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乒乓世界》2013年第八期内容,作者马凯旋为《乒乓世界》杂志专家,“老天爷赏饭吃的人”表示张继科的天赋异禀。
我现在在《乒乓世界》干的活,主要是为业余选手做技术讲解和指导,所以我经常上乒乓球网站,看看业余爱好者们是怎么想的。在巴黎世乒赛男单打到八强的时候,网上有很多人开始进行冠军预测,我也贴了一篇,当时先分析了国家队这几个人背包袱的情况,包袱最重的是马龙,第二是张继科,第三许昕,第四闫安,最没有包袱的是王皓。但是预测谁能拿冠军,我第一个选张继科,看他打球这么多年,我知道他是越有压力越能爆发出来的人,比赛结束后我发现,我仍然低估了张继科这小子的大心脏。
2009年的心脏之战
我是挺晚才开始看张继科打球的,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我在朋友的学校帮忙教小孩打球,有个小孩的家长问我男队下一拨谁最有戏,我不能凭空说,就回家认真看了看他们的比赛。2008年的全国锦标赛,张继科一下把参加奥运会的王励勤、马琳和王皓都赢了,但那次比赛并不足以说明张继科是新生代里最有戏的一个,因为奥运会后,高手们的状态肯定会有起伏。但在第二年的全运会上,张继科确实给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2009年全运会八一对广东队的团体赛,第五场张继科打马琳。马琳的球不好对付,在乒乓界是出了名的,他打球变化多,算得细,缠斗能力非常强,最擅长在落后的逆境中翻盘。第四局5:5时,轮到张继科发球,第一个发球被马琳抢冲得分,第二个发的短球,张继科反手直接抢上手,第二板紧跟快撕,被马琳拉回来后,张继科迅速变了板直线,变这板直线的时候,他人都跳起来了,说明这是他的非常规动作。这是我头一次见识张继科的大心脏,看他蹦起来打这板球时,我能感觉到他很紧张,但是他当时必须变这板直线,即使是逼自己,也要出手,我觉得这小伙子真是个汉子,真棒。
那场比赛我看了很多次,第一局张继科被马琳打得连球都找不着了,从第二局开始,两个人都在猜对方的意图,在大比赛中能和马琳在这个层次上“对话”的运动员不多,张继科当时已经算一个了。而且张继科头脑中的战术很明确,贯彻战术很坚决,敢下手,这太不容易了。
在前面提到的那场比赛中,马琳接下来发球时,发了一短一长,第一个短球,张继科摆了短,马琳接下来拧了一板。第二个发球马琳偷长,这两板球张继科全是反手拉直线到马琳正手位的空当,没有回合,直接得分。这说明张继科战术贯彻得太坚决了。这种素质不是靠一天训练8个小时就能做到的,用句老话儿说,张继科是老天爷赏饭吃的人,有天赋。
第四局张继科9:7领先换马琳发球,这时候最精彩。马琳发了正手短球,张继科有点虚,摆了一板摆冒了,马琳抢攻直线,把比分追到8:9,马琳知道这时候要趁热打铁,抓起球来就要发。张继科在马琳把球都抛起来的时候,居然自己叫了个暂停。看到这里,我真的太佩服张继科了,这小子不得了,他完全把马琳的势头打断了。在一般情况下这都是马琳干出来的事,这个球能看出来张继科的执行力,要是一般的年轻队员(当时张继科21岁),打到这时候早蒙了。
通过那一场球的这几个瞬间,我知道张继科这个人不但性格坚毅,战术贯彻坚决,球商也是超一流的。年轻运动员在杀得兴起的时候,抡出几板好球不足为奇,但在这种高水平的比赛中,张继科始终能把握住自己的情绪,展现出笼罩赛场局面的能力,这些是球以外的事,也是我看好他的原因。我马上就告诉那个学生家长,关注张继科,这个年轻人只要有机会,一定一飞冲天。
通过刘国梁,读懂张继科
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张继科临场“救火”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刘国梁在CCTV4的一个采访中说,当时的张继科在技术上比马龙弱,但是他看重的是张继科的心理。比赛前,刘国梁问张继科想不想上,张继科就说了一个字“想”。我认为这段对话非常精彩,虽然张继科后来补充说,他当时以为刘国梁在跟他开玩笑,但事实是刘国梁真让他上场了,张继科上了,赢了,我认为那是他为中国队拿的非常值钱的一分。刘国梁后来评价那场球张继科打得很差、很悬、很危险,但他同时也说,打得再好看,输了也等于零,打得再差,赢了也长信心,这就是决赛。
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决赛,场上大比分2比2——张继科2比0领先被王皓追上,第五局张继科8:5领先的时候,作为解说嘉宾的刘国梁说:“到目前为止,张继科能把心态控制得这么平静,对他来说不容易。”这句话真是过来人的金玉良言,“是非经过不知难”,经历过的人才能说得出这种话。对于张继科来说,那是他第一次进入世锦赛单打决赛,能不能拿冠军,绝对不单单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心理上的窗户纸不捅破,想拿世界男子单打冠军就是句梦话。第六局一开局,刘国梁说:“像这样的大赛,真正比的是谁少犯错误,谁别犯颠覆性的错误。”打到张继科4:2领先的时候,刘国梁又说:“比赛里永远要猜对方。”有很多运动员打比赛光想自己,其实最高水平的比赛里,运动员都是在想对手。打到9:5张继科领先的时候,刘国梁又说:“继科到现在为止的表现是非常完美的,看能不能坚持到最后。”经过和王皓几乎肉搏式的短兵相接,张继科强渡关山拿下了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按刘国梁当时的说法是,张继科还有多大的潜能谁都不知道,10:5领先,6个赛点没拿下来,第7个赛点还能出手那么坚决,确实不容易。
当时刘国梁管张继科叫“小将”,我当时就想,我怎么没觉得张继科在场上打比赛给人一种“小将”的感觉呢?说明他在心理上已经非常成熟了。张继科心里非常清楚,自己就得下手狠,他的经验比不上王皓,半长不短的球他在这么紧张的时候打不出来,没到那个火候。第六局张继科被追到10平的时候,有一板球是逼着自己挑,结果挑出界了,这时候刘国梁说:“太紧张了,手都硬了。”
刘国梁的点评值得我和乒乓球广大爱好者们好好咀嚼和揣摩,绝对是不可多得的教材,在教大家看门道,不要光看热闹。这些点评可以让我们从心理上的层面看懂场上发生了什么,也能对张继科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既生“瑜”,为何不能生“亮”
我经常看到有人把张继科和王皓比喻成一种“瑜亮情结”,王皓的粉丝总会说“既生瑜,何生亮”,我不这么看,我觉得正是由于张继科和王皓之间的良性竞争、互相砥砺,才成就了他们两个人演绎出的难以复制的乒坛佳话。
谈张继科不能不谈王皓,张继科的四个冠军全是跟王皓打的决赛。在今年的巴黎世乒赛中,我认为王皓打了两场空前绝后、让人荡气回肠的精彩比赛。跟马龙比赛之前,王皓在接受采访时说,比分能见“2”就对得起自己了。其实从队里的教练到运动员都知道,现在的王皓跟马龙打,绝对处于下风,几乎没什么胜绩,但恰恰在这种氛围下,王皓打了一场我所见过的他最威风八面的比赛,就凭这场球,可以说王皓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运动员。
张继科在巴黎世乒赛半决赛和决赛的两场球,上来一打我就感觉他不对劲,这完全不是他在奥运会后打比赛的状态,在场上张继科招招致命,刀刀见血,出手没有商量,能4比0就绝不4比1。在和王皓的决赛中,张继科打出的都是非常规的招数,比如在第一局中,张继科就打王皓反手,大家都知道王皓的反手好,但张继科就要在反手上赢他。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张继科的性格,用北京人的话说叫“人来疯”,他就是为大场面而生的人。我看乒乓球50多年,我认为有这样霸气和狠劲儿的人,张继科排第二,第一是庄则栋,没有第三个人。
张继科的意义
张继科参加了四次大赛,拿了四个单打冠军,现在他已经成为聚光灯下的人物。2008年张继科还是个陪练,2010年他在和王皓配双打打亚运会的时候小心翼翼,当时他要争取的还只是参加奥运会团体赛的资格;他曾经压力很大,因为他比谁都清楚如果错失一个机会,下一个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而现在他成为了一个身怀绝技、为大场面而生的体育明星。张继科拥有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非常需要的正面形象,他个性张扬,敢于展现自我,这些只要适度,没什么不好,“人不轻狂枉少年”。
普通人的人生可能没有运动员这么绚烂多彩,但同样会遇到逆境,这个时候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可以想办法克服,也可以知难而退另辟蹊径。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张继科所展现出的就是这样的东西,通过他打比赛的细节可以看出他的性格,也能看出他走上成功之路并非偶然。张继科走过弯路,正是由于那段经历,给了他更大的反作用能量,犯错误的时候,要勇于面对和承认,而且必须迈过去,否则人生就会停留在失败的这个节点。
我们这个社会现在很多东西依赖于物质和技术,让人们在很多时候忽略了人最本质的韧性。乒乓球比赛打得是心理,说白了就是比人的质量和精神状态。张继科在比赛中展现的血性,男孩子该有的大气和霸气,有困难能扛得住的劲头,是社会上非常需要的正能量,尤其可以使喜欢他的青少年,变得有活力。
体育运动说到底,还是属于文化范畴,张继科作为男乒的标杆和领军人物,需要提高一下自身的文化修养,多参加基层乒乓球的推广和公益活动,用他正面的形象,输出更多的正能量,这是现在年轻运动员都要承担的责任。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非常发达,从他们获得冠军的第二秒开始,可能就会增长无数的粉丝,所以我对“张继科们”很期待,不要小瞧他们身上的能量,他们会使乒乓球这项运动发展得更好,更普及,有更多人来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