情况下,该削到的球都要削到。如果人家冷不防打你一下,你没来得及准备,不能说你削球不稳,如果在有准备的情况下,你削丢了,那么就是削球不稳了。低:削球的弧线要低,能擦网而过最好。这样就能减少被对方发力进攻的机会,使自己处于主动或相持的地位。变:是争取主动和直接得分的主要手段之一。对削球来说,不仅要有旋转变化还要有落点、回接技术和战术的变化等。以前没有提变字,我觉得应该加上,使削球的主动因素更多些,这对于改善目前的削球状况是有益的。攻:包括发球抢攻、削中反攻、连续进攻或接发球抢攻等。进攻是削球的主要得分手段之一,搞旋转变化,搞逼角调动对方,最后还要靠进攻来得分。陈新华、童玲的攻削结合打法,使用攻的比例已达到50%,甚至更多一点。所以,丁松、陈新华发球时总使对方提心吊胆,不知他何时会打你一板。
  总之,这五个字是削球手不可忽略的,它们之间有密切相关的联系。削球一定要有一板加转,这样才有威胁。但光有旋转,不稳健,总给对方出机会球,风险就大了。所以要稳、低,这是削球的基础。在这个前提下,要通过自己的变化和进攻来争取主动。陈新华、童玲,管建华等的削球风格,也都是在这五个字的指导下苦练而形成的。他们用长胶搞旋转、正手也能加转;他们通过多球训练来提高削球的稳健性和质量,少出高球;他们用换拍搓、拱等多种技术接发球以及用旋转、落点的变化来调动对方,使对方失误;他们很注重发球抢攻,相持时一有机会即反攻和连续攻。所以,作为一名削球运动员,这五个方面要全面,不能有漏洞。当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侧重于某一方面,以形成自己的特长。
  提高削球技求的主要环节和训练方法:
  1.接好弧圈球。削球运动员能否生存及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过弧囵关,所以在这里作为重点详细谈一谈。削弧圈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判断。一般来说,弧圈球的旋转有三种:强烈转、一般转和不太转。只有判断清楚了,才能对症下药。判断时,要从对方挥拍用力的大小,球在拍上磨擦时间的长短和来球的快慢来考虑板形用力大小。
  (2)击球时间。削强弧圈时,在下降期接球比较好。一是这时球的旋转弱了。二是击球点低,不易出高球。接一般转和不太转的弧圈时,可以在下降期或高点期击球。下降期削可以搞旋转,高点期削可以逼角,长胶不受上述限制。接强弧圈时,触球速度可快些,自己稍用点力即可〕
  (3)动作幅度。削弧圈球时,动作幅度可以大些,这样就能根据来球的旋转,使拍形及用力大小等有调节的余地,增加削加转弧圈的把握。如果对方的弧圈特别转,削球时应以控制拍形为主,碰撞来球,不要发力。削球是个先压再削后送的过程,削弧圈球时,可根据来球情况的不同,使这三部分有所侧重。
  削前冲弧圈球时,首先步法要到位,近台削时动作要小,远台削时用力大些,多往前送。陈新华、王浩、童玲等接弧圈球都不错,他们的主要经验就是在“弧圈堆”中练,这样才能接好弧圈球。
  2.掌握多种击球技术。如:加大转与不转的旋转差距,合理运用削、攻、搓、拱等技术来击球。全面掌握这些技术难度比较大,但这是少出漏洞、扭转被动的手段,所以,必须练好。陈新华的削球就是典型例子,他在场上能根据情况,交替运用削、拱、挡、攻及反拉等技术,使对方不易找到破绽。
  3.顶重板。包括接前冲弧圈和大力扣杀。这一关能过,就能与攻球抗衡。不少削球手稳削不错,就是经不起猛扣,顶不住重板,这样就过不了攻球关,所以要多练习。顶重板时要注意,削球动作不要太大,根据自己站位的远近确定拍形是下压,还是前送,回球的弧线要尽量压低,不让对方连续进攻。
  4.提高主动进攻和连续进攻能力。攻球运动员打不死削球时,常采用稳拉战术来拖垮你。女子中这种情况要多些。因此,削球运动员必须加强进攻能力,在对方稳拉时,要积极搞旋转和落点变化。多球训练是提高削球技术最有效的方法。上述技术性问题和步法练习等都可以通过多球训练来提高和巩固。
  在此还想谈些关于削球打法的创新设想:
  乒乓球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类型打法,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才能登上世界乒坛的高峰。有关削球打法的创新,我有如下想法:
  (一)削球主要是以下旋球防守为主,能否与上旋球防守相结合?陈新华有时在位置不好时,常兜一板上旋,此时对方不易发力而轻挡,自己则可调整好位置进攻或削,效果不错。关于防守,我们还可借鉴一下波兰的格鲁巴和法国的塞克雷坦。格鲁巴有先发制人,也有后发制人。能攻能防,多次获得欧洲冠军。塞克雷坦步法比较好,他常兜一板上旋给人打,自己在中、远方等着调动你,消耗你的精力和体力,然后伺机反攻。这种打法看起来是防守,但具有主动的因素。把上旋球与下旋球防守结合起来,虽然增加了削球的难度,但同时也给攻球手增添了回击的困难。相比之下,主动变化旋转总是优越一些。
  (二)削球运动员要提高反手进攻能力。作为削球运动员,反手攻球必须人人掌握,这是很重要的。攻球运动员对付削球时,一般从反手位打起,因为正手位易被削球手反攻。这样,不少机会球就会出现在反手位,如果反手进攻能力差,勉强侧身,难度很大,正手空当也比较大。所以,要从小抓起,练好近台反手攻和远台反手拉。如果反手能在中远台反拉,在近台能起板、突击,正手攻球和反手攻球的威力做到基本相同,这样技术就全面了。球拍反面是长胶或防弧的运动员,应掌握倒拍后反手攻拉技术,这样,漏洞才会减少。
  (三)不断倒拍,削攻结合。这种打法除了搞旋转变化和用多种技术击球外,再加上经常倒拍。虽然球拍两面颜色有区别,但也要求对方有更多的判断和良好的手感,不然,要适应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前,陆元盛经常运用倒拍,尽管有些运动员能够判断出旋转,但毕竟是被动地应付,难以掌握主动。所以,这种打法也可以尝试一下。
  (四)由攻球改削球。因为先练削球后,容易保守,不敢进攻。我以前打过攻球,因此,在比赛到18平、20平时,总想攻一板。往往出其不意,效果较好。所以,挑选一些两面拉得不错,但很难打出成绩的运动员改练削球是有前途的,值得一试。
  总之,我认为到了21世纪,未来的乒乓球不仅仅是单纯的进攻型或者防守型打法,也可能会形成进攻防守相结合的综合型打法,朝着攻守兼顾的方向发展,我相信这种打法迟早会出现。
  随着体育走向市场,商业化气氛更浓,乒乓球项目也不例外,要扩大市场,吸引更多的体育爱好者看比赛,我认为一攻一削的比赛,更富有观赏性,增加广大球迷的兴趣,对发展乒乓球运动是个推动。(摘自《乒乓世界》)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