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组 - 休闲茶座
-
来源:东方体育日报世界冠军郑怀颖大家抢着和她打
郑怀颖这个名字,对于资深乒乓球迷来说如雷贯耳,她不仅获得过第3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女子团体冠军,还是1971年中美“乒乓外交”的亲历者。这位当年叱咤球坛的乒坛女将,如今也是徐家汇社区乒乓球队的一员。“乒乓”二字对她的含义,也从竞技体育变成了快乐源泉。
今年已经63岁的郑怀颖人气很旺,大家都喜欢和她切磋球技。说到这一点她自己有些不好意思,队友赵阿姨却赞不绝口:“有些业余选手觉得自己水平高,还不愿意和普通人打球,但郑怀颖一点架子都没有,特别愿意教大家,大家也都抢着和她打球。”
9岁开始打乒乓,在退役之后还担任国家青年队和上海队的教练,乒乓球几乎是郑怀颖生活中唯一的重心,退休之后她只希望能好好休息。长年的高强度训练给她留下了一身伤病,每年都要住院一段时间。她也试过通过锻炼来提高身体素质:“去过公园走路,但太枯燥了。”直到2011年,郑怀颖作为当年乒乓外交的代表要去美国芝加哥访问,她才又拿起了球拍。
虽然曾经是一位顶尖乒乓球运动员,但刚刚重新开始打球时,郑怀颖也相当吃力:“开始两个礼拜打下来肩膀很酸,半边身体都疼,现在一次已经能打一个小时了。”现在郑怀颖每周要打三次球,其他时间则帮忙照顾自己的小外孙女。几次女儿临时让她多带一天,郑怀颖还为了打球而拒绝,惹得外孙女都要吃醋:“你就知道打球!”郑怀颖还会拉上同样是乒乓球运动员出身的先生来一起锻炼:“他原来也不爱运动,有时候早上要睡懒觉,我就拖着他来。”
退休之后,郑怀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她的想法和其他同龄人也非常相似:“都已经退休了,再花钱学别的东西不太现实。乒乓球就是我的爱好和特长,现在每天都过得非常开心。”
常胜将军吴佳蓬奖牌悉数送好友
63岁的吴佳蓬是标准的金牌大户,2004年到2006年他连续三届获得国际元老邀请赛50-60岁组的冠军,在国内无人能敌。去年和前年吴佳蓬还蝉联了乒协会员联赛总决赛单打和团体的双冠王。
吴佳蓬年轻时曾入选八一队,退役之后因为工作忙碌就不再打球。让他重新燃起热情的是自己妻子身上发生的“奇迹”:“她十几年前就得了心脏病,诊断书上写着不宜进行体力活动,所以连家务都不做了,每天都要吃中药。但打了一段时间的球,不但没有发病,身体反而更好了。”
现在坚持每天打球一个小时,吴佳蓬自己的“将军肚”也不见了,腰围从两尺八降到两尺三,也无需像其他人那样成天为了自己的健康担心:“很多人吃一块肉还要担心对身体不好,可我打球之后所有的指标都很正常,吃东西也有滋有味了。”除了能锻炼身体,吴佳蓬认为坚持打球还有更多好处:“参加比赛会面对适度的竞争,有些人适应不了,其实临场的紧张感会加强反应速度和灵敏度,对中老年人来说很重要。”
除了打乒乓,下象棋也是吴佳蓬的爱好。不过他可不是普通的爱好者,上世纪90年代他曾战胜过胡荣华,水平和专业棋手有得一拼。按吴佳蓬的说法,这叫“动静结合”,能够让人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仅仅2011年吴佳蓬就拿到7个全国性赛事的单打冠军,但吴佳蓬不是为了冠军才坚持到现在的:“锦标主义没有意思,我从心底里就不在乎这些,输赢没有关系,自己身体好才是最重要的。”这么多年来吴佳蓬获得了不少奖牌奖杯,但只要有人向他要,一定来者不拒,因为最好的纪念品,早已留在他心中了。
队长张福君谈乒乓健身——
过去一堆药现在不吃药
作为球队队长,张福君非常忙碌,其他队员在专心练习,她却要不时放下拍子和身边的人打招呼、讨论工作。球队一周活动四次,虽然没有形式上的签到,但如果有人缺席,是家里有事还是身体不好,张福君心里清清楚楚。
14岁时张福君就进入解放军专业队,开始面对与年龄不符的压力:“在专业队打一定要出成绩,小时候会烦。打不动就哭,哭完了教练还要让打。”张福君此后成功拿到了全军运动会的女双亚军和团体第四名。可1978年复员回到上海之后,她已不想再打球,球拍也不知放到哪里去了。
此后张福君全身心投入了工作,同时还要兼顾家庭,到了退休时却发现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碰上了以前的战友兼队友,才知道了有这样一支中老年乒乓球队。那时球队的成员很少,还要借用其他区的场地活动。2004年张福君接任队长职务,通过自己和队员们的通力协作,才把球队带向了辉煌。
现在乒乓球队有二十多位成员,年龄最小的47岁,最大的已经74岁。从2009年起,他们在市级以上的比赛中拿下了23个冠军,其中不乏国际级比赛,而且在60岁年龄段的女子比赛中打遍上海无敌手。成绩只能在纸上看到,真正的收获只有自己才感觉得到:“以前一堆药,现在不但不吃药,心情还特别好。”张福君不仅邀请自己的朋友来打,还叫上自己的丈夫:“以前他有180斤,2010年他开始跟我一起打球,已经减掉四五十斤了。”
收藏| 举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