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群组明星花絮

  • 分享

    花季的杨影好潇洒

    静数秋天 已有 739 次阅读   2013-03-04 13:40
    转自:徐州乒乓网
    清丽白皙,明眸皓齿,聪颖活泼,蓬勃向上。。。。。。这些赞美用在杨影身上皆不为过。这个女孩子着实讨人喜。凡带过她的教练,无不给予她厚爱。
        她喜欢听音乐,听流行歌曲。天大的缺憾是她不擅长歌唱。“我唱歌不行,但跳舞是我的一绝。”她酷爱跳迪斯科,既热情奔放而又能放松紧张了一天的精神。还爱打保龄球,阅读短小故事书-——实为小人儿书,在童真童趣中又入童年的梦境。。。。。。
        她的潇洒,更表现在她的乒乓球事业上。十三岁那年即以二比零战胜世界冠军邓亚萍;十四岁进入国家青年队;一九九一年赴朝第一次参加国际大型比赛,便获得了混双冠军、女双亚军、单打第三名;同年十月访欧,又获得波兰公开赛(A级)双打冠军、混双冠军、单打冠军,被国际乒联排名十八位。三个月后,在日本全球世界青年乒乓球中,与邓亚萍、李菊联手又夺得了世界冠军。。。。。。
        采访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下周她将去太原参加国内的一个重大比赛,训练十分紧张,一天都在训练房。采访她一个,势必“株连” 另一个教练早安排好的对手。我清楚占用国手训练时间的严重性。我在北京等了几天,也没有插针之隙。不得已,便将采访放在中午,她午饭后一段午休时间。
        我如约准时来到她的房间。与她同居一室的邓亚萍去了亚运会,另一位热情的上海姑娘让我稍等:“杨影说了你要来采访,一会儿就回来!”这一会儿一晃便是半个多小时,已近中午一点。上海姑娘也急了,帮我楼上楼下找。杨影终于来时,已近中午一点。原来,她又自动延长了训练时间,刚冲完澡,连午饭也没有吃呢。
        她的确很洒脱,无拘无束地朝我笑着,露出一排玉齿,“教练安排下午在房间看录像,咱们正好谈!”
        说罢,她拿起桌上的油馍,有滋有味地吃着。她告诉我,这是请人从徐州捎来的,她最爱吃徐州的油馍。
        吃着家乡的油馍和家乡的客人谈心,她津津有味,津津乐道。
        她洒脱得像个小男孩儿。
        正是凭着这股男孩子气,她的启蒙教练鹿传志才选中了她。
        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选拨,是一个极偶然的巧合。住家离铁四小近,姑姑又在这个学校任教,五岁的小杨影常跑到操场玩耍。她喜欢跳舞,还喜欢打醉拳,活泼开朗,一点儿也没有女孩子的羞涩。尤其是打起醉拳来,左摇右摆,东倒西歪,挺有韵味儿,在校的大孩子们看了笑得前仰后合。有一次上体育课,学生们嘻嘻哈哈地笑,鹿传志在呵斥学生精力不集中时,居然也被杨影的醉拳吸引了。当他教学生们做徒手操时,不远处的杨影也跟着学起来,动作灵巧又规范,比四年级的学生们还出色。课后,他将杨影喊到身边,问:“你喜欢打乒乓球吗?”杨影乌黑的大眼睛滴溜溜转,“我喜欢打醉拳!”“我问你是不是想打乒乓球?”“打就打!”回答得好利索。
        鹿传志将她带到学校乒乓房,几个动作一比试,嗬,真是棵打乒乓球的好苗子。
        此时的杨影,已经被七、八张球台前挥拍大战的小将们迷住了神,“我也打”!
     
    徐州铁路分局第四小学,是全国闻名的培养乒乓冠军的摇篮。从梁金光老师在水泥台上指导孩子们练球,到鹿传志在三百多平方的正规训练房里挥拍执教,近二十年来,特别是一九八零年以来,共向国家队、省专业队、省、市体校输送了五十六名优秀队员,在全国和部、省级比赛中获得四十一块金牌、三十八块银牌、四十二块铜牌。铁路分局局长曹可久亲自前往铁四小现场办公,当场拍板修建训练房,巢延龙副局长批款五万元为训练房增设了两部分立式空调,改善了训练条件——诚然,局领导所给予的关怀,有些是在杨影打出成绩、调入省队和国家队之后。但是,鹿传志选中杨影的时候,铁四小的乒乓球运动业已蔚然成风,培养出了一批好苗子,在徐州市和济南路局有了名气。
        有这样好的环境和氛围,小杨影真运气。
        她从此再不去托儿所,就跟着鹿传志打起了乒乓球。家离学校近,她每天早早起身和校队一道出早操、练徒手动作和步伐。八点,爸妈送饭来了,她却有个不爱吃早饭的习惯。这么个练法,不吃怎么成?鹿传志一声:“你不吃我不要你了!”她便麻利地狼吞虎咽起来。吃过饭就练球,上、下午、晚上都练。

        校长夏献荣是向鹿传志下了军令状的:要在徐州和路局打出名堂。鹿传志全身心的投入,只要不上体育课,他就盯住杨影这帮孩子训练。这样,杨影从开始练球起,运动量就不少于专业队员。五岁的孩子实在累极了,累得想哭,可她已经爱上了这乳白的小球,又惧怕严厉的教练,从不说不再打球了。爸妈看着孩子练得苦,说:“你不想打也行,咱上托儿所。”她乌溜溜的眼睛顿时不转了,瞪圆了,“不,我打!”
        托儿所,早圈不住男孩似的杨影了。
        小球织出的一条条无形的白线,已紧紧拴住了她的心。她富有灵性,起步早,进步快。有时,鹿传志教别的孩子,她在一边看。别人还未掌握要领,她便先学会了。鹿传志说,杨影心有灵犀一点通,有时不用教,“无师自通”。一年。她赶上了比她大一拨的孩子们。
        市里举行少年儿童乒乓球赛。鹿传志给杨影报了童组。儿童组里最小的便是她。拿了个第六名,乐得她又蹦又跳,又打醉拳,第一次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儿。爸妈也高兴,奖励给她两只铅笔。
       “我能打冠军!”她自信地向爸妈说。
        过去与体育无缘、连电视台体育节目也极少一顾的爸妈,还以为这无非是小孩子的“疯话”呢。
        一颗幼小的心灵一旦有了志向,也会产生惊人的力量。
        鹿传志带的是一帮不懂事的孩子,乒乓队是个托儿所,淘气、惹事、尿裤子、拉裤子。。。。。。而杨影刻苦认真,从不让鹿传志操心。有一次,鹿传志出差在外,许多孩子觉得到底没人管了,偷懒躲滑,有的干脆不训练了,打起了“方毛”。杨影到比平时更认真,天天准时到校,按照教练走前的布置,一丝不苟地练习。

        这是一九八五年的盛夏,闷热难耐。有一天吃晚饭时,爸妈见她还未回来,便跑到学校去找。训练房里,孩子们正惊慌失措地乱嚷嚷。昏倒在台前地上的正是小杨影。爸妈连忙把她抱到通风的地方,妈妈一拭她的额头,烫得像烙铁。原来,杨影发烧三十九度以上,爸妈不知道,她只顾打球连口水也没顾上喝。。。。。。
        妈妈真不想再让她拼命了。
        “我还得打”!
        杨影的拗劲一上来,连爸妈上班去了也没辙儿。
        第二天,烧刚退,趁爸妈上班去了,她又溜出家门,奔向铁四小的乒乓房。
        她真着了魔。

     

    七岁,她入学了,成了名副其实的铁四小的学生。班主任宗秀荣待她特好。别的班主任不主张孩子打乒乓,有时冲着鹿传志直嚷,“练个什么?我得抓学生学习!”而宗秀荣非常支持杨影打球。每到训练时间,她总是向杨影浅浅一笑,“你去吧,回头我给你补课。”一年级时,杨影在班上学习不算好。别的孩子都上过“学前班”,而她的“学前班”是打乒乓。基础不如人家。宗老师不辞劳苦,常在杨影训练之后为她补课。二、三年级,杨影学习上去了。四、五年级时,她的学习成绩在全年级拔尖,成为了三好学生。
        师恩难忘。杨影不但记住了鹿传志,心中还镶嵌着宗老师可敬可亲的形象。学习成绩好,没了后顾之忧,爸妈放心,杨影训练时心头也踏实。女孩子毕竟比男孩子懂事早,当她明白鹿教练、宗老师的良苦用心后,练起球来更爱动脑筋,也更不怕吃苦。有一次在操场身体训练,她一脚陷进沟里,沟底有铁丝,将她的腿划出一条条口子,立刻鲜血直流,走路一瘸一拐。鹿传志要她明天休息,伤好后再投入训练。可是,第二天,她又笑嘻嘻地出现在乒乓房,仿佛昨天没有划伤过。打起球来,泼辣得胜过男孩子。
        市体校录取杨影后,她每天要从东北郊的铁四小,赶到南郊的体育场。第一次坐公交汽车,就糊里糊涂做错站了。到底年纪小,同行的孩子全傻了。杨影却说:“怕个什么?打回头!”她按照打回头的乒乓球战术,原车回原站,再改乘到体校的车次。
        每天上午学习,吃完午饭就往体校奔。教练李鲁沙又像鹿传志、宗秀荣一样喜欢上这个泼辣好强的女孩子。在市体校几年,杨影一直很“得宠”。每当训练之际,李鲁沙宁可少管别的孩子,也要亲自辅导杨影。下了训练课,已经是傍晚六点钟了。别的孩子都走尽了,他还把杨影留下,高抛发球、左推右攻、陪她练到八点多钟,直到杨影的爸爸骑车来接,方才收场。那几年,杨影爸爸下班后便往体校赶,跑了好多好多路。因为晚七时一过,这班公交车就停开了。
        也正是在市体校的这几年,杨影的基本功日渐踏实,并初步树立了战术意识。她之所以能在进省队的第二年便打败了世界冠军邓亚萍,正是由于她在铁四小和市体校所奠定的根基。
        江苏省搞过一次考核性比赛,主要考核少年队的基本功,不分名次的高低。这一次,杨影无疑给省队教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全省比赛中又接连几次获得少年女子单打冠军,更受到了省队的瞩目。她在南京只集训了一个很短暂的阶段,一步到位,直接跨入了省队的行列。
        杨影此时才刚十二岁。爸妈就这么个宝贝丫头,如今要离家去“打天下”,怎放得下心呢?l离徐前,妈尽抹眼泪,哭得泪人儿似的。将女儿送到南京,妈哭,女儿哭,都成了泪人儿。爸妈回徐州了,杨影继续哭。早晨起来,眼泡红肿,枕头湿润了一大片,准是夜里梦中又哭了。她几乎每天写信,给爸妈,给亲戚,给母校的老师,给同学们。。。。。。写写,心里敞快。家乡的封封回信,排解了十二岁孩子许多的乡思乡愁,也激扬了她的斗志。
        真正使她了结了那段泪水洗面的日子的,还是那小小的银球。一进入火热的训练场,一切的思绪和孤独便荡然无存。男孩子豁达开朗,好勇斗强的天性,在她这个女孩子身上也鲜明地表现出来。在别人面前,她都不示弱,哪怕已经是国内名将的老队员,也休想在气势上压倒她。无论是南京闷热的夏季还是阴冷的冬日,她总是汗水如注苦战在球台前。省队教练很快也偏爱上这个上进心特强、特能吃苦的徐州小姑娘,将她列入重点培养对象。

     

       在关系到杨影发展前途的关键问题上,省队教练进一步铸就了她直板快攻的风格。这一点颇有“反潮流”的精神。横板两面攻已形成国际乒坛的主潮,中国传统的直板快攻几被横板取代。一大批直板选手遭到“处理”,或“解甲归田”,或改大横板,或正胶改反胶。按运动员的行话说,是被“枪毙”掉了。这股潮流,主宰乒坛多年。至今,国家一队、二队近百名选手中,直板寥寥。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这寥寥者今天又成了“国宝”,可谓凤毛麟角。杨影在江苏省队最大的幸运,是承袭了中国的传统打法。如其早一年进入中国乒坛,也许难免厄运。江苏队的教练有眼光,有见地。
        在教练的苦心栽培下,杨影很快脱颖而出。
        她进入省队的次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在无锡拉开帷幕。大赛头一天就爆了个大冷门:十三岁的杨影以二比零轻取世界冠军、刚从亚运会上摘取三枚金牌的邓亚萍!那是江苏二队对河南队的团体赛上,杨影碰到了刚开辟了“邓亚萍时代”的邓亚萍。杨影初生 ,发挥得格外出色。邓亚萍则显然思想准备不足。杨影变幻多端的高抛发球,凌厉的正手攻和急雨般的推挡,打乱了这位世界冠军的阵脚。最后打出的,是乒坛专家和数千观众难也没有料到的结局。舆论哗然,锡城为之一惊。当读者最早从《无锡日报》上读到这则消息,竟有人去电询问:记者是不是弄错了?邓亚萍怎么会输在一个小毛丫头手下呢?肯定是记者搞错了!为此,无锡日报发了《冠军翻船以后》的专论。文中说:有人见邓亚萍败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手里,便不能接受,甚至怀疑这事实是假的,怨恨记者报道出来。这种崇拜明星的行为,已近乎神秘兮兮了。。。。。。“
        新闻记者当场采访杨影时,要她谈谈打败邓亚萍的切身感受。
        她乌亮的眸子一闪,笑盈盈地说:“我很高兴!”
        时隔一天,她输给了邓亚萍。记者又要她谈感受。
        她乌亮的眸子一闪。笑盈盈地说:“我很高兴!”
        记者不解了,“输了你也高兴?”
        她一本正经:“输赢我都学到了东西,受到了锻炼。”
        嗬,这女孩子还挺有心计。
        “那么你今后的目标呢?”
        “明年先在全国少年比赛中拿冠军。”她答得满有分寸。
        那几天,记者趋之若骜。数十家新闻媒介报道了杨影打败邓亚萍的消息。这倒使小杨影困惑了:记者天天上门采访,这有什么了不起。值得吗?
        她自己觉得值得的,是要向爸爸妈妈报个信。长途电话老是打不通。几年后回想起来,她怀疑自己当时打错了号码。
        杨影不食言。她向记者说:明年拿全国少年冠军,第二年全国青少年乒乓球赛,她真真打了个女子单打冠军,又打了省运会冠军。

     

       在省队不到两年,她荣幸地进入国家二队即中国青年队。这是一九九一年五月,她十四岁,超前跨入了“青年时代”。
        调入国家队只一个月,杨影出征朝鲜。首次参加国家大型比赛,在与朝鲜、韩国、印尼、罗马尼亚十几个国家选手的角逐中,夺得了混双冠、女双冠军、单打第三名。四个月后,出访欧洲,在波兰公开赛(A级)中与李菊、王飞合作分别夺得女双和混双两项冠军、单打亚军。这是一次世界级高品位的大赛。杨影出色的表现和巨大的潜能,受到了世界乒坛的注目。她一举登上世界乒联的排名,进入了前十八位。这是国际上许多高手梦寐以求的。
        出于长远的战略考虑,国家队决计由世界邓亚萍带小将杨影、李菊参加东京世界青年乒乓球赛。三十多个国家的选手报名参战。强手如林,名将如云。有邓亚萍在,杨影不但全无轻松之感,反而背起了包袱。女子团体赛中,邓亚萍必然拿分,如果得不到冠军,则必然是自己和李菊失误,而“有邓亚萍在就必拿冠军”,似乎已经成为国人的信条。看来,一场球是输不起的。邓亚萍理解她们的心情,要她们放松一点,不必过于紧张。狂澜卷来,有她做中流砥柱。她们三人一路攻关夺隘,在半决赛中以四比零轻取日本队后,取得了团体冠军的决赛权。对方是世界乒坛劲旅朝鲜队。邓亚萍拿下两分,杨影和李菊则各失一分,场上比分二比二。关键一场比赛由杨影出战,对方左手横板,反面生胶,是位怪球手。
        记者们意识到这场比赛的重要,都端着相机围在了挡板之外。
        杨影心情紧张,生怕丢掉这生死攸关的一分。国家体委副主任徐寅生坐镇场外。教练要她沉着镇定,以一个“敢”字取胜,一上场,双方即处于了一种胶着状态,一分咬一分,一分扣一分,谁也休想稍稍拉大距离。在双方技术水平均衡的态势下,心里素质便起到了主导作用。杨影敢打敢拼,以二十一比十九先胜一局。第二局,对方以刁钻的怪球一路领先,将比分拉开成十七比十三,杨影毫不示弱,一气儿追到二十平。二十平后一直是平局,你一分我一分交替上升。场外的观众都悬了起来。此刻的杨影用反手推挡控制局面,力图稳中取胜。两人谁发球谁就得一分。当杨影在推挡中丢失一分时,立即变推挡为突出正手。她高抛发球抢攻扳回一分。对方发球,杨影一个闪电般的侧身正手抢攻,速度,角度,力度使对方惊魂甫定时便丢失了全局。
        中国女队夺得了团体冠军。邓亚萍一手抱着一个队友,三个人紧紧抱成了一团。
        这是一场心理素质的较量。
        一个优秀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实战中养成的。杨影自然也有夜走麦城的时候,而夜走麦城正在于她心里素质上的欠缺。在法国乒乓球邀请赛后,中国女队顺路访问荷兰。荷兰邀请赛中,杨影碰上了一位意大利选手。此人水平一般,名不见经传,一盯上就成了定格:只要杨影发球,发一个他就要求裁判判一个发球犯规,一判就是二、三十分。她在场上就掉泪了,怕无法交待。第三局在二十平后又因发球犯规而痛失全局。论技术,对方绝不是杨影的对手。杨影赛后总结教训,首先是自己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轻敌。场上掉泪,是懦夫无能的表现。
        杨影从不回避这次失误。她牢记着这次失败的教训。回国之后,在练发球时她总是坚持往上抛。
        一九九三年十月,杨影从国家二队升格到国家一队。
        国家女队正处于新老交替阶段。居于世界水平峰巅的邓亚萍,还会挥拍再拼搏几年。而有些老队员行将退役,杨影作为第二梯队责无旁贷地将顶上去。像她这般年纪的选手,又正是开始出成绩的时候。因此,无论是从国家女队还是从杨影本人而言,这几年都是至关重要的。杨影透彻地悟出了这一点。
        “从徐州乒乓球运动的历史来看,真正的世界一流选手还没有出现过。我要抓住机遇,突破自我,早出成绩,为家乡争光!”
        “退路没有,只有一搏!”
        这是杨影的肺腑之言。她脸上天真烂漫的笑全没了,异常庄重、严峻。
        花季的少女,肩上的担子该有多沉呵。
        “王老师,有一点你一定给我写上——”
        临分手,她几乎是在恳求我,“你一定要写上我小学老师宗秀荣!我现在在国家队了,主要任务是训练比赛,文化课不上了。我老是在想,将来,还得请宗老师给我补课!她教过我爸我妈,又教过我,与我家有缘份。我常给她写信,寄贺年卡......”她说的真挚动人,眸子里莹莹闪亮。

        哦,世界冠军的心扉中,时刻惦念的,是自己文化的启蒙老师。
        “宗老师默默无闻干了一辈子,没入党没提干。我搞体育,出再大成绩,她评职称也沾不上。她可是个平凡的好人......”
        “我们一见面,宗老师就激动地哭。我说:‘宗老师,您怎么哭了?’她说,‘我眼里有沙子......’我说,‘

     

    怎么我一来,您眼里就有沙子了呢’......”
        我被她的这番话深深打动了。
        ......

        花季的杨影,正欲开出烂熳的春花。
        而在那迷人的花蕊上闪烁的,正是老师和教练们心血化成的雨露。

     

    收藏| 举报| 回复 
涂鸦板
插入图片
  插入   删除
+增加图片 只支持 .jpg、.gif、.png为结尾的URL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