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群组明星花絮

  • 分享

    王皓小传:选择“AB面”成就辉煌

    静数秋天 已有 376 次阅读   2015-03-03 11:38

    北京时间12月24日,2天前,中国乒乓球著名运动员王皓宣布退役,他的下一站是八一队主帅的位置。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少年,到国乒的顶梁柱,王皓在国家队走过了16年的风风雨雨。

      小小“淘气包”

      王皓出生在北国春城——长春。王皓的乒乓球天赋,还真有点“遗传”的因素。王皓的父亲王忠全是个铁杆球迷,从小就爱打球,也算个业余高手了。20年前,他与王皓的妈妈刘志英刚结婚时,就摆弄着自己的拍子对妻子说:“今后就让咱俩的孩子去打球!”不过当时说说也就算了,谁也没当真。

      王皓从小就是个漂亮的孩子,小名叫“乐乐”,跟周围同龄的孩子比,他既聪明又灵活,而且“淘”得出奇,小时候没少因为淘气挨打。最初,王皓犯了错误,估摸着妈妈又要“招待”自己一顿“笤帚疙瘩炖肉”了,他就把笤帚藏起来,可他很快发现这招不行,找不着笤帚,妈妈就使劲儿掐他大腿,那滋味可比挨几下笤帚难受多了,所以后来每次妈妈露出要揍他的意思,他就把笤帚主动递给妈妈,然后把小屁股一撅,说:“妈妈,你打我吧。可千万别掐我。”

      王皓小时候不仅淘气,胆子还特大。爬个树上个房的也就不说了,三岁多时,有一天下午,他在姥姥家附近玩儿,趁大人不留神,他嗖嗖嗖地爬上了双杠滑梯,玩这种滑梯时要用手臂和腿夹住双杠往下滑,可王皓刚一上去就从杠子中间漏了下来,摔的那个惨样,就别提了,在医院躺了两天才醒过来,医生说这是摔出了轻微脑震荡。伤养好之后,王皓的脾气一点儿也没变,该怎么淘气还怎么淘气,并且在日常的“淘气”生活中表现出了比普通孩子好得多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小的时候,王皓有辆三个辘轱的儿童自行车,他骑着这辆车,能在两三平方米大的地方熟练地转圈儿,一圈接一圈,乐此不疲。

      选择“AB面”

      王皓7岁时,他和爸爸在电视上看到长春市少年宫招收少儿乒乓球学员,教练正是王皓的父亲当年的乒乓球老师刘宏祺,爸爸马上就带着儿子来找刘教练。刘教练见他的素质不错,就把他留下了。当时正是横板打法盛行的时代,“直板横打”这种说法还没有流行,大家都管直板反面也能进攻的打法叫“AB面”,刘教练就为王皓选择了这种“AB面”打法。虽然也想到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经过两个多月的试验,大家发现王皓在比赛中不但不吃亏,还能占到不少便宜,于是就坚持了下来。

      王皓在成才路上的每一步,爸爸记得是最清楚的。1990年3月18日,王皓开始学颠球,“五·一”节时,爸爸对他说:“你要是能连续正手攻球500个,我就带你去奶奶家玩儿。”王皓一听有这好事儿,二话不说拎着拍子就开打,一口气儿打了一个多小时,还真的连攻500板没失误。小孩子从开始学球到可以正手连攻500板,怎么也得三四个月,可王皓一个半月就做到了。

      见儿子进步这么快,爸爸更上心了,这么多年的“球迷”当下来,他也算是半个“行家里手”。王皓手小抓不住拍柄,他就特制了一块拍子,在拍柄根部加了个抠手。十年后,一家器材厂商开发出“四面攻”球拍,王皓的父亲一看,跟自己当年的创意大有“异曲同工”之效,不禁为自己的“超前创造性思维”得意。

      王皓学乒乓球两三个月,就可以有模有样地与人对打了,从这时候起,王皓的爸爸就带他遍访长春市的名家高手,每过一段时间,就给他换个陪练,让王皓早早适应各种打法。王皓在长春学球的五六年间,爸爸一共给他找了17位陪练,正胶反胶攻球削球左手右手都找遍了。爸爸自己也操刀上阵,每天晚上都得陪王皓练上一会儿反手,到小学二、三年级时,爸爸就打不过他了。跟王皓一拨儿学球的孩子更“惨”了,在长春市,只要王皓参加比赛,他准拿冠军。别的孩子练球也很辛苦,可一碰到王皓,最多只能打第二。

      为了学球,王皓小时候没少吃苦。他家离少年宫特别远,每天爸爸都骑自行车带他去学球。夏天,下大雨了,爸爸给王皓的头上套个塑料袋,身上就穿条小裤衩,俩人顶着雨走;冬天最难熬了,长春的冬天很冷,雪又特别多,爸爸把王皓放在自行车的横梁上,给他戴顶棉帽子。没一会儿,王皓就冒汗了,可要是把棉帽子摘了,准得把耳朵冻坏。不管条件多苦,王皓总能咬牙坚持下来。

      虽然作运动员挺累,可王皓就是喜欢乒乓球,只要闲着,不碰碰球手就痒痒。他家的房子是石膏板墙壁的,开始,他没事儿就对着紧挨邻居家的那面墙打球,没几天,邻居就不干了,这种墙壁隔音效果太差,小球磕在墙上“当当”的声音影响人家。从此,王皓就改成对着自己家走廊的墙打,时间长了,把那墙打得全是一个一个的小坑。一直到王皓离开长春去了八一队,爸妈才把那堵一片班驳的墙粉刷一新。

      迈向更高殿堂

      王皓上小学六年级时,父母开始为他的将来打算了,是打球还是读书?如果打球,王皓必须到更高一级的专业队伍去提高,学业肯定受影响。王皓从小就是班长,学习成绩很好,老师一再跟父母保证他将来准能考上重点大学。父亲当然是倾向让儿子去打球,母亲却有点为难,于是她让王皓自己选择,王皓回答“我想打球”。

      决心下好了,把孩子往哪儿送呢?父亲想到了八一队,八一队历来就是世界冠军的摇篮,当时队中有王涛、刘国梁两位超一流运动员,军队化的严格管理也能让王皓尽早成才。1996年底,父子俩来到了位于北京市郊的八一乒乓球队,教练找了三位队员跟王皓打比赛,王皓赢了两场,只输给一位削球手。比赛结束后,教练告诉王皓:回家等消息吧。

      回长春后,王皓的父亲一天一个电话打到八一队询问情况,一个星期后,他终于得到了通知:来八一队自费试训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中,八一队搞了两次全队的大循环,王皓在两次比赛中均进入前八名。他用出色的表现证明了自己,也征服了教练,从此正式加入了八一队。从穿上军装那天起,王皓迈向了一个崭新的乒乓殿堂。

      儿行千里母担忧。王皓刚进八一队时还不满13岁,衣食住行没有一件妈妈不惦记的。可王皓平时的训练任务很紧,父母就算抽时间到北京来一趟,跟王皓也呆不上多长时间,所以很少到北京看他。1997年春节,八一队不放假,大年三十那天,王皓往家里打电话:“妈妈,别的队员的家长都来了,你怎么不来看我呢?”妈妈一听,放下电话拿了牙具直奔火车站,在火车上过了除夕夜,大年初一早上到八一队,陪儿子在北京过了个年。

      在八一队呆了一年多,王皓就进入了国家青年队,又是一年多之后,他进入了国家队。虽然王皓不在身边,但父母时刻关注着他的成长,只要电视里播放王皓的比赛,爸爸全都录下来,然后自己在家一遍遍地反复看,帮助王皓分析对手的技术特点,父子俩还常常在电话里交流。成熟起来的王皓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顽皮淘气,他懂得了惦记家里,几乎每隔一天就往家里打个电话,听听父母的声音……


    (来源:搜狐体育)

    [本话题由 静数秋天 于 2015-03-03 11:38:42 编辑]
    收藏| 举报| 回复 
涂鸦板
插入图片
  插入   删除
+增加图片 只支持 .jpg、.gif、.png为结尾的URL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