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群组休闲茶座

  • 分享

    鞍山何以成为“乒乓球摇篮”

    静数秋天 已有 761 次阅读   2013-09-13 13:52

    “比奥运会还难打”的全运会乒乓球比赛10日在“钢城”鞍山落幕。参赛的180名运动员中有21人曾获得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的团体或单项冠军;而比这个数字更惊人的是,这全国最“精英”的180名乒乓球选手中就有9名鞍山人,代表7个不同的省市回故乡参赛。

      这9个人分别是:为北京赢得男单、混双两项金牌以及男团一枚铜牌的世界头号男乒马龙,为山东赢得女团、女单两项“含金量“极高冠军的新科乒坛“大满贯”李晓霞,解放军队参与男团夺冠、男双又意外打入决赛的一对小将李木桥和尹航,为辽宁摘取女双银牌的奥运会“三朝元老”郭跃和赢得混双铜牌的常晨晨,代表河北队意外打入男单八强、最终排名第六的年轻国手崔庆磊,男单止步16强的广东队男团主力张超,以及河南队的后起之秀陈天元。

      作为传统重工业城市,新中国“钢铁工业长子”何以成为“乒乓球摇篮”?

      这与鞍山在国家的历史地位紧密相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鞍钢是全国的一面旗帜,而此时正在体育运动上寻找民族自信的国人,把目光放到了在国际比赛中取得重大突破的乒乓球项目上。鞍山市体育界老干部马士惠回忆说,国球荣誉激发了几十万产业工人的热情,练乒乓、谈国球,一时间成为时髦。

      有了金窝窝,引来好凤凰。现任鞍山市体育局副局长彭刚介绍,当时一批高水平教练的加盟,为这项运动在鞍山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今年52岁的石海梅是沈阳体育学院乒乓球专业的高材生,1983年来鞍山任教后,便利用学校空置的实验室,将24个小方凳搭起乒乓球台,组织起一支幼儿乒乓球队。这些年,石海梅的少儿乒乓球队走南闯北,在全国“娃娃杯”少儿乒乓球赛上多次夺金摘银;而李晓霞、马龙、郭跃正是她慧眼识珠、启蒙调教出来的。

      湖北黄石的体校教练王鸣明这几天来鞍山考察观赛,乒乓球运动在这里的普及程度令他颇受震动——鞍山市几乎每个社区都有一个活动中心,乒乓球台更是随处可见;鞍山市体育局每年拿出数百万元的设备购置经费,为社区、学校、村镇赠送乒乓球台;而鞍山市每年举办的千台万人乒乓球系列赛,形式多样的乒乓球赛事进机关、进学校、进厂矿、进社区,更成为全民参与的一项体育盛宴。“有这么高的群众参与度,乒乓球还能打不好?”他感慨道。

      业余乒乓如火如荼,竞技乒乓便先行一步。在鞍山,许多中小学都在打造乒乓球特色学校,每周都邀请专职教练前来指导;很多民营训练机构也如同雨后春笋,如今已发展到40多家。这种体教结合的模式,一方面可以让体校学生接受优质教育,另一方面也能让普通学校的学生耳濡目染接触这项运动,还能从感兴趣的学生中适时地选拨乒乓苗子。鞍山市体育运动学校乒乓球总教练白晓冬点评说:“群众运动的盘子做大了,选拔输送的渠道形成了,这才是一项体育运动发展的良性机制!”

    最近20年间,鞍山已经走出了11位乒乓球国手和100多名优秀乒乓人才。在近百名中国“海外球员”中,仅鞍山籍乒乓球选手就超过了20人,这其中包括王越古、白石、单晓娜等著名球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为新加坡队摘取女团银牌这一历史性突破立下汗马功劳的王越古是鞍山人,曾多次代表韩国女队征战世界顶级乒坛盛事的石贺净也是鞍山人。

      在2007年的萨格勒布世乒赛上,站在女单决赛舞台上的两名选手郭跃和李晓霞共同来自鞍山。那一夜,鞍山的大街小巷万家灯火,礼花齐放,大家像过年一样共享乒乓球带来的光荣和快乐。而这场乒乓球界的“同城德比”,也让大家更为关注屡创奇迹的乒乓球“鞍山现象”。

      彭刚向记者透露,借本届全运会的东风,鞍山市正在寻求打造更高层级的乒乓球运动平台。“目前鞍山市正在与国家体育总局沟通,争取成为国家乒乓球队的夏训基地;另外,我们借助高标准体育场馆,打算引进大型乒乓球赛事”。这些平台将确保鞍山奇迹经久不衰。(完)

    (来源:新华网)

    收藏| 举报| 回复 
涂鸦板
插入图片
  插入   删除
+增加图片 只支持 .jpg、.gif、.png为结尾的URL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