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各种各样的发球
作者:郗恩庭)
十五年前,在我获得第32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后,有人说我有“三件宝”:“推挡、弧圈、发球好。”此话有些过奖。不过,我对发球挺有信心,我的发球在当时能占些便宜倒也是事实。
记得张燮林近来对年轻选手讲过这样的话:“发球主要靠自己去琢磨。没有哪一位优秀选手的发球是教练把著手教出来的。”我同意这种说法,在当运动员的时候,我对发球的研究曾经下过很大气力。担任教练后,我对年轻选手的发球技术仍然格外重视。在此,分五个方面归纳自己对发球的认识和体会。
我国发球的发展阶段和代表人物
50年代,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刚起步,水平还较低,发球也无大特色。
60年代,我国的乒乓球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多次获得世界冠军,发球质量也有很大提高。比较突出的有:容国团的正手转与不转发球,徐寅生的正手转与不转发球、正反手侧上、下旋球和直线急上旋球,及庄则栋的反手侧上、下旋短球。他们的发球多以近网为主,不仅动作上近似,旋转差异大,而且能配合抢攻,所以威胁较大。容国团发球后,侧身能拉一板侧旋:徐寅生的发球能与侧身发力抢攻相结合;庄则栋则用两面起板作为发球抢攻手段。他们的发球和发球抢攻对夺取比赛胜利,起到了很大作用。
顺便提一下,在第26届世乒赛后,我国山西队发明了一种合力发球:把球上抛与球拍撞击、摩擦,产生较大的旋转力。国家队曾请山西队李崇明来传授发球技巧,王志良等在第27届世乒赛中,运用了这项技术,很成功,27届后,发球规则作了修改。该发球被禁用。
70年代,我国的前三板技术有了新发展。发球技术也有了突破。许绍发的侧身高抛发球、刁文元的反手侧上、下旋发球,我的正手转与不转发球并配合一些侧上、下旋球,以及郭跃华的高抛发球都是有代表性的。许绍发的高抛发球在第32届世乒赛时,曾引起国际乒坛的轰动。记得中国队与苏联队男团比赛出现了4比4的对峙局面,在关键性的第9盘,许绍发的发球大显神威。使对方“吃”发球接连不断,他用发球打开了局面,为取得这场比赛胜利立了奇功。刁文元发球后,能侧身抢攻。有时配合反手发力打,颇有威力;我的发球以中路短球为主,配合发两角长球,发球后主要用侧身抢拉、冲,郭跃华主要是发对方反手位,并配合弧圈球抢拉抢冲。张立、张德英等女将的发球也有独到之处,她们主要运用侧身高抛发球。
进入80年代,发球技术在乒乓球比赛中显得更为重要,何志文、范长茂、谢赛克、江嘉良和陈龙灿在发球方面是很有特点的。前三名运动员都擅长侧身高抛发球,以何志文最为突出。他的发球角度大、速度快、突然性强,并有长短落点变化,发上、下旋球的动作比较相似。发长球时,直线有急下旋球,配合上旋和不转球,然后侧身快攻,争取主动。发斜线球时。对方提起到反手、他用推挤使对方出高球;如果对方拉球速度慢、弧线高,他便用侧身发力打。他发短球时,也能靠抢拉争得主动。
江嘉良以侧身发侧上、下旋球为主。反手也有一套发球,落点有长有短。发球后能配合拉、攻。陈龙灿靠侧身中抛发球,另外,他反手发的侧上、下旋球也有一定质量,发球后抢攻有较大威胁。
女运动员中。曹燕华、戴丽丽、焦志敏和孪惠芬的发球较有代表性,她们以侧身高抛侧上、下旋发球为主。速度快,动作近似。抢拉抢攻技术也衔接比较好。尤其是曹燕华比别人多了一板反手高抛发球,更显得技高一筹。
由于充分发挥了前三板球的威力,我国在世界乒坛占据了较大的优势。所以,外国运动员纷纷效法前三板球技术,目前,瑞典的瓦尔德内尔、南朝鲜的金浣、和日本的宫崎发球均有独到之处。瓦尔德内尔主要是侧身半高抛发球,其特点是:手法隐蔽 球板接触球时用身体挡住对方的视线。出手快,线路活,落点多为近网中路偏左或偏右,发球后抢拉两大角的意识强。他的发球在欧洲首屈一指,给我国选手造成了很大威胁。金浣和宫崎则以反手侧上、下旋发球见长。金浣使用的是生胶皮,他发不同旋转球的动作相似,出手快,旋转差别较大,落点以中路短球为主,左半台用反手发力抢攻,有一定威胁。宫崎用反胶皮,发球的特点与金浣类似。落点主要是对方正手和中路位置,抢攻手段有侧身抢攻直线和正手走位抢攻等。
为什么我国运动员的发球不如过去
衡量发球质量优劣的标准有两点:一是看能否直接得分,二是看能否为后面的进攻创造条件。我们的立足点显然是在后一方面,因此,发球质量的好坏与抢攻有直接联系。一个好的发球除了能直接得分或为抢攻创造机会外。还能破坏对方接发球的节骤,使对方难于进行接发球攻抢。
1987年全欧乒乓球赛的前四名:佩尔森、林德、库哈尔斯基,格鲁巴他们的发球种类比我们多,也比较活,而且与后面的抢攻成龙配套。我们现在的情况是路子越打越窄,发球的质量和效果不如以前了,这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抢攻技术与发球衔接得不稳定,缺少固定的发球抢攻套路,单凭场上的情况或自己的经验去抢攻,影响了前三板的质量。二是抢攻一板质量不高,有时靠发球出了机会。但抢攻时没有威力,把机会错过了,同样没有显露出发球的作用。从世界比赛来看,由于外国运动员重视前三板技术,提高了接发球的水平,无形中使我国的发球威力减弱了。
从发球种类看,我国选手现在的发球种类确实不如60、70年代的老运动员。如前所述,自70年代起,我国运动员基本上以高抛发球为主。近年的全国比赛中,选手不分男女,握拍不分直横,发球时统统把球抛到天上,由于大家都”抛”。使得发球种类单一,互相之间也很容易适应,这也是发球效果下降的一个因素。记得在第35届世乒赛时,外国运动员破了我们一个运动员的高抛发球,便破了全体中国选手的发球,使我们前三板的优势难以发挥,丢了男子团体冠军。这个教训应该记取。
提高发球质量的秘诀
每个运动员都希望自己有几套好的发球,但一些运动员练发球时急于求成,缺乏恒心,短时间内见不到效果或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不继续钻研了,这是很可惜的。
要练好发球,我认为首先要有恒心。这就需要我们在充分认识发球作用的基础上,培养自己对发球的兴趣,有了兴趣,舍得花时间去钻研它。我当运动员的时侯,训练之余,经常一个人在宿舍里练习发球,这对我提高发球技术大有帮助。如果运动员不喜欢练发球,靠教练员逼著练或陪著练时间再长也不会有理想的效果。
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讲的便是这个道理。我认为,练好发球的首要秘诀,是必须对发球有浓厚的、如魔一般的兴趣。
有了兴趣,还必须经常自觉地开动脑筋去琢磨,千方百计地去练。过去,我常在宿舍的床上铺一块塑料布,自己发的上旋、下旋或侧旋以及旋转的强弱在塑料布上都看得很清楚。能够检验自己发球的质量。我在发球方面有许多窍门便是在宿舍里先体会出来的,然后上球台,很快就练出来了,空余时间多比划发球动作等于增加了很多发球训练时间。我当初有一个习惯,无论在路上还是在宿舍、在食堂,一有空手就不停地比划,琢磨发球动作,时间长了,发球动作也就熟练了。
我们再分析一下发球技术方面的问题。我认为,发球时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持拍手在触球前要放松,使手腕有较大的灵活性,以发挥前臂、手腕和手指的力量,加快球拍碰球时的摆速。如果握拍太深、太死,就不利于发挥手腕的灵活性,这样摩擦球就不能充分。
2、引拍时,手臂与身体要拉开一些,不要靠得很紧,使整个发球动作舒展些,以便充分发力摩擦球。
3、击球位置也是有讲究的。在球下降的不同时刻击球,发出球的效果也不一样。我在练习发球时体会到,击球位置总有一个最佳点。在这点触球。便能产生最大的合力,这个位置随每个人的身高、力量和发球动作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一般在腰部位置上下。只要能”吃”住球就行了。每个人多练习,多体会,才能把握其规律。
4、击球部位。一组好的发球,不仅要求上旋、下旋或不转球之间的差距要大而且发球动作要近似。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击球部位上做文章,因为击球部位相近,发球动作就可以类似,这样发出不同旋转性质的球,效果就好。所以。要尽量在球同一部位的左、右或上、下接触球,并发出不同旋转性质的球。这样的发球就容易迷惑对方。如果发上旋时击球上部,发下旋时击球下部就很容易被对方识破。
一般来说,发不同旋转的球,接触球的中后部附近比较理想。练习发转与不转球时,先在中部左右触球发出转球,直到基本掌握为止,然后练习在同一部位触球发不转球,如触球时推或裹球等。待球出手的一刹那,作出发转球的随后动作。动作熟练以后,再进一步提高要求,如在”吃”球程度、击球声音和发力的动作等方面不要有明显差别,以增加对方判断的难度,发侧上、下旋球时,都需要摩擦球,摩擦部位也在球的中后部附近,只是触球瞬间,动作一个往侧或往上勾,一个往下切,随后动作要力求近似。
5、球拍接触球时,应注意两条:一是发力、二是摩擦。其中,发力更为重要,光有摩擦而没有足够的爆发力。是发不出高质量球的,当然光有力量而缺少摩擦,球的旋转程度就差。
发球时出手动作一定要快。因为发不同旋转球,不管动作如何近似,总还是不一样。如果出手较快,即使对方意识到有点不同,但心里会犹豫。这样,在接发球时就不会很从容。发上旋时,球的弧线要低。这样与下旋球的弧线接近,既能迷惑对方,又能限制对方进攻。对方一旦察觉来球是上旋,由于弧线低,进攻起来也不容易。
发球时,身体、前臂、手腕和手指要协调配合,使发球动作既稳定又放松,发球的第一落点要准确、稳定。如发长球第一落点要靠近端线。发球力量要大;放松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手腕的灵活性,以加强对球的摩擦。有些运动员不敢用大力去发球,怕球发出界,其实不必有此顾虑。只要第一落点稳定,用力去摩擦球,就不易出现这种情况。另外,在手臂向后引拍时,最好配合身体重心向后移动,向前挥拍击球时,身体也随之前移,并在移动过程中加速挥拍击球。
要想提高发球质量,还应注重手臂力量的训练,提高手臂的爆发力。上文中所述都是些技巧性的内容,而手臂肌肉力量是实的东西,因此,要加强训练。一般来说,做些引体向上、俯卧撑和跳绳等,对于发展手臂力量是有好处的。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的办法能提高手臂肌肉力量。如以前我曾做过一个握力橡胶圈,弹性很大,握一会儿,前臂及手腕、手指的有关肌肉群就累了,天天练习,将有助于提高手腕、手指小肌群的力量,陈龙灿也采用过这种训练方法来加强手腕、手指的力量。再如,在哑铃上拴一根绳,绳上系一根很长的木棒,然后双手转动哑铃,通过绳子在哑铃上的缠绕,把木棒提上来,然后,再做反向动作,把木棒放下去。放时,手腕做伸的动作,更累。这样做上几组,手就酸胀得很厉害,但效果很好。
手腕柔韧性的好与差对于发球也是很重要的。以前我常做一些手腕柔韧性练习,以致手腕做伸的动作时与前臂的夹角可以小于90度。由于手腕的柔韧性较好,因此在发球时,手腕摆幅大,发力足。
1、多球训练:这是发球最基础的训练方法。它对于摸索发球规律、提高发球质量是很有效的。运动应每天坚持这种练习20分钟。练习时一定要结合自己比赛战术的需要,不要为练而练。
2、单项战术。练定点的发球抢攻,把发球与抢攻结合起来,这样做,有利于发球和抢攻的配套,提高发球的效果。练习时,对接发球一方可以提出要求,比如,自己要练习发侧下旋球与近网点球技术相结合,即要求对方摆短到近网接球为主,适当配合一些其它接发球技术(落点有时也可变化),自己发球后,即练习近网点球技术,这样,既练了发球,也练了发球抢攻,即使定点练习,也要求有点判断,是一种符合实战需要,比较活的训练方法。
3、实战训练在以上两种练习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全面的实战训练,如记分练习、比赛等,以检验发球和发球抢攻的实效。进行这种训练时,要求运动员大胆运用自己已经学会的发球和抢攻技术。
4、制定一些指标、数量。在发球或与抢攻结合练习时,还可以根据队员的具体情况,规定一些指标或数量要求。如:练习单个发球时,要求队员发球质量要高,命中率达80一90%。国家乒乓球队对发球与抢攻结合性技术要求多一些,我们要求运动员要带著实战观念练习发球及发球抢攻技术,不断提高抢攻的命中率和落点的准确性,逐渐加大抢攻的力量,提高发球抢攻的威力。
综上所述,我国运动员现在的发球种类不如从前老一代运动员,好的发球技术也没有很好继承。相反,外国运动员倒学会不少我们的发球,而且有相当的质量。以高抛发球为例,现在瑞典的瓦尔德内尔发得比我们好;反手发球,日本的宫崎和南朝鲜的金浣质量较高。欧洲人“吃”得不少。所以,我们现在的发球质量并不是很高,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落后于外国选手。
要说完善发球,实际上也不难,无非就是在发球种类、旋转和落点上做文章。目前,发球的主要问题是发短球太多,发长球太少。这是有几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一是基本功比较差,运动员总想发完球后对方搓过来自己抢攻,而怕发长球后被对方抢攻。其实,你的发球如果有质量,有长、短落点的变化,对方即使抢攻,也是很勉强的,主动权仍在自己这一面。二是抢攻一板质量不高,或与发长球配合不熟练。这是目前大多数运动员的薄弱之处。所以,当前主要应在发长球上有突破。要解决这个技术难关,首先应重视它,不要怕被对方拉;其次,要掌握发球的几个关键环节,这在前面已经讲到了。第三,发球后的抢攻一板要有质量,特别是要提高侧身抢攻的能力。我们的反手推挡、正手快带和快点技术也要配合协调。
目前,我国运动员的发球普遍单一,没有成龙配套,很容易被对手适应。以现有的发球来看,一般每人都有正、反手或高、低抛等两种以上的发球。只是变化太少,水平不高。如能把这几套发球在旋转和落点变化上加以创新、提高,威力就大多了,这也是完善发球的一个重要方面。
至于发球种类,现在还不算多,其中高抛发球占的比例很大,从国家队到地方队,选手不分男女、年龄不论大小,都把高抛发球作为自己的主要发球,而对它是否适应自己的打法特点和个人情况等考虑得很少,这个问题比较严重,这并不是说高抛发球已经过时,而是说有些队员不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盲目学高抛发球,以致降低了发球效果。另一方面,大家都发高抛,也容易被对方适应。我觉得,现在的发球还没有达到多品种,高质量的要求,各级运动队应该重视它,并开动脑筋,努力提高发球效果。从发球种类来看,最低限度也应该把以前我国老运动员的一些特长发球学到手。如:徐寅生的正手转不转发球、正手急上旋球;庄则栋、刁文元的反手侧上、下旋发球等,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把它们加以完善。
此文来自 沐鹅 的文件夹 [论述]
作者:郗恩庭)
十五年前,在我获得第32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后,有人说我有“三件宝”:“推挡、弧圈、发球好。”此话有些过奖。不过,我对发球挺有信心,我的发球在当时能占些便宜倒也是事实。
记得张燮林近来对年轻选手讲过这样的话:“发球主要靠自己去琢磨。没有哪一位优秀选手的发球是教练把著手教出来的。”我同意这种说法,在当运动员的时候,我对发球的研究曾经下过很大气力。担任教练后,我对年轻选手的发球技术仍然格外重视。在此,分五个方面归纳自己对发球的认识和体会。
我国发球的发展阶段和代表人物
50年代,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刚起步,水平还较低,发球也无大特色。
60年代,我国的乒乓球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多次获得世界冠军,发球质量也有很大提高。比较突出的有:容国团的正手转与不转发球,徐寅生的正手转与不转发球、正反手侧上、下旋球和直线急上旋球,及庄则栋的反手侧上、下旋短球。他们的发球多以近网为主,不仅动作上近似,旋转差异大,而且能配合抢攻,所以威胁较大。容国团发球后,侧身能拉一板侧旋:徐寅生的发球能与侧身发力抢攻相结合;庄则栋则用两面起板作为发球抢攻手段。他们的发球和发球抢攻对夺取比赛胜利,起到了很大作用。
顺便提一下,在第26届世乒赛后,我国山西队发明了一种合力发球:把球上抛与球拍撞击、摩擦,产生较大的旋转力。国家队曾请山西队李崇明来传授发球技巧,王志良等在第27届世乒赛中,运用了这项技术,很成功,27届后,发球规则作了修改。该发球被禁用。
70年代,我国的前三板技术有了新发展。发球技术也有了突破。许绍发的侧身高抛发球、刁文元的反手侧上、下旋发球,我的正手转与不转发球并配合一些侧上、下旋球,以及郭跃华的高抛发球都是有代表性的。许绍发的高抛发球在第32届世乒赛时,曾引起国际乒坛的轰动。记得中国队与苏联队男团比赛出现了4比4的对峙局面,在关键性的第9盘,许绍发的发球大显神威。使对方“吃”发球接连不断,他用发球打开了局面,为取得这场比赛胜利立了奇功。刁文元发球后,能侧身抢攻。有时配合反手发力打,颇有威力;我的发球以中路短球为主,配合发两角长球,发球后主要用侧身抢拉、冲,郭跃华主要是发对方反手位,并配合弧圈球抢拉抢冲。张立、张德英等女将的发球也有独到之处,她们主要运用侧身高抛发球。
进入80年代,发球技术在乒乓球比赛中显得更为重要,何志文、范长茂、谢赛克、江嘉良和陈龙灿在发球方面是很有特点的。前三名运动员都擅长侧身高抛发球,以何志文最为突出。他的发球角度大、速度快、突然性强,并有长短落点变化,发上、下旋球的动作比较相似。发长球时,直线有急下旋球,配合上旋和不转球,然后侧身快攻,争取主动。发斜线球时。对方提起到反手、他用推挤使对方出高球;如果对方拉球速度慢、弧线高,他便用侧身发力打。他发短球时,也能靠抢拉争得主动。
江嘉良以侧身发侧上、下旋球为主。反手也有一套发球,落点有长有短。发球后能配合拉、攻。陈龙灿靠侧身中抛发球,另外,他反手发的侧上、下旋球也有一定质量,发球后抢攻有较大威胁。
女运动员中。曹燕华、戴丽丽、焦志敏和孪惠芬的发球较有代表性,她们以侧身高抛侧上、下旋发球为主。速度快,动作近似。抢拉抢攻技术也衔接比较好。尤其是曹燕华比别人多了一板反手高抛发球,更显得技高一筹。
由于充分发挥了前三板球的威力,我国在世界乒坛占据了较大的优势。所以,外国运动员纷纷效法前三板球技术,目前,瑞典的瓦尔德内尔、南朝鲜的金浣、和日本的宫崎发球均有独到之处。瓦尔德内尔主要是侧身半高抛发球,其特点是:手法隐蔽 球板接触球时用身体挡住对方的视线。出手快,线路活,落点多为近网中路偏左或偏右,发球后抢拉两大角的意识强。他的发球在欧洲首屈一指,给我国选手造成了很大威胁。金浣和宫崎则以反手侧上、下旋发球见长。金浣使用的是生胶皮,他发不同旋转球的动作相似,出手快,旋转差别较大,落点以中路短球为主,左半台用反手发力抢攻,有一定威胁。宫崎用反胶皮,发球的特点与金浣类似。落点主要是对方正手和中路位置,抢攻手段有侧身抢攻直线和正手走位抢攻等。
为什么我国运动员的发球不如过去
衡量发球质量优劣的标准有两点:一是看能否直接得分,二是看能否为后面的进攻创造条件。我们的立足点显然是在后一方面,因此,发球质量的好坏与抢攻有直接联系。一个好的发球除了能直接得分或为抢攻创造机会外。还能破坏对方接发球的节骤,使对方难于进行接发球攻抢。
1987年全欧乒乓球赛的前四名:佩尔森、林德、库哈尔斯基,格鲁巴他们的发球种类比我们多,也比较活,而且与后面的抢攻成龙配套。我们现在的情况是路子越打越窄,发球的质量和效果不如以前了,这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抢攻技术与发球衔接得不稳定,缺少固定的发球抢攻套路,单凭场上的情况或自己的经验去抢攻,影响了前三板的质量。二是抢攻一板质量不高,有时靠发球出了机会。但抢攻时没有威力,把机会错过了,同样没有显露出发球的作用。从世界比赛来看,由于外国运动员重视前三板技术,提高了接发球的水平,无形中使我国的发球威力减弱了。
从发球种类看,我国选手现在的发球种类确实不如60、70年代的老运动员。如前所述,自70年代起,我国运动员基本上以高抛发球为主。近年的全国比赛中,选手不分男女,握拍不分直横,发球时统统把球抛到天上,由于大家都”抛”。使得发球种类单一,互相之间也很容易适应,这也是发球效果下降的一个因素。记得在第35届世乒赛时,外国运动员破了我们一个运动员的高抛发球,便破了全体中国选手的发球,使我们前三板的优势难以发挥,丢了男子团体冠军。这个教训应该记取。
提高发球质量的秘诀
每个运动员都希望自己有几套好的发球,但一些运动员练发球时急于求成,缺乏恒心,短时间内见不到效果或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不继续钻研了,这是很可惜的。
要练好发球,我认为首先要有恒心。这就需要我们在充分认识发球作用的基础上,培养自己对发球的兴趣,有了兴趣,舍得花时间去钻研它。我当运动员的时侯,训练之余,经常一个人在宿舍里练习发球,这对我提高发球技术大有帮助。如果运动员不喜欢练发球,靠教练员逼著练或陪著练时间再长也不会有理想的效果。
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讲的便是这个道理。我认为,练好发球的首要秘诀,是必须对发球有浓厚的、如魔一般的兴趣。
有了兴趣,还必须经常自觉地开动脑筋去琢磨,千方百计地去练。过去,我常在宿舍的床上铺一块塑料布,自己发的上旋、下旋或侧旋以及旋转的强弱在塑料布上都看得很清楚。能够检验自己发球的质量。我在发球方面有许多窍门便是在宿舍里先体会出来的,然后上球台,很快就练出来了,空余时间多比划发球动作等于增加了很多发球训练时间。我当初有一个习惯,无论在路上还是在宿舍、在食堂,一有空手就不停地比划,琢磨发球动作,时间长了,发球动作也就熟练了。
我们再分析一下发球技术方面的问题。我认为,发球时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持拍手在触球前要放松,使手腕有较大的灵活性,以发挥前臂、手腕和手指的力量,加快球拍碰球时的摆速。如果握拍太深、太死,就不利于发挥手腕的灵活性,这样摩擦球就不能充分。
2、引拍时,手臂与身体要拉开一些,不要靠得很紧,使整个发球动作舒展些,以便充分发力摩擦球。
3、击球位置也是有讲究的。在球下降的不同时刻击球,发出球的效果也不一样。我在练习发球时体会到,击球位置总有一个最佳点。在这点触球。便能产生最大的合力,这个位置随每个人的身高、力量和发球动作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一般在腰部位置上下。只要能”吃”住球就行了。每个人多练习,多体会,才能把握其规律。
4、击球部位。一组好的发球,不仅要求上旋、下旋或不转球之间的差距要大而且发球动作要近似。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击球部位上做文章,因为击球部位相近,发球动作就可以类似,这样发出不同旋转性质的球,效果就好。所以。要尽量在球同一部位的左、右或上、下接触球,并发出不同旋转性质的球。这样的发球就容易迷惑对方。如果发上旋时击球上部,发下旋时击球下部就很容易被对方识破。
一般来说,发不同旋转的球,接触球的中后部附近比较理想。练习发转与不转球时,先在中部左右触球发出转球,直到基本掌握为止,然后练习在同一部位触球发不转球,如触球时推或裹球等。待球出手的一刹那,作出发转球的随后动作。动作熟练以后,再进一步提高要求,如在”吃”球程度、击球声音和发力的动作等方面不要有明显差别,以增加对方判断的难度,发侧上、下旋球时,都需要摩擦球,摩擦部位也在球的中后部附近,只是触球瞬间,动作一个往侧或往上勾,一个往下切,随后动作要力求近似。
5、球拍接触球时,应注意两条:一是发力、二是摩擦。其中,发力更为重要,光有摩擦而没有足够的爆发力。是发不出高质量球的,当然光有力量而缺少摩擦,球的旋转程度就差。
发球时出手动作一定要快。因为发不同旋转球,不管动作如何近似,总还是不一样。如果出手较快,即使对方意识到有点不同,但心里会犹豫。这样,在接发球时就不会很从容。发上旋时,球的弧线要低。这样与下旋球的弧线接近,既能迷惑对方,又能限制对方进攻。对方一旦察觉来球是上旋,由于弧线低,进攻起来也不容易。
发球时,身体、前臂、手腕和手指要协调配合,使发球动作既稳定又放松,发球的第一落点要准确、稳定。如发长球第一落点要靠近端线。发球力量要大;放松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手腕的灵活性,以加强对球的摩擦。有些运动员不敢用大力去发球,怕球发出界,其实不必有此顾虑。只要第一落点稳定,用力去摩擦球,就不易出现这种情况。另外,在手臂向后引拍时,最好配合身体重心向后移动,向前挥拍击球时,身体也随之前移,并在移动过程中加速挥拍击球。
要想提高发球质量,还应注重手臂力量的训练,提高手臂的爆发力。上文中所述都是些技巧性的内容,而手臂肌肉力量是实的东西,因此,要加强训练。一般来说,做些引体向上、俯卧撑和跳绳等,对于发展手臂力量是有好处的。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的办法能提高手臂肌肉力量。如以前我曾做过一个握力橡胶圈,弹性很大,握一会儿,前臂及手腕、手指的有关肌肉群就累了,天天练习,将有助于提高手腕、手指小肌群的力量,陈龙灿也采用过这种训练方法来加强手腕、手指的力量。再如,在哑铃上拴一根绳,绳上系一根很长的木棒,然后双手转动哑铃,通过绳子在哑铃上的缠绕,把木棒提上来,然后,再做反向动作,把木棒放下去。放时,手腕做伸的动作,更累。这样做上几组,手就酸胀得很厉害,但效果很好。
手腕柔韧性的好与差对于发球也是很重要的。以前我常做一些手腕柔韧性练习,以致手腕做伸的动作时与前臂的夹角可以小于90度。由于手腕的柔韧性较好,因此在发球时,手腕摆幅大,发力足。
1、多球训练:这是发球最基础的训练方法。它对于摸索发球规律、提高发球质量是很有效的。运动应每天坚持这种练习20分钟。练习时一定要结合自己比赛战术的需要,不要为练而练。
2、单项战术。练定点的发球抢攻,把发球与抢攻结合起来,这样做,有利于发球和抢攻的配套,提高发球的效果。练习时,对接发球一方可以提出要求,比如,自己要练习发侧下旋球与近网点球技术相结合,即要求对方摆短到近网接球为主,适当配合一些其它接发球技术(落点有时也可变化),自己发球后,即练习近网点球技术,这样,既练了发球,也练了发球抢攻,即使定点练习,也要求有点判断,是一种符合实战需要,比较活的训练方法。
3、实战训练在以上两种练习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全面的实战训练,如记分练习、比赛等,以检验发球和发球抢攻的实效。进行这种训练时,要求运动员大胆运用自己已经学会的发球和抢攻技术。
4、制定一些指标、数量。在发球或与抢攻结合练习时,还可以根据队员的具体情况,规定一些指标或数量要求。如:练习单个发球时,要求队员发球质量要高,命中率达80一90%。国家乒乓球队对发球与抢攻结合性技术要求多一些,我们要求运动员要带著实战观念练习发球及发球抢攻技术,不断提高抢攻的命中率和落点的准确性,逐渐加大抢攻的力量,提高发球抢攻的威力。
综上所述,我国运动员现在的发球种类不如从前老一代运动员,好的发球技术也没有很好继承。相反,外国运动员倒学会不少我们的发球,而且有相当的质量。以高抛发球为例,现在瑞典的瓦尔德内尔发得比我们好;反手发球,日本的宫崎和南朝鲜的金浣质量较高。欧洲人“吃”得不少。所以,我们现在的发球质量并不是很高,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落后于外国选手。
要说完善发球,实际上也不难,无非就是在发球种类、旋转和落点上做文章。目前,发球的主要问题是发短球太多,发长球太少。这是有几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一是基本功比较差,运动员总想发完球后对方搓过来自己抢攻,而怕发长球后被对方抢攻。其实,你的发球如果有质量,有长、短落点的变化,对方即使抢攻,也是很勉强的,主动权仍在自己这一面。二是抢攻一板质量不高,或与发长球配合不熟练。这是目前大多数运动员的薄弱之处。所以,当前主要应在发长球上有突破。要解决这个技术难关,首先应重视它,不要怕被对方拉;其次,要掌握发球的几个关键环节,这在前面已经讲到了。第三,发球后的抢攻一板要有质量,特别是要提高侧身抢攻的能力。我们的反手推挡、正手快带和快点技术也要配合协调。
目前,我国运动员的发球普遍单一,没有成龙配套,很容易被对手适应。以现有的发球来看,一般每人都有正、反手或高、低抛等两种以上的发球。只是变化太少,水平不高。如能把这几套发球在旋转和落点变化上加以创新、提高,威力就大多了,这也是完善发球的一个重要方面。
至于发球种类,现在还不算多,其中高抛发球占的比例很大,从国家队到地方队,选手不分男女、年龄不论大小,都把高抛发球作为自己的主要发球,而对它是否适应自己的打法特点和个人情况等考虑得很少,这个问题比较严重,这并不是说高抛发球已经过时,而是说有些队员不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盲目学高抛发球,以致降低了发球效果。另一方面,大家都发高抛,也容易被对方适应。我觉得,现在的发球还没有达到多品种,高质量的要求,各级运动队应该重视它,并开动脑筋,努力提高发球效果。从发球种类来看,最低限度也应该把以前我国老运动员的一些特长发球学到手。如:徐寅生的正手转不转发球、正手急上旋球;庄则栋、刁文元的反手侧上、下旋发球等,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把它们加以完善。
此文来自 沐鹅 的文件夹 [论述]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1、持拍手在触球前要放松,使手腕有较大的灵活性,以发挥前臂、手腕和手指的力量,加快球拍碰球时的摆速。如果握拍太深、太死,就不利于发挥手腕的灵活性,这样摩擦球就不能充分。
2、引拍时,手臂与身体要拉开一些,不要靠得很紧,使整个发球动作舒展些,以便充分发力摩擦球。
3、击球位置也是有讲究的。在球下降的不同时刻击球,发出球的效果也不一样。我在练习发球时体会到,击球位置总有一个最佳点。在这点触球。便能产生最大的合力,这个位置随每个人的身高、力量和发球动作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一般在腰部位置上下。只要能”吃”住球就行了。每个人多练习,多体会,才能把握其规律。
4、击球部位。一组好的发球,不仅要求上旋、下旋或不转球之间的差距要大而且发球动作要近似。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击球部位上做文章,因为击球部位相近,发球动作就可以类似,这样发出不同旋转性质的球,效果就好。所以。要尽量在球同一部位的左、右或上、下接触球,并发出不同旋转性质的球。这样的发球就容易迷惑对方。如果发上旋时击球上部,发下旋时击球下部就很容易被对方识破。
一般来说,发不同旋转的球,接触球的中后部附近比较理想。练习发转与不转球时,先在中部左右触球发出转球,直到基本掌握为止,然后练习在同一部位触球发不转球,如触球时推或裹球等。待球出手的一刹那,作出发转球的随后动作。动作熟练以后,再进一步提高要求,如在”吃”球程度、击球声音和发力的动作等方面不要有明显差别,以增加对方判断的难度,发侧上、下旋球时,都需要摩擦球,摩擦部位也在球的中后部附近,只是触球瞬间,动作一个往侧或往上勾,一个往下切,随后动作要力求近似。
5、球拍接触球时,应注意两条:一是发力、二是摩擦。其中,发力更为重要,光有摩擦而没有足够的爆发力。是发不出高质量球的,当然光有力量而缺少摩擦,球的旋转程度就差。
发球时出手动作一定要快。因为发不同旋转球,不管动作如何近似,总还是不一样。如果出手较快,即使对方意识到有点不同,但心里会犹豫。这样,在接发球时就不会很从容。发上旋时,球的弧线要低。这样与下旋球的弧线接近,既能迷惑对方,又能限制对方进攻。对方一旦察觉来球是上旋,由于弧线低,进攻起来也不容易。
发球时,身体、前臂、手腕和手指要协调配合,使发球动作既稳定又放松,发球的第一落点要准确、稳定。如发长球第一落点要靠近端线。发球力量要大;放松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手腕的灵活性,以加强对球的摩擦。有些运动员不敢用大力去发球,怕球发出界,其实不必有此顾虑。只要第一落点稳定,用力去摩擦球,就不易出现这种情况。另外,在手臂向后引拍时,最好配合身体重心向后移动,向前挥拍击球时,身体也随之前移,并在移动过程中加速挥拍击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