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特点:
一、东道主、夺标呼声高、知名度高的选手没有笑到最后
作为东道主选手按说有利,结果恰恰相反,在冠亚军总决赛,华北四组选手参加,却铩羽而归。这点也体现在分赛区比赛中,河北在华北赛区比赛中多人参加,却均告落败;另外夺标呼声高、知名度高的选手最终没有成为中国民间乒乓球球王,例如光头明星北京黄建疆、山西许晓峰,我想是压力所致影响了技术发挥。
二、总的来说是年长者战胜年少者
68岁张学友战胜64岁黄建疆;60岁强加秀战胜59岁孙玉香;37岁李海翔战胜33岁许晓峰;同是21岁的吕维战胜杨慧东;同是12岁的冯梓盛战胜马明杰!只有一个组是另外,在家庭双打比赛中,总年岁之和67岁的文艺兄弟战胜总年岁之和68岁的甄氏父子,还是挽救赛点险胜。
三、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这句话用在西北赛区文艺兄弟是再恰当不过了。6进4比赛中,吴艺/马文0:2输给了甄智勇/甄杰燊父子,通过抽签吴艺/马文兄弟才幸运进入4强。半决赛中,吴艺/马文2:1战胜秦海林/秦欢父女,在冠亚军决赛中再次与先前输给的对手甄氏父子狭路相逢,在先失一局的不利情况下,不急不躁,奋力扳回一局,在决胜局9:10面临生死关头,在发球与接发球环节上占据了上风,连得三分,夺得了谁是球王的最后一个冠军,同时也获得了“2013年中国乒乓球民间家庭双打球王”的头衔。
四、两军交兵勇者胜
纵观冠亚军总决赛,取胜的一方都是积极主动进攻者,不依靠对方的失误,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大凡比赛,强手对弱手一般是守,而弱手对强手大都是拼,抱着拼死一搏、破釜沉舟的精神和战胜对手的坚定信念,使双方的强弱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胜负的天枰也跟着发生着戏剧性的变化,赛前不被看好的一方往往却是最后的胜利者。
五、比赛跌宕起伏、异常激烈
全部六场比赛,除女子成年组吕维和少儿组冯梓盛以11:5 、11:6的相同比分分别轻松战胜杨慧东和马明杰外,剩下的四场比赛都是打满了三局,其中又有两盘是逆转完成。
几点思考:
一、如何体现“民间”?
我认为参赛者应该都是纯业余选手,对那些体校、体院、专业退役选手都不应该参加,要纯“草根”,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民间”这一特点。
二、如何体现“大众性”?
实际上“谁是球王”的题目就不是很好,因为容易产生误导,参赛者好像都是为了当球王而参赛,组织者好像也是为了寻找球王,当然不是,不管从主持人还是嘉宾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是通过这一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乒乓球运动中来,而打球的目的是从中获得健康、快乐,同时,还可有以球会友、提高球技的作用。
三、关于分组问题
从分组上不难看出,组织者是要营造男女老少齐上阵打乒乓球的效果,但是,好的出发点不一定有好的效果,少儿组早早的就没有了女子少年的身影,家庭双打最终变成了男子双打。建议:1.少儿组分成少年男子和少年女子两个组;2. 家庭双打改成家庭中的一男一女。 如果不这样改,那下届小女孩就没有报名的了;家庭双打也没有女双报名了!
四、关于转播问题
如果现场直播就是现场直播,不能把录播说成是现场直播,7月12日、13日的两场就有录播之嫌,因为,比赛安排及结果已经小道流出,如果说了一次慌,就会让人猜测不知还有多少慌隐瞒着呢?只有以诚相待、实事求是才会赢得民心!
五、关于报名问题
此活动不提倡“推荐”这种报名方式,因为,取胜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参与,重要的是推广乒乓球这项运动,还是公开、公平、公正的海选方式较好,要尽可能的让更多的想参加比赛的乒乓球爱好者能报上名,要给他们一个报名的机会、一个在比赛中展现自我的机会!另外,应该限定每个人最多报一项,这样,有利于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毫无观赏性可言,在无半毛关系的感觉下,
不搞也就罢了,凸现专业娱乐精神之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