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地乒乓球俱乐部

  • 分享

    浅话世界男子乒坛技战术发展

    老虎打武松 已有 408 次阅读    2012-02-15 06:36

    这个主题本应由刘国梁指导操刀。所以当自己想比划时,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加上“浅话”两字。对于一个只踉跄打过省大运会的业余选手而言,“浅话”前面还可以多加几个程度副词。为了玉石能够出来,自己就尽量抛几块砖头吧。

    一个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两条主线,一是反反复复,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曾经快要覆灭的又重生了;二是无论道路多崎岖坎坷,事物的发展始终是向上的。当今世界男子乒坛的技战术发展就同时交织着这两条些许矛盾的线络。

     

    一,速度成为第一要素。

    六年前去汕头乒乓球训练基地(那时还叫乒校)和今年去相比,所看到的小孩的技战术差别大得很,尤其在速度这一关更为惊人。更科学合理的训练体系和方式,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和营养状况的提高,使个体的反应速度大大加快。而随着无机时代的进行,乒乓器材上的改进也更强调了速度上的突破。硬面材、碳含量的增加、更多的纤维板代替原来手感精良的纯木板。都将速度推向比旋转更高一级的地位。

    其实从2004年前开始,王皓和马龙的出道,已经掀开男子乒坛更为高速的序幕。而这种高速不单是单板的速度,而是在更多的合理借力以及小幅度的爆发式发力下的相持完成的。

     

    二,高速下的旋转和落点变化。

    旋转和落点的变化更多存在于高速的击球之下。从去年开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些拧拉制造起来的侧拐弧线,如果没有和超高的速度结合在一起,单调的旋转已经制造不了太多威胁。反而容易被对手弹击发力,这些都在王皓、张继科、马龙和奥恰等人的两两对抗中体现。

    而落点方面,在关注青少年技战术的发展上,笔者看到了一个小小的变化。以汕头乒乓球训练基地为例,六年前跟男队的小队员打还算平分秋色,跟女队打反而落于下风。男队更强调击球的威胁,而女队的落点变化则频繁得多。但是今年看来,即便是同样年纪小的男队员,在落点的变化已经大大进步。

    放到国际赛场上,我们发现这些落点的变化更加精妙且频繁了。精妙在于譬如中线位置落点的良好应用。而频繁的落点变化经常是在更为高速的多板相持前提下完成的。

     

    三,每个环节的全面性以及从全台无死角到全台皆强点的演变。

    不再只是强调无明显漏洞和有特长,而是往全台皆强点发展。

    特长往往是每位比赛选手的杀手锏。然而新生代的选手无论是反手还是正手技术,每个技术环节的实力都非常接近。群体攻防实力的整体提升,使得球员的杀手锏很难一直保持强势状态。王励勤拥天下第一正手,在与张继科的四分之一决赛中,正手还能占得一点便宜。但是接发球这一环节不够稳定。现如今的乒坛王者,不是你的反手强如王皓,或正手强如王励勤,或控制强如马琳,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除了正反手技术都要顶级,还需要你有顶级的发球和心理素质,这就是为什么张继科最后能成为世乒赛和世界杯冠军的原因。

    2006年的时候还在跟一前国手交流,当时他赞叹马琳的不可思议,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能够在全台任何落点都强拉的选手。但是如今中生代的王皓,新生代的马龙、张继科和许昕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上一代国手多只用于控制和过渡的反手,在王皓身上,已经演变出“拧,拉,撕,弹,冲”的强势得分组合。横板中间偏右位置的常规弱点,从马龙开始,到现在的世乒赛世界杯新冠张继科,已经能够轻松进行拧拉,旋转极强,弧线诡异且速度迅捷。2004年奥运冠军得主柳承敏已经再难取得好成绩。原因何在?再强的正手侧身抢冲也无法弥补其反手只有推挡的局限性,否则正手位的大空当将是其致命弱点。王励勤、波尔、萨姆索诺夫皆正反手能拉能扣,技术全面,全台无死角。马琳也有直拍横打作为补充。而新一代的男子乒坛顶级高手已经从全台无死角上升到新的高度:全台皆为强点(可强攻的得分点)。

     

    四,从单个击球质量的提升向高质量击球的连续性发展。

    46届世乒赛男单决赛,青涩的王励勤逆转乒坛王子孔令辉成功夺冠。就意味着男子乒坛走向一个新的时代。王励勤的弧圈更强悍,力量更大,旋转更强。这是大球时代的要求。孔令辉本是小球时代世界上技术最全面的男子运动员,但在大球时代,却被视为杀伤力不强。马琳的台内暴挑、暴打以及“杀神”陈玘用软五夹EG在有机时代打出的威力,也标志着一个时代最强悍的单板质量。

    而如今风华正茂的选手们,如王皓、马龙、张继科、徐昕已经不再满足于单板的击球质量。他们能够连续打磨出高质量的弧圈球,一板紧接一板,球质越来越重,旋转越来越强。其凶狠程度已经超过90年代以罗斯科夫、盖亭为首的欧洲弧圈凶狠派打法,而且不局限于单板质量的提升,而是高速之下超高质量击球的连续性。

     

    五,从前三板优势向同时兼具前三板和相持优势发展。

        去年世乒赛男单半决赛,张继科4:1胜波尔,杀得波尔几无还手之力。而陈玘对战波尔的结果却刚好相反。为什么?陈玘的发球乃是顶级,单板杀伤力之强被球迷称为“战神”,作为国手,向来前三板也是其优势。但如今男子乒坛的发展方向,已经不只要求在前三板上具备优势,也要求选手在前三板后进入相持状态也能强势取分。另一场世乒赛半决赛,王皓作为直拍选手,在与反拉技术完善的马龙对阵中,相持起来屡占上风。张继科和波尔前三板实力伯仲之间,而相持起来却超过波尔。这颠覆了往常世人对中国国手偏重前三板强势的印象。

    不只前三板,相持优势也需具备超越欧洲选手的水准,方有希望进入顶级选手行列。这就是男子乒坛另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六,从快节奏、少失误到大力量、强旋转,再到如今高质量的力量、旋转、速度的一体化结合。

        孔刘时代,打球节奏偏快,回合较多,注重少失误。进入王马时代,王励勤的球势大力沉,强旋转的正手弧圈球和马琳的台内暴挑暴冲,各领风骚。然而新生代的选手们,尤以王皓、马龙、张继科为首,却将乒乓球的对抗提升到新的高度:高质量的力量、旋转、速度的一体化结合。不再只是单一两个要素的顶级组合就能满足要求,更大力量、更强旋转还需要与更快的速度并肩而行。

     

        纵观如今世界男子乒坛,欲成王者,必须至少满足上面六个技战术发展要求。而事物是不断变化的,看乒乓球如何发展,还看新生代顶级高手们如何演绎!

     

    砖头已经抛完,玉石可以出来了。

    收藏 举报 回复 
涂鸦板
插入图片
  插入   删除
+增加图片 只支持 .jpg、.gif、.png为结尾的URL地址