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群组明星花絮

  • 分享

    揭秘许昕如何被独家制造! 上海曹乒不走寻常路?

    王兆洋 已有 767 次阅读   2016-05-04 22:00

    许昕终成大器。

    他也在上海,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成才路。

    这条路,让向来霸气敢闯的曹燕华,都心生嘀咕:“如果当年不是12岁的许昕推着自己向前走,而是现在来重走这条路,是不是还能有这个冲劲,让一所民办乒乓球学校,成为第一个尝到体教结合成功的‘螃蟹’美味的人?”

    许昕是曹乒出来的。“很多人都跟我说,是我成就了许昕,但我一直认为,我只是做了一块铺路石。”曹燕华在近日接受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说,自己更倾向于相互成就的说法,“没有许昕这样的苗子,我也下不了这样的决心。”

    因为许昕 曹燕华创造了历史

    “不吃这个螃蟹,就不知道螃蟹的美味”曹燕华说的决心,跟许昕的成长之路有关。他现在成名了,球迷也都知道了他的这条路:从江苏徐州打到南京,再被省少体的教练汤志贤带来上海,并投入曹燕华乒乓球学校。

    “他12岁的时候来的,是我自己亲自去看的他。”曹燕华说,“当时他和胡冰涛两个人一起从江苏算二线队的省少体来,加上还有从山西慕名而来的尚坤,一共有五六个小男孩,我看了觉得不错。”

    那是2002年,许昕的两个细节,让曹燕华欣赏不已。“第一件事是,有一次我去看他训练,才12岁的小孩,就跑过来找我抱怨,说老训练有什么意思,问什么时候才能打比赛。要知道,当时校里很多小孩都怕我,看见我都是沿着墙角走,低头不敢看我,他就敢主动找我!而且很多小孩其实怕比赛,他这很像我年轻的时候,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渴望赛场。”

    她说,“还有一件事是,也是来的当年,有个全国青少年比赛南方赛区的赛事,要求每个队必须配一个直板正胶打法,这个打法已经过时、沦落到配套打法了,所以没人练,我们就让许昕贴个正胶上去,结果他适应了短短几天,上去竟然还打赢了!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认为他适应能力强,具备了顶尖选手的素质。”

    因为看许昕时脑子一热,还不到40岁、打球时就以敢想敢闯而闻名的曹燕华,特意回到办公室去打报告,向市体育局申请编制要为许昕他们几个组建一线队。“当时曹乒没有专业队,只有三线学校和二线队伍,但当时许昕在江苏已经是二线队了,要向上走,必须打一线。”她说。

    众所周知的是,中国的体育系统,一线队基本都是政府投资培养,有个人办一线队的,但只有俱乐部性质的,体育局给编制的,全国都没有编制,意味着太多东西了,拨款、户籍、大赛奖金等等。

    曹燕华竟然成功了。深感上海乒乓球后继乏人的市体育局,也想在这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于是,曹乒有了全国第一家体育局给编制的一线队,“16个编制,因为年纪小,就叫上海青年队,国家拨款给他们吃住,但是俱乐部没有一分钱收入,所以除了编制外,许昕他们所处的外围,其实还是很艰难。”

    曹燕华顶了巨大的压力。因为是第一个,所以她也遭受了极大的非议,有人说她是去扒国家财政口袋的,说她兜里揣了国家上亿的资产,还有人举报。“区里工商、财政都来查,发现我办公室里多了个沙发,都要查来源,细到这份儿上了!其实,它是我从家里搬过来的,那个时候,只有少数几个企业的赞助,我拿出了自己的收入,甚至还卖了一套房子,来给一线队发工资。”

    那日子真艰难,但对许昕的父母来说,却是非常安心了。在后备人才众多的江苏队,许昕不一定能打得出来,但在上海,他得到了高度的重视,所以他父母甚至都没怎么来上海,“我很感激他的父母,把孩子彻底放手给了我。”现在的状况,曹燕华已经可以开玩笑说“不吃这个螃蟹,就不知道螃蟹的美味”,但她也坦率地说,“如果没有见到许昕这样的好苗子,我是绝不会下这个决心的。”

    上海民办5A只有两所 曹乒是一所

    “我就想改变老百姓对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观念”当年的苗子,在曹乒四年后,就进了国家二队,一年后又神速地进了一队,并打上了主力,直到现在成为国家队的“当家小生”之一。

    少年许昕就表现出了不凡,正好被曹燕华“捕捉”到了许昕走的时候,现在曹乒一线队的主教练卞直琪还没来,但他告诉青年报记者,“有了许昕的牌子,曹乒也走上了良性循环。”

    知道许昕的培养模式后,全国各地都有乒乓球童冲着这块牌子来了,他们都知道,在本地有可能出不来,但在上海就有可能出来了,而且即使出不来,曹乒也有很好的后续机制。

    这个后续机制,就是曹乒最骄傲的地方。曹燕华说:“我们学校最大的成功,不止是许昕,他只是这种运营模式下的最成功的‘产品’。我最引以为豪的是,中国喊了几十年的体教结合,在我们这儿实现了。这个口号喊了很多年,成了空话,所谓结合,只是教育对体育的施舍,给你好学校的几个名额而已,我要改过来。”

    在德国呆了十年的曹燕华,知道人家的运动员,经常还“挂着DOCTOR(博士)的名头”,“我就想改变老百姓对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观念。我们在九年一贯制教育上,乒乓班的成绩能超过所有班级的平均分,外面班的人反而想进体育班;    而留在曹乒的,能进一线就进一线,不能进的,我们也都是正常到了高三去高考,就走‘读大学’而不是专业领域的路了,留学或者高考,目前是百分之百进大学,工作也有保障,这让我特别自豪--整个上海民办学校最高级的评级5A,就两所,我们曹乒是其中一所。”

    她说,蔡振华任总局副局长后,抓青少年项目时要求除了测骨龄,还要测文化,“我们招生就要去文化考试,文化差的除非体育已经有成绩了、特别打报告才行,现在的形势下,我们走得早了,优势就出来了。”许昕也是这种健康模式下出来的,他的成功又反哺了曹乒。

    卞直琪透露,“现在慕名而来的多了,小的不太好的,我们还可以有选择不要,所以现在梯队建设也完整了,一批一批,五年一个档次出人。你看前些时候上海拿到十几年无缘的全国锦标赛团体冠军,一队5个人4个是曹乒贡献的。16/7岁这一批也好,我们有个小孩彭飞龙,今年正式进国家二队,11岁的又有一批,我们争取继许昕之后,再向国家队输送人才。”

    每次出国比赛都给曹校长买包包

    “如果一个人有才能,人品好情商高,那他自然能走得更远”曹燕华曾说,自己打球时曾到过最高峰,但遗憾没能拿奥运冠军,曹乒的奖牌室,“从我的角度,就缺一块奥运奖牌。”

    曹乒的奖杯柜里只缺奥运奖牌了

    可是对许昕,她的要求只是许昕自己能到什么成就。“我一直跟他说,从一流选手到超一流选手,他必须要兼具马琳的灵巧和王皓的进攻能力,将两大直板高手的优势结合到一起,他做了很多努力和改变,但我知道,对高手来说,这并不容易。”

    可是,正因为他是稀缺的左手直板高手,他更有自己的价值,曹燕华准确地给他找了在国家队的定位。许昕对此也一直感激,每次出去都会给这位慈母般的老师带礼物。

    “很多新款包,都是他国外比赛时买回来送我的,实在没时间出去,还会给我带个比赛吉祥物,”曹燕华欣慰地说,“特别有心。如果一个人有才能,人品好情商高,那他自然能走得更远。在国家队,大家都喜欢和他交往。”

    卞直琪也透露,现在“有小孩上去(国家队)了,许昕也经常跟他们谈心,传帮带,这一点他比任何运动员都做得好。”

    好友:他以前靠天赋现在靠努力

    许昕和他的兄弟们

    祁振宇比许昕略小一些。小时候在徐州打球时,两人曾在一个宿舍住过,后来,许昕去了江苏队,祁振宇去了八一队。童年的伙伴,曾以为缘分就到此为止,结果,机缘巧合,两人又在上海碰了头,“可能是在陌生的环境中,方言拉近了人的关系。”祁振宇说,两人又找回了童年的友谊,回徐州时,都是一块儿踢球、一块儿吃饭。

    “从小我就觉得他的打法是属于聪明灵活那种,更多打前三板、很会打比赛,比赛时洞察能力强,”祁振宇说。

    “他最初脱颖而出,最主要就是靠这天赋--对乒乓球的理解,和对比赛的掌控能力,这不是每一个通过勤奋的球员能体现的那一面。怎么说呢?他就是打得很对,比如他观察出你的正手不行,他就会通过各种手段调动,让对手被动把缺陷放大。”

    他说,他们经常一起玩斯诺克,许昕的斯诺克打得很好,还曾经跟傅家俊一起玩过,“应该是乒乓球界斯诺克打得最好的了,就是因为他对旋转和力度有感觉,而且特别会走位,做球,为下一步做铺垫。”他认为,这就是许昕天生的长处。

    然而,聪明的许昕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拿到有分量的单打世界冠军,没捅破那层窗户纸。“那个时候是横拍独霸天下,而且都是反手拧,他那个时候反手又不行。在这个时代,他很难达到世界最高的水平,确实有自己的缺点。

    但改变技战术、加强反手后,他有了抗衡的能力,再加上自己打球聪明的特点,就具备了捅破窗户纸的能力了。”祁振宇说。就像绝顶高手,打破桎梏后,境界就不一样了。而让祁振宇钦佩的是,原本还老被教练们批评训练喜欢偷懒的许昕,真正成熟了。“

    以前靠天赋,但到了国家队、到一队、到主力后,他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了,也是真正开始努力了,而且比一般人还要努力得多。”对于许昕的未来,祁振宇颇为看好,他说许昕有优势,心理素质特别强,“一到关键时刻能挺住,现在给人很踏实”。“他外战成绩特别好,打外国人,只要认真准备,一般就不会输。像大家都在说他打水谷隼那场,我觉得他本该是4:0拿下的,最终4:3拿下,也只是推迟了时间而已。”

    收藏| 举报| 回复 
涂鸦板
插入图片
  插入   删除
+增加图片 只支持 .jpg、.gif、.png为结尾的URL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