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限长令让老沈糊里糊涂被作为长胶选手入了另册,可想想却挺骄傲! 一是老沈从此可以名正言顺地和“投机取巧”的鼻祖张燮林、蔡局等为中国乒乓立下殊荣的人套磁;二是和名满江湖的东邪、西毒、南鬼、北腿及高绍林、赵伟英之流为伍;三是入了智者之流。正如一网友所言,长胶是智者的游戏。 竞技体育本来就是游戏,强身健体,宣泄淤积,沟通交友而以。可自从嫁给政治做了小妾,纸醉金迷当中便迷失了自己。特别是被金钱强暴之后,披金戴银竟让其忘掉被蹂躏前的本来面目。 可百姓渴望着体育的回归,回归自然。这是健康的需要,是精神的需要。生活越好,这种需求就越强烈。可竞技体育领域却难得有适合人类整个群体的项目,因为几乎所有项目都受着体能特别是年龄的限制。假如让老沈去踢足球,那就不是锻炼而是玩命。再说啦,哪儿有那嘛多场地? 可乒乓球不同,走廊上,仓库角落甚至客厅里随便支起一张桌子,拍子一拎就可以开干。男女可以同台,祖孙也能PK,因为乒乓球对绝对力量和速度没有过高的要求。你身体协调性好,你可以拉出暴力弧圈。我脑子灵,可以用变化和你周旋。弱可以胜强,柔能够克刚,四两可拨千斤,小小的乒乓球台竟然浓缩了自然界千万年的进化哲理和淋漓尽致地诠释数千年的战争胜负。这就是乒乓球的魅力!再没有任何其他项目能像乒乓球这样贴近自然的啦,球路相克让这个项目没有绝对的强者。 可规则正在悄悄地改变这一切。在专业领域,庄则栋、江嘉良、刘国梁那种潮水般的进攻再也看不到了。朱世赫、金景娥那种早已超越其前辈的出神入化的削球也只能挣扎在二流和一流选手之间。长胶练至登峰造极的陈晴在李晓霞面前简直不堪一击,这一切都是规则造成的。器材工艺的日新月异和规则的失控正在让百花齐放成为纸上谈兵。 这种单一化倾向好还是不好呢?尽管有人可以自欺欺人地用观赏性做理由为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去粉饰辩解,可只要用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检验便立辩真伪!单一化发展下去,乒乓球的受众会增加还是减少呢?它对全民健身是有利还是无利呢?沿着这条单一化倾向发展下去,到了辛吉斯、张德培等不得不忍痛提前退出网坛时的境况笼罩业余乒坛时,老沈敢断言,现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受众将会离乒乓而去。难道我们非要等到这一天的到来再去总结得失?我们为何不能未雨绸缪! 危难关头,有人顶风而上,陕西高献主席率先扛起长胶研讨会的大旗,黄老邪更是奔走全国传艺课徒。现在高绍林老师要出书啦,他要把自己打一辈子长胶的体会写出来供后人学习,可喜可敬!高绍林老师是在用心血呼唤百花齐放的回归。为此,老沈愿做高老师的老粉丝而为其摇旗呐喊。
长胶使用之我见
一则长胶有限使用的动向,恰是石激浪起,一时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深恶痛绝者甚至斥之为邪魔外道,恨不能灭之而后快。 应如何看待长胶的使用呢? 乒坛宿将张燮林的一次偶然发现,为世界乒坛百花园平添了一朵奇笆。张燮林、王志良、梁戈亮,葛新爱、陆元盛、蔡振华,黄亮、陈子荷、陈新华,他们将 搓撇挤削挡磕刮,拱弹挑打抽带拉练至炉火纯青,表演的出神入化。正是长胶的使用,让乒乓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它们像一团火,忽的从地上升起。有时若绵里藏针,有时又飘若柳絮。四两能拨千斤,攻杀举重若轻,长胶的每一板击球无不诠释着对立统一规律的哲理。 长胶还是从刮光板发展起来,说起来它至少可算作直拍反打的前辈呢! 一项丰富了乒乓球技术的宝库,促进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为祖国争得了数不清的荣誉,为世界留下无数经典的乒乓球器材怎嘛会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呢? 一曰邪魔外道。我说非也!长胶乃是中国人的发现,它的出现虽不像海绵那样为乒坛带来了一场革命。但它的飘、沉、怪,却实实在在地以快、准、狠、变让强者更强,全面地体现着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宗旨。乒乓球从单纯的削来削去发展到近台快攻,由点杀又揉进了弧圈技术,原本的推搓拉打丰富为切、挤、摆、撇、带、磕、拱,冲、撕、吊、盖、挑、拧、挂。没有盾坚,何来矛利?长胶为促进世界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功不可没!如果一项运动只有进攻没有防守,或者只有防守没有进攻,它一定会走向灭亡。 二曰二次加工。此种提法,既不严谨,更不科学。何谓二次加工?目前指的是胶皮出厂后球友对它进行了二次工艺处理。在中国最早进行这种探索的是世界冠军梁戈亮,他把在德国几十年听到、看到、悟到的一些东西加以实践。我想这不但完全无可厚非,甚至还应该加以鼓励。为何德国牛博士改进了长胶工艺后可将一块胶皮卖至200元,而我们为何不能进行工艺改革的尝试呢?如果这种所谓的二次加工被移至产品出厂前在工厂进行,和牛博士相比有什嘛不同吗?怎嘛咱们这金牌第一的体育大国却要自贬身份,一定要去承认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园. 另者,老沈还非常奇怪,为何使用反胶的球友在赛场灌胶时弄得气味刺鼻,严重的威胁着许多人的健康被认为是天经地义,长胶改进性能却被认为是大逆不道? 实际上不少厌恶长胶的人真正的原因是自己苦练了多年的基本功实在不忿有时会输给一个刚学球不久的人。我想对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其一,长胶打法毕竟不是主流,纵观世界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张燮林虽享有魔术师盛誉,陈新华亦有芭蕾王子美谈,但登堂入室的长胶选手毕竟少之又少。能单打夺冠而归的也就葛新爱一人而已,何况举国体制下本就有论功行赏的潜规则,至少葛的折桂与她在上届比赛中战胜李艾丽莎不无关系。其二,即便一些长胶王可以纵横全国,灭掉许多专业退役高手,但他们也不少次败在现役的少年人拍下和水平一般的业余选手之手。这说明长胶技术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们灭掉的也就是退了功力和战术不对的人,仅靠此技术步入巅峰的一定是某些方面天赋特别出众的凤毛麟角之人。 老沈就曾被一位长胶朋友打过11:0,可几年过去啦,那位朋友在我手下想赢下一局都难。老沈一介髦髦老者,尚可取得进步,你们又何必畏难如斯呢?再说咱们旨在享受乒乓快乐之人如果计较胜负如斯岂不是言之凿凿的东西仅是一种标榜? 快、准、狠、变是乒乓球的魅力之所在。正胶以快见长,而反胶和长胶就在变字上作文章。反胶变化旋转,长胶改变着节奏。这才让三尺球台演绎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对局来。谁看不到这点,就只能说他乒乓球还未窥门径;谁扼杀了这点,那可真是千古罪人了! 当然老沈并不认为长胶胶皮可以不加约束,既然国际乒联制定了规则,国际乒联对长胶胶皮规定了最高高度和长径比例,咱们每一个生产者和使用长胶的人都要遵照执行。但且不要谈长色变,节外生枝,乱加引申,作茧自缚。 |
发表评论 评论 (20 个评论)
二曰二次加工。此种提法,既不严谨,更不科学。何谓二次加工?目前指的是胶皮出厂后球友对它进行了二次工艺处理。在中国最早进行这种探索的是世界冠军梁戈亮,他把在德国几十年听到、看到、悟到的一些东西加以实践。我想这不但完全无可厚非,甚至还应该加以鼓励。
当然老沈并不认为长胶胶皮可以不加约束,既然国际乒联制定了规则,国际乒联对长胶胶皮规定了最高高度和长径比例,咱们每一个生产者和使用长胶的人都要遵照执行。
牛博士的长胶分为符合国际乒联规定和国际乒联限制的不同型号,大家钟爱的恰恰是国际乒联限制的型号而已。
沈老您不觉得您通篇摇旗呐喊的内容和您文章结尾的论点自相矛盾吗?
总之,正规长胶俺服,非正规长俺不服,不认可
二曰二次加工。此种提法,既不严谨,更不科学。何谓二次加工?目前指>
总之,正规长胶俺服,非正规长俺不服,>
老沈赢过某省男女长胶一号,赢过赫赫有名的长胶大侠梅超风,赢过全国嘉宾组单打冠军,赢过许多人见人拍威震一方的长胶选手。不瞒大家,也就七八年前,有位至现在也不,入流的长胶选手曾打过老沈11:0,可现在他只要不使用球外的功夫,恐怕赢一局都难。
我这样说丝毫没有自吹的目的,主要是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长胶丰富了乒乓球技术的打法,长胶使得乒乓球技术攻守更加平衡,长胶延长了许多人的运动生命,长胶更适合老年人健身活动,长胶也永远成不了主流,影响不了超一流选手的格局。如此有百利无一害的事情,为何要对它必欲灭之而后快呢!是否要检验一下自己对胜负看得有过重的想法呢?
不错,有了长胶乒乓球技术变得复杂啦。可正是这种复杂才使得它适合人类整个群体。当然有人不喜欢复杂,那就去练铅球好啦。如果你能心平气和地想想这些,你还会对长胶如此厌恶吗?
年纪大一点的人,力量反应不像年轻人那么快,用长胶控制,变化这是能理解的,但泡油,大颗粒,中空,垫纸,拼接啥的,就是为了赢球不择手段,以恶心人为乐了,和沈老说的长胶乐趣背道而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