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群组乒坛动态

  • 分享

    “乒乓哈佛”雄心初现

    静数秋天 已有 759 次阅读   2013-10-31 16:59

    大约两周前,原国家女乒主教练施之皓到上海体育学院走马上任,新职务为上海体院副院长。而早在半年前,他已是中国乒乓球学院院长。

      2010年9月,中国乒乓球学院挂牌,外界就曾感叹这学院的豪华阵容。在办学体制上,中国乒乓球学院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和上海体院承办,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和上海市教委作为业务主管部门,实行理事会下的院长负责制。如今,施之皓一人担两职,无疑能让中乒院的各项工作推进更加顺遂。

      当年“打造乒乓球孔子学院”的初衷是否依旧?中乒院里都是哪些人在学习?本报记者实地走访后得出全新命题—“如果一定要为中国乒乓球学院找个目标来比对,也许叫作"乒乓球的哈佛"更为合适。”施之皓略微思考后开口,“因为这里有文化传播,也有学科建设,有竞技攻关,更有教书育人,使命是全方位的。”

      与学院共建学术高地

      既是“哈佛”,必先居于学术重镇。从某种角度说,这是中乒院区别于“孔子学院”的关键之一。

      “一提乒乓球,世界上公认中国最强。那么一想到要学乒乓球,哪里最权威?”施之皓设问,“自然也是中国。而且再进一步,就应该在中国乒乓球学院。”按施院长的说法,作为单项运动的高等学府,中乒院有如一座宫殿。宫殿里,理论、学科、竞技与文化集于一身,既能为从小抱有冠军梦的孩子开启成功大门,也能让从事乒乓球周边领域的学科有所着落。

    在理论学习上,中乒院以本科教育为主,也有硕博等后续教育。而在更多研究领域,学院的使命是要推动中国乒乓人才培养,这种推动尤其要与国家队“错位”进行。“单一的运训肯定不是我们的重点,那是国家队的任务。”从国家队主帅岗位卸任,一年时间,施之皓已完成从一线教练员到学院管理者的转型。这样的及时转型,也让中乒院定位更明晰,“我们要做的,就是一边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一边扶植运动员周边人才,比如运动训练、运动心理、新闻、管理、经营等等。总之,这里将是一块关于乒乓球的学术高地。”

      与国乒同担大国责任

      新官上任,施之皓忙于两件大事:一是中乒院开设欧洲分院,二是国际乒联博物馆迁址上海。

      关于这两桩“国际事务”,曾经有些非议流传。“开设欧洲分院,是迫使中国乒乓拿出更大的"养狼"诚意”,“博物馆搬出洛桑,是因为乒乓球已失欧洲市场”,诸如此类,舆情犀利。但在施之皓眼里,这非但不是乒乓球越走路越窄的印证,相反,这两项工程当是乒乓球“国际推广计划”常态化、正规化的一个契机,正好能与国乒的“第三次创业”相辅相成。

      比如在欧洲分院的选址问题上,推广前景是否广阔,就被当做一大砝码重点考量。“德、荷、卢、法、英等国都递来过橄榄枝,现在还没选定。总的来说,德国有些优势,包括与他们大学的合作,能够实现学分互认等,都是吸引我们的地方。”施之皓说,“但我们觉得卢森堡也不错,从地理位置来看,它有着大欧洲中心的概念,许多欧盟组织机构以及欧洲各单项体育组织,都有分支设在那里。若开在卢森堡,这对乒乓球的推广会有帮助。”

    至于国际乒联博物馆的搬迁,施之皓更拒绝“欧洲不吃香”的揣测。“回到中国,仅仅因为这里是乒乓球世界最权威的地方,全球乒乓球爱好者若要朝圣,应该是到中国,而不是在瑞士。”这位中乒院领航人说,“就像打网球的向往温布尔登那样,喜爱乒乓球的也需要一座殿堂。”乒乓哈佛的雄心,已经初现。

    (来源:和讯网)

    收藏| 举报| 回复 
 38 12     直接跳转到
 38 12     直接跳转到
涂鸦板
插入图片
  插入   删除
+增加图片 只支持 .jpg、.gif、.png为结尾的URL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