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群组乒坛动态

  • 分享

    乒乓纠结暂无解 到底要不要推广?

    静数秋天 已有 977 次阅读   2014-02-12 10:30
    话题:年轻的刘国梁担任国乒总教练,喊出要推广乒乓球的口号。有观点认为刘国梁是个潮人,微博上很活跃,又把直通巴黎选拔搞到了网上。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刘国梁为推广乒乓球所做的努力。乒乓球在中国地位特殊,但现状却有些尴尬,虽然参与者不少,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市场也远没有形成。如今刘国梁所做的这些,能够逐渐带火乒乓球市场吗?乒乓球要赢得更多关注,还欠缺什么?
     
      主打观点:“不仅是确保金牌存在,还要确保项目存在。既要防着把狼养肥了咬咱们,又不能把狼活活饿死,这正是中国乒乓球界的纠结之处。但这样的纠结,暂时是无解的。”
     
    抽丝剥茧
     
    >纠结一、乒乓不是国球么?国球还需要推广?

    萧颂

    刘国梁(微博 博客)说要推广乒乓球,乍一听上去,不管行不行,总算是件事情。因为我们的乒乓球虽然善于拿金牌,但对青少年、赞助商、外国人似乎没那么大吸引力。即使是媒体,也很少将乒乓球新闻放在边栏以外的位置,除非它又惹起了什么争议。

    但这话听起来也很别扭,乒乓球不是我们的“国球”么?“国球”还需要推广?

    让我们看看“推广”是什么意思。

    词典上写着“扩大事物使用的范围或起作用的范围”。那么现实就有些荒谬了,在我居住的小城市的体育场,每天都有至少数百人在打乒乓球,许多大型企业乃至事业单位也有乒乓球桌供人玩。在我去过的所有大学校园里,除了北大南门旁边那几张破台子很少有人光顾外(我本人恰恰在那打过两次),假期之外的白天,基本有露天乒乓球桌的地方就有人打。

    这样一项运动尚且需要“推广”。而我回到现在居住的城市已经半年,几乎每天经过那体育场,除一次市里组织的比赛外,看见足球场里有人踢球的次数不超过5次。有大学的大城市的情况要好一些,但我想大多数体育爱好者都清楚,踢足球的人有多少,比20年前多还是少,其中年轻人又有多少。

    有趣的是,足球这样一项如此缺少人参与的运动,在国内经历了媒体上、官面儿上、球迷口头上的无数洗礼,在我的印象里好像除了与国际赞助商签合同时的通稿会提到之外,几乎见不到“推广”这个词。两下一比较,岂不是有趣得很。

    当然,比如百度百科一下“推广”一词,它会告诉你“推广,换句话说就是做广告。”我个人认为这解释可以成立,但不够准确,比如高雷雷(微博)等人将慈善和义务教育推广到边远山区去,这怎么能是做广告?

    即使在乒乓球上采纳这样的解释,我依然看不出,这项运动在目前这种情形下有什么值得“推广”、值得为其“做广告”的余地。

    还不够么?央视曾连续一周播出队内选拔赛,按照央视的广告价格,这广告还做得不够大?

    有观点认为,乒乓球在我国是一项真正具有群众基础的运动,我们应当优先包装。群众基础一说,前文已从个人观察的角度证实,但是,请注意,自乒乓外交起,这项运动我们已经“优先包装”了40年,它目前的群众基础云云,已经是“优先包装”,享受资源带来的结果。您还想怎样?

    本质上,乒乓球就是这样一项运动,大家一目了然,本文也不去探讨它的优缺点。要为其做广告,没问题,但这个产品早已经清楚地摆在大家眼前,摆在世界眼前。它是乒乓球,您把它变不成一本万利的乒乓白金,您没那个空间去糊弄人。拉斯维加斯搞过各种乒乓球表演赛,水平不如世界大赛高,但各种花样,各种球风,各种与现场表演的结合都有,最后它仍然只是乒乓球而已。我相信,您也把它变不出花来,而我们中国,似乎也从没在规则上为改善运动而做过什么。我理解的刘国梁口中的推广,请恕我不敬,不论造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噱头或文案,最终无非是在大环境不变或有利的情况下问相关部门要更多的资源——由纳税人买单,或者由赞助商通过政府给政策的方式间接由纳税人买单,在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则至少维持当前的资源配给。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

    当然,我愿意怀着更大的善意去理解刘国梁所说的的“推广”,若将乒乓球看作一个品牌,那么增加其产品附加价值亦能形成“推广”。我们姑且不考虑为何乒乓球在此既是品牌又是产品,也不站在受众的角度考虑大家究竟需要什么,一味为这“乒乓牌乒乓球”设想一下增值的方法。有什么办法呢?

    出成绩?成绩还能更好?

    改规则?我们不是一直在适应世界的新规则么?

    做普及?在40年强力普及下,什么运动在我国比它普及得更好?还能怎样普及?

    做包装、做概念营销、做售后……等等,好吧,这些有趣的市场手段会有用也说不定。但这些事情要成本的吧,乒乓球不是举国体制么?纳税人的钱给运动员去出成绩,暂且就不说什么了,您还想拿去以乒乓的名义玩儿资本,您这是脑子里有乒乓呢。

    >纠结二、你打你的我玩我的 举国体制与民间爱好背道而驰

    闫松

    刘国梁(微博 博客)升任国乒总教练,理念开始玩“宏观”。

    刘国梁说:“当总教练绝不仅是多了一个名头,我有信心担负起这份职责和义务,让乒乓球项目在全世界形成更大影响。”

    所谓“推广乒乓球”的职责和义务,要么是乒羽网管理中心这样的官方机构,要么是“乒乓球爱好者”之类的民间组织。但“刘总”已经当仁不让地要承担起“这份职责和义务”,如此,“总教练”确实不是名头了,而是权力了。

    不去深究这“总教练”职责的错位,以及背后的庞大权力。我们单说那“推广乒乓球”。

    若说推广,想必“刘总”不用那么煞费苦心。堂堂国球,胡同、弄堂随便拉个贩夫走卒,也能比划两下。中国的乒乓球参与者怎么说也比足球人口多吧。要说乒乓球人口和足球人口在中国的异同,就是:前者玩的人比看的人多得多;后者看的人比玩的人多得多。

    好,再说国外。真正爱好乒乓球、打乒乓球其实并不少。尤其在欧洲,你去社区、民间看一看,打乒乓的人远比我们想象的多。说到名人,巴萨(官方微博 数据) 的中卫皮克(微博 数据)就是一著名乒乓球票友。前两年,多特蒙德第51届世乒赛,一票难求啊!

    说实话,造成乒乓在世界不普及的假象,恰恰来自中国乒乓球,来自中国乒乓球的“成绩垄断”。我们这么厉害,人家根本和你没得玩。然后,我们单纯以为,人家真的不喜欢玩乒乓,真的需要我们搞推广。

    但我相信,“刘总”一定不会那么糊涂,他怎么会呢?我愿意这么去理解“刘总”升任国乒总教练后的美好愿景、“宏观”蓝图——

    他想看到,在中国“看乒乓球的人”多起来!换言之,各类乒乓球赛事、尤其“直通赛”、乒超赛的收视率火起来。正所谓他说的“赢金牌更要赢得人心”!

    他想看到,恩师、上级蔡振华当年的“养狼计划”最终复兴,打造出一个以中国为大本营,类似美国职业篮球联盟的“乒坛NBA(微博)”。看,波尔(微博)们都纷纷转会,他们成了手拿乒乓拍的“诺维茨基”。

    这还不是全部。在我们“让乒乓球项目在全世界形成更大影响”后,“刘总”还想看到——

    就是我们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格局,国际乒乓好手不断拉近和中国乒乓健儿们的水平,造成挑战局面,但他们又永远也拿不到关键的金牌。中国乒乓要“有惊无险”的金牌垄断。“刘总”自己也不回避,“真要国乒旁落金牌,国人也得骂。”

    还有,国际乒联(微博)非常感谢中国乒乓的全球推广,国外老百姓比以前更加热爱这项运动了,国外运动员都纷纷以加盟“中国乒乓球职业大联盟”为荣。修改规则的事情变得很次要了,重要的是,在国际乒联的支持下,国际奥委会通过了“永久反对乒乓球被剔除出奥运”的决议!

    如此,大致勾画出“刘总”、以及他背后更高决策人的宏伟蓝图。

    但我想说的,刘国梁升任国乒总教练后阐述的理念,或者说,他“代言”的理念,完全是“一厢情愿的两全其美”!

    中国乒乓球的参与者,长期以来就是民间与体制内两条无法交汇的平行线——你打你的,我玩我的。中国乒乓球的选拔机制,从来依靠举国体制的培养。由此,中国所谓的乒乓球职业联赛也是假职业。你永远找不到一个像瓦尔德内尔这样不是从体校出身的运动员,你也暂时找不到一家乒乓球俱乐部能摆脱乒协自己独立经营的个案。

    当举国体制与民间爱好完全背道而驰,何谈“上升通道”?当乒超管办仍旧不分离,不真正市场化,何谈关注度?你凭什么要让那些“玩自己的来看你打的”?

    >纠结三、寻求市场支持 让国家财政对乒乓“断奶”

    倍魄

    在市场经济社会都有一部保护竞争的法律叫《反垄断法》。对于中国乒乓球队对于各种国际大赛的冠军垄断,国际乒联(微博)一直在人工操作,通过各种规则限制来“针对”中国,以期让乒乓球运动回到竞争年代,不让中国霸主独孤求败。而真正让国际乒联和中国队感到压力的是因为越来越缺少国际参与性和关注度,乒乓球未来有被不断瘦身的奥运会取消项目的危险。

    据报道,为了推广乒乓球,中国队老将马琳(微博)和王皓(微博 博客)将赴俄罗斯,代表那边的俱乐部打球。中国队总教练刘国梁表示:“不会影响他们参加世乒赛和乒超。”王皓将参加欧洲冠军杯,而马琳会代表其俱乐部打俄罗斯国内比赛。

    我推测,马琳和王皓去俄罗斯打球不是市场行为,而是我们的养狼计划的一部分,是“政治任务”(就像湖南姑娘赵常玲在伦敦奥运会代表哈萨克斯坦夺得冠军),是实际上拿着我们的国家补贴去“义务”帮助俄罗斯乒乓球。

    “养狼计划”最早是由蔡振华提出来的,但是收效并不大。国际乒联制订新规则之后,超过21周岁的乒乓球选手要代表其他协会参加世乒赛和世界杯赛,必须在该国(地区)定居,且在协会注册满7年,这意味着靠“海外兵团”来养狼已经行不通了。而“养狼计划”之所以收效甚微,关键在于国外对乒乓球运动的参与不足、热情不足,用中国运动员去帮人家拿冠军,解决不了这个根本问题:在顶尖的国际比赛和职业比赛中,还是中国人跟中国人自己在玩。

    记得在N年以前,看到美国的情景剧《人人都爱雷蒙德》中,雷蒙德家的地下室就架着一副乒乓球台,家庭成员偶尔也会在那里“过招”。这说明,美国人离乒乓球运动并不是那么遥远,只是相比于在室内打乒乓球,美国人更乐于到露天去参加体育锻炼,那些团队项目(比如橄榄球、棒球、篮球等)更吸引青少年的参与。在没有政府财政投入竞技体育项目的国家(地区),人们对体育项目的选择完全是自发的。什么运动成为美国的第一运动,不取决于国家的意志和投入,而取决于人民对这项运动的热爱。棒垒被踢出奥运会,这完全影响不到美国是世界第一体育强国的地位,也完全不影响美国人民对棒球、垒球运动的狂热。而尽管橄榄球运动与奥运会的缘分起起伏伏,但“超级碗”多年来都是全美收视率最高的直播电视节目,并逐渐成为美国一个非官方的全国性节日。

    乒乓球成为中国的“国球”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到今天,中国社会越来越走向开放和市场化,体育在民众生活中越来越成为自觉参与、主动投入、竞争选择的强身健体的活动。乒乓球能不能永远成为“国球”,应当更多地由市场来决定。欧洲国家选择足球为第一运动、美国选择橄榄球、棒球为第一运动,都完全是由市场来推动的,反映的是民众发自内心的喜爱和狂热。

    而我们的乒乓球“养狼计划”的最大悖论在于我们国家对乒乓球运动的投入。我们是靠国家财政投入培养了强大的超级豪华的乒乓球世界顶尖高手的团队,然后以这样的团队去与国外的“业余”球员去打比赛。如果我们靠国家投入去给国外“养狼”,等于拿中国人的纳税钱去给外国人的体育成绩进行补贴,是极其不合理的。

    国际乒联的政策限制中国的海外兵团,是想要真正的国际竞争性,而不是到处都是“中国人打中国人”。所以,我们的乒乓球“养狼计划”既不合理,也是绕了弯子。

    如果刘国梁对乒乓球运动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有足够的自信,就应当去寻求市场的支持,而让国家财政对乒乓球“断奶”。“断奶”当然会让我们乒乓球运动的水平降下来,但只有这样降下来,我们与世界的竞争才是合理的和公平的。

    “狼”和“羊”都是相对的。当我们的国家财政培养出“金刚狼”的时候,真狼的弱小就好像成了“羊”。如果中国乒乓球运动完全走上市场化,我们与国外的竞争才是“反垄断”之后的“狼”与“狼”之间的公平竞争。

    所以,真的问题不是“养狼”,而是我们自己的乒乓球不要再成为“金刚狼”。

    收藏| 举报| 回复 
  • 如此回晃 2014-02-20 10:12
    举国体制的体育项目看似正常,实则不正常。看似为国争光,实则无多大意义。积分赛是个很好推广渠道,目前规则上还有很多漏洞,相信不远的将来会办得越来越好。
涂鸦板
插入图片
  插入   删除
+增加图片 只支持 .jpg、.gif、.png为结尾的URL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