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给业余球友的一些建议(转)

已有 686 次阅读    2012-08-22 06:46   标签业余   
给业余球迷的一点建议:先说明一下,这篇文章只适用以下人群:1.业余人士。2.球痴:每星期平均打球超过10小时,并准备一辈子打球的人。(一个大概的定义吧)3.极其希望提高技术,学习正确的发力动作,向专业打法、球技顶峰靠拢的人。分几段说吧。选拍的建议:经常泡乒乓论坛的人都知道,网上最推崇的拍子恐怕非OC不可。本人球龄12年,于一年半前直改横,首先选择的也是著名的OC,总共坚持使用OC一年。OC是个最具代表性的弧圈拍,特性就像一个k值很大的弹簧。关于OC的优缺点大家都说得很多,要知道详细的可以在论坛里搜索。总的来说,OC是块很有特点的拍子,外号“弧圈机器”。然而OC跟我们这些业余球迷以前使用的拍子区别很大,相信经历过小球时代的业余球迷都有扣球杀球等以击打为主的发力习惯,但是OC是不能使用这些技术的。因为它弹簧的特性在击打时会把球吃住,导致出球速度慢,吃转明显。另外,OC也是一块手感不是很好的拍子。当然,高手在搓球拉球时能充分吃住球,他们会说OC拉球的球感很清晰。但对业余人士来说,OC绝对是匹难以驯服的烈马。就算在专业队伍里,使用OC的国手也不多。业余球友要知道这一点。然而网上的推崇也不无道理。根据个人的体会,当业余球迷开始寻求提高技术,学习正规发力动作的时候,OC是一只很好的启蒙拍。因为大球时代以弧圈、以旋转为主,以前小球时代的击打技术已经退居次位。OC容错率低,发力要求高,是最具代表性的弧圈拍,这些都很适合业余球迷改动作,练发力,练弧圈的需要,所以OC可以用来练攻球拉球这些基本功时所使用的练习拍。但是,不适合用来做主拍。由于以上原因,在使用了OC一年后,带着对OC纠正我动作的感谢,我告别了OC,选择了公认蝴蝶性价比最高的蝴蝶李菊(科贝尔系列,张怡宁用拍)。这拍子的特点我引用一下《五木经典之性能篇》里tribe29老大的评价:优势:⑴各方面性能指标均衡,无明显漏洞:无论拉球、攻球、弹击,还是借力、台内小球、易控性,KORBEL都可算是中等偏上水准,单独一项指标较好也许不算稀奇,这么多指标都能达到中上,那可就不是乱盖了;⑵性价比超高:全新的科贝尔也只是260¥左右的价格,与其全面均衡的性能和中规中矩的外观相比,不要说向来注重高端的蝴蝶,就是以性价比著称的STIGA也实在很难找到另一款堪与匹敌的产品了。不足:⑴中庸、无特长:“均衡、全面”同样是双刃剑,未必每个人都喜欢这种四平八稳的板板,除非你的技术也是各方面比较均衡的那种,如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特长(比如正手弧圈),那么科贝尔不会是好的选择。⑵底劲不足:相对于K5、P500而言,科贝尔的底劲略好一些,但也只是“天花板”稍高而已,退台后感觉力道还是不够一些。建议:⑴该板刚度不错,正手狂3,39度2.2就基本够用了;⑵喜欢科贝尔,但又对其底劲不太满意的球友可以试试吴尚垠的配置:两面SRIVER,或者正手SRIVER,反手EL,这两款套胶本身的底劲、力量应该可以最大程度地弥补底板的不足。以上是tribe29的评价,很中肯。有一点要补充的是:正手狂3 40度或以上会更好,弧圈质量会有明显差别,这是我的体会,(不灌胶)。大家可以看到,该类型的拍子除了在底劲上比OC差之外,其他的几乎无可挑剔。它的不足之处只是相对于国手而言,对于业余甚至体校球友来说,它的底劲是够用的。我使用半年以来,感觉很是得心应手。在跟我使用OC的同学练习对拉的过程中,虽然形势上处于被动,但是由于OC的失误率偏高,算起分来我反而胜多输少。业余球迷需要的是这一类拍子,而不是OC,不信可以问一下网上对OC推崇备至的非专业人士,他们比赛用拍用OC的有多少,用OC却不经常出现低级失误的有多少。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建议。如何提高的建议:不想真正提高技术,提高基本功的人,只要赢球就好的纯业余球友,看到这里可以不用看了。不想再单凭感觉打球,想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球痴请看:1.球理认识的提高。球理认识,指的就是你对乒乓球规律的认识,对人身体结构的认识。如何击球才算合理,知道各种各样的打法他们使用的是怎样的击球原理,比如你看到王励勤和马龙打法不同,你要自己想想不同在哪里,这些都是属于球理认识。知道了这些,你才能发现球的道,光看一个人的几个基本动作就可以知道他的弱点和强项。看出哪个选手打球发力结构与你比较相似,更是你提高的捷径,因为你可以模仿他/她。你也要通过徒手挥拍,研究、掌握自己的身体结构,以至于找到最好的发力动作,最好的防御动作,最快的转换动作……很多很多。多打球,多琢磨,这是一个人提高的关键,就是国手也要自己想这些。球理的认识限制了你提高的空间和进步的速度。因为先有的目标,才有的前进。球理认识总是先于你的实际能力。球理认识有几个方法:1-1请教高手,泡论坛。这个不用我说了吧。1-2练球打球中多注意,多尝试,多印证,多问个为什么。1-3看比赛。我电脑里下了数十G的比赛视频。说句实在的,在教学视频中我学到的比我泡论坛学到的要少得到,但是看比赛我学到的是最多的。因为基础理论的东西是学得完的,而那些高级的细小的东西却学不完的。随着自己的提高,不同时间看同一场比赛都能获得新的东西。看比赛的时候可以印证自己对球理的认识,而且要经常回放,甚至逐帧播放。我现在看我熟悉的几个国手比赛,基本上都能看到他们主要的战术调整,预测胜负的准确率是很高的。2.苦练基本功。业余球友要有真正意义上的提高,都得先改动作、练基本功。基本功有很多,正手攻球是基础中的基础。正手攻球要练要注意的东西有很多,诸如用腰打球、重心转移、迎前,论坛里都有。但是很多人注意了这又忘了那,不知道从何入手,练了几个星期一点进步都没,以至不能坚持。这些可以看一下德瑞克版主的《突破正手攻球的基本动作的三大关卡》。我要补充强调的是,首先要练的是找到击球点。不理动作如何,站位如何,先要找到挥拍迎球的感觉和节奏,不用很快。也就是说,用一个很轻松的动作,充分借到来球的力量,以至于回球十分轻松,落点比较稳定。这里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就是击球清脆的金属声。这个应该很快就能体会到,最慢三个星期就能应用自如了。懂得了这个之后,你会发现你的命中率高了很多。正手攻球是最重要的,你可以看到国家队有些队员,一看他比赛前的正手攻球就知道他一定不是顶级高手。当正手攻球定型以后,其他的基本功比较容易了。对业余球迷来说,可能反手攻球和步法会是个难题。这些还是得靠你的悟性和坚持。至少我坚持到现在一年半,正反手基本定型,步法的基础也会了。剩下的就是各项基本功的高级训练和综合应用了。这些我就不能说什么了。这里要提醒业余球友的是,正手基本功的定型时间,在业余里面,根据我的经验,是半年左右,可能会更长。我的正手攻球练了八个月。因此球痴们要克服一个难题:找到志同道合者一起练球。这期间实战要少打,尽量少打。可以打,但最好是在实战中尝试去应用基本功,去体会和印证,不用在意输球。我直改横输一年半球了,最近才开始赢球。看到自己练的基本功得以应用,自己以前不会的现在会了,这样的喜悦不是赢球可以比拟的。几个原理和要点:1.手臂放松,脚尖用力。手臂的发力是一瞬间的肌肉收缩,而不是像掰手腕一样把手崩得紧紧的。脚尖垫步使得随时都能更快地启动。根据这两点,打球后会酸的应该是小腿而不是手臂。2.盯球。盯球很重要,不盯球后果很严重。好处不用说了吧?至少盯球有助于防止近视,业余球迷近视就是因为没盯球……3.发力的目的就是把力量(即挥拍速度)集中到一点上,即当挥拍速度达到最大的那个时间点,和你的触球时间点接近甚至重叠。而挥拍的最大速度,取决于你是否能把转腰、挥臂、挥腕的速度合到一起,术语叫合上力。这个可以用徒手挥拍来练习。4.每个动作都有它的优点和弱点。有的动作注重发力,有的动作注重可控性,有的动作注重连续性,等等。表现在球上,有的选手的球速度力量旋转都很好,例如陈玘;而有的选手的球质量一般,但是命中率很高落点变化很多,例如张怡宁;有的选手注重一拍置对方于死地,例如韩国直拍选手的一板不回头;而有的选手则在正反转换和攻防转换上相当自如,例如张怡宁。这些都体现了一个选手的风格,你也有必要知道自己是什么风格,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5.要赢球,有很多路子,但要注意,我们是真正想得到的是乒乓球的乐趣。就像武功有正道武功和邪道武功一样。大家都知道,正道的见效慢而提升空间大,邪道的速成而始终有限。大家心理恐怕都默认,真正打起来其实不是正派高手令狐冲,也不是邪派高手任我行,而是阴人流高手岳不群和东方不败(练葵花宝典前)。球可以打得很好看,也可以打得很别扭,这是球理。我也赞同有各种各样的打法才有趣。但是总要有一个大体的潜规则。我想:大家既然都没什么深仇大恨的,我们就是想体会乒乓球的乐趣而已,干吗像邪道武功那样招招都冲胸部、下阴使?当然不得不承认,这些阴招很难对付。你可以想象郭靖用降龙十八掌使阴招,肯定更难对付,不过如果郭靖是这种人的话,恐怕他也练不成降龙十八掌。像以前某些人为了赢球,或用两面同样颜色不同性能的胶皮阴人,或几次假装发球然后不发,等对方烦了突然偷袭之类的打法,我想这些人永远达不到球技的顶峰,也体会不到乒乓球的真正乐趣,而且为人上也不敢恭维,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举的这些现在可能已经很少见了,但我还是看见很多人打球像练七伤拳,先伤己后伤人。其他建议:下面列出业余球迷最容易犯的几个错误,大家看看是否自己有:1.重心太高。1.70以上的业余球迷,这个问题是最普遍的。你可以去看一下随便那个国家队队员,量一量他们拉球时两只脚的距离,再量量自己的。发现了吧?是不是差别很明显?实际上,拉球时重心太高影响是很明显的,首先会导致你拉球不能拉前冲,拉出来的球都带侧旋;其次会影响你腰力的应用,导致你拉球没威力。总之会影响到你所有的动作。如果你说站得太开腿打滑,那请去买一双好的球鞋吧~!切记,腿要张大点!2.站位问题。这个比较复杂。通常在业余里面,直拍球友站位会太过近台,便于搓球和防守。也常常看到业余球友上步搓球后就忘了下来。当他们想拉球的时候,步法又不够好,所以导致他们侧身会侧得不够开,整个拉球动作也就很别扭了。大家可以看国手比赛,可能会惊讶他们侧身位扑正手的命中那么高,我告诉你,如果他们也站得太近的话,他们也会和你差不了多少。切记,太近的退后一点点,步法不好的更要退后一点点,有时间跑动但质量稍差,也好过连基本步法都跑不起来!切记,上前要比退后快得多!3.动作问题。第一,认为大动作引拍会更有力,所以什么球都大动作引拍想一拍结果对手。然而经常因为引拍过大而导致对不上点,发不上力。越发不上力,就越想发力,手臂肌肉就绷紧,结果就僵硬,导致恶性循环。其实乒乓球看似用手打球,其实有一半以上的力量来自于腰。所以正确动作应该是用腰引拍,腰手同时发力。第二,认为拉到球后应该迅速还原,所以拉球后急于收力回拍。这与引拍过大也有关联,因为总觉得时间不够。迅速还原是没错,但是我们还要知道,动作充分才能打出高质量的球。仔细看一下比赛吧!所有正手实力好的国手如王励勤、马龙,他们拉球时的动作都相当充分,拉球动作完成时大臂高高的在上面。道理就在于:业余选手常常是用小臂或大臂来收力,而王励勤他们利用生理结构,拉完球大臂被带动到再也不能上升的方位,根本不用再花费力气去收力。因此显出了拉球质量的高低也就不足为奇了。4.心太急。看国手比赛,尤其是女子比赛,你会看到他们/她们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为什么学校里的球友很少一个球有7、8个来回的呢?这个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原因有两个。一,大家基本功不扎实,命中率不高。这个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我要强调的是第二点:大家打球时都想一板把对方解决。进攻的只想一拍把对方拉死打死,防御的只想一个加力推把对方推死。说来简单,其实大家打球一直在——用一个术语——搏杀。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呢?这也难怪,大家都是年少气盛的小伙子嘛!不过还是奉劝大家平常打球时还是要多注意一下命中率,注意连续性,这样才能体会到乒乓球的乐趣,才有助于提高技术。切记,给别人留余地就相当于给自己留余地!最后说句抱怨的话,有时我想应用学到的基本功跟学校的球友好好练球打球,结果在他们眼里完全没有节奏、命中这个概念,三下五除二就没了,赢了我也感到好没意思,因为很难进步。尤其是练球的时候,通常我防他们拉弧圈,他们一板接着一板拉得贼爽;而当我拉弧圈他们防的时候,他们既控不了落点又控不了节奏,没超过五板的。怪不得在业余里防守比进攻容易练得多!我是最不想跟没节奏感的人打球了,希望大家看了这贴后多一些同道中人。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 小边 2012-08-22 11:04
    建议很中肯,引拍那个问题我也遇到过,总羡慕专业高手引拍充分,发力集中,可人家那是预判到位,脚下到位的情况下,才有充裕时间引拍,在没有充分准备情况下还不如正手快带来的实惠。。重心过高也是我的一个大毛病,一直企图改善,但涉及的方面比较多,仍没有太好的办法。。
  • 海边小琳 2012-08-22 14:02
    文章不错,不过没有分段,没有标题分隔,让人看的很累,希望楼主好人做到底,把段落和内容分清晰:)
  • 满天星 2012-08-23 01:12
    好好把握!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