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群组乒乓器材大本营

  • 分享

    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过的装备

    静数秋天 已有 1527 次阅读   2015-03-25 11:16
    野球生涯二十余载,亲眼历见了乒乓球器材以及技战术的不断发展、淘汰、再发展的过程。眼下新材料球时代是在乒乓球运动又一次改革,只能叹息江湖风云变幻莫测,未来会怎样,似乎应该回到历史中去寻找答案。
    从硬邦邦到软绵绵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近台上升期击打配合正胶颗粒,在上世纪70年代成为中国乒乓球队克敌制胜的看家法宝。在这个以左推右攻为主要技术打法的时代,打上升期、快收小臂,把“快”字几乎发挥到了极致,为了追求单板的必杀质量,球板往往扎实、硬朗而厚重,以红双喜08、032为代表,绝对硬度相当之高,普遍重量也都在100g以上,好在当时多为单面打法,若用来打双反稍有自虐之嫌。


    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个天才井喷的时代,瓦佩双雄、欧洲三虎、包括国内如马文革等一大批优秀反胶选手的涌现,弧圈正式冲破快攻的大门,两面反胶开始成了装备的主流。OC、P500、YE这类薄、软、弹的5夹板完成了对于球拍的“瘦身”。随着欧式两面弧圈球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欧洲人们用强劲的两面弧圈技术给国人好好上了一课:原来需要这般软弹的球板才能拉出强劲的弧圈球。这些轻薄的软弧圈板有手感通透的共性,由于“软”,球板在击球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大的形变来创造吃球深度,通过大芯的蓄能创造强劲的弧圈来将球“弹出”。而“轻”更是便于加快整体的挥拍速度,更加适合两面弧圈打法。一时间人们都开始舍弃手中硬邦邦的快攻板,去追求这种带有“弓弹效应”的弧圈板。


    从灌胶到内能



    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迎来了大球时代,说到大球,最冤的还当属蝴蝶孔令辉纯木——这支刚刚加冕小球时代王者的球板,却因乒乓球增大了2mm而显得“平庸”。时过境迁,人们对于球板的劲道开始关注,有机胶水也越来越成为打球的必备品。趁着大球之势,国内器材界也因变革而出现了新品层出不穷的局面:狂飚系列套胶的诞生刷新了国人对于正手套胶的认识,2005年后,狂飚王、狂飚皓系列球板的诞生更是创造了国内弧圈板的一个里程碑。


    与此同时,F1、Moristo 2000等初代内能套胶开始慢慢进入球迷们的视线,在那个时代,“内能”还是个新鲜词,能弄到一片炸弹海绵都足以开心好一阵子,更别说这些昂贵的外套。直到“禁胶令”已成定局,各大厂家都在疯狂的推出内能新品,腰包渐渐宽裕的国人也开始逐渐尝试内能带来的快感。


    无机的到来,让内能彻底平民化,不仅胶皮开始普及内能,甚至连球板也开始跟着内能,出现了诸多有别于传统纯木的5层球板,如亚萨卡的YEO,斯帝卡的黑檀、玫瑰、胡桃系列,都是通过使用硬面材来增加出球的一速和借力效果,而复合纤维球板更是在无机时代大放异彩:在有机时代不温不火的芳碳纤维借着无机之势着实火了一把,无机时代新开发的火山岩、ZLC、SZLC等,也受到了许多年轻球迷的追捧。似乎无机时代更强调科技,在全民内能的今天,需要靠自身发全力的传统纯木球板与需要疯狂灌胶才能出效果的套胶已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答案在哪


    新时代,乒乓球已由40mm发展到了40mm+,毕竟换了新材料,新球的弹性、起跳的弧线跟赛璐珞有着一定的差别,较为明显的一点是新球出球的旋转相比赛璐珞球略逊。


    结合新球的特点,球板需要速度更快、手感更通透以及指向更为精准,相信短期内新材料面材球板与新型复合纤维材料球板仍是主流,在手感和球板刚性方面可能会稍作改良,主流整体厚度应该仍在在5.8-6.4mm之间。套胶的主流发展方向也依旧是速度快、弹性好,粘性套胶依旧有生命力,但也需要相对做一些调整,以红双喜狂飚8为例,以牺牲海绵的力量而换来更为通透的手感,同时降低了盖胶层的粘性,目的显然是不让过粘的面胶影响了套胶的出球速度。“速度、控制、力量、通透”这些因素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的矛盾,但是又显得缺一不可。


    总而言之,无论如何改变规则、器材,技术问题依然要放在首位,毕竟击球、发力的原理都是不会有太大变化。唯器材论自然有些刀走偏锋,毕竟器材是为技术服务的,只有在掌握一定技术的基础上,才能感知乒乓器材的灵魂,品味出各种器材的味道,体验各种配置带来的不同感触。


    (转自:国球汇)

    [本话题由 静数秋天 于 2015-03-25 11:17:18 编辑]
    收藏| 举报| 回复 
涂鸦板
插入图片
  插入   删除
+增加图片 只支持 .jpg、.gif、.png为结尾的URL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