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技术的理想,理智与合理

已有 688 次阅读    2012-04-07 06:44   标签技术  2001 
技术的理想、理智与合理我们谈到技术动作,往往是追求理想中的,任何球迷在学习技术动作的时候开始都会有这样的心理,从道理上说,这是值得提倡与肯定的。理想就是完美,不追求完美,难道去学习缺省的动作不成。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理想中的完美或近乎完美的技术动作在现实中是很少见的,尽管优秀选手们的技术动作都是那样的高超和精湛,但都还不能称作为十全十美。因此,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动作,注定自己都几乎无法达到完美的境界,这并不意味达不到理想的程度我们就可以干脆放弃,没有追求就没有目标,我们做不到十全十美,但我们可以缩小与完美动作之间的差距,从这层意义上说,我们所追求的是相对的理想动作,相对的完美技术。 技术动作是在不断的进步和完善,向理想的目标靠拢,日本首先发明弧圈,但当时的弧圈与现在的弧圈就不能同日而语。即便是孔令辉、马文*革还有前国家队曾叱咤世界乒坛的一代枭雄,他们的弧圈与现在大力、陈屺、马龙的弧圈相比,也显得落后与逊色不少,当时的理想技术已经过时,现时的理想技术也正在发展,从这层意义上说,理想也有它的时限性,旧的理想过去还会有新的理想,新的理想永远不会停止在原有理想的层面上,因此,理想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我们可以有自己的理想,我们的理想应当建立在自己能力的基础上,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来实现自己可以达到的目标,如果是这样定位,就把理想变成了理智。理想有可能使我们充满生机,也有可能使我们比较盲目,我们强调人的因素第一,强调主观努力,但并非你尽了力,就一定会达到自己的理想。理想是完美的,但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尤其体育运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人的遗传基因,先天的能力很多是后天训练无法提高的,目标与努力之间往往不能划上等号。 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差异,不能说我达到的,人家也一定能达得到,反之,人家达得到的,我不一定就能够达得到。我有什么样的能力,具备什么样的条件,通过什么样的努力,可以达到什么样的境地,这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实际的。一个球手,要基本上了解自己,做不到这一点,要么会夜郎自大,目中无人;要么会妄自菲薄,瞧不起自己,如果真是这样,终究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技术上的理智,表现在许多方面。不霸蛮、不循距,一切从我考虑,唯我所学,唯我所用,扬己之长,补己之短,不拘泥于形式,不陷落入俗套。因此,要有理想,但更要有理智,理想是一种预想,而理智则是一种智慧,它比理想更实惠。理智告诉我们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一刻也不要脱离现实。乒乓球是智者的运动,更需要理性和理智的支撑,技术提高需要智慧,提高了的技术反过来又会增长你的智慧,对运动规律的大彻大悟使你变得更加睿智,由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到简单,如此循环向上,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 在理智的支配下,你对技术会由追求理想而转为追求合理。实践证明,完美或近乎完美的技术属于那些天才的球手,而大部分球手则应该把技术的合理作为掌握技术的目标定位。这里,对合理的解释更多的是指贴近自己、符合自己,业余球手更应该如此。我们要把练习的目标直接的指向通过努力自己能够掌握的技术方面,而不能好高骛远或眼高手低的去为难自己,把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精力化到费力不讨好,丝毫见不到成效的练习中去。实际上,一个球手,不是非得要掌握乒乓球的所有的技术,反过来,任何选手都不可能完全掌握乒乓球的所有技术,也不需要完全掌握。任何选手所要掌握的技术,都必须是符合他本身条件和打法的技术,仅此而已。应当看到,有些完美的技术不一定就适合你,适合你的技术不一定完美,但一定会是合理的,至少对于你来说,是合适的。只要没有显著的动作错误,你就不要怀疑自己的技术会是另类,因为任何选手的技术都会打上明显的个人烙印,它告诉人们:乒乓球可以这样打,也可以那样打。我们有必要使自己已经掌握的技术不断完善和熟练生巧,但没有任何必要去参照某个明星的动作进行改造。深度模仿的结果,肯定会使你有其形而无其神,如果一旦你发现失去了自我,你会感到更加迷茫和郁闷的。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