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国庆前夕忆当年

已有 742 次阅读    2014-09-29 20:38   标签color  style 

 

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就要来到了。不禁勾起了我对30多年前作为乒乓球方队的一员,接受毛主席及其它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的回忆。


1970年,我上小学6年级,本来这一年的暑假,应该升入中学,可是文革从这一年起,搞了一个学制改革寒假毕业。这样,6年级我们上了1年半!


91日,一开学,老师就从平日表现比较好,身材在1.55—1.65的男女生中挑选参加国庆节庆祝游行的队员。虽然叫乒乓球方队,可是并不要求你会打乒乓球。而只是让你在行进的队伍中有节奏地挥动一个与网球拍拍面差不多大小、形状却是乒乓球拍形状的道具而已。


我当时身高恰好165,幸运地被选中了。


那个时代的人,把能亲眼看到毛主席视作人生中无比幸福的事情。能被选中参加游行方队,也就有了这样的机会,兴奋的心情难以言表。


整个方队的所有队员均来自于宣武区几十所小学56年级的学生中。平日的训练是在先农坛体工大队的足球训练场进行的。训练内容无外乎齐步走,正步走以及行进中的挥拍动作等等。每天每人给3毛钱的补助费。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记得当时中午吃一碗炒饼只需要12分钱。


一转眼两个星期过去了,这时,上面忽然传来指示说:计划有变,方队规模要缩小,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人被裁员。此时此刻,每个幼小的心灵都经受了一次强烈的震荡。被裁下的,免不了伤心落泪;幸运留下的,最终露出灿烂的笑脸。多少有点像现在的选秀节目的淘汰大比拼。不算不残酷。


   9月下旬,开始彩排,记得第一次是在南苑机场进行的,从小到大,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近真飞机。训练中,很长时间内,精神根本集中不起来,脑海中不断闪现出连环画里空中大战的场景,幻想着要能登上飞机去看看多好啊。这就导致步点跟不上大家的节奏。让老师好一顿批评,并吓唬说,再不好好练,让你做替补!


   第二次是实地彩排。凌晨4点钟,我们就到学校集合,(要知道,根本没有家长护送的)集体步行来到东单路口。游行队伍是由东向西行进的。排在我们前边的是工农商学兵等等的方队。我们算是体育方队之一。游行的方阵从南池子一直向东排去,在哪收尾,还真不知道。


   1970101上午9点,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临了!毛主席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庆祝游行开始了!


   从东单向西行进,一开始,采用齐步走,当队伍走到天安门前最东侧的金水桥边附近时,只听指挥官一声令下:正步-----走!精神焕发的小学生们立刻挺起胸膛,踢开脚步,唰---唰,向前迈进。


来到天安门前,我们随着步伐的节奏整齐地呼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再走几步又呼喊: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循环往复,直到过了中山公园大门才止。


   我的个头算是高的,行进在第一排第三位,如果能找到当年的录像,应该能看到英俊少年安居的形象。


  
“导演”为让我们能仰望到毛主席的光辉形象,特意在方队走到天安门正中时,设计了一个类似于反手大力拉弧圈的动作右手横握球拍贴在胸前,然后向右上方挥动,同时,头也向右甩动,并重复十多次,利用这个转头的机会,眼快的人可以看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人们。


当时,我坚信站在正中央的那位个头稍高、宽宽的前额在阳光的映照下亮晶晶的人就是毛主席。


后来,谈及此事,都有一种莫名的幸福感、甚至骄傲感。


而现在,对那时的“坚信”不免产生了质疑。因为距离太远,应该是看不清楚的吧。是不是所谓的“强迫症”导致我坚信呢?


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把见到毛主席看得那么重要,这是为什么?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