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德乒乓球俱乐部
-
眼底是人体中一个神秘的地方,是身体健康的指示标。但是,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眼底的,只有通过特殊的仪器,我们才能窥视到它的尊容。我们所说的眼底,包括了视网膜、黄斑、视盘、“视网膜血管”和脉络膜等组织。
1 眼底检查的方法有哪些?
眼底检查到底需要哪些特殊的仪器呢?眼底检查最常用的工具是“眼底镜”,分为直接眼底镜和间接眼底镜,还可用“裂隙灯”加“凸透镜”的方法检查眼底。这些方法可对眼底进行实时检查,但不足之处是不能记录眼底病变的结果。
如果需要保存眼底检查的结果,就要进行眼底照相。早期的眼底照相机因为使用的光源是可见光,需要患者散大瞳孔,才能使眼底情况一览无余。目前眼底照相机使用的光源是红外线,不会引起瞳孔缩小,照相时不再散瞳,更为方便。眼底照相的优点在于可保留患者的图像资料,用于治疗前后效果的比较;还可将疑难疾病通过网上传输,进行远程会诊。
如果需进一步检查,可进行一些特殊检查。如果眼底有占位性病变,可进行B超检查;如果是视网膜血管的疾病,可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如果是脉络膜血管的疾病,可进行“靛青绿血管造影”检查。
目前,“OCT”在眼科检查中已普遍使用。OCT称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它利用一定波长的“低相干光”照射眼底成像,可检查“玻璃体界面”、视网膜、黄斑、脉络膜内层等部位。
2 眼底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眼底检查包括对视网膜、黄斑、视盘、视网膜血管和脉络膜的检查。一般情况下,使用眼底镜或眼底照相可发现大部分眼底病变。
正常的视网膜为桔红色,当有脉络膜血管透见时,可见“豹纹状眼底”。视网膜病变时,可出现水肿、渗出、出血、新生血管、脱离、色素斑和肿物等。
黄斑是眼球后极部“无血管”的组织,它的中心有反光点,称为“中心凹光反射”。黄斑病变时,可出现水肿、新生血管、出血、渗出、色素紊乱和黄斑裂孔等。
视盘呈椭圆形、淡红色,中央呈漏斗形凹陷,色泽稍淡,称为“生理凹陷”。如果视盘色泽变淡,生理凹陷扩大加深,应考虑是否有青光眼;视盘还可出现边界不清、出血、渗出、充血及水肿等。
视网膜血管是人体全身唯一可以看到的血管,它分为视网膜中央动脉和视网膜中央静脉。动脉呈鲜红色,静脉呈暗红色,两者管径之比为2:3。眼底检查时,应注意血管的粗细、走向、管壁反光、分支角度及动静脉交叉处有无压迫或拱桥现象,血管有无阻塞、新生血管及血管壁有无白鞘等,还要注意视盘上的动静脉有无搏动。
脉络膜位于视网膜和巩膜之间,主要由色素及血管组成,常规眼底检查看不至它,但如果它发生病变,并累及到视网膜,眼底检查可发现脉络膜的疾病。OCT检查对脉络膜疾病的诊断有独特的作用。
3哪些人需要做眼底检查
人到中年后,机体的功能逐渐下降,疾病容易出现,眼底出现病变的机会也大大增加。比如,老年性黄斑变性可在中年开始出现,视力逐渐下降,并最终可导致失明。人到中年后,患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机会也大大增加,这些疾病都会在眼底留下珠丝马迹。
因此,40岁以上的中老人,应每年检查一次眼底。如果已有“三高”的疾病,应经常检查眼底。高度近视、青光眼更要定期检查眼底。
4眼底检查能发现哪些问题
首先,眼底检查可发现眼底的原发性疾病。常见的眼底病有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变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萎缩、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等。眼底病是眼科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高,病程长,病种繁多,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可严重影响视力。
其次,眼底检查可发现全身疾病。高血压患者的视网膜血管会发生改变,视网膜出现水肿、出血、渗出等;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上会形成微血管、出现出血、渗出,还可出现增殖性改变,引起视网膜脱离;肾炎、白血病、贫血、心脏病和急性传染病都可引起视网膜血管的改变,造成眼底出血和玻璃体积血;脑水肿、脑出血、脑肿瘤、脑炎和脑血管畸形,都可能引起视盘水肿。
眼底检查不仅可发现眼底病,还可发现一些全身病,因此,眼底是身体健康的批示标,又是全身疾病的窗口。
5 用手机也可查眼底
眼底照相一般需要昂贵的设备及有经验的医务人员才能进行。近期,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研人员发明了用智能手机拍照眼底的设备。将手机摄像头配上特制调整器,即可拍摄眼底的图像。目前智能手机比较普及,医务人员在普遍使用,如果将智能手机做为医学诊断的工具,可使眼底照相成为简单的事情,加上检查成本降低会使眼底检查更为普及。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