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地乒乓球俱乐部

  • 分享

    比对手快一步----初试“盯球”

    老虎打武松 已有 301 次阅读    2012-03-06 07:27

          乒乓球飞来飞去快若闪电,凡是接触过这项运动的人都不会反对,这是一项需要球员做出快速反应的运动。如何能做出快速的反应?这当然取决于球员的反应水平了。

          反应水平是球员的反应能力、判断能力和技术能力的综合体现。球员的反应能力属于球员个人的生理基础,是硬实力的表现之一,可惜的是,反应能力是天生的,不可能通过后天的感知和训练而达到提高。球员的判断能力,本质上是球员对乒乓球运动规律理解程度的反映,属于认知的范畴,是球员软实力的表现,而且,判断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感知而得到提高的。球员的技术能力,本质上是球员对乒乓球技术的掌握程度和熟练程度的反映,属于技能的范畴,自然也能表现为球员的软实力,技术能力亦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而得到提高的。

          再有一个东西也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球员的注意力,注意力更是特殊,它既有属于有生理的东西,又有一些属于心理的表现在认知上和态度上的东西,虽然注意力并不属于反应水平,但是有意识的注意力集中对球员个人的反应水平则是裨益的。但是今天我们不准备讨论这个东西。

          闲话说多了,理论上的东西听起来也令人乏味,现在我们来谈谈“盯球”。还是老套套,又是一串问题。“盯球”是什么?它是做什么的?最后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盯球“?

          首先,“盯球”是什么?顾名思义,“盯球”就是盯紧那个球,但是,这还不够,至少还应包括对方手里的那支球拍。当然,我们要盯的那些实物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是那只运动的来球和击球球拍的那些运动轨迹,以及那些运动轨迹所表达的东西,比如方向、落点、球速、旋转等等。

          显然,“盯球”本身是为了判断出某些东西的特有行为,这与球员的判断能力是有关联的,同时,因为它又是一种颇有技术含量的行为,所以它又属于球员的一种技术能力。这里,我们可以认为,“盯球”是一种为球员判断能力服务的技术能力。

          其次,“盯球”是做什么的?“盯球”能不能提升球员的反应能力,科学家告诉我们:不能;“盯球”能不能提升球员的技术能力,比如,使弧圈球更转?教练员告诉我们:也不能!前面我们讲到,“盯球”是为了判断来球的方向、落点、球速、旋转等等,可是,我们平时不主动“盯球”也可以办到这些,当然,多数显得时间仓促了些。

          毫无疑义,在能力或时间许可的情况下,最佳的“盯球”应该是考察乒乓球运行的全过程。但现在的问题就是时间,当我们满足了考察乒乓球运行全过程的要求,可就无法满足回球的准备时间。当然变通的方法还是有的,比如,我们可以“退台”以延长乒乓球的运行时间,但代价可能是主动权的完全丧失;还有“预判” 也算一法,如果赌赢赌输各占一半的话,还真可以考虑,可惜尽管赌赢了判断未必就赢得了这个球。

          所谓“需要就是目的”,球员主动“盯球”也不例外,我们以为,“盯球”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主动缩短反应时间,争取尽可能多一点点的回球准备时间(真希望时时都是“慢动作”)。事实证明,正是这一点点回球准备时间,就使球员变来不及为来得及,变不到位为到位,变不稳定为稳定,变……

          最后,是如何“盯球”?相信这个也是大家最愿意了解的。在回答这一问题前,请允许再提一个问题(哈哈!不好意思啦!):在什么情况下不需要球员主动“盯球”?答案自然是现成的:除了“死球”以外,就是球员已经完全做好了击球的准备之时。

          球员观察球的运行过程,是为击球做准备,显然那些与击球无关的观察就是无效的观察,可惜,事情往往并不是这样,我们看到,许多球员似乎有观察自己击球运行轨迹的嗜好。诚然,成功的击球是具有美学般的轨迹,优美的轨迹可以给球员带来由衷的自豪和无比的信心,但是,诗情画意般的跟踪欣赏以及迫不得已的目光聚焦转换,仅因为占用了那一点点宝贵的时间,就使自己的下一次击球陷入窘迫之中。

          “盯球”的观察并不是正常的和完整的观察行为,它是建立在“反应快则准备足”原则基础上的应急式观察,它是牺牲了相当精确后的概略式观察,它的行为准则只是“尽早和尽快”,除此之外,我们看不到其他。如此不“人道”的观察方式,却也是事出无奈,如果时间允许,我们并不反对球员全面精确地观察乒乓球的运行全过程,甚至包括许多的细节,否则,乒乓球运动还有什么美感而言?

          “盯球”的精髓不是要做什么,而只是要“放弃”什么。这样的结论恐怕诸位想不到吧?这个“放弃”应该包括:

          第一,一切与来球判断无关的观察;

          第二,来球判断以后的一切跟踪观察;

          第三,除了核心观察时机以外的一切聚焦观察。

          现在,我们来解释一下这三个“放弃”。第一个放弃很直接,因为无关,自然要放弃。第二个放弃有些问题,跟踪观察是人眼的生理功能,为什么要掐断呢?但是你看,球员的瞳孔由远而进,然后又由近而远的聚焦,说起都那么麻烦,做起来一定是相当费时的,这显然不符合“盯球”的行为准则。更何况来球判断已然完成,继续跟踪观察实属“鸡肋”,除非,你不怕为下一轮次的“盯球”制造障碍。第三个放弃更有意思了,除了那个核心观察时机外,简直就是对第二个放弃,甚至包括第一个放弃的补偿,大家别忘了,人的眼球和视神经是个奇妙的系统组合,在其功能中,除了聚焦观察,还有余光观察,而学会余光观察,有时会比聚焦观察更有价值,如果你的能力许可,为什么不能用余光观察来处理被放弃的那些呢?

          现在来谈谈那个核心观察时机。我们说,符合“盯球”行为准则的只能是盯紧一个空间点,即对手的球拍,这里请注意,我们甚至并不关心那只球拍是如何运动的,仅仅关心的是它在哪里出现,因为,球拍的出现就意味着我们应该观察的“标靶”空间点的出现。时机的出现,是包括空间和时间的,而符合“盯球”行为准则的时间点也只有一个,就是乒乓球进出对手球拍的那一瞬间,因为那一瞬间,就是新情况出现的瞬间。(为什么说是“盯球”而不是“盯拍”,那是因为之后余光跟踪的是球体,而不是球拍。)

          现在我们通过这个核心观察时机上瞬间的观察,得到了我们想要的东西,跟下我们要干的是移动、引拍……

    好了,现在总结一下:

          “盯球”就是为了增加一点点回球准备时间而眼睛主动放弃聚焦观察大部分球体运动轨迹的一种观察行为,而最具“性价比”的“盯球”仅是球体进出对手球拍的那一瞬间。怎么样,拗口吧?

          最后也顺便提一下,除了我们讲的“盯球”外,还有一种“类盯球”的存在,如果我们把前面的“盯球”定义为回合球中的“盯球”,那么这个就是大名鼎鼎的接发球“盯球”了。二者在除了在形式上都是用眼睛“盯球”外,无论是在目的上或是方法上,都是有重大区别的。至于区别在哪?各位可以慢慢品味。

          我们以为,回合球中的“盯球”是一般意义上的“动态盯球”,也是大多业余球员容易忽视或没有掌握的“盯球”,掌握这种“盯球”,在训练和比赛中意义非凡,同时,这种“盯球”唯一的缺点就是——太累人了。

          而接发球的“盯球”是一种有充分准备时间的特殊的“静态盯球”,反而是大多业余球员普遍重视的“盯球”,掌握它同样具有很大的意义。这种“盯球”并不累人(打一个球只会在接发球中遇到一次),但是却很烦人,有时甚至是令人心惊肉跳。至于,接发球的“盯球”该怎么做,不需要在这里唠叨了吧?

    收藏 举报 回复 
涂鸦板
插入图片
  插入   删除
+增加图片 只支持 .jpg、.gif、.png为结尾的URL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