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我的乒乓之路——苹果园文化馆的日子

已有 1338 次阅读    2013-03-27 13:46   标签  苹果园  文化馆 

苹果园文化馆的日子

——STIGA征文我的乒乓之路

 

算起来我打球的历史也有二十多年了,回顾打球学球的经历不禁想起了我在苹果园的一些趣事。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二十岁出头,经常去苹果园文化馆打球。苹果园文化馆位于石景山区苹果园首钢居民区内,是由首钢管理的综合性文化体育设施,来这里打球的一般都是首钢职工和家属。为了打球方便我还特意和同学借了一个首钢的工会会员证。

这里的场地不大,大概也就百十平米的空地,放两张球台显得很不宽裕。一张球台是木头腿的比较厚实,前后也勉强可以退台。另一张是铁架子支撑的比较单薄,后面有一个金鱼池所以没办法退台。于是乎高手都集中在第一台,我们这些初学者就打第二台。

来此打球的高手很多,其中就有一位叫做高嘉良。此人在石景山一带的业余爱好者中名气很大,《北京晚报》曾经登载一篇文章说:文革期间,他曾经拼凑了一个业余球队和其他球队PK。在其中的一次比赛中,他居然打败了一位国家队选手。可见当时的国家队由于受到了文革的干扰,训练质量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还有一件趣事:有一位球友被人称为“大努”。此人动作虽然不是很规范,但是身手敏捷极能跑动。又一次他打球的时候,突然钻出一只老鼠,别人正在发愣的时候,他上前几步居然把老鼠踩死了。

还有一件趣事发生在我们二台,球台的后面不是有一个金鱼池吗,工作人员就用拉了一个铁丝,铁丝上面挂一块布把鱼池遮起来了。我们一位仁兄打球的时候不知不觉往后退,一只脚正好踩在布上,整个人都翻进了水池里面。

乒乓球场地在一层,紧挨着棋牌室,棋牌室的门一开球经常往里面跑。于是乎下棋的人就把门关上了。来这里下棋的人平均都六七十岁甚至还有八十多岁的退休职工,老年人在一起下棋备不住抽个烟,再加上老同志有前列腺不好的,门一关里面的空气自然就没办法闻了。有一次“大努”进去捡球,出来以后表情极为痛苦,旁边有人问:这里面什么味道呀?答曰:一股子“老头味”。

来这里打球的都是乒乓球的爱好者,打球的瘾头都不小。其中有一位退休职工几乎是每天都来,而且一来就是一天,他总是带一个黑色的手提包(就是马季演小品时提的那种)里面带的是一瓶子白开水,几个苹果,一个面包,这就是他一天的口粮。

那时候的装备都比较业余,没有现在的“蝴蝶”呀“李宁”呀,夏天热了就是光膀子,穿一个跨栏背心都算绅士了,穿短裤的也不多见,裤子上面还别一个BP机,打球的时候经常是BP机一响就赶紧出去找电话。

如今的苹果园文化馆还在,不过已经被承包了出去改作健身中心了,乒乓球场地也不复存在了。虽然当时的场地很简陋,但是我的乒乓之路就是从那里走过来的,因此说乒乓球的辉煌不是刘国梁、张继科拿了多少世界冠军,而是广大的普通人乐此不疲。

 

 

 

2013327星期三

作者:韩国宁 13681404037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 满天星 2013-03-27 13:54
    值得回忆的往事!
  • 左刀 2013-03-27 14:05
    为最后一句顶一下!
  • 苹果派 2013-03-27 17:05
    靠,哥们你是谁啊,我从小在苹果园长大的,你文中说的这些人我都知道,高嘉良早就去了,他的几个徒弟也都老的老,病的病了,大奴现在还开黑车呢,活的不错,很少打球,他姓骆,球艺很高, 如果放在开球网上有1800多分没问题的。从你的文章中能看出你是苹果园时代早期的人物,中期的你认识吗,我、杨光、李广华、宝发、东北大个、小木匠、宋为佳、晚期球台搬到二楼,三张台子,后来就没什么人去了,健身教练姓李,那里主营业务是健身了。
  • 韩冰云 2013-03-27 21:47
    大努我也认识,他反手的一推,劲极大,又快又恨,直奔俩大角,往往能致人死地,所以人叫他大努。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