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老年乒乓球联谊会

  • 分享

    白内障与老黄变

    刘宏伟 已有 1247 次阅读    2013-11-30 14:52

    大家知道,白内障和黄斑变性是老年人常见的眼病,眼科临床称其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年龄性相关性黄斑变性”,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患病与衰老有关,又都与光照有关。你可知道,晶状体的变黄和混浊,保护了黄斑。

     

     

    老年性白内障是如何发生的?

     

    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晶体代谢功能减退、遗传因素、全身疾病、营养状况等因素有关,当然也与光照有关。晶状体本身没有血液供应,仅依赖于房水及玻璃体渗透,人类老化过程中,人体的营养、消化吸收功能与机体的代谢机能均逐渐减退,从而导致晶状体营养不佳,引起晶状体组织变性。长期的光照(特别是阳光中的紫外线),作用于晶状体组织,产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另外,人老后,抗氧化能力下降了,使体内活性氧化物越积越多,引发对晶状体的氧化损伤,导致白内障的发生。

     

    根据混浊发生的部位,老年性白内障分为核性白内障和皮质性白内障,皮质性白内障又分为周边皮质型及后囊皮质型两种。老年性白内障的晶状体混浊多开始于皮质浅层,或先围绕着晶状体核发生,晶状体完全混浊需要数月或数年。

     

    老年性黄斑变性是如何发生的?

     

    老年黄斑变性的发生与遗传、代谢、饮食、环境、免疫、炎症、中毒、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也与黄斑长期慢性光损伤有关。黄斑部的色素上皮细胞有吞噬和消化光感受器外节膜盘的功能,随年龄增长,它的吞噬和消化功能下降,细胞内的残留物向细胞外排出,存积在色素上皮细胞与玻璃膜间,形成使玻璃膜疣,使黄斑区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出现萎缩,造成玻璃膜破裂,使脉络膜毛细血管进入视网膜并形成新生血管,由于新生血管结构不良,可出现渗漏和出血。机体的修复造成了黄斑区结缔组织的形成,产生大量瘢痕,形成老年性黄斑变性。

     

    老年性黄斑变性与光照有关

     

        脂褐质是积存于黄斑部色素上皮细胞中的棕黄色的物质,它的增多表示机体衰老加重。色素上皮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是由于细胞内脂褐质大量沉积,脂褐质在吸收光(特别是短波长光)后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造成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了光感受器。由此可见,长期的慢性光损伤是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重要因素。

     

    晶状体变黄和白内障是自卫反应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但也被光所害。太阳、电灯、电视和电脑等都能发出各种波长的光线。光线中的短波长的紫外线可被角膜吸收,长波长的紫外线可被晶状体吸收。由于晶状体吸收太多的紫外线,随着年龄的增加,产生荧光色素物,晶状体的颜色逐渐加深,变为淡黄色,晶状体核变为暗黄色甚至褐色。晶状体的黄色素可吸收短波长可见光和紫外线,因此,进入眼内的短波长光线减少。

     

    另外,光照可触发晶状体的氧化反应,当晶状体内中的还原系统不能抵消氧化造成的损伤,晶状体的蛋白发生变性,出现混浊,发生白内障。这样,增加了晶状体的光散射,也减少了各种波长的光线进入眼内。

     

    光线造成晶状体变黄和混浊,使进入眼内的光线减少,从而减少了黄斑光损伤的机会,减少黄斑变性的发病,或减缓黄斑变性的进展。因此,晶状体变黄和混浊是一种自我防卫反应,是晶状体为黄斑做出的“牺牲”。

     

    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

     

    过去由于技术的原因,白内障一般要成熟后才能手术。目前手术是患者感到生活已受到影响,就可做手术。早先的人工晶体只能过滤紫外线,不能过滤短波长可见光,导致老年黄斑变性发病率增加,后来使用黄色人工晶体,发病率有所下降。

     

    光损伤和氧化损伤是白内障和黄斑变性的共同通道,白内障的发生减轻了黄斑的损伤,晶状体摘除后会这种保护作用消失,使黄斑的光损伤和氧化损伤加重。因此,选择白内障手术时机,应考虑视力和黄斑保护两方面因素。

    收藏 举报
你还不是该俱乐部正式成员,不能参与讨论。 现在就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