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乒乓球运动的重心

已有 580 次阅读    2012-04-27 17:58   标签乒乓球  运动 
乒乓球运动的重心运动的本质属性决定了身体重心的变化,这是不容置疑的。每个运动项目在重心的变化上都有各自的特点,乒乓球运动的特点是什么?要我概括的话,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动作的重心变化;第二是移动的重心变化。(一) 动作的重心变化前面我们分析了静止状态下人体各个环节的重心位置,但只要是运动开始,很显然,这些静止状态下的各个环节的重心将会随之发生改变。不管是什么样的技术动作,都会引起这种改变。我们不仿先把大家关心的拉弧圈的引拍动作作为例子进行分析。从引拍开始,持拍手的前臂带动上臂向后下方挥动,腰部随上肢的后摆并与上肢保持方向上的一致,此时,前臂、上臂的重心和躯干(即腰部和与之相连的肩部、头)的重心显然已经发生了改变,躯干向持拍手一侧后方倾斜(向后侧屈),为了保持和维系上肢和躯干重心较好的向后下方转移,同时控制好身体的稳定状态,下肢(包括小腿和大腿)与之同步也发生应答性反应,持拍手一侧的足旋外,并将同侧的下肢重心适当下降,并支撑身体的重量,完成了整个身体的重心变换。这一个过程是整体性的,发端是从前臂的挥摆开始,身体其它环节的重心变化由上肢的牵引而顺势完成,协调共济,从上至下,一气呵成。那么,此时的身体重心究竟在哪里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身体内,另一种已经超出了身体,落在了持拍手一侧支撑脚腰部的外侧。如何判断重心是在体内还是在体外,主要是看你引拍的动作幅度和上肢外展的程度。上肢(尤其是上臂)如果离身体较近,也就是手臂与身体的夹角较小的话,身体的重心一般仍在体内,体验的方法是身体一侧支撑身体重量的腿所受到的压力较小,大腿环节的重心下降不很明显。与此相反,如果腰被扭紧,而主要支撑腿感受到的压力很大,腿部的重心明显下降,则说明身体的重心已经落在了体外。重心在体内与体外有什么区别,对技术动作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技术使用的效果会有什么不同,两种情况谁优谁劣,应该成为我们关心的话题。首先要说明的是,重心在体内还是体外,对熟练掌握弧圈技术的球手来说,都是很正常的。因为,重心转移的幅度大小,主要是与动作的幅度大小发生联系。比赛中使用弧圈技术,要根据来球的情况。在时机很好的情况下,你可以充分的动员身体的各个部分参与进来,引拍的幅度必然就会大一些,动作舒展、充分,那么,重心就会因此而超出体外,这样,就能够使拉球动作的半径增大,使持拍手的末端积蓄更大的势能,让拉出的球更有威胁。这种状态,在发球抢拉或主动进攻以及发力搏杀时都广泛存在。当缺乏准备的时间,双方交织得很紧的情况下,一般会以中等力量上手,或在充分借助对方来球力量的时候,就会适当的缩小动作的幅度,因此,身体的重心变化就会较小,重心就会在身体内部的某一点。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重心在体内还是体外,并不是谁优谁劣的问题,而是服从于使用技术的需要。当然,作为没有参加过正规训练,技术还不熟练的业余球手来说,要能够充分动员身体的各个环节来参与运动,还有一定的难度,一般情况下,动作舒展,重心能超越体外的还为数不多。但只是一个训练上的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操纵身体的能力也会不断增强。重心的变化对技术会产生一些什么样的影响呢?一方面,使用动作会带来重心的改变;另一方面,重心的适度调整又有利于你顺利的完成技术动作。这就告诉我们,要尽可能建立起正确的技术动作,因为,任何正确、合理的技术动作,都是建立在身体协调运动基础之上的,其中就包括了身体重心的因素在内。你的动作错误,就有可能引起你身体重心的变化缺乏合理性,反之,如果你不能很好的调整和变换重心的位置,你的技术动作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比如正手攻球,如果你的手臂动作基本正确,但击球时身体不是迎前向上,而是往下坐,或者是向后仰,那么,击球的质量肯定就不高;反过来,你的身体重心掌握得很好,但击球动作中,上肢的前臂或上臂环节的重心处理不好,动作出现错误,或抬肘,或夹得很紧,同样也会打不出高质量的球。判断重心是否掌握,有什么标准呢?通常,我们是通过动作的协调性来给予评价,这也就是回答技术使用的效果会有什么不同的答案。任何动作不协调,都与重心掌握不当产生联系。为解决对协调性的认识问题,我曾有一篇专门的文章论述过,而重心的变化,是引起身体各个环节产生应答性活动的根本性原因。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操纵身体的能力就是变换重心的能力。为什么平时有些人会摔上跟头,就是因为身体失去了重心,而又无法操纵和应变,来纠正重心的失控。我们也可以看到有的人,在失去身体重心的情况下能立刻调整过来,使本来失控的身体又从新恢复平衡,原因也在于对重心的调控能力。在观看高水平选手的比赛中,我们往往会看到在失去重心后而仍然会有精彩表现的画面,原因是他们在身体失去重心,也就是在身体的合力点失去的情况下,但并没有丧失上肢环节的重心,他们可以通过上肢环节重心的调整,通过身体局部的功能和手上的技巧,来扭转场上出现的被动局面。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掌握重心变化的规律,对正常发挥技术动作和应付场上的复杂局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动作的重心变化有内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快速的动作或相持时技术的使用过程中。重心的内隐是环节重心的变化所形成的身体合力点在躯干中点连线附近的缘故,这一类动作的重心变化因动作的幅度小而快,涉及到更多的是环节上的重心改变,身体其它环节仅仅是微小的调整,没有明显的外部特征。重心内隐的技术动作是控制力量的结果,因此,它只是一种过渡性技术或稳定性技术,与外显的重心变化的动作相比,在进攻性和杀伤力方面要显得逊色一些,尽管如此,它是做为一种实用性技术广泛的存在于比赛之中,尤其是在相持中或快速的来回中,这种重心的内隐更为明显,以致使我们难以发觉重心的变化。一个优秀运动员,不管是小重心的变化还是大重心的转移,都能将它控制得很好,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有可能获得优异成绩,原因是乒乓球从制胜规律上就有一条,通过多变的球路使对方只有招架之力,而无还手之功。当你在快速多变的来回中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时,就绝对谈不上还会具有什么技术上的优势了。因此,我们业余球手要加强基本技术的练习,既要在高速的来回球中稳定的使用相应的技术,使重心在小变化小调整中站稳阵脚,又要能把握随时可能出现的机会球,运用大重心的转移使足力量获得进攻上的主动,如果我们能够处理好身体重心的转换,自觉的使用身体各个环节的重心,合理的利用身体重力的合力点,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用身体打球”或“用身体找球”,就会在各种情况下自如的运用所掌握的技术。我们在实战中还可以看到有些球手来回的奔跑,但效果并不尽人意,而有些选手并不怎么移动,却往往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除了技术上的因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身体重心的操纵上。喜欢奔跑的选手不见得就已经具备了良好的重心操纵能力,而那些平时不怎么跑动的选手,由于能较好的处理身体重心的变化,把握住了上手的时机,效果就很不一样。就是在优秀选手之间,这样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比如大家熟悉的王涛,他就是一个很会用身体打球的队员,在比赛中他的移动并不是很突出,相对于其他选手来说,就显得移动偏少,但王涛的球却很实在,动静分明,时机把握得当。业余高手中也不乏其人,比如大家知道的黄建疆,2006年国球大典他来我们学校作客,我见过他的球,就是很典型的用身体打球的选手,在操纵身体重心上明显的有过人之处,整个比赛显示出稳重,进攻防守章法严谨,不会出现任何大的起伏。有的选手就不是这样,虽然主动进攻,屡屡抢先,但由于身体重心的起伏过大,顾此失彼,看似主动,但漏洞较大。因此,建议大家在练习时要始终把握住重心的稳定,学会处理身体各个环节,尤其是上肢重心在击球过程中的位置,把身体各个环节的重心变化放在实际的球路练习中去加以研究,妥善的处理好各种不同击球时身体重心的调整,那么,你的进步也许会更快。(二) 移动的重心变化上面分析了动作的重心变化,强调了身体各个环节的重心在动作中的作用,这只是乒乓球运动重心研究的一个方面。实际上在乒乓球比赛中,更多的时候是运动中的击球,也就是动作与移动的结合,显然,移动的重心变化应该是研究重心的重点。移动的重心变化要研究哪些问题呢?我把它定位在三个方面,一是重心的转移;二是重心的移动;三是重心的还原。这里,重心转移与重心移动是两个概念,首先是有重心的转移,这种转移是指运动时身体内各环节的重心变化,同时也包括环节总和的重力的合力点,即人体整体上的重心变化。移动的重心变化从这里开始,没有重心的转移,就谈不上重心的移动。对这一问题,有朋友还咨询过我,到目前为止,我还是这样认为,转移是因,移动是果。就象汽车的发动机一样,发动机没有启动,车是不会自己行驶的。重心的转移涵盖了动作的重心变化,也就是说,在移动之前,动作的重心变化也就开始了,所不同的是,此时动作的重心变化目的还不仅仅在于直接的使用技术,而包括了为下一步的移动作好准备。显然,这种重心的变化就比单纯的动作的重心变化要复杂一些。只要实施步法,重心的转移和移动就会同时出现。比如,采用单步击球,身体重心的转移和移动都会集中的指向同一个目标。重心的转移和移动会紧密结合,同步进行,重心的变化即要适应步法移动的需要,更要为击球动作服务。为进一步加以说明,我们可以举接发球挑打正手位台内短球为例,当准确的判断对方发球为正手台内短球,并认为可以采用挑打的方法还击之后,整个身体的重心开始由预备姿势进行快速调整,首先是身体将事先适度降低的重心瞬间提升,右脚提起,将身体重力落在左脚的前脚掌上,同时,躯干和持拍的右手环节的重心向前转移,右腿同时离地向右斜前方上步(环节重心向前移动),整个身体的重心由原来的体内转移和移动到了体外(腰部的前方),当右脚落地时,便完成了移动中的身体重心的转移和移动。击球的过程,即是使用技术的过程,也是身体重心继续进行变化和调整的过程。身体总重心的调整主要是通过右下肢大腿重心前移和右上肢击球动作中前臂重心的调整来实现的,同时右侧躯干(主要是髋关节和腰部)配合向身体中线扭转。在这一系列环节重心的转移和移动中,右大腿重心的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个作用主要体现在将移动中超出体外的身体总重心重新调整到体内来,具体表现在右脚采用先脚跟后脚掌下地进行制动性支撑,并在击球的同时迅速将膝关节前屈,将大腿重心迅速前移,使整个身体不再向前运动,并使重心得到了回复。在乒乓球运动中,移动的距离越大,步法的使用越复杂,重心变化的难度就越大,这表现在需要复合步法移动的击球技术过程的使用之中。乒乓球复合步法包括我们常用的并步、交叉步以及单步与其它步法的组合上。之所以使用复合步法,主要是因为击球位置离身体较远的缘故。离身体越远,重心转移和移动的距离就越大,对身体的要求也就越高。我们以侧身位向正手一侧扑打的动作(右手持拍)为例来具体的进行分析,开始时,身体的躯干有一个向右后方转动的动作,其姿态以肩线为准,右低左高,人体的重心也随之向后下方转移,两脚同时也向右旋,右手持拍向后下方摆动,上肢的重心向远端转移,由于身体各个环节的重心向同一方向转移,使身体重心发生改变,身体的重力落在了右脚上,右膝前屈,大腿重心前移,左脚前脚掌点地,小腿和大腿的环节重心都向上转移,从支撑身体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完成了整个扑打移动之前的准备,此时有一个短暂的制动。使用交叉步移动时,左腿重心向右上提,带动小腿重心,左脚离地,身体重心向右向后继续转移,超出体外,左脚经体前向右迅速迈步,此时,身体各个环节的重心转移开始发生逆转,挥拍击球时,右上肢重心加速向前上转移,同时,右侧髋关节与腰也保持与右上肢一致的方向,将环节重心迅速向前上提起,击球的一刹那,右大腿重心上提,右脚腾空向右迈步,用前脚掌撑地,小腿重心前移,形成制动。身体重心从新回复到体内,完成击球动作。这一系列动作,就是身体环节重心的转移和移动的过程。通过上述几个例子的分析说明,我们可以概括出身体重心转移与移动的基本规律。第一,步法的移动是以大腿重心的改变为主;第二,击球动作的重心变化,是以前臂重心的变化为主;第三,躯干重心的变化,是以躯干(髋关节、肩关节)的力偶作用为主。第四,身体重心的变化是身体各个环节重心变化的结果,身体环节的变化可以是单独的、局部的,但更多的是整体的、综合的、同步的。什么叫力偶作用?我们都有用钥匙开锁的经验,拧钥匙开锁时手上用力是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平行力。因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平行力不是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的,所以能使钥匙转动。对于这样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不是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的平行力,就叫作力偶。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拧水龙头、司机用上手转动方向盘等。我们把人体躯干的转动可以看成是力偶的作用,这就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腰、髋、肩等部位的运动。但需要指出的是,躯干的运动绝对不是力偶作用那样简单,它还包含有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向内、向外等运动方式,也包含这些方向上的复合运动。之所以用力偶作用来说明,因为它是躯干运动时的一种通常情况下的基本原理。重心的还原是动作的结束也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相对于重心的转移和移动来说容易得多,但正因为这样,更容易引起我们的忽略。当击球动作一旦完成,重心的还原也就开始。重心的转移、移动与还原是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没有及时的还原,就不会有理想的衔接技术。因为重心的还原,就是准备姿势。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