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初学者如何从练球型转为比赛型
已有 757 次阅读 已被 2 位用户收藏 2014-07-14 14:12很多时候体会到,一个单项动作、一种技术组合、一套战术变化的形成,是由僵硬到松软再到柔韧的过程.。
最初的动作不熟练、击球时机不准、盲目发力造成了身体的僵硬;延伸下去会因为失误过多产生对自己的不自信、必然出手犹豫造成整体的松软。
如果不对自己出现问题的环节谨加分析研究,那么僵硬松软将严重影响你水平的提高。其危害不仅仅是技术动作上,也体现在战术变化上。
一个不清楚来球性质,脑子思路模糊,出手或者犹豫,或者乱发力的人应该是不太可能懂且有战术变化的。因为他只有被动没有主动,而主动才是战术变化的精髓。
试着分析一下柔韧的产生,其基础必然是建立在放松上。有张有驰,收放自如是柔韧最大的优点。打球时候产生放松的成因是什么?对球性非常熟悉,判断准确,知道自己该移动到那里,出手高度位置在那里,发力点在那里,该往哪里发力、发多少力,对方大致回球在哪里,还原到哪里。这一流程的掌握,球就不太可能有无谓失误。命中率高了,一出手就有,你的自信也就产生了,一切尽在掌握中,自然而然就能够让你放得了松。
此松非彼松,本质上的区别。
俗语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实战比赛中那个平地起的起点在哪里,这是我们业余选手里一定要对自己时刻提醒的。
眼睛咬着对方出手线路找击球点,边抢位边调整自己做动作是平地起唯一之起点。
线路者,弧线和方向。
以实战为例,右对右,对方在自己反手位反手先搓你正手、再中路、再反手,臂腕的摆动一定是有角度变化的,搓你正手时候的臂腕一定是在身体中间,搓你中路那他的臂腕一定会向自己身体中右靠多些,搓到你反手,臂腕在身前的摆动和搓正手时候的摆动必然有明显向外摆动的区别。如果是高手还可以从身体的摆动上判断,这是对出手线路方向上预判的一种方法。
再比如反手相持,我突然加力把球撕到对方大角度,对方如果来不及,必然会架手,那球过来的弧线必然会高。这是对弧线上预判的一种方法。
再比如正手侧身发对方反手加转下旋,对方摆到我正手,我准备好上前劈到对方正手,对方一般是挂起来多,击球点不会高,,往上走得多,速度不会快,角度也不会很大,那么我一瞄线路立刻靠进缩小动作用身体力量加力近台反冲压扫过去。
诸如此类,不一一枚举。
平时的基本功训练,无论上旋侧旋下旋其实已经让你有意无意在根据线路找击球点,但可能大家更多把注意力放在动作的结构上,球性的熟悉上,而实战中不可能让你有那么多机会去一个球一个球体会。比赛时机转瞬即逝,出手的速度、线路的变化远远快过平时,惟有时刻盯紧线路方向找准来球落点,你才可以精确抢位把自己平时练就的拉打拨弹搓撇拧正确打到球体上。否则球一晃就没有了,盯不准、点不正,大半到不了位,又何来自己动作精确可言。
我的见解:球性判断是你平时就该熟悉掌握的,对方一出手你就必须知道这应该是属于上旋还是下旋,板型应该是压还是仰,这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容错。如果你做不到,只能说你基本功不扎实,就算输了也是技不如人,自己再去耐心练。
而在比赛时候对方出手瞬间线路落点的判断应该占首要地位。任何移位,任何动作都是根据对方出手的线路落点来的,只有先抓住了线路才可以精确知道落点,再通过具体情况调节自己的动作。从动作上来说有或大或小,从击球点来说有或左或右,或高或低,或近或远。
盯准对方出手前后的动作,球一出手就测算出来球的方向、长度、高度。关键是在球未落台前,你把球的线路看成一条条直线的高低。根据这条直线正对自己身体的偏转度,瞬间来合理决定你是使用正手还是反手。
大家都知道,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把来球划分为五个区域:正手,偏正手、中间(即追身球)、偏反手、反手.---也可以说成:右,中右,中,中左,左。
如果这条直线是冲你正手大角去的,那毫无疑问移位使用正手;如果这条直线是冲你反手大角去的,那首先考虑使用反手还击。而中左中右属于变化区域,因为移动范围不大,半步之内你既可以用正手还击,也可以用反手还击。中间的追身球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向后让位还击。
快速的步法可以打破这个限定,但也要明白一个道理,有效的步法一定是建立在正确地判断上。
古语云:多算胜,少算不胜,何况无算。
用在乒乓球上:多盯胜,少盯不胜,何况没盯。
种种这一切都是让自己动作思路上有个正确地提前量,所谓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更高一级的后发制人,这个提前量的重要性尤其突出。
所以想从练球型转为比赛型,对方出手瞬间线路的判断是一定要黏上它,盯紧了去动就是你自己拿主意去主动,不盯紧去动就只能顺着球被动。抱紧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心态,从习惯中养成性格,那你以球杀人就会在实战中越来越准。
越准则自信越有,你的球路就会愈来愈让人觉得柔韧无比,攻有快矛,防有坚盾。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读了小妹的文章,深受启发
读了小妹的文章,深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