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群组明星花絮

  • 分享

    施之皓:世界冠軍學習不能丟 打造乒乓哈佛夢

    静数秋天 已有 245 次阅读   2013-12-13 12:11
    去年年底,從國家乒乓球女隊主教練卸任后,施之皓正式出任中國乒乓球學院院長。時間已經過去快一年,從一線教練到學院管理者的轉型是否順利?他對中國乒乓球學院的發展有哪些新的理念?昨天在上海體育學院綠瓦大樓的辦公室裡,施之皓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充電:學習不能丟

      記者(以下簡稱記):中國乒乓球學院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所以單項體育命名的高等學府,成立它的初衷是什麼?是否已經達到目的?

      施之皓 (以下簡稱施):簡單來說,2010年成立中國乒乓球學院的初衷是:讓打球的人有機會讀書,讓讀書的人有機會打球。尤其是現役的世界冠軍們,他們除了打好球,還需要通過文化學習提升自身素養。學習充電既能讓他們對乒乓球運動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也有助於他們向世界展示中國乒乓球運動員的形象。

      記:上周冠軍班開學,您作為學院院長迎接曾經的隊員李曉霞,心情如何?對這些學員您有什麼建議?

      施:心情當然不同,學習是為了讓他們今后不打球了也能有成功的事業。針對現役冠軍,我們會有相應的教育計劃,派老師到隊裡授課。隊員訓練很忙,就看怎麼利用好時間。比如,丁寧就有一個英語老師輔導,我給丁寧排了學習計劃,讓她多進行模擬採訪。英語就得活學活用,我原來也是“馬路英語”,現在有國際乒聯副主席的職務,每天收發英語郵件、每次國際乒聯開執委會,都是強化英語能力的好機會。

      角色:推廣是己任

      記:對於中國乒乓球學院來說,可能在文化推廣方面的責任比較重?這個跟在國家隊時相比變化大嗎?

      施:是的。以前搞競技體育,為了實現奧運爭光計劃,你會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和服務。新的位置上角色轉換了,更多的精力是在推廣乒乓球上,是為這個項目提供服務。這是我轉型過程中需要盡快適應的方面,也是我工作的重點。我14歲開始打乒乓球,干了近40年的競技體育,以前的工作用語是旋轉、力量、速度﹔現在是教學量、課程安排、學科,挑戰很大。

      記:在推廣乒乓球項目上,學院有哪些想法?是否已經有一些實質性的舉措?

      施:國乒的第三次創業,對中乒院來說,更多的是在普及上。在國際乒聯,我分管培訓和教育。國際乒聯有200多個協會成員,關心金牌的最多20個,更多的人是參與這項運動。體育本來就是游戲。像這兩年我們舉辦的乒乓夏令營,都是一些小孩,有的來提高,有的來打球學中文,這也是一種文化傳播。青少年將是我們主攻的人群,今后我們還設想推出室外乒乓球項目。

      明年,我們有兩件大事。一是將在盧森堡設立首個海外分院,其中培訓是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培訓運動員和教練。二是國際乒聯博物館落戶上海的世博園區,讓更多的人了解乒乓文化。到上海這個博物館參觀的人數將遠遠超出其原址洛桑,這也是國際乒聯主席沙拉拉願意遷址上海的原因。預計臨時館明年10月可以開放,永久館還需要些時間,將來會有多媒體3D互動等新手段。

      藍圖:乒乓哈佛夢

      記:您曾經說有個“乒乓哈佛夢”,在中乒院能否實現這個夢?

      施:當然可能,我有信心。我記得2008年北京申奧成功后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但懂體育的不會外語,會外語的不懂體育,很可惜。所以中乒院現在走體教結合之路,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一條龍,這是建立“乒乓哈佛”的通道。現役的乒乓球世界冠軍,可以學運動心理、體育管理、體育經營等,這裡是乒乓球的學術高地。我希望今后在“乒乓哈佛”也能出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

      記:中乒院落戶在上海,能不能為上海乒乓球搖籃“搖起來”助一臂之力?

      施:上海乒乓球目前有些衰落,關鍵是資源整合不夠。華東理工、曹燕華乒校、上海體工隊,一些乒乓球特色學校,現在還有我們中乒院,怎樣把這些資源強強聯合起來,並產生1加1大於2的效應?中乒院得到了上海方面的很多支持,對於重振上海乒乓,中乒院當然也願意出一份力。

      (秦東穎)

    收藏| 举报| 回复 
涂鸦板
插入图片
  插入   删除
+增加图片 只支持 .jpg、.gif、.png为结尾的URL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