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乒乓球业余爱好者练球之我见---转贴

已有 919 次阅读    2012-11-14 12:31   标签乒乓球  业余  center  爱好者  color 
乒乓球业余爱好者练球之我见
余龙海
-----------------------------------------------------------------------------------
 一般业余选手很难解决的问题,他常常很容易就明白了。他常说一句话(看到我猛练多球的时候特别爱说):这还用练,自己想想不就会了。结识之后,老蔡经常陪我练基本功,练的时候也常指点一二。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带着我,一块跟前湖北省主教练魏文彬指导学球。

如果说认识熊师兄而明白基本功的重要,是我打球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那么认识老蔡并随魏指导学球,就是更大的一个里程碑。在随魏指导学球的过程中,对如何练基本功,我逐渐有了认识和体会。乒乓球要打好,需要全身各部分协调运动,看似简单的一个技术动作往往包含多个环节,一个环节不到位就会影响整个动作的质量,难度其实是很大的。业余选手未经系统训练,对技术动作的认识和体会上容易有盲点,在学球的过程中,我有了不少体会。

一般业余爱好者练球,常常站定之后,就开始正手对攻,噼里啪啦地很是热闹,我一开始也这样。不过我是弧圈打法,所以是站在侧身位从开始拉到结束,感觉当然很过瘾,可一到比赛正手却常常失误。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比赛中对手的回球千变万化,没有谁会喂球给你打,而平时练习若只是练一个落点、一个旋转和一个速度的球,比赛中失误自然就少不了。如果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一般的业余选手,大多拉冲下旋好,而上旋就差一些;侧身位拉冲还不错,到了正手位就要差一些;碰到有节奏变化的球,拉冲的失误就比一个节奏的球要多。要打好打不同速度、不同落点、不同旋转的来球,除了手法上要学会调整外,更需要良好的步法作支持。步法的重要性,不是什么秘而不宣的东西,但业余爱好者中步法好的并不多------一般来讲,步法更容易被忽视。君不见,一个球打不好,其人往往会挥几下拍,意在责难手法上的错误,而实际上,很多时候问题正是因为步法的不到位引起的。魏指导常对我说一句话:“先动位,后出手”,其实也就是针对这个问题。也难怪步法被忽视,打球时手法的优劣一目了然,容易被注意到,而台下步法的好坏就不那么显眼了。既然步法如此重要,那应该怎么练呢?除了徒手的练习外,很重要的就是,平时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安排不同来球的练习,并形成固定的套路。我在练习正手拉冲时,单点的拉冲主要是为了体会动作,另外教练还会安排其他的套路练习,如:推、侧、扑的练习,起下旋后的连续冲等,连续拉冲时教练还会用不同手法回球,有时减力,有时加力,有时侧切。训练的内容结合实战,效果比只练舒服球自然要好很多。

看优秀选手打球,往往感到其技术动作运用很合理,该拉的拉,该冲的冲。而业余爱好者往往该冲的冲,不该冲的也冲,动作跟来球对不上点,感觉上很别扭。一个球要打出质量,我理解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自身的技术动作要协调、准确,二是要与来球对上点,即根据不同来球运用适当的技术在适当的时机击球。一般业余选手往往对自身的技术动作注意得比较多,而对于来球的情况就不那么重视,有意识地找点比较少,常会出现技术动作运用不合理的情况。有意识地找点是极其重要的,点找好了球打得才轻松:不但稳定性好,速度和力量也会提高。我是直板单面拉打法,正手拉冲是运用最多的技术,感受也最深,且以正手冲为例,冲的点不同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冲上升期,这时球处在向上向前的过程中,冲这个点,不但能借上来球向前的力量,也利于整个身体的向前发力,冲出的球力量大,速度快,稳定性也好;若是等到下降期再冲,这时球在下落的过程中,冲的时候力量就会有所分散,速度也要慢不少,也容易失误。经常看到一些业余爱好者,在球比网低很低的情况下,还发力暴冲,结果是失误频频。对此问题,魏指导有言曰:“高冲低挂”,意即比网高或与网同高的球可以冲,比网低的拉加转比较保险,言语不多,但简单而实用。当然,找点的作用并不止于此,当对方拉出质量不高的弧圈时,如果你步法够快,可以选择在上升期快带、快撕,若是步法较慢,也可以在下降前期对拉形成主动相持。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关键是要先有这个意识。当然,找点是需要好的步法作配合的,不能“等”点,而应该是有意识地运用步法去“抢点”。

业余爱好者打到一定水平,跟开始就不大一样了------这时往往能自己发现问题,并有意识地对技术动作进行改进。虽然如此,但天下并未就此太平,还有一些问题是未经专门训练的业余爱好者很难解决的。我跟魏指导练球时,他对我说:你跟我练两年,球就能打得有样子了,可惜的是,练了半年后我到北京工作,球就丢下了。改大球后,感觉自己拉冲的力量小了,就开始注意多用腰腿的力量。可是改来改去,正手动作总感觉不顺,力量一大失误就增多;另外改动作后,还原明显变慢,连续性当然就下降了。如何解决呢?看书?书上说的都差不多:。。。身体距离球台约***厘米,前臂与大臂夹角约**度,蹬腿转腰。。。这种话我想很多朋友都看过吧,可具体的细节是怎样的呢?比如蹬腿,如何蹬?向前蹬?向上蹬?怎么蹬我都感觉不大对。看国手的动作?动作看起来也就那几个步骤,可是拉冲的时候小臂何时松?何时紧?转腰时是单纯的转还是要向前顶一下?这些能看得出来吗?于是请教打过专业的朋友,他们有的说腰要有“顶”的感觉,有的说小臂不用太发力,顺势收一下即可,都很有道理,一一试过,可动作还是不顺。我只有迷惘。

只到有一次回母校打球,一位姓雷的老友偶然提到:想步法快脚跟要提起,一试之下颇有些感觉,这才把注意力放到这最底层的环节上来。回京后向北京队教练印证,果然如此。之后用多球练习了几次,这下才算体会到什么叫动作顺畅,什么是还原。平日里一谈到重心交换、还原以及连续性,很多人会提到腰的重要性,书上、网上包括专业选手谈得最多的也是腰,而脚上的技术往往被忽视。我的体会是,脚才是重心交换、还原以及连续性的关键:脚是重心交换时最先发力的部位,脚的运动直接决定了腰、肩以及手臂的运动;可以说,脚是重心交换的发动者,而其他部位则须顺势发力。最根本、最基础的环节若是错了,其他的环节怎么会不受影响?而整个动作又何谈正确呢?脚上技术到位了,无论启动、还原、走位都会轻捷起来,也有利于正反手拉冲时的发力。要注意的是,必须用两脚的前脚掌内侧着地,脚后跟略提起,这样身体重心会略前倾,启动自然快;前脚掌内侧着地后,两腿的感觉如同两根弹簧,重心在右脚时,右脚的“弹簧”如被压紧,发力时自然能用上力,重心转到左脚时,左脚的“弹簧”如被压紧,还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了;正手发力拉冲时,右脚蹬的同时脚掌要作内旋转动(而绝不是单纯的蹬地),这样才能带动腰和整个身体转动,发力才会顺畅。

脚上的技术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意识到的人不多,能做到的就更少了。平时打球的时候可以发现,不少人站得直直的,腿象棍子一样,却还想发大力,那怎么可能呢?有一定水平的,都知道膝盖要弯一点,这样腰腿力量才用得上,但有意识地用前脚掌内侧着地的又有几个呢?我见到的实在是很少。从直着腿到膝盖弯曲,从膝盖弯曲到前脚掌内侧着地,这三步看着区别不大,其实是一步一层天。试试用脚前掌内侧着地,熟练之后,是否觉得动作顺畅轻捷了?是不是有点专业的感觉了?

乒乓球这小东西,直径虽不过几十毫米,蕴涵的奥妙却是甚多。打球的这些年头,碰到的问题大大小小数也数不过来了。这些问题中,有些是自己琢磨而得解,有些是向人请教而得解,还有些是无意偶得而解,而有种问题我觉得是最难解决的,那就是理念上的问题。理念,即一个人做事情的思路,老瓦的球跟大力勤的球大相径庭,从本质上讲,他们打球的理念是不同的:老瓦重变化,而大力则凭实力。理念是方向性的东西,技巧上的东西若是没掌握好,可能会误人一时,理念上如有偏差,耽误的可就不是一时半会了。

打直板反胶的业余爱好者,可能多少都会受到马琳的影响。以我为例,由于太过羡慕小马哥的正手,练正手拉冲时,我是恨不得板板发力,而且是越暴越好。跟着魏指导练球时,由于有人督导,我还会注意找点,尽量先步法到位再发力,拉冲还能保证一定的连续性;到自己练的时候,往往就只顾着发力,其他的则抛之脑后了。体会动作时,我常常只考虑如何发大力,还原和连续性则不怎么注意;动作上出了问题,也只是从发力的角度琢磨,却往往忽略动作的合理性。这样练球,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练到一定水平,明知动作上有问题,但改来改去也不见效------思路出了问题,技巧上琢磨再多,也难免事倍功半了。亏吃多了,便也渐渐有所领悟:练基本功时,应注意的是动作的顺畅,而不必追求每一板的大力量。以顺为目的练球,则能把注意力放在体会动作上,不会因盲目发力使动作僵硬脱节,以至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以顺为目的,也有利于培养找点击球的习惯-----若每板只想着发大力,找点的意识自然就淡了;以顺为目的,动作出现问题时,就会很自然地考虑动作的协调性,分析技术动作的各个环节,而以发大力为目的,则易忽略身体各部分的协调与配合。明白了顺胜于狠(发大力)的道理后,练球时我便多以中等力量击球,把注意力放在体会动作上,效果自然也好得多了。顺的理念不止在基本功的练习上体现,比赛中,惯用战术打不通时不硬打,转而使用其他更奏效的战术,这其实也是一种“顺”。就本质而言,“顺”即合理性。

领悟到顺的理念,于我而言,是个人打球史上重要的一步。其实,我的很多“重要的一步”也同样是理念上的突破:明白基本功的重要性是这样,懂得“先动位后出手”亦如此,学会找点击球也未脱其范畴。心明其理,才能手精其术。也许有人会问:太强调理念,是否有些眼高而手低呢?我不这样看。试想,眼都不高,手又如何高得起来呢?技术上的东西,往往是“眼高”带动了“手高”。“什么样的境界打什么样的球”,所谓境界,应是指对乒乓球的理解,理念,我想,也是境界的一部分吧。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